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上科學期末重點復習提綱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1.水循環 : 地球上的水循環包括海陸間循環、陸上內循環、海上內循環包括5個環節: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2.關注世界及我國淡水資源的嚴重危機 :世界及我國淡水資源基本不足,而且時空分布不均勻。3.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 電解水實驗:正極得到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它是氧氣;負極得到的氣體能夠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它是氫氣,它們的體積比為1∶2 由電解水實驗可知: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水的物理性質:純水是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和沒有味道的無色液體;在標準大氣壓下,水的凝固點是0℃,沸點是100℃,水的密度在4℃時最大。4.阿基米德原理 : 知道浮力的概念,描述阿基米德原理和直接運用阿基米德原理或公式的變形進行簡單的計算。阿基米德原理闡述的是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排開液體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m排g=ρ液gV排。在應用阿基米德原理時,要注意公式中字母的對應性。5.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 物體的浮沉條件涉及到浮力和重力大小的比較。6.懸濁液、溶液和乳濁液 : 懸濁液: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特點:固液混合物,不穩定,易分層。乳濁液: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特點:液液混合物,不穩定,易分層。如:植物油滴入水中經振蕩后而形成的水油混合物。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特點:一種可長期穩定存在的分散體系。它不一定是無色,但一般透明。由溶質和溶劑組成。 知道溶液的組成,知道水是良好的溶劑,并能列舉。7.物質的溶解 :區別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知道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相互轉化,列舉影響物質溶解性的因素,知道物質的溶解度的含義,查閱溶解度表。8.溶質質量分數 : 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可以用小數或百分數表示溶質的質量分數 ×100%。應用溶質質量分數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按要求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溶液的配置步驟包括計算、稱量和量取、溶解三個步驟。9.水污染和水的凈化 : 水污染的主要來源:工業生產中的“三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農業生產中農藥、化肥的流失。水的凈化方法有沉淀法、過濾法和蒸餾法。天氣與氣候10.大氣壓 : 列舉驗證大氣壓存在的方法,知道標準大氣壓的值。大氣壓與人類的關系 : 知道大氣壓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如大氣壓與天氣、氣壓與海拔、氣壓與沸點的關系。高氣壓天氣晴朗,低氣壓陰雨天氣。海拔越高,氣壓越低。氣壓增大液體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液體沸點降低。11.流速與壓強的關系 : 流體的流速越快,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壓強越大。這一知識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廣泛。12.溫室效應 :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對地球起著保溫作用。適度的溫室效應能保證地球上的氣溫平衡,適宜于動植物的生存。但超過一定限度會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并引起一系列惡果,如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荒漠化擴大,土地侵蝕加重。防止溫室效應加劇的相關措施:一要改變燃料結構,發展太陽能、核能、氫能源等新能源來替代礦物燃料;二要植樹造林,有效地增強光合作用。生命活動的調節13.植物的感應性 : 列舉植物的感應性現象,這個考點考查比較多的是植物的向光性14.生長素 : 生長素不僅能促進植物的生長,還能促進扦插枝條生根,促進果實的發育,防止落花落果。