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0月檢測試題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10月檢測試題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10月檢測試題卷
一、判斷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2021九上·浙江月考)自由與法治是根本對立的。
【答案】(1)錯誤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治與自由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地實現(xiàn)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guī)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自由與法治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值較小。
2.(2021九上·浙江月考)我們遵守了法律規(guī)章就無法得到自由。
【答案】(1)錯誤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論現(xiàn)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主要是指人們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xiàn),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所以題干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自由的含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3.(2021九上·浙江月考)在法律意義上,不同情況差別對待也是平等的含義之一。
【答案】(1)正確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yōu)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所以題干觀點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平等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值一般。
4.(2021九上·浙江月考)機會公平要求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fā)展機會和條件。
【答案】(1)正確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或行為方式。包括權利公平、規(guī)則公平、機會公平等。機會公平,要求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fā)展機會和條件。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平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權利公平,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規(guī)則公平,要求每個人受到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
5.(2021九上·浙江月考)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
【答案】(1)正確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正義的要求:要求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要求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要求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所以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正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正義還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6.(2021九上·浙江月考)司法是捍衛(wèi)社會公平正義的唯一一道道防線。
【答案】(1)錯誤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司法是捍衛(wèi)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不是唯一一道防線。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維護公平正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實現(xiàn)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我們要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
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7.(2021九上·浙江月考)《全球通史》中寫道:“德國人在短短的戰(zhàn)線上集中了1400門……法國人趕緊調集增援部隊……最終結果是:法軍傷亡35萬人,德軍傷亡人數(shù)也幾乎同樣的多,被稱為最慘烈之戰(zhàn)。”據此判斷這場戰(zhàn)役是(  )
A.馬恩河戰(zhàn)役 B.敦刻爾克戰(zhàn)役
C.凡爾登戰(zhàn)役 D.索姆河戰(zhàn)役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法軍傷亡35萬人,德軍傷亡人數(shù)也幾乎同樣的多”“最慘烈之戰(zhàn)”等信息,聯(lián)系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1916年,法、德雙方在法國凡爾登展開激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共造成70多萬人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凡爾登戰(zhàn)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凡爾登戰(zhàn)役是題干描述的戰(zhàn)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凡爾登戰(zhàn)役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相關知識。
8.(2021九上·浙江月考)民國初年的國歌唱到:“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對此歌詞理解正確的是(  )
A.“開化早”是指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弘揚民主科學
B.“揖美追歐”指仿效美國,實行共和制政體
C.“舊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性質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揖美追歐”指仿效美國,實行共和制政體理解正確,“揖美追歐”主要指仿效美國實行民主共和政體。
A項“開化早”是指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弘揚民主科學理解不正確,“開化早”是指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文化,宣揚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旨,不符合題意;
B項“揖美追歐”指仿效美國,實行共和制政體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C項“舊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國民政府理解不正確,“舊邦新造”是指中華民國的建立,不符合題意;
D項“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性質理解不正確,中華民國成立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閱讀信息和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9.(2021九上·浙江月考)“不得制造和裝備化學武器、坦克和裝甲車……陸軍實力之總數(shù)不應超過10萬人……萊茵河之東50公里一線以西……陸地要塞均應解除武裝并拆卸之。”這些規(guī)定(  )
A.加劇了殖民國家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B.暫時協(xié)調了亞太地區(qū)的矛盾
C.經全體協(xié)約國簽字后促進了戰(zhàn)后世界和平
D.埋下了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之間的矛盾
【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描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凡爾賽和約》中關于處置德國的內容,《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嚴厲制裁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埋下了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之間的矛盾理解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凡爾賽和約》的相關史實。
10.(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側漫畫《發(fā)辮之將來》從本質上表明,當時社會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風尚 B.刻意保存?zhèn)鹘y(tǒng)精華
C.舊有觀念根深蒂固 D.主動破除國人陋俗
【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從漫畫可以看出,主人公將發(fā)辮作為國粹保存,反對將代表舊事物的發(fā)辯全部剪掉,表明當時社會上有一部分人的舊有觀念根深蒂固。
A項盲目崇尚西洋風尚,不符合題意,漫畫中一位老先生剪了一半辮子,說崇尚西法也要保留國粹,并不能得出盲目崇尚西洋風尚;
B項刻意保存?zhèn)鹘y(tǒng)精華錯誤,不符合題意,辮子并不代表傳統(tǒng)精華;
C項舊有觀念根深蒂固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D項主動破除國人陋俗錯誤,不符合題意,只是剪了半個辮子,并未破除陋俗;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及學生解讀漫畫并獲取信息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1.(2021九上·浙江月考)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經歷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第一次是對“華夷之辯”這一觀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對“道”、“器”觀念的突破,第三次則是對傳統(tǒng)文化束縛的突破。下列與“第三次突破”直接相關的是(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提倡實業(yè)救國
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學
【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第三次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可以判斷是新文化運動,結合所學,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fā)國民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命運動。
A項師夷長技以制夷與洋務運動有關,不符合題意;
B項提倡實業(yè)救國是甲午戰(zhàn)后,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中提出的口號,不符合題意;
C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論觀點,不符合題意;
D項提倡民主、科學與“第三次突破”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析題干信息。
12.(2021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下列最能體現(xiàn)毛澤東“靈活性”的是(  )
A.發(fā)動武昌起義
B.領導南昌起義
C.發(fā)動秋收起義
D.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適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國情,秋收起義之后毛澤東等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開創(chuàng)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靈活運用,使中國革命逐步走向勝利。
A項發(fā)動武昌起義和毛澤東無關,不符合題意;
BC兩項發(fā)動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都是攻打中心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是對俄國革命道路的效仿,起義都失敗,沒有能夠使“中國起死回生”,不符合題意;
D項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能體現(xiàn)毛澤東“靈活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題干中的“毛澤東”“共產主義”“靈活性”和“使中國起死回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3.(2020·臺州模擬)“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毛澤東在1935年2月寫下的《憶秦娥·婁山關》中的一句,其中“從頭越”指的是(  )
A.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 B.進軍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
C.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D.長征勝利,紅軍開始抗戰(zhàn)
【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憶秦娥婁山關》其中的名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反映了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AB兩項不符合題意,南昌起義、進軍井岡山發(fā)生在1927年;
C項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是其中“從頭越”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D項長征勝利,紅軍開始抗戰(zhàn)不符合題意,長征最終勝利在1936年10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知道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4.(2019·嘉善模擬)1963年董必武暢游嘉興南期,憶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并題聯(lián):“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這里的“星星火”是指(  )
A.南昌起義的爆發(fā)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D.國共第一次臺作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由題意中的1963年回憶起四十二年前的情況,可推知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成立。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識記。
15.(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是某學生的部分摘記,選出與該摘記最合適的單元主題(  )
A.侵略與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誕生、北伐戰(zhàn)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都發(fā)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ABD三項和題干摘記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與該摘記最合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圖片信息。
16.(2021九上·浙江月考)九年級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zhàn)略轉移
B.遵義會議上,糾正了陳獨秀等人的“右”傾的錯誤,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紅軍戰(zhàn)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D.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長征結束
【答案】B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ACD三項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項遵義會議上,糾正了陳獨秀等人的“右”傾的錯誤,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和內容和影響。掌握遵義會議和內容和影響。
17.下圖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歷史事件。有關該事件的歷史要素,敘述正確的有
①背景: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②目的: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
③地點:陜西西安
