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社會歷史的主體》導學案課標要求理解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熟記并能夠運用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內容分析問題認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核心素養1.政治認同: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2.科學精神:把握人民群眾的內涵,理解人民群眾是如何創造歷史的,把握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意義、要求。3.公共參與: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自覺走與人民群眾實踐相結合的道路。三、學習重點和難點1.學習重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2.學習難點: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四、自主學習提綱1.人民群眾(1)含義: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 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其主體部分是 。(2)地位:人是 的主體,社會歷史是由人的實踐活動構成的,每個人都是歷史活動的參與者,社會歷史是 創造的歷史。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人民群眾是社會 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作為物質生產的承擔者和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創造了人們吃、穿、住、行等必需的 。人民群眾的 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 。(2)人民群眾是社會 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 ,人民群眾的實踐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了豐碩的精神財富。(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 。人民群眾在任何時期都是社會變革的 。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系的變革、社會制度的更迭,都是通過人民的革命實現的。人民群眾通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創造和改變社會關系,從而不斷推動 進步和發展。3.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1)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意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 ,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并成功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也是推動改革開放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群眾觀點①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 ,虛心 。②群眾觀點的地位:是無產階級政黨的 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 。群眾路線①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 群眾,一切 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②群眾路線的地位:是無產階級政黨的 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們黨的 和根本工作路線。(4)堅持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要求: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 ,堅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發揮人民的 精神,更好地保障 ,更好地保證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五、課堂合作探究探究一:誰是偉大抗疫歷史的創造者活動:觀看視頻《武漢,我們來了》,思考回答:我國的抗疫能夠取得偉大勝利,我們要感謝誰?2.有人說是鐘南山、張定宇這樣的杰出人物戰勝了疫情?你認同嗎?為什么?探究二:人民群眾是怎樣創造偉大抗疫歷史的?活動:請同學根據課前布置的任務和搜集到的材料,由代表分享本組學習成果。第一組任務:為戰勝疫情,急需哪些醫療物資?這些物資的承擔者是誰 這些行業的生產活動在抗疫過程起到了什么作用?從事這些行業的人民群眾對社會歷史發展的作用如何 第二組任務:搜集關于抗疫的一些繪畫作品、歌曲和影視作品,請列舉典型代表。這些作品來源于哪?文藝工作者在創作這些作品之前首先滿足哪些方面的需求?在抗疫過程中誕生了偉大的抗疫精神,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第三組任務:1.自疫情爆發以來,我國防控舉措發生了哪些變化?新冠診療方案出臺了幾個版本?2.為什么要這樣變化和修改?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探究三:在抗疫過程中,黨應如何對待人民群眾?活動:觀看視頻,思考回答下列問題: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方面,黨為什么要不惜一切代價?從哲學角度加以說明。黨有沒有做到?請舉例說明。黨怎樣做到?六、原理歸納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原理【原理】【方法論】七、課堂檢測1.千千萬萬的勞動者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這表明勞動者( )①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②是指一切影響社會發展的人 ③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 ④是社會精神財富的直接創造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在改革發展進程中,人民群眾迸發出無窮智慧。“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山定樹、樹定根、人定心”……這些富有創建的主意都是人民群眾首先提出來的,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啟示我們要( )①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作用②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③只要尊重群眾意愿,就能取得成功④堅持群眾路線,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習近平總書記在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從唯物史觀角度看,上述論斷要求我們①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②要始終站在人民立場和人民利益角度看問題、想事情、作選擇③始終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各種需求④要明確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八、總結反思、構建知識體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