但生長素濃度較大時會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會使植物死亡,人們常利用它來防治雜草。15.胰島素 : 胰島素是由胰島分泌的一種激素,它對血糖的穩定起重要的作用,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常會患糖尿病。16.腦的結構和功能 : 腦包括大腦、小腦、腦干,大腦皮層上有視覺、聽覺、語言、運動、感覺等重要的功能區,小腦有協調人體平衡的作用,腦干上有控制人體生命的重要的中樞,如心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體溫調節中樞等。17.反射和反射弧 : 神經系統調節人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動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實現。18.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 : 知道神經元的結構、功能;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層次和主要功能;說出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說出反射弧的組成;列舉激素對人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的作用,以體溫調節為例,說明人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命題側重激素的調節電路探秘19.電路 : 識別電路的主要元件和元件符號,知道電路的基本組成,辨認通路、開路和短路,辨認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能根據具體要求繪制簡單的串聯或并聯電路圖。20.電流 : 描述電流的概念,知道電流的單位,識別電流表,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量電路中的電流,使用試觸法選擇合適的量程。21.電壓 描述電壓的概念,知道電壓的單位,識別電壓表,正確使用電壓表測量電路中的電壓。22.電阻 : 描述電阻的概念,知道電阻的單位,辨認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知道電阻大小跟長度、橫截面積的定性關系23.滑動變阻器的使用 : 正確使用滑動變阻器,掌握在電路中的作用,使用滑動變阻器移動滑片改變電阻,從而導致電流的變化。24.串聯、并聯電路的特點 : 概述串聯電路的電流和電壓的特點,概述并聯電路的電流和電壓的特點, 串聯電路的總電壓等于等于各個分電阻兩端的電壓之和。并聯電路中各電阻的電壓相等,總電流等于各個支路的電流之和。25.理解歐姆定律 : 歐姆定律是指通過導體的電流,跟這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歐姆定律適用在同一段導體上,具有對應性。解釋歐姆定律的內容和數學表達式,應用歐姆定律解決簡單的電學問題(不超過兩個電阻)26.伏安法測導體電阻 : 說明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實驗原理,繪制伏安法測量電阻的電路圖,應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導體的電阻,收集和整理實驗數據得出實驗結論。27.電路連接題 : 初中科學學習的是簡單的電路,主要有串聯和并聯兩種,考試要求同學們要識別兩種電路連接方式和特點,并會畫電路圖和連接實物圖。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復習提綱第1節 地球上的水一、水的分布:1、海洋水:96.53%(最多)2、陸地淡水:約2.53%3、生物水:生命重要組成部分(水母含水量最高達98%)二、水的狀態:固態、液態、氣態三、水的循環:含義:陸地水、大氣水、海洋水之間的互相轉換和運動環節: 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地下徑流類型: 1、陸上內循環 2、海上內循環 3、海陸間水循環 意義: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使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了密切的聯系,共同構成了生存的自然環境。四、水資源的分布1.水資源含義:通常說的水資源主要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2.水資源和水循環的關系:水循環越活躍,水資源越豐富。3.全球水資源的分布特點: 赤道附近地區和距海比較近的地區,水資源比較豐富;沙漠地區的水資源比較貧乏。4.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5、水資源總量占世界第六位,但從人均占有量看我國是世界“缺水”國之一6、從時間分配角度看:夏秋多,冬春少,年際變化大、北方較突出。從空間分布角度看:南多北少,東多西少。五、水與生命1.水是地球生物體的重要組成部分。2.