④意義: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安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題干圖片上張楊昨發(fā)動對蔣兵諫等可知反映的是西安事變。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聯(lián)合行動,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fā),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xié)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不是正式成立。此外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標志是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安事變的了解和對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18.(2021九上·浙江月考)蔣介石曾宣稱:“我們的敵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東三省熱河失掉了……我們應該要負責任……無論外面怎樣批評誹謗,我們總是以先清內匪為惟一要務。”對此材料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
A.蔣介石認為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是盤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B.蔣介石認為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對于失掉東三省熱河,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愿意承擔責任
D.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以先清除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為惟一要務
【答案】A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繼續(xù)執(zhí)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命令東北軍撤退,導致東北三省淪陷,繼續(xù)執(zhí)行“圍剿”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并多次破壞愛國人士的反日活動。結合材料中“不是倭寇而是土匪”“要負責任”“先清內匪為惟一要務”可分析,BCD符合題干內容。A項錯誤,蔣介石認為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是共產黨,不是盤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A項蔣介石認為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是盤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解讀不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解讀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面對日本侵略蔣介石的政策。注意對材料的解讀,從中提取有效信息。
19.(2021九上·浙江月考)今井武夫在《支那事變的回想》中寫道“在中國事變的開頭,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為一個回合就可使中國軍訂立城下之盟。這種思想如白日夢一樣消逝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事變”是指九一八事變
B.“事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C.“事變”引發(fā)了美日關系破裂
D.淞滬會戰(zhàn)導致了日本“白日夢的消逝”
【答案】D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侵略軍于8月3日,又發(fā)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為保衛(wèi)上海國民政府組織了淞滬會戰(zhàn),淞滬會戰(zhàn)持續(xù)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A項“事變”是指九一八事變說法錯誤,“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與題干“白日夢”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事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錯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不符合題意;
C項“事變”引發(fā)了美日關系破裂說法錯誤,美日關系徹底破裂應該是日本偷襲珍珠港,與在中國的事變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淞滬會戰(zhàn)導致了日本“白日夢的消逝”說法正確,淞滬會戰(zhàn)粉碎了敵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掌握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
20.(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圖這幅漫畫,右上角的英文意思是“原諒我,同志,但這似乎是一個好機會。”從漫畫的這個細節(jié)來看,這幅漫畫是想告訴我們(  )
A.雙方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B.德軍突襲蘇聯(lián),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
C.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爆發(fā)
D.蘇、德瓜分波蘭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漫畫上有兩個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擁抱的同時,在斯大林的背上狠 狠地插上了一刀!圖中的文字是:“原諒我,同志,但這似乎是一個好機會.”這說明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lián),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德軍突襲蘇聯(lián),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國突襲蘇聯(lián)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掌握蘇德戰(zhàn)爭的爆發(fā)的時間和影響。
21.(2021九上·浙江月考)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
A.《三國同盟條約》簽署 B.雅爾塔會議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開羅會議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lián)合國家宣言》。簽字各國保證竭盡全力,互相合作,徹底打敗德日意三國及其附庸,絕不單獨與敵人停戰(zhàn)或耦合。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最終形成。
A項《三國同盟條約》簽署是 在1940年,不符合題意;
B項雅爾塔會議是1945年簽訂的,不符合題意;
C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是在1942年1月1日,符合題意;
D項開羅會議是1943年召開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相關史實。
22.(2021九上·浙江月考)詩歌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白山黑水一盤棋,戰(zhàn)錦方為決斗時”“杜李邱黃哀暮靄,劉陳鄧粟笑朝暉”“華夏歲時冬又春,雄師百萬騁平津”,這三句詩體現(xiàn)的歷史主題是(  )
A.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 B.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反攻
C.工農紅軍進行戰(zhàn)略轉移 D.人民解放軍轉戰(zhàn)陜北
【答案】A
【知識點】解放戰(zhàn)爭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白山黑水一盤棋,戰(zhàn)錦方為決斗時”描述的遼沈戰(zhàn)役;“杜李邱黃哀暮靄,劉陳鄧粟笑朝暉”描述的是淮海戰(zhàn)役;“華夏歲時冬又春,雄師百萬騁平津”描述的是平津戰(zhàn)役,這三句詩體現(xiàn)的歷史主題是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zhàn)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zhàn)役。三大戰(zhàn)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A項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是題干三句詩體現(xiàn)的歷史主題,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題干三句詩體現(xiàn)的歷史主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zhàn)役的歷史意義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三大戰(zhàn)役以及意義。
23.(2021九上·浙江月考) 2015年5月,中國數(shù)百萬網友掀起了一場“為老兵擦亮勛章”的活動,下圖是一位老兵獲得的勛章。據此可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  )
A.北伐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 B.抗日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
C.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 D.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
【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
【解析】【分析】圖中的兩枚勛章分別是“第八路軍抗戰(zhàn)傷員”榮譽章、淮海戰(zhàn)役勝利紀念章,結合所學可知這兩枚紀念章分別是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獲得的。由此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
ABD三項和題干勛章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是這位老兵經歷的事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掌握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過程,了解兩爭戰(zhàn)中的重要戰(zhàn)役。
24.(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描繪的是解放戰(zhàn)爭期間某一軍事行動的戰(zhàn)略態(tài)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下列描述與其相符合的是(  )
A.“千里躍進,逐鹿中原” B.“攻占錦州,關門打狗”
C.“分割包圍,甕中捉鱉” D.“百萬雄師,三路渡江”
【答案】A
【知識點】解放戰(zhàn)爭
【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
A項“千里躍進,逐鹿中原” 與題干圖片相符合,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熟記解放戰(zhàn)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重點掌握其歷史意義。
25.(2021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說“從現(xiàn)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xiāng)村并由城市領導鄉(xiāng)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以后的路程更長,更艱苦。”文中“現(xiàn)在”指(  )
A.抗日戰(zhàn)爭即將取得勝利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zhàn)役取得勝利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答案】C
【知識點】解放戰(zhàn)爭
【解析】【分析】三大戰(zhàn)役勝利以后,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了,我們面臨著建立新中國的問題,工作重心必須由農村轉移到城市,七屆二中全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召開,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向城市。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三大戰(zhàn)役取得勝利是文中“現(xiàn)在”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
26.(2021九上·浙江月考)周恩來曾說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五四運動是愛國運動
B.五四運動到開國大典
C.五四運動是民主革命
D.五四運動向現(xiàn)代轉折
【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的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五四運動到開國大典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開國大典的相關知識。熟記五四運動和開國大典的意義。
27.(2021·杭州)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下列事件符合堅守公平要求的是(  )
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乘客不聽勸阻大聲打電話
②某些網絡平臺流量至上,通過刷單虛構交易數(shù)據
③我國實行新冠疫苗免費接種,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④大學生開設公益培訓。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公平包括權利公平、規(guī)則公平、機會公平。 我國實行新冠疫苗免費接種,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體現(xiàn)權利公平。大學生開設公益培訓。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符合機會公平的要求,所以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①錯誤,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乘客不聽勸阻大聲打電話,擾亂公共秩序,不符合公平的原則。
②錯誤,某些網絡平臺流量至上,通過刷單虛構交易數(shù)據,違背了規(guī)則公平的原則。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平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逐個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28.(2021九上·浙江月考)浙江大學一名畢業(yè)生李某,因某銀行在招聘中限制身高,以侵犯其憲法賦予的平等權為由提起訴訟,迫使招聘單位取消該限制。此案說明(  )
①公民享有平等權,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②平等權的獲得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
③平等權的真正實現(xiàn),需要法律保駕護航
④公民權利的實現(xiàn)是沒有任何條件限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李某依法維權的案例說明公民享有平等權,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平等權的真正實現(xiàn),需要法律保駕護航,生活中還存在就業(yè)歧視等不等現(xiàn)象, 平等權的獲得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④錯誤,公民的權利是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允許的權利,不是沒有任何條件限制的。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平等權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需要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大題,分別為12分、14分、14分、10分,共50分)
29.(2021九上·浙江月考)艱難探索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1
圖2
材料二:九十六年來,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黨初心不改,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不斷攻克難關,持續(xù)創(chuàng)造多項人間奇跡。
——摘編自十九大報告(2017年)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根據材料一,分析圖1與圖2反映的內容之間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列舉三例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的相關史實。
(3)從材料三得知,中國共產黨走出一條“城市-農村-城市”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城市-農村”,再從“農村-城市”分別與什么事件有關?
