資源簡介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 教學目標 1.描述根的生長和枝條發育的過程。 2.初步學會運用測量的方法探究根生長最快的部位。 3.運用調查、訪談等的方法與他人交流,了解無機鹽于植物生長的關系。 4.通過植株生長過程的學習向學生滲透事物發展變化的觀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測量數據的方法、數據的分析和處理。 2.根尖臨時裝片的制作及觀察。 3.通過合理施肥的學習,向學生滲透環保知識的教育。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準備:上課前一周左右通過上網調查、訪談的形式交流植物的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做好調查記錄;以小組為單位參照課本自己設計方案觀察根尖伸長最快的部位,做好觀察記錄以備交流。 2.教學器材:缺氮的、缺磷的、缺鉀的和正常的菜豆植株各一盆,葉芽的結構和枝條圖,根尖的結構,培養皿坐標紙等。 3.教學課件:芽發育成枝條的動態過程和根尖生長過程的各部分細胞動態變化的CAI課件。 教學設計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根向前生長的部位是根尖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什么根是如何生長的 課外小組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展示并描述2種靠根尖向前生長的演示實驗的結果,匯報本組的實驗方案。觀察記錄、結果分析等。各小組匯報交流測量的結果。討論:(1)各小組的測量數據出現差異的原因?如何處理?(2)如果探究活動只有你一個人做,只用一株幼苗夠不夠?為什么?互相交流,解答疑惑。觀察根尖的結構掛圖,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細胞的數量和體積的大小。 指導學生觀察、鼓勵他們積極動腦,互相質疑,討論解答。對學生存在的疑惑,組織討論解答,全班進行交流、歸納總結。指導學生區分根尖的四部分,及各部分之間的變化。提醒學生區分根尖的四部分,辨別各部分細胞結構特點。枝條是芽發育成的植株的生長需要營養物質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鉀的無機鹽。合理施肥的意義 觀察動態展示芽發育成枝條過程的CAI課件,并進行描述。觀察教師板畫的芽發育成枝條的相對應結構示意圖,并進行描述。組內匯報交流調查的結果,派代表在全班交流,互相補充。并討論:施肥時應注意的問題。觀察甲、乙、丙、丁四 提出問題,引導觀察和探究。用彩色粉筆在黑板上畫出芽的結構及相應的枝條圖。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補充和說明。出示觀察的提綱,引導學生對病因進行分析探究。聯系實際,指導生活中合理施肥的方法。瓶中分別培養的菜豆正常葉和缺少氮、磷、鉀的葉片,描述現象并診斷病因。分析生活中的各種做法,樹立環保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由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利用實物投影等媒體把提前做好的“根靠根尖向前生長”的實驗結果向同學們匯報。 二、各小組匯報交流測量結果,并圍繞“根尖生長最快的部位”展開討論、交流、歸納總結。 三、結合根尖的掛圖等教具,師生共同探討根是如何生長的。 四、利用CAI課件及教師的板圖,探究枝條是怎樣發育而成的。 五、在教師的引導和組織下,各組派代表匯報本組關于“調查植物生長需要哪些無機鹽?”的內容,從而總結出植物生長最需要的三大類無機鹽。 六、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討論合理施肥的意義。教后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