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水 第2節 水的組成:一、水的電解各極產生的氣體名稱、體積、檢驗方法 正極(陽極) 負極(陰極)體積 1 2 性質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能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結論 氧氣 氫氣反應文字表達式 水 通直流電 氫氣+氧氣2、結論: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二、水分子的構成1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三、水的物理性質:顏色無色沸點100℃氣味無味凝固點0℃狀態通常液體水的異常現象4℃密度最大第3節 水的浮力:浮力含義 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氣體)豎直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成因 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其向上與向下的壓力差產生的。方向 豎直向上施力物體 液體(或氣體)單位 牛(N)二、浮力的測量---“稱量法”測量步驟:(1)先測重力G,(2)物體放入液體中看彈簧稱示數F拉(3)求浮力 F浮=G-F拉三、阿基米德原理內容: 浸入液體里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體排開的液體受到的重力。表達式 F浮=G排=ρ液gV排 適用范圍 液體或氣體 四、計算浮力的方法:(1)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求浮力,(2)根據二力平衡求浮力物體在“漂浮”、“懸浮”時,F浮=G物(3)根據稱量法求浮力 F浮=G-F拉(用彈簧測力計測下沉物體的浮力)五、計算浮力應特別注意:認真判斷物體在液體中的狀態,從而正確的選擇公式和解題思路。注意區別V物、V排。讀題時特別注意重要文字如“漂浮”、“懸浮”、“浸沒”六、判斷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方法:物體在液體中的沉浮上浮漂浮懸浮下沉沉底比較F浮和G物F浮>G物F浮=G物F浮=G物F浮F浮+F支=G物對實心物體比較ρ液和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ρ液<ρ物七、物體浮沉條件的應用:密度計 根據漂浮時F浮=G的原理制成。同一密度計在各種液體中受到的浮力相等。輪船 是采用“空心”的辦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輪船在不同的水中處于漂浮狀態,但排開液體的體積不同。載重量即為排水量。會解釋輪船從河里開到海里F浮和V排的變化情況。潛水艇:靠改變自身重力達到上浮和下沉的目的。第4節 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狀況:溶液: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特征是均一、穩定。溶液由溶質和溶劑組成物質懸濁液乳濁液溶液特點不均一不穩定不均一 不穩定均一、穩定典型溶液泥水、鋇餐血液牛奶肥皂水鹽水、碘酒、糖水、汽水 硝酸鉀溶液相似點都是混合物典型應用水是較好的溶劑,能溶解很多物質用有機溶劑去油脂(如汽油、酒精等)第5節 物質的溶解一、物質的溶解性1一定條件下,物質能夠溶解的數量是有限的。2.不同物質在同一溶劑里的溶解能力不同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有:(內因)溶質和溶劑的性質 (外因)溫度4.影響固體溶解性快慢的因素有:溫度、顆粒大小、攪拌5.溶解的吸熱與放熱情況有些物質溶解時,會放出熱量,使溶液溫度升高,如氫氧化鈉固體有些物質溶解時,會吸收熱量,使溶液溫度降低,如硝酸銨固體二、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1、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2、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三、濃溶液和稀溶液:溶有較多溶質的溶液叫做濃溶液;溶有較少溶質的溶液,稱為稀溶液。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四、溶解度:1、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 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例:20℃,硝酸鉀的溶解度是31.6克,表示什么含義?在20℃,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1.6克硝酸鉀。在20℃,100克水中溶解31.6克硝酸鉀,溶液就達到飽和狀態。