(4)從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樣的感悟?
【答案】(1)圖1反映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圖2反映的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①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②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棄根據地,實施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
③在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④七七事變之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國共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終在1945年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3)①“城市—農村”: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部轉戰(zhàn)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②“農村—城市”: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4)要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zhàn)爭
【解析】【分析】(1)圖1反映了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五四運動以后, 先進的中國人在實踐中不斷深入研究和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逐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圖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
(2)根據所學知識,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并沒有被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所嚇倒,他們在中共的領導下,同國民黨展開了斗爭,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舉行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在秋收起義中,我軍損失嚴重,毛澤東正確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這一正確革命道路。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fā)動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奮戰(zhàn)一年,未能打退敵人的圍剿,1934年10月紅軍被迫從瑞金開始出發(fā)進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1935年1月,在長征途中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fā),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民族矛盾已成為中國的主要矛盾;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zhàn),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zhàn)場。
(3)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fā)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chuàng)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
故答案為:(1)圖1反映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圖2反映的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①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②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棄根據地,實施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③在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④七七事變之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國共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終在1945年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3)①“城市—農村”: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部轉戰(zhàn)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農村—城市”: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4)要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奮斗歷程及學生的識記和運用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30.(2021九上·浙江月考) 2021年是九一八事變90周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十四年抗日戰(zhàn)爭的開端,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
材料二:
戰(zhàn)爭名稱 戰(zhàn)爭結果
鴉片戰(zhàn)爭 失敗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失敗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失敗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失敗
抗日戰(zhàn)爭 勝利
材料三:抗日戰(zhàn)爭使近百年飽受分裂之苦的中國重新統(tǒng)一起來了,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和對政府的監(jiān)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進了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關心和參與,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
——楊奎松《抗戰(zhàn)燃起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夢想》
材料四:如果中國屈服,會有多少日本軍隊脫身出來?那些軍隊會干什么呢?會占領澳大利亞,占領印度,會像摘桃子一樣輕而易舉地占領中東……那將是日本和納粹的大規(guī)模鉗形攻勢,在近東某處會合。
——羅斯福
(1)20世紀30年代,中華民族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請你用相關史實說明。
(2)運用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使中國人民“燃燒起新的希望”的?(至少兩例)
(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理解“抗日戰(zhàn)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地位與作用。
【答案】(1)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挑起局部侵華戰(zhàn)爭,不到半年,占領了東北三省。
②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挑起一 二八事變。
③占領東北后,日本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
④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⑤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發(fā)動八一三事變,妄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
(2)①當日本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時,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
②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一二 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③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從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至此,國共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基本形成。
④1938年,毛澤東發(fā)表了《論持久戰(zhàn)》,具體分析了中日戰(zhàn)爭雙方的基本特點,向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zhàn)爭的正確道路。
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前線。針對敵人的“掃蕩”和包圍,根據地軍民采用機動靈活的游擊戰(zhàn)術,粉碎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掃蕩”。抗日根據地廣大民的英勇抗戰(zhàn),鉗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也可舉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zhàn)等)
⑥抗日戰(zhàn)爭期間,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zhàn)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zhàn)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
(3)①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②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4)地位: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洪流中,作為東方主戰(zhàn)場的中國戰(zhàn)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用:①中國堅持對日作戰(zhàn),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zhàn)場和歐洲戰(zhàn)場上的壓力。
②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zhàn),歷史最長,犧牲最大,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占領了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是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1935年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華北,策動“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1937 年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了。
(2)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的序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建立,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1938年毛澤東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向全國人民指明了抗日戰(zhàn)爭的正確道路;1940-1941年,八路軍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向敵人發(fā)起大規(guī)模攻擊,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封鎖,極大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
(3)根據所學知識,抗日戰(zhàn)爭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zhàn)爭,增強了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故抗日戰(zhàn)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
(4)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抗日戰(zhàn)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zhàn)場和歐洲戰(zhàn)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付出的犧牲也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故答案為:(1)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挑起局部侵華戰(zhàn)爭,不到半年,占領了東北三省。
②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挑起一 二八事變。
③占領東北后,日本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
④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⑤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發(fā)動八一三事變,妄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
(2)①當日本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時,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
②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一二 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③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從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至此,國共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基本形成。
④1938年,毛澤東發(fā)表了《論持久戰(zhàn)》,具體分析了中日戰(zhàn)爭雙方的基本特點,向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zhàn)爭的正確道路。
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前線。針對敵人的“掃蕩”和包圍,根據地軍民采用機動靈活的游擊戰(zhàn)術,粉碎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掃蕩”。抗日根據地廣大民的英勇抗戰(zhàn),鉗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也可舉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zhàn)等)
⑥抗日戰(zhàn)爭期間,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zhàn)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zhàn)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
(3)①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②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4)地位: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洪流中,作為東方主戰(zhàn)場的中國戰(zhàn)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用:①中國堅持對日作戰(zhàn),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zhàn)場和歐洲戰(zhàn)場上的壓力。②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zhàn),歷史最長,犧牲最大,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相關史實。
31.(2021九上·浙江月考)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在新文化運動中,魯迅以作品喚醒國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魯迅《 A 》
材料二: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雖然人們把“啟蒙運動”的桂冠贈與了它,但它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無法相提并論。中國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
——葉曙明《重返五四現(xiàn)場》
材料三:1918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評論》。從這以后,新文化知識分子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五四運動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
(1)材料一A出自魯迅的文學作品《   》,其中“吃人”體現(xiàn)了魯迅對   的批判。
(2)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如何理解 “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
(3)既然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為何它還會贏得“啟蒙運動”的桂冠?
