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用實驗探究螞蟻的通訊方式。2.參考有關資料探究蜜蜂的通訊方式,把探究(或證實)的結果向全班交流。3.了解其他動物的通訊方式。4.利用動物的通訊方式,吸引益蟲,消滅害蟲,為人類造福。●教學重點1.動物隨時交流信息的重要性。2.探究螞蟻的通訊方式。3.培養學生完成“探究實驗”的能力。 ●教學難點探究偵察蟻通過什么方式將信息告知其他工蟻。工蟻又是憑借什么找到食物的。 ●教學方法引導法、啟發式、實驗法、探究法、歸納法 ●教具準備動物世界之“動物信息交流”光盤、VCD、面包、魚缸、螞蟻(一窩)、28張正方形白紙片、28片楊樹葉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復習導入: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社會行為”的特征,請同學們討論說明:動物的社會行為對動物的生存有何意義?以白蟻舉例說明。分組討論2分鐘后,抽小組代表發言總結。(參考答案:白蟻群體內部有一定的組織及明顯的分工,如兵蟻專司蟻穴的保衛,相當于公安、軍事部門;工蟻的職能是筑巢,喂養雌蟻;雄蟻和兵蟻,相當于建筑部門和食品部門;雄蟻、雌蟻負責繁殖后代,延續種族,四者既分工又合作,保證了蟻群的安全、生活及繁殖,對白蟻群的生存起了決定性作用。)(學生活動)采取激勵和競賽法。比哪一組回答的有序而完善。肯定學生的回答,培養學生的自信。(教師活動)上節課我已安排第一組利用課外時間完成39頁探究實驗,把研究螞蟻通訊的方式的實驗過程和結論現在向全班同學匯報。(學生活動)參照下列層序進行1.探究課題:螞蟻是怎樣交流信息的。2.本小組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3.探究計劃及行動:(1)用大些的魚缸(透明、便于觀察)飼養一整窩螞蟻(在野外找)。(2)在距蟻穴稍遠的地方放一些面包,看蟻群派出的偵察蟻如何偵察?(報告看到的現象的每一個細節)(3)偵察蟻返回去后,見到其他工蟻有何細微的行動?(4)在偵察蟻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張紙片,讓它從上面爬過。待大批工蟻出洞時,取走或挪動紙片,觀察螞蟻的行動。(5)螞蟻在紙上留下氣味了嗎?如何證明?(6)用多張小紙片事先鋪滿螞蟻要走的路徑。當蟻群走過后將小紙片重新排列,如排列成半圓形等。并將食物放在圓心處,螞蟻的行動有無變化?如何變化?說明了什么?(7)補充說明。你們用什么飼養螞蟻?做實驗用什么食物較好?把紙片換成楊樹葉可否?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_____________。實驗結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設?(教師活動)聽了一組代表的匯報,請同學們討論:螞蟻的通訊方式是依靠氣味嗎?(學生活動)分組討論2分鐘后,各自發表見解,并講出依據。(教師活動)許多種動物營群體生活,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就需要通訊。例如:蝶蛾類昆蟲的雌蟲,體表腺體分泌能吸引雄蟲的物質——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揮發性物質,并且有特殊的氣味,雄蟲靠觸角上的嗅覺感受器感受到同種雌蟲性外激素的氣味后,就會飛過來同雌蟲交配。下面,請同學們看一段錄像,再看一下熊貓、長尾猴、蜜蜂各自的種群內又是如何進行信息交流的。教師播放錄像一:一只發情的雌熊貓爬到樹上發出一種聲音,聞聲兩只雄熊貓跑過來為奪取交配權打斗起來,最后戰敗一方逃走,勝方與雌熊貓交配……錄像二:一只黑長尾猴發現雄鷹在天空盤旋時,發出一種叫聲,仍在大樹外側或站在草地上容易受到襲擊的猴立即聚集到樹林附近濃密的樹枝間或竄入密密的灌木叢中。另一只長尾猴發現地面有一條蛇,發出第二種聲音,其他猴子聞聲后,腿直立并仔細審視地面……錄像三:蜜蜂發現蜜源后,返回巢跳起舞蹈(8形舞、圓形舞、抬頭、低頭、擺尾,各有不同的含義,代表著不同的信息),其他工蜂得到信息到蜜源處采蜜……教師提問:課外第二小組到養蜂的農戶進行了實地考察,現在請第二組代表發言,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活動)注:第二組學生可以互相補充。同學們,動物之間能進行通訊,但每種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不同。請同學們把你在報紙、雜志、電視、網上得到的有關知識告訴大家,共同分享,好嗎?我們學習知識是為了使用它為人類造福,請同學們討論:如何利用害蟲的通訊方式消滅害蟲?學生回答: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誘劑,誘殺農業害蟲。②在田間施放一定量的性引誘劑,干擾雌雄蟲之間的聯系,使雄蟲無法判斷雌蟲位置,從而不能交配,達到控制害蟲數量的目的。(教師活動)下面請一位同學來小結一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課堂小結:由學生完成。結束語:在自然界,生物之間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間的聯系錯綜復雜,“牽一發而動全身”,生物與環境才成為統一的整體。[鞏固練習]1.下列不屬于動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蜜蜂的舞蹈動作 B.鳥類的各種鳴叫聲C.蜂王釋放的特殊分泌物 D.蜥蜴遇到敵害,斷掉尾巴答案:D課后作業布置: ●教學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