2、物質的溶解性等級:20℃時的溶解度大于10克1-10克0.01-1克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級易溶可溶微溶難溶舉例食鹽 硝酸鉀氯酸鉀氫氧化鈣碳酸鈣大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鉀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氫氧化鈣 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如氯化鈉 五、溶質的質量分數:1、計算公式:A%=溶質的質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常用小數或百分數表示)2、一定要會計算:(1)知道溶解度求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2)能解稀釋問題(溶液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是不變的) m質1= m質2 m液1A1%= m液2 A2% ρ液1V液1A1%=ρ液2V液2A2%3、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A、計算(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或體積) B、稱量和量取(用天平稱溶質的質量,量筒量取溶劑的體積) C、溶解(玻璃棒加速物質溶解)第6節 物質的分離一、晶體和非晶體1、晶體有一定的熔點和凝固點,(熔化時吸熱溫度不變)2、晶體有規則的幾何外形,二、晶體的形成:1、通過蒸發溶劑獲得晶體。(適合溶解度受溫度影響不大的物質,如氯化鈉)2、通過冷卻熱飽和溶液得到晶體。(適合溶解度受溫度影響大的物質 ,如硝酸鉀、硫酸銅、碳酸鈉)三、幾種常見的混合物分離方法方法原理適用范圍基本操作所起作用沉淀法物體沉浮條件用于分離液體中混有的不溶性固體雜質加入明礬、活性炭凝聚劑,攪拌后靜置使水中的懸浮微粒凝聚成較大顆粒而沉淀下業過濾法根據物質的溶解性不同用于除去液體中混有的不溶性固體雜質溶解,過濾(一貼二低三靠)可除去水中的懸浮微粒蒸餾法根據液體物質的沸點不同用于分離或提純液態混合物加熱、蒸餾、冷凝可除去水中已溶解的物質四、過濾法的操作要領:“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要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濾紙邊緣低于漏斗邊緣;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濾紙邊緣。三靠:傾倒液體時,燒杯靠著玻璃棒;玻璃棒輕輕靠在三層濾紙一邊;漏斗尖端緊靠燒杯內壁 粗鹽提純實驗步驟: ①溶解 ②過濾 ③蒸發 ④結晶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 攪拌,可加快溶解 ②過濾 引流③蒸發 攪拌,以防止因局部過熱而使高溫液滴飛濺傷人④結晶 轉移固體五、純凈物和混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純凈物 如:水 食鹽 硫酸銅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混合物 如:食鹽水 碘酒 高錳酸鉀溶液 自來水第7節 水資源的利用、開發和保護一、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1.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直接關系到人類的生存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對水的需求主要表現為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2.目前人類利用較多的是淡水資源: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埋藏比較淺的地下淡水,約占淡水總量的0.3% 左右二、水資源的保護1.節約用水 2.防止水污染三、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A、尋找淡水,控制人口 B、跨流域調水 C、興修水庫 D、節約、保護水資源四、水體污染的主要來源(1)工業廢水、廢渣 (2)農業廢水 (3)生活污水五、節約用水的具體方法(1)用洗臉水澆花 (2)采用低流量的淋浴噴頭 (3)收集雨水作為生活用水六、節水標志 第3章生命活動的調節第一節: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1、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長素。(1)植物激素:在植物體內合成并運輸到作用部位,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產生顯著作用的物質,如: 生長素 、 赤霉素 、 細胞分裂素 、脫落酸、乙烯等激素,對植物體的生命活動有顯著的 調節 作用。(2)植物向光性:觀察現象,胚芽彎向光源生長。產生條件: 單側光照射使生長素分布不均勻。產生原因:生長素分布不均勻,背光面生長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長 快 ; 向陽面生長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長 慢 。2、?