(4)據材料三,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思想宣傳的內容有了哪些新發(fā)展?
【答案】(1)狂人日記;封建禮教(舊道德、舊禮制)
(2)①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進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②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號召青年起來爭取平等自由,以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向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文化宣戰(zhàn)。
(3)原因:①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它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想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②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了整個社會。
(4)①思想宣傳的內容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②思想宣傳的內容增加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控訴幾千年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罪惡,號召人們打倒人吃人的封建舊禮教。魯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魯迅的《狂人日記》中這樣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從材料可以看出《狂人日記》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提倡新道德。
(2)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華民國,但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3)新文化運動弘揚了民主和科學思想,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最主要);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奠定基礎。
(4)根據材料三“1918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評論》。從這以后,新文化知識分子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五四運動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可知,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思想宣傳的內容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思想宣傳的內容增加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故答案為:(1)狂人日記;封建禮教(舊道德、舊禮制)。
(2)①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進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②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號召青年起來爭取平等自由,以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向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文化宣戰(zhàn)。
(3)原因:①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它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想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②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了整個社會。
(4)①思想宣傳的內容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②思想宣傳的內容增加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根據所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32.(2021九上·浙江月考)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的一次偉大而艱辛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tǒng)誓詞
材料二: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并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攜手合作。
——摘編自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的講話
(1)材料一體現(xiàn)了孫中山進行革命的指導思想是   。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3)結合所學知識,舉出兩例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
【答案】(1)三民主義
(2)原因: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①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②國共兩黨展開了國民革命運動,進行了北伐戰(zhàn)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③國共兩黨創(chuàng)辦了黃埔軍校,為革命培養(yǎng)了軍事人才。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在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上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材料一體現(xiàn)了孫中山進行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國民革命興起。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展開了北伐戰(zhàn)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打擊列強在華勢力。1924年5月,在蘇聯(lián)和中共的幫助下,國民黨創(chuàng)辦了黃埔軍校,培養(yǎng)了大量軍事和政治人才。
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
(2)原因: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①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②國共兩黨展開了國民革命運動,進行了北伐戰(zhàn)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③國共兩黨創(chuàng)辦了黃埔軍校,為革命培養(yǎng)了軍事人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辛亥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 道德與法治10月檢測試題卷
一、判斷題(本大題有6小題,每小題1分,共6分。)
1.(2021九上·浙江月考)自由與法治是根本對立的。
2.(2021九上·浙江月考)我們遵守了法律規(guī)章就無法得到自由。
3.(2021九上·浙江月考)在法律意義上,不同情況差別對待也是平等的含義之一。
4.(2021九上·浙江月考)機會公平要求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fā)展機會和條件。
5.(2021九上·浙江月考)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
6.(2021九上·浙江月考)司法是捍衛(wèi)社會公平正義的唯一一道道防線。
二、選擇題(本大題有22小題,每小題2分,共44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7.(2021九上·浙江月考)《全球通史》中寫道:“德國人在短短的戰(zhàn)線上集中了1400門……法國人趕緊調集增援部隊……最終結果是:法軍傷亡35萬人,德軍傷亡人數(shù)也幾乎同樣的多,被稱為最慘烈之戰(zhàn)。”據此判斷這場戰(zhàn)役是(  )
A.馬恩河戰(zhàn)役 B.敦刻爾克戰(zhàn)役
C.凡爾登戰(zhàn)役 D.索姆河戰(zhàn)役
8.(2021九上·浙江月考)民國初年的國歌唱到:“東亞開化中華早,揖美追歐,舊邦新造,飄揚五色旗國榮光,錦繡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對此歌詞理解正確的是(  )
A.“開化早”是指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弘揚民主科學
B.“揖美追歐”指仿效美國,實行共和制政體
C.“舊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國民政府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性質
9.(2021九上·浙江月考)“不得制造和裝備化學武器、坦克和裝甲車……陸軍實力之總數(shù)不應超過10萬人……萊茵河之東50公里一線以西……陸地要塞均應解除武裝并拆卸之。”這些規(guī)定(  )
A.加劇了殖民國家與殖民地之間的矛盾
B.暫時協(xié)調了亞太地區(qū)的矛盾
C.經全體協(xié)約國簽字后促進了戰(zhàn)后世界和平
D.埋下了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之間的矛盾
10.(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側漫畫《發(fā)辮之將來》從本質上表明,當時社會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風尚 B.刻意保存?zhèn)鹘y(tǒng)精華
C.舊有觀念根深蒂固 D.主動破除國人陋俗
11.(2021九上·浙江月考)有學者認為,中國近代經歷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第一次是對“華夷之辯”這一觀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對“道”、“器”觀念的突破,第三次則是對傳統(tǒng)文化束縛的突破。下列與“第三次突破”直接相關的是(  )
A.師夷長技以制夷 B.提倡實業(yè)救國
C.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D.提倡民主、科學
12.(2021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而是共產主義。他借助于技術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國起死回生。”下列最能體現(xiàn)毛澤東“靈活性”的是(  )
A.發(fā)動武昌起義
B.領導南昌起義
C.發(fā)動秋收起義
D.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13.(2020·臺州模擬)“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毛澤東在1935年2月寫下的《憶秦娥·婁山關》中的一句,其中“從頭越”指的是(  )
A.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 B.進軍井岡山,農村包圍城市
C.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D.長征勝利,紅軍開始抗戰(zhàn)
14.(2019·嘉善模擬)1963年董必武暢游嘉興南期,憶起四十二年前的往事并題聯(lián):“煙雨樓臺.革命萌生,此間曾著星星火;風云世界,逢春蟄起。到處皆聞殷殷雷。”這里的“星星火”是指(  )
A.南昌起義的爆發(fā) B.中國共產黨誕生
C.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D.國共第一次臺作
15.(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是某學生的部分摘記,選出與該摘記最合適的單元主題(  )
A.侵略與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D.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
16.(2021九上·浙江月考)九年級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zhàn)略轉移
