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稠州中學教育集團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學力檢測卷11.7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下列所在省級行政區與圖中標號相符且其簡稱正確的是A.①蜀B.②青C.③川D.④桂2.下面有關我國人口和民族的敘述,正確的是A.人口分布東少西多B.各民族分布具有“小散居、大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C.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D.各少數民族人口多少不一,回族人口最多3.詩歌和諺語往往蘊含著豐富的地理知識,下列對詩歌和諺語的解讀不正確的是A.“大江東去浪淘盡”反映了我國地勢西高東低的特征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形象地反映了高原山地氣候植被的垂直變化C.“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反映了溫帶大陸性氣候氣溫年較差大的特點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中的“春風”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4.如右圖,關于該地區的描述正確的是A.甲地區年降水量超800毫米B.乙是地勢第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C.丙所在地區是塔里木盆地D.丁地區的河流冬季不結冰5.秦嶺一準河一線,有關其說法正確的有①我國一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的地方②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③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④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⑤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⑥確定該界線的主導因素是季風的影響A.①②③⑤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⑥6.下列不屬于《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共同點的是A.都極大的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利益B.都有列強割占中國領土的內容C.都有巨額賠款D.都是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7.英國在清末和中國一共打了三次仗:一次是獨自與中國交手的“全仗”,兩次是和其他列強合伙來打的“半仗”。其中第一次“半仗”A.第一次打開了中國的大門B.開始破壞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C.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D.使侵略勢力深入到了長江中下游8.下列各項內容,按相關不平等條約在中國近代史上簽訂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割讓香港島給英國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③割臺灣、澎湖列島給日本④割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京了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長酒C.④①③②D.①③④②9.右側兩圖反映了福州州?A.中國自然經濟遭到破壞沙市蘇廣州重慶B.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杭州O近代被迪通商的口岸⊙近代被追通蔣的口岸C.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到中國腹地D.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0.圖中“▲”處應填入的內容是金田起義定都大京大京事變天京陷落A.《海國圖志》B.《天朝田畝制度》C.《變法通議》D.《救亡決論》《資政新篇靜11.《辛丑條約》第十款規定:各省官員必須保證外國人的安全,否則立予革職,永不錄用。這一規定標志著清政府稠州中學教育集團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學力檢測卷11.7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C C B C B D A C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D C C C C D B B A B二、非選擇題(每小題12分,共60分)21.(1)青海 渤 華北 陜西 長江 北方(各1分,共6分)(2)漢江冬季不結冰,渭河冬季結冰;漢江水量較大,渭河水量較小;兩條河流分別位于秦嶺-淮河的兩側,導致氣溫和降水量存在明顯的差異。(差異+說明,共4分)(3)解決了華北平原水資源短缺的問題(或答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2分)22.(1)第二次鴉片戰爭,(1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分)(2)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韋昌輝、馮云山、陳玉成、李秀成、洪仁軒等。(選其中二人回答即可,共2分)(3)地主階級創辦輪船招商局,開辦近代民用企業。使中國的民用工業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資產階級維新派發起百日維新,主張向西方學習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雖然失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階級+做法 2分,意義1分)屈辱史、探索史(2分)23.(1)網購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和豐富多彩,網購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但也容易導致過度消費,不利于節儉;商家存在失信行為。(2分)(只要從利和弊的角度回答均可給分)(2))誠信角度、違法角度評價即可(共4分)(3)從電商平臺、商家、國家、消費者等不同角度分析即可。(選兩個主體作答,共4分)24.(1)民族民主革命(2分)(2)1911年10月10日,革命黨人在武昌發動起義。(2分)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2分)(3)材料二反映武漢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較好;社會矛盾異常尖銳,民眾反抗斗爭不斷加深;擁有起義的武裝力量。(材料二中的條件三選二作答即可,4分)(4)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2分)25.(1)①行政違法行為或一般違法行為:②民事違法行為或一般違法行為;③刑事違法行為(犯罪)。(3 分)(2)小東同學的觀點是片面的。(1分)公民在網絡上可以留言,因為公民有言論自由。(1分)不需要人來管不正確。因為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要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1分)自由與規則不可分,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社會規則是自由的保障。(1分)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捐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自由和權利。(1分)(3)①要明確違法無小事;因為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判。(2分)②要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因為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2 分)③要學會同違法犯罪作斗爭,見義智為;因為同違法犯罪作斗爭是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2分)(從法不可違、預防犯罪、善用法律三個角度任選兩個作答,得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稠州中學八年級社會法治期中卷 答案.docx 稠州中學教育集團八年級社會期中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