生長素的生理作用:①促進植物的生長;②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③促進果實的發育;④低濃度促進植物的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的生長,甚至使植物死亡。應用于 防治雜草 。3、植物體上的某些器官卻能發生移動,且移動的方向與激素的方向有關,這種現象稱為植物的向性運動。感性運動是植物感應性的另一種表現方式,它是由外界某些因素的刺激或者內部的生理機制引起的運動,但運動的方向與刺激的方向無關。4、植物常見的感應性有向光性、向水性 、向地性、向化性等類型。如植物的根向水充足的地方生長屬于向水性;倒放在地面的種子會把根長到土里去, 這是植物根的向地性。第二節 人體的激素調節1、胰島素與血糖含量 (1)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 正常含量為:90毫克/100毫升。血液中 血糖含量 的升降,決定于 胰島素 分泌的增加或減少;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上升時,胰島素分 泌增加,以促使血糖含量下降;當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下降時,胰島素分泌減少,以促使血糖含量升高;從而使血糖維持在正常水平 (3)胰島素的功能:促進人體的葡萄糖儲存在 肝臟 內和肌肉內,還能加速血糖的分解。(4)胰島素分泌異常的病癥。①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于 正常值。治療:定時注射 胰島素 。②胰島素分泌過多:低血糖癥。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類物質,補充血糖,藥物調節胰島素分泌。 2、 內分泌腺和激素內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區別:①有無導管: 內分泌腺 無導管,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 毛細血管 。 消化腺 有導管,消化液經導管進入 消化道 。②分泌物質不同:內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腺體激素作用影響腦垂體生長激素能控制人的生長發育幼年時生長激素分泌不足會患侏儒癥,分泌過多會患巨人癥;成年人生長激素分泌過多患肢端肥大癥甲狀腺甲狀腺激素能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幼年時甲狀腺分泌不足會患呆小癥;缺碘引起成年人甲狀腺分泌不足會患地方性甲狀腺腫(大脖子病);甲狀腺分泌過多,引起的疾病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甲亢)。腎上腺腎上腺素能加快心跳的節奏,擴張通往肌肉的血管胰島胰島素能促進人體吸收的葡萄糖儲存在肝臟和肌肉里胰島素分泌過多,引起低血糖癥;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卵巢、睪丸雌雄性激素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和生殖細胞的生成,激發和維持人的第二性征第三節?? 神經調節1.動物體的生命活動的調節包括 體液調節 和 神經調節 ,并以 神經調節 為主。 2.體液調節主要是 激素調節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極少,但對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生殖等許多的生理活動起著重要的 調節作用 。3.小鳥、小蟲遇到敵害時會迅速躲避,駕駛員看見紅燈就會剎車,這些感覺和反應都是由 神經系統 來控制和調節的, 快速而短暫 ;而體液對生物體的調節 緩慢而持久 。 人在感知環境的刺激后,會迅速地做出相應的反應。在這個反應過程中,需要有許多的器官或組織參與,如眼、鼻、耳、皮膚、神經、腦、脊髓和運動器官,這是一個 接受信息 → 傳導信息 → 處理信息 → 傳導信息 → 作出反應 的 連續過程 ,是許多器官 協調作用的結果。(一)、神經元1.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 它的結構包括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突起又分為樹突(短而多,呈樹狀,接收信息)和軸突(較長,一般只有一條,傳導信息)。2.信息是如何被接受,并沿怎樣的方向傳導的?樹突→細胞體→軸突→下個神經元的樹突(二)、神經系統的組成包括:周圍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植物性神經這三個部分組成。(三)、周圍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包括 腦神經 、 脊神經 ,它的主要功能是 承擔信息的傳導 ,負責中樞神經系統與身體其他部位的通訊。1.腦神經:由腦部發出,總共 12對 ,絕大多數分布在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肌肉等處,如視神經、嗅神經、位聽神經等。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頭部 和 頸部 的各個器官的感受和運動。2.