B.遵義會議上,糾正了陳獨秀等人的“右”傾的錯誤,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紅軍戰(zhàn)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
D.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長征結束
17.下圖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的一個歷史事件。有關該事件的歷史要素,敘述正確的有
①背景: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②目的: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
③地點:陜西西安
④意義: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1九上·浙江月考)蔣介石曾宣稱:“我們的敵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東三省熱河失掉了……我們應該要負責任……無論外面怎樣批評誹謗,我們總是以先清內匪為惟一要務。”對此材料的解讀,不正確的是(  )
A.蔣介石認為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是盤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B.蔣介石認為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對于失掉東三省熱河,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愿意承擔責任
D.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以先清除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為惟一要務
19.(2021九上·浙江月考)今井武夫在《支那事變的回想》中寫道“在中國事變的開頭,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為一個回合就可使中國軍訂立城下之盟。這種思想如白日夢一樣消逝了”。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事變”是指九一八事變
B.“事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C.“事變”引發(fā)了美日關系破裂
D.淞滬會戰(zhàn)導致了日本“白日夢的消逝”
20.(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圖這幅漫畫,右上角的英文意思是“原諒我,同志,但這似乎是一個好機會。”從漫畫的這個細節(jié)來看,這幅漫畫是想告訴我們(  )
A.雙方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B.德軍突襲蘇聯(lián),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
C.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爆發(fā)
D.蘇、德瓜分波蘭
21.(2021九上·浙江月考)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
A.《三國同盟條約》簽署 B.雅爾塔會議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開羅會議
22.(2021九上·浙江月考)詩歌蘊含豐富的歷史信息。“白山黑水一盤棋,戰(zhàn)錦方為決斗時”“杜李邱黃哀暮靄,劉陳鄧粟笑朝暉”“華夏歲時冬又春,雄師百萬騁平津”,這三句詩體現(xiàn)的歷史主題是(  )
A.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 B.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反攻
C.工農紅軍進行戰(zhàn)略轉移 D.人民解放軍轉戰(zhàn)陜北
23.(2021九上·浙江月考) 2015年5月,中國數(shù)百萬網友掀起了一場“為老兵擦亮勛章”的活動,下圖是一位老兵獲得的勛章。據此可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  )
A.北伐戰(zhàn)爭和抗日戰(zhàn)爭 B.抗日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
C.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 D.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戰(zhàn)爭
24.(2021九上·浙江月考)下圖描繪的是解放戰(zhàn)爭期間某一軍事行動的戰(zhàn)略態(tài)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zhàn)略反攻的序幕,下列描述與其相符合的是(  )
A.“千里躍進,逐鹿中原” B.“攻占錦州,關門打狗”
C.“分割包圍,甕中捉鱉” D.“百萬雄師,三路渡江”
25.(2021九上·浙江月考)毛澤東說“從現(xiàn)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xiāng)村并由城市領導鄉(xiāng)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以后的路程更長,更艱苦。”文中“現(xiàn)在”指(  )
A.抗日戰(zhàn)爭即將取得勝利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C.三大戰(zhàn)役取得勝利 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
26.(2021九上·浙江月考)周恩來曾說過“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從天安門到天安門”。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A.五四運動是愛國運動
B.五四運動到開國大典
C.五四運動是民主革命
D.五四運動向現(xiàn)代轉折
27.(2021·杭州)公平正義是人類追求的永恒目標,是法治社會的核心價值。下列事件符合堅守公平要求的是(  )
①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乘客不聽勸阻大聲打電話
②某些網絡平臺流量至上,通過刷單虛構交易數(shù)據
③我國實行新冠疫苗免費接種,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④大學生開設公益培訓。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8.(2021九上·浙江月考)浙江大學一名畢業(yè)生李某,因某銀行在招聘中限制身高,以侵犯其憲法賦予的平等權為由提起訴訟,迫使招聘單位取消該限制。此案說明(  )
①公民享有平等權,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
②平等權的獲得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
③平等權的真正實現(xiàn),需要法律保駕護航
④公民權利的實現(xiàn)是沒有任何條件限制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有4大題,分別為12分、14分、14分、10分,共50分)
29.(2021九上·浙江月考)艱難探索道路,道路決定命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1
圖2
材料二:九十六年來,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無論是弱小還是強大,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我黨初心不改,團結帶領人民歷經千難萬險,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不斷攻克難關,持續(xù)創(chuàng)造多項人間奇跡。
——摘編自十九大報告(2017年)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根據材料一,分析圖1與圖2反映的內容之間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
(2)結合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列舉三例中國共產黨敢于面對曲折,勇于修正錯誤的相關史實。
(3)從材料三得知,中國共產黨走出一條“城市-農村-城市”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城市-農村”,再從“農村-城市”分別與什么事件有關?
(4)從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樣的感悟?
30.(2021九上·浙江月考) 2021年是九一八事變90周年。九一八事變是中國十四年抗日戰(zhàn)爭的開端,也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一個民族的覺醒,通常要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民族面對著或者經歷了以往沒有遇到過的嚴重危機,甚至整個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舊格局再也無法繼續(xù)保持下去。第二,還要這個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燒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奮起救亡,勇于變革,就可以改變目前的艱難處境。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的崛起》
材料二:
戰(zhàn)爭名稱 戰(zhàn)爭結果
鴉片戰(zhàn)爭 失敗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失敗
甲午中日戰(zhàn)爭 失敗
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失敗
抗日戰(zhàn)爭 勝利
材料三:抗日戰(zhàn)爭使近百年飽受分裂之苦的中國重新統(tǒng)一起來了,增強了國民對國家認同的程度和對政府的監(jiān)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進了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關心和參與,從而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
——楊奎松《抗戰(zhàn)燃起中國現(xiàn)代國家的夢想》
材料四:如果中國屈服,會有多少日本軍隊脫身出來?那些軍隊會干什么呢?會占領澳大利亞,占領印度,會像摘桃子一樣輕而易舉地占領中東……那將是日本和納粹的大規(guī)模鉗形攻勢,在近東某處會合。
——羅斯福
(1)20世紀30年代,中華民族被逼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請你用相關史實說明。
(2)運用所學知識,舉例說明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使中國人民“燃燒起新的希望”的?(至少兩例)
(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理解“抗日戰(zhàn)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
(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中的地位與作用。
31.(2021九上·浙江月考)今年是魯迅誕辰140周年。在新文化運動中,魯迅以作品喚醒國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葉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
——魯迅《 A 》
材料二: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雖然人們把“啟蒙運動”的桂冠贈與了它,但它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無法相提并論。中國新文化運動,肇遠因于鴉片戰(zhàn)爭、甲午戰(zhàn)爭,承近因于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以民族主義為前提,以救亡為己任。
——葉曙明《重返五四現(xiàn)場》
材料三:1918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評論》。從這以后,新文化知識分子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五四運動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
(1)材料一A出自魯迅的文學作品《   》,其中“吃人”體現(xiàn)了魯迅對   的批判。
(2)運用所學知識,說說如何理解 “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為辛亥革命補上理念一課”?
(3)既然新文化運動“與歐洲啟蒙運動,無論是思想譜系還是前因后果,都有著完全不同的DNA”,為何它還會贏得“啟蒙運動”的桂冠?
(4)據材料三,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思想宣傳的內容有了哪些新發(fā)展?