脊神經:由 脊髓 發出的神經,通向身體的 軀干、 四肢的皮膚 和 肌肉 ,共有 31對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身體的頸部 、 四肢及 內臟 的感覺和運動。(四)、中樞神經系統1. 腦 和 脊髓 通稱為中樞神經系統,是神經系統的 中樞 部分。2.中樞神經系統主要 接收處理 各種信息,并 決定和啟動 相應的反應。3.中樞神經系統受到骨骼的保護,腦在顱腔內,脊髓在脊椎的椎管內。(五)、植物性神經1.腦神經和脊神經的一部分神經分布到心肌、腺體、內臟器官等處,支配各種內臟器官的活動。如心跳、胃肌運動、膽囊收縮等。這些神經叫 植物性神經 。2.植物性神經 不受 人的意志所 控制 。(六)、腦的結構和功能腦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主要分為 大腦 、 小腦 、 腦干 三部分。1.大腦。(1)大腦特別發達,是中樞神經系統的 最高級部分 ,是人的 思維器官 。(2)大腦的結構分 左、右兩個半球 ,分別具有管理人體不同部位的功能。(3)大腦表面稱為大腦皮層,具有許多 溝 、 裂 和 回 ,使大腦的表面凹凸不平。溝和裂之間隆起形成回。溝、回使大腦皮層的面積大大增加。(4)大腦是我們進行記憶、思維、控制身體活動的高級中樞,是人體最復雜、最重要的器官。大腦皮層中神經元的細胞體高度密集,形成許多神經中樞,如視覺中樞、聽覺中樞、語言中樞等,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2.小腦。 小腦位于 腦干 背側, 大腦 的后下方。小腦主要負責人體動作的 協調性 。如維持身體姿勢的平衡,協調各種運動。小腦損傷,會使人 站立不穩 、 行走搖晃 、 不能完成靈巧的動作 。3.腦干。 在大腦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的運動。(七)、脊髓的結構和功能1.脊髓是 腦干的延續 ,位于脊柱的椎管內,呈扁圓柱形。脊髓中有許多神經元,形成許多神經中樞。2.脊髓是中樞神經的 低級部分 ,主要有傳導 和 反射 兩個方面的功能。3.脊髓中的許多神經中樞,可以獨立完成一些反射活動。但這些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到大腦的控制。(八)、反射 1.對高溫物體的刺激,手迅速縮回是一種應答性的反應。這種應答性的反應叫 反射 。 2.反射是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各項生理活動的 基本方式 。 3.反射活動包括對信息的 接受 、 傳導 、 處理 。 4.產生反射的過程。當手碰到高溫物體時,首先通過 感受器感覺高溫,產生信息,以神經沖動的形式,經過 傳入神經 傳導進入 神經中樞 (在脊髓中),再通過 傳出神經 傳達到 效應器 ,產生反應,手立即縮回。產生反射活動的這樣的結構叫 反射弧 。5.反射弧結構的五個部分。感受器 、 傳入神經 、 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 。 任何反射活動都要通過 反射弧 才能實現。(九)、神經中樞1.神經中樞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聚在一起的,成為專門調節人體某一生理活動的神經細胞群。2.脊髓中是一些低級的神經中樞,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動,如 縮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 排便反射 。低級反射中樞一般受大腦的控制。3.高級神經中樞一般在腦中。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肌腱中的感受器→ 傳入神經 → 脊髓中的神經中樞 → 傳出神經 → 效應器產生效果 小腿反彈。膝跳反射可用來檢查一個人的 神經系統 功能是否 正常 。第四節 動物的行為1、動物先天性行為都是動物 與生俱來 、 有固定模式 的行為;它們受 遺傳的控制 ,遺傳固定下來的行為,對個體和種族的生存有重要意義。這種行為是一種反射活動,由大腦皮層以下的神經中樞即可完成。動物的先天性行為是一種低級的 反射 活動我們把動物與生俱來的行為稱為 先天性行為 ,也叫 本能 。 2.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是 個體 在生活過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過學習 獲得的行為方式。學習過程需要 大腦皮層 的參與。動物的后天學習行為是 適應環境 的一種 重要反應方式 。先天性行為和后天學習行為都是動物對生存環境的適應 ,是具有 適應意義 的活動。 3.人的后天學習行為 更為復雜 。動物只對具體的刺激作出反應,而人能對抽象的語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應,這是動物所不具備的。【人的學習行為與動物的學習行為相比較有什么不同?】(答案:人類除了對環境中聲、光、味等具體刺激作出反應,還能以抽象的語言文字代替具體的刺激引起反射。)4.非條件反射 是人和動物生來就有的 先天性反射 ,是 遺傳的行為 。非條件反射的神經通路是生下來就存在的, 反射弧 比較固定。 5.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是生物個體在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后天性反射 , 反射弧 不固定,可因條件改變而消退。 