32.(2021九上·浙江月考)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和中國先進分子為實現(xiàn)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進行的一次偉大而艱辛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孫中山的臨時大總統(tǒng)誓詞
材料二: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建立的歷史功績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奮斗和壯烈犧牲的志士們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并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中國國民黨攜手合作。
——摘編自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的講話
(1)材料一體現(xiàn)了孫中山進行革命的指導思想是   。
(2)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為什么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3)結合所學知識,舉出兩例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革命事業(yè)最堅定的支持者、最忠誠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錯誤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法治與自由相互聯(lián)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地實現(xiàn)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guī)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自由與法治的關系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值較小。
2.【答案】(1)錯誤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論現(xiàn)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主要是指人們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xiàn),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所以題干觀點錯誤。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自由的含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
3.【答案】(1)正確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yōu)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所以題干觀點正確。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平等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難度值一般。
4.【答案】(1)正確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公平通常指人們基于一定標準或原則,處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的態(tài)度或行為方式。包括權利公平、規(guī)則公平、機會公平等。機會公平,要求社會為每個人提供同等的發(fā)展機會和條件。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平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權利公平,要求每個人依法平等參與社會活動。規(guī)則公平,要求每個人受到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
5.【答案】(1)正確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正義的要求:要求依法保障人們的正當權利,使受害者得到救濟、違法者受到懲罰。要求人們分辨是非,懲惡揚善,維護社會公共利益。要求人們對弱者給予必要的扶助,以保證其有尊嚴地生存。所以正義是法治追求的基本價值目標之一。
故答案為: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對正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正義還是社會制度的重要價值,是社會和諧的基本條件。
6.【答案】(1)錯誤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司法機關必須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遵循訴訟程序,平等對待當事人,確保司法過程和結果合法、公正。司法是捍衛(wèi)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不是唯一一道防線。
故答案為:錯誤。
【點評】本題考查對維護公平正義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實現(xiàn)公平正義,是國家、社會和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我們要從點滴事情做起,攜手共進,共建共享公平正義的美好社會。
7.【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法軍傷亡35萬人,德軍傷亡人數(shù)也幾乎同樣的多”“最慘烈之戰(zhàn)”等信息,聯(lián)系所學,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1916年,法、德雙方在法國凡爾登展開激戰(zhàn),這場戰(zhàn)役共造成70多萬人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凡爾登戰(zhàn)役是第一次是世界大戰(zhàn)的轉折點。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凡爾登戰(zhàn)役是題干描述的戰(zhàn)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凡爾登戰(zhàn)役的相關知識。注意識記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相關知識。
8.【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揖美追歐”指仿效美國,實行共和制政體理解正確,“揖美追歐”主要指仿效美國實行民主共和政體。
A項“開化早”是指學習西方思想文化,弘揚民主科學理解不正確,“開化早”是指學習西方先進生產技術、文化,宣揚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主旨,不符合題意;
B項“揖美追歐”指仿效美國,實行共和制政體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C項“舊邦新造”指推翻清政府,建立南京國民政府理解不正確,“舊邦新造”是指中華民國的建立,不符合題意;
D項“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國改變了半殖民地性質理解不正確,中華民國成立并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社會性質,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閱讀信息和根據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靈活運用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
9.【答案】D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描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凡爾賽和約》中關于處置德國的內容,《凡爾賽條約)對德國的嚴厲制裁埋下了復仇的種子。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埋下了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之間的矛盾理解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德國的《凡爾賽和約》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凡爾賽和約》的相關史實。
10.【答案】C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從漫畫可以看出,主人公將發(fā)辮作為國粹保存,反對將代表舊事物的發(fā)辯全部剪掉,表明當時社會上有一部分人的舊有觀念根深蒂固。
A項盲目崇尚西洋風尚,不符合題意,漫畫中一位老先生剪了一半辮子,說崇尚西法也要保留國粹,并不能得出盲目崇尚西洋風尚;
B項刻意保存?zhèn)鹘y(tǒng)精華錯誤,不符合題意,辮子并不代表傳統(tǒng)精華;
C項舊有觀念根深蒂固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D項主動破除國人陋俗錯誤,不符合題意,只是剪了半個辮子,并未破除陋俗;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及學生解讀漫畫并獲取信息的能力。找準題干的關鍵詞,找準漫畫的切入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1.【答案】D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第三次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束縛”可以判斷是新文化運動,結合所學,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認識到,必須啟發(fā)國民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命運動。
A項師夷長技以制夷與洋務運動有關,不符合題意;
B項提倡實業(yè)救國是甲午戰(zhàn)后,中國民族工業(yè)發(fā)展中提出的口號,不符合題意;
C項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生物進化論觀點,不符合題意;
D項提倡民主、科學與“第三次突破”直接相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運用所學解析題干信息。
12.【答案】D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表明“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適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國情,秋收起義之后毛澤東等開始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開創(chuàng)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是對馬克思主義的靈活運用,使中國革命逐步走向勝利。
A項發(fā)動武昌起義和毛澤東無關,不符合題意;
BC兩項發(fā)動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都是攻打中心城市,走“城市中心”道路,是對俄國革命道路的效仿,起義都失敗,沒有能夠使“中國起死回生”,不符合題意;
D項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最能體現(xiàn)毛澤東“靈活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題干中的“毛澤東”“共產主義”“靈活性”和“使中國起死回生”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3.【答案】C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憶秦娥婁山關》其中的名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反映了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
AB兩項不符合題意,南昌起義、進軍井岡山發(fā)生在1927年;
C項遵義會議,紅軍獲得新生是其中“從頭越”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D項長征勝利,紅軍開始抗戰(zhàn)不符合題意,長征最終勝利在1936年10月;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知道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14.【答案】B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由題意中的1963年回憶起四十二年前的情況,可推知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是1921年,中國共產黨于1921年成立。故選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中國共產黨誕生的識記。
15.【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北伐戰(zhàn)爭、土地革命戰(zhàn)爭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19年的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中國共產黨誕生、北伐戰(zhàn)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都發(fā)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ABD三項和題干摘記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與該摘記最合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圖片信息。
16.【答案】B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
【解析】【分析】1935年1月,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集中全力解決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會后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這次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
ACD三項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
B項遵義會議上,糾正了陳獨秀等人的“右”傾的錯誤,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與史實不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遵義會議和內容和影響。掌握遵義會議和內容和影響。
17.【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安事變的有關知識。根據題干圖片上張楊昨發(fā)動對蔣兵諫等可知反映的是西安事變。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聯(lián)合行動,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fā),主張和平解決,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與各方面進行協(xié)商。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不是正式成立。此外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標志是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安事變的了解和對材料分析理解能力。
18.【答案】A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
【解析】【分析】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繼續(xù)執(zhí)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命令東北軍撤退,導致東北三省淪陷,繼續(xù)執(zhí)行“圍剿”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并多次破壞愛國人士的反日活動。結合材料中“不是倭寇而是土匪”“要負責任”“先清內匪為惟一要務”可分析,BCD符合題干內容。A項錯誤,蔣介石認為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是共產黨,不是盤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A項蔣介石認為國民政府的主要敵人是盤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解讀不正確,符合題意;
BCD三項解讀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面對日本侵略蔣介石的政策。注意對材料的解讀,從中提取有效信息。