條件反射是 大腦皮層 的重要功能。需大腦皮層參與。五、體溫的控制1.恒溫動物的體溫不是 絕對不變 的。恒溫是相對的,溫度的變化幅度變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內幾乎與外界溫度無直接關系。 2. 測量體溫的部位:直腸、口腔、腋窩,其中直腸內的溫度最接近人體內部的溫度,正常人的體溫并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一個溫度范圍。3.同一個人的體溫隨時間變化也不同。(一)產熱與散熱的平衡1.恒溫動物和人類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 產熱 和 散熱 這兩個生理過程 保持動態平衡 的結果。2.產熱。(1)在 安靜 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 內臟 。(2)在運動時,產生的熱量主要來自骨骼肌。寒冷時, 骨骼肌顫抖 ,能使熱量 成倍增加 。(3)精神活動和進食活動也能 影響產熱 。(例如寒冷時,想到冰冷的環境,會覺得更冷,使人“發抖”,促使骨骼肌產生更多熱)3.散熱。(1)散熱有 直接散熱 和 蒸發散熱 兩種方式。(2)直接散熱就是通過熱傳遞散熱,散熱的多少決定于皮膚溫度與外界溫度的 溫度差 。溫度差越大,散熱越多。皮膚的溫度 又可通過血管中的 血流量 來控制。A、? 在低溫環境中,血管收縮,皮膚血流量減少,皮膚溫度下降,散熱量減少B、? 在高溫環境中,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加,皮膚溫度上升,散熱量增加(3)常溫下,皮膚汗液的蒸發散熱 比較少 。當外界溫度等于或超過體溫時,直接散熱不能發揮作用,汗液蒸發成了主要的散熱方式 。【人體是如何調節體溫的?(答案:人體之所以能夠維持穩定的體溫,是因為機體的產熱和散熱兩個生理過程保持動態平衡的結果。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腦干(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調節和控制。當外界的氣溫低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戰栗和使皮膚的血管收縮以減少失熱,血溫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溫;當外界的氣溫高于人體正常體溫時,血液溫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腦中的熱受體,通過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膚的血管舒張以增加散熱,血溫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溫。】4.中暑。在高溫環境中,人體不能及時地發揮體溫調節功能,或因過高的環境溫度超過了體溫調節的最大限度, 產熱多 ,而 散熱困難 ,會出現中暑現象。 (二)、體溫受腦控制1.人體內的產熱和散熱過程是通過 腦干中的體溫調節中樞 來調節和控制的。2.在不同的環境中人的姿勢和行為,保溫或降溫的措施(如增、減衣服),也能調節體溫。第二章復習資料1.大氣的重要性 a保護地球,如避免流星的襲擊; b人類不可缺少的資源(氧氣、二氧化碳);c臭氧層防止紫外線的傷害; d水蒸氣能成云致雨 (固體雜質)2.大氣的分層 大氣分層的主要依據是大氣溫度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根據大氣溫度、密度和物質組成等特點把大氣球分成五層層序高度溫度分布特點特點第一層(對流層)0--17千米隨高度增加而降低強烈的對流運動,大部分天氣現象第二層(平流層)17---50千米隨高度增加而升高下部的臭氧層吸收紫外線使溫度升高,適合高空飛行第三層(中間層)50---80千米隨高度增加而降低流星體大部分在這燃盡,是氣象研究的上界第四層(暖層)80--500千米隨高度增加而升高又稱電離層,完成遠距離無線電通訊第五層(外層)500-1000千米隨高度增加而升高電話信息和電視圖象通過衛星來傳送3.對流層特點對流層是大氣的底層,云、雨、雪、雷電等主要現象都發生在對流層兩極厚度約8千米,赤道約17-18千米。 對流層集中了地球四分之三的大氣質量和幾乎全部的水汽、固體雜質。 對流層最顯著的特點:強烈的對流運動。 在近地面,氣溫高的地方,空氣呈上升運動,而氣溫低的地方空氣呈下沉運動,從而形成了空氣的對流。5.天氣: 短時間內近地面的大氣溫度、濕度、氣壓等要素的綜合狀況。天氣是由許多要素組成的,其中主要的是氣溫、氣壓、風、濕度和降水。6.空氣的溫度稱為氣溫。氣溫表示當地空氣的冷熱程度。單位:攝氏度(℃)7.百葉箱百葉箱朝向哪個方向開著?朝向北方,防止太陽光的直接輻射。百葉箱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陽光,使所測溫度接近真實溫度百葉箱離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為什么?1.5--2米左右,這個高度空氣穩定,并且人類活動都在這一高度,更具有實用價值。一天中最高氣溫:常在午后2時左右最低氣溫:常在日出前后8.大氣壓強(大氣壓):大氣會向各個方向對處于其中的物體產生壓強。