19.【答案】D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日本侵略軍于8月3日,又發(fā)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為保衛(wèi)上海國民政府組織了淞滬會戰(zhàn),淞滬會戰(zhàn)持續(xù)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激發(fā)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
A項“事變”是指九一八事變說法錯誤,“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與題干“白日夢”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事變”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錯誤,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不符合題意;
C項“事變”引發(fā)了美日關系破裂說法錯誤,美日關系徹底破裂應該是日本偷襲珍珠港,與在中國的事變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淞滬會戰(zhàn)導致了日本“白日夢的消逝”說法正確,淞滬會戰(zhàn)粉碎了敵人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解讀。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掌握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
20.【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漫畫上有兩個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擁抱的同時,在斯大林的背上狠 狠地插上了一刀!圖中的文字是:“原諒我,同志,但這似乎是一個好機會.”這說明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lián),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德軍突襲蘇聯(lián),蘇德戰(zhàn)爭爆發(fā)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德國突襲蘇聯(lián)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漫畫的能力。掌握蘇德戰(zhàn)爭的爆發(fā)的時間和影響。
21.【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lián)合國家宣言》。簽字各國保證竭盡全力,互相合作,徹底打敗德日意三國及其附庸,絕不單獨與敵人停戰(zhàn)或耦合。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最終形成。
A項《三國同盟條約》簽署是 在1940年,不符合題意;
B項雅爾塔會議是1945年簽訂的,不符合題意;
C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是在1942年1月1日,符合題意;
D項開羅會議是1943年召開的,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相關史實。
22.【答案】A
【知識點】解放戰(zhàn)爭
【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白山黑水一盤棋,戰(zhàn)錦方為決斗時”描述的遼沈戰(zhàn)役;“杜李邱黃哀暮靄,劉陳鄧粟笑朝暉”描述的是淮海戰(zhàn)役;“華夏歲時冬又春,雄師百萬騁平津”描述的是平津戰(zhàn)役,這三句詩體現(xiàn)的歷史主題是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zhàn)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zhàn)役。三大戰(zhàn)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zhàn)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A項人民解放軍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是題干三句詩體現(xiàn)的歷史主題,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不是題干三句詩體現(xiàn)的歷史主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三大戰(zhàn)役的歷史意義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三大戰(zhàn)役以及意義。
23.【答案】C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
【解析】【分析】圖中的兩枚勛章分別是“第八路軍抗戰(zhàn)傷員”榮譽章、淮海戰(zhàn)役勝利紀念章,結合所學可知這兩枚紀念章分別是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獲得的。由此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
ABD三項和題干勛章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是這位老兵經歷的事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掌握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過程,了解兩爭戰(zhàn)中的重要戰(zhàn)役。
24.【答案】A
【知識點】解放戰(zhàn)爭
【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
A項“千里躍進,逐鹿中原” 與題干圖片相符合,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圖片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要熟記解放戰(zhàn)爭中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史實,重點掌握其歷史意義。
25.【答案】C
【知識點】解放戰(zhàn)爭
【解析】【分析】三大戰(zhàn)役勝利以后,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了,我們面臨著建立新中國的問題,工作重心必須由農村轉移到城市,七屆二中全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召開,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向城市。
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C項三大戰(zhàn)役取得勝利是文中“現(xiàn)在”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解放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解放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
26.【答案】B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門前集會講演,隨后舉行游行示威。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偉大的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
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五四運動到開國大典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和開國大典的相關知識。熟記五四運動和開國大典的意義。
27.【答案】B
【知識點】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公平包括權利公平、規(guī)則公平、機會公平。 我國實行新冠疫苗免費接種,共筑全民免疫屏障 ,體現(xiàn)權利公平。大學生開設公益培訓。指導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機符合機會公平的要求,所以③④符合題意,正確。
①錯誤,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乘客不聽勸阻大聲打電話,擾亂公共秩序,不符合公平的原則。
②錯誤,某些網絡平臺流量至上,通過刷單虛構交易數(shù)據,違背了規(guī)則公平的原則。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對公平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本題根據所學知識,逐個分析題肢選項,結合排除法可以選出正確的答案。
28.【答案】A
【知識點】權利和義務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李某依法維權的案例說明公民享有平等權,這是公民的基本權利,平等權的真正實現(xiàn),需要法律保駕護航,生活中還存在就業(yè)歧視等不等現(xiàn)象, 平等權的獲得需要每個社會成員的努力,所以①②③符合題意,正確。
④錯誤,公民的權利是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允許的權利,不是沒有任何條件限制的。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考查對平等權的認識,主要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實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人類的美好夢想,需要每個公民把平等原則落實到日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
29.【答案】(1)圖1反映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圖2反映的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①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②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棄根據地,實施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
③在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④七七事變之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國共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終在1945年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3)①“城市—農村”: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部轉戰(zhàn)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②“農村—城市”: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4)要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抗日戰(zhàn)爭
【解析】【分析】(1)圖1反映了經過“五四”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逐漸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五四運動以后, 先進的中國人在實踐中不斷深入研究和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并逐步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圖2反映了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思想基礎。
(2)根據所學知識,國民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人民并沒有被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政策所嚇倒,他們在中共的領導下,同國民黨展開了斗爭,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舉行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在秋收起義中,我軍損失嚴重,毛澤東正確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中國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這一正確革命道路。蔣介石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fā)動第五次“圍剿”,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奮戰(zhàn)一年,未能打退敵人的圍剿,1934年10月紅軍被迫從瑞金開始出發(fā)進行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1935年1月,在長征途中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會議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確立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fā),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民族矛盾已成為中國的主要矛盾;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始領導全民族抗戰(zhàn),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奔赴抗日戰(zhàn)場。
(3)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fā)動秋收起義,部隊在進攻長沙受挫后,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創(chuàng)建了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決定把全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
故答案為:(1)圖1反映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圖2反映的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2)①1927年,大革命失敗后,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了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②由于中共臨時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在軍事指揮上“左”的錯誤,第五次反“圍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棄根據地,實施戰(zhàn)略轉移,開始長征。③在長征途中,中共中央召開了遵義會議,集中解決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糾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錯誤,在極其危急的時刻,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④七七事變之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國共實現(xiàn)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終在1945年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
(3)①“城市—農村”:秋收起義失敗后,毛澤東率部轉戰(zhàn)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農村—城市”:1949年3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轉移到城市。
(4)要取得中國革命的勝利,必須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奮斗歷程及學生的識記和運用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材料信息。
30.【答案】(1)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挑起局部侵華戰(zhàn)爭,不到半年,占領了東北三省。
②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挑起一 二八事變。
③占領東北后,日本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
④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⑤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發(fā)動八一三事變,妄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
(2)①當日本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時,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
②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一二 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③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從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至此,國共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基本形成。
④1938年,毛澤東發(fā)表了《論持久戰(zhàn)》,具體分析了中日戰(zhàn)爭雙方的基本特點,向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zhàn)爭的正確道路。
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前線。針對敵人的“掃蕩”和包圍,根據地軍民采用機動靈活的游擊戰(zhàn)術,粉碎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掃蕩”。抗日根據地廣大民的英勇抗戰(zhàn),鉗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也可舉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zhàn)等)
⑥抗日戰(zhàn)爭期間,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zhàn)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zhàn)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
(3)①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②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4)地位: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洪流中,作為東方主戰(zhàn)場的中國戰(zhàn)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用:①中國堅持對日作戰(zhàn),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zhàn)場和歐洲戰(zhàn)場上的壓力。
②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zhàn),歷史最長,犧牲最大,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知識點】抗日戰(zhàn)爭;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
【解析】【分析】(1)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不到半年,占領了東北三省。九一八事變是中華民族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1935年日本把侵略魔爪伸向華北,策動“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1937 年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全國性抗日戰(zhàn)爭開始了。
(2)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的序幕,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建立,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1938年毛澤東發(fā)表《論持久戰(zhàn)》,向全國人民指明了抗日戰(zhàn)爭的正確道路;1940-1941年,八路軍發(fā)動百團大戰(zhàn),向敵人發(fā)起大規(guī)模攻擊,粉碎日軍對敵后抗日根據地的封鎖,極大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zhàn)勝利的信心。
(3)根據所學知識,抗日戰(zhàn)爭是近代以來中國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zhàn)爭,增強了民族意識、民族認同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奠定了基礎,推動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故抗日戰(zhàn)爭“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樞紐”。
(4)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東方主戰(zhàn)場,中國戰(zhàn)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中國抗日戰(zhàn)場牽制和消耗了大量日軍,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zhàn)場和歐洲戰(zhàn)場上的壓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xù)時間最長、付出的犧牲也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故答案為:(1)①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挑起局部侵華戰(zhàn)爭,不到半年,占領了東北三省。
②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挑起一 二八事變。
③占領東北后,日本在華北不斷制造事端,欲使“華北獨立”,以圖直接控制華北,將華北從中國分割出去。
④1937年7月7日,日本挑起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
⑤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發(fā)動八一三事變,妄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
(2)①當日本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時,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要求停止內戰(zhàn),一致對外。
②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北平青年學生掀起一二 九運動,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③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fā),促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從內戰(zhàn)到聯(lián)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至此,國共十年內戰(zhàn)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基本形成。
④1938年,毛澤東發(fā)表了《論持久戰(zhàn)》,具體分析了中日戰(zhàn)爭雙方的基本特點,向全國人民指出了抗日戰(zhàn)爭的正確道路。
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深入敵人后方,廣泛發(fā)動群眾,開展游擊戰(zhàn)爭,建立了敵后抗日根據地,把敵人的后方變成抗日前線。針對敵人的“掃蕩”和包圍,根據地軍民采用機動靈活的游擊戰(zhàn)術,粉碎了敵人的一次又一次“掃蕩”。抗日根據地廣大民的英勇抗戰(zhàn),鉗制和消滅了日軍大量兵力,殲滅了大部分偽軍。(也可舉例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zhàn)等)
⑥抗日戰(zhàn)爭期間,無論形勢多么險惡、戰(zhàn)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抗戰(zhàn)到底,成為全民族團結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
(3)①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敵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②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
(4)地位:在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洪流中,作為東方主戰(zhàn)場的中國戰(zhàn)場,始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用:①中國堅持對日作戰(zhàn),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zhàn)場和歐洲戰(zhàn)場上的壓力。②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戰(zhàn),歷史最長,犧牲最大,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最終勝利起到了不容忽視的重大作用,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zhàn)爭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相關史實。
31.【答案】(1)狂人日記;封建禮教(舊道德、舊禮制)
(2)①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進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②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號召青年起來爭取平等自由,以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向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文化宣戰(zhàn)。
(3)原因:①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它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想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②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了整個社會。
(4)①思想宣傳的內容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②思想宣傳的內容增加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1918年,魯迅在《新青年》上發(fā)表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借“狂人”之口控訴幾千年封建專制統(tǒng)治的罪惡,號召人們打倒人吃人的封建舊禮教。魯迅把反封建的革命內容,同新文學形式結合起來,樹立了新文學的典范。魯迅的《狂人日記》中這樣寫道:“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吃人’”,從材料可以看出《狂人日記》批判吃人的封建禮教,提倡新道德。
(2)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華民國,但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進行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fā)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
(3)新文化運動弘揚了民主和科學思想,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最主要);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奠定基礎。
(4)根據材料三“1918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評論》。從這以后,新文化知識分子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五四運動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文章”可知,陳獨秀等知識分子思想宣傳的內容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思想宣傳的內容增加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故答案為:(1)狂人日記;封建禮教(舊道德、舊禮制)。
(2)①辛亥革命后,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進行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fā)國民新的倫理道德,培養(yǎng)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②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高舉“民主”和“科學”的大旗,號召青年起來爭取平等自由,以科學的方法認識事物,向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文化宣戰(zhàn)。
(3)原因:①新文化運動是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革新運動,它讓軍閥混戰(zhàn)中的中國想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②民主科學、婦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號的提出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的影響了整個社會。
(4)①思想宣傳的內容由批判封建舊傳統(tǒng)開始轉向宣傳現(xiàn)實的政治斗爭,把民主與科學思想同時事政治結合起來。②思想宣傳的內容增加了馬克思主義的宣傳。
【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根據所學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答本題要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32.【答案】(1)三民主義
(2)原因: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①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②國共兩黨展開了國民革命運動,進行了北伐戰(zhàn)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③國共兩黨創(chuàng)辦了黃埔軍校,為革命培養(yǎng)了軍事人才。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05年,孫中山在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上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材料一體現(xiàn)了孫中山進行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建立,國民革命興起。1924--1927年,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了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展開了北伐戰(zhàn)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打擊列強在華勢力。1924年5月,在蘇聯(lián)和中共的幫助下,國民黨創(chuàng)辦了黃埔軍校,培養(yǎng)了大量軍事和政治人才。
故答案為:(1)三民主義。
(2)原因:①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tǒng)治,宣告了延續(xù)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它開創(chuàng)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②思想上: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3)①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②國共兩黨展開了國民革命運動,進行了北伐戰(zhàn)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tǒng)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在華勢力。③國共兩黨創(chuàng)辦了黃埔軍校,為革命培養(yǎng)了軍事人才。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辛亥革命,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相關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港市| 祥云县| 平乡县| 通城县| 五寨县| 阳西县| 中江县| 屯昌县| 兴义市| 济南市| 泾阳县| 西峡县| 太仆寺旗| 上高县| 江北区| 涿州市| 兰考县| 仁寿县| 盐城市| 黄冈市| 昆明市| 河曲县| 石家庄市| 东台市| 安徽省| 巴林右旗| 来凤县| 吉林省| 朝阳区| 昌乐县| 五寨县| 白朗县| 嫩江县| 深州市| 海口市| 湾仔区| 灵石县| 霍林郭勒市| 阿图什市| 阿巴嘎旗| 铁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