測量工具:空盒氣壓計、水銀氣壓計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76厘米水銀柱=1.01×105帕=10.3米水柱離地面越高,空氣的密度越小,大氣壓也越小.液體和氣體在流動時,流速較大的位置,壓強較小.當氣壓增大時,液體的沸點升高;當氣壓減小時,液體的沸點會降低。馬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而且很大。9.大氣壓對天氣的影響大氣壓隨高度、區域、時間變化而變化;高壓區:氣壓高的區域。空氣從上到下流,天氣晴朗、干燥。低壓區:氣壓低的區域。空氣以下到上流,天氣陰雨、多云。晴天氣壓比陰天高,冬天氣壓比夏天高。大氣、液體的壓強與流速的大小關系。氣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10.生活用品與大氣壓:真空壓縮保存袋、吸塵器、抽水機等等。11.風是空氣的水平運動。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如果一個地方的氣壓和另一個地方的氣壓高低不同,就會形成風。風是從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的。風向和風速是測量風的兩個基本要素。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風速是指單位時間內空氣流動的距離。常用單位有:米/秒、千米/時。風速常用風級表示。12.空氣中水汽的多少用濕度表示,一般是用相對濕度來表示. 相對濕度表示空氣中水汽的豐富程度 (常用百分比表示)相對濕度最常用的儀器是干濕球濕度計,它是由一支干球溫度計和一支濕球溫度計組成的.使用時只要讀出并計算出兩支溫度計的溫度差再查相對濕度表,即可得出相對濕度.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含有的水汽就越多.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的空氣中都含有水汽干濕球濕度計兩溫度計值相差越大時,濕度是越大還是越小?為什么?在相同的干球溫度條件下,當干濕球濕度計兩溫度計值相差(干濕差)越大時,空氣的相對濕度就越小.因為空氣中的相對濕度越小,濕棉紗布中的水蒸發得越快,帶走得熱量就越多,濕球溫度計上得讀數就越小,兩溫度計的差值越大。在相同的干球溫度條件下,當干濕球濕度計兩溫度計值相差(干濕差)越大時,空氣的相對濕度就越小.13. 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水汽凝結→云滴→云滴增大→降水a水汽凝結的條件:⑴相對濕度達到100%以上⑵氣溫降低到一定程度⑶空氣中微小的塵粒.b降水的形成:凝結的水珠和冰晶隨著溫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漸增大,最后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態和液態的水)c水汽的能力隨氣溫的升高而增大。當空氣的相對濕度達到100%時,就再也不能容納更多的水汽,此時如果空氣的溫度下降,就可能產生降水。降雨量表示一定時間內降落到地面的水層深度。用毫米來度量.測量工具:雨量筒等壓線:氣壓相等的地方的連線。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值高于四周的為高氣壓區;天氣晴朗干燥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值低于四周的為低氣壓區。天氣陰雨潮濕常見天氣系統,高壓、低壓、暖鋒、冷鋒、臺風等16.鋒是影響天氣的重要天氣系統,冷暖空氣的交界面叫鋒面。冷鋒:向暖氣一側移動的鋒,帶來降雨、大風、降溫天氣。暖鋒:向冷氣一側移動的鋒,帶來降雨、升溫天氣。高壓系統、低壓系統(影響范圍較大);冷鋒系統、暖鋒系統(影響范圍較小)17.氣候是指某一地區長時間內的天氣特征,包括天氣的平均狀況和極端狀況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地形、海陸性質、季風。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18. 比熱(容);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簡稱比熱。單位:焦/(千克 ·℃)符號為 J/(kg · ℃) 讀作:焦耳每千克攝氏度。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19.水的比熱:4.2×103焦/(千克.℃)表示1千克的水溫度升高1℃時,需要吸收的熱量為4.2×103焦。或(表示1千克的水溫度降低1℃時將放出4.2×103焦的熱量)水的比熱最大;不同物質的比熱是不同的。所以比熱是物質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質量、升高的溫度、吸放熱的多少無關;不同狀態的同一種物質的比熱不同,說明比熱與物質狀態有關。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不同20.由于陸地和海洋的物理性質不一樣,陸地吸熱快,放熱也快;海洋相反。因此,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21.近海能受到海洋濕潤氣流影響的地方降水就多。遠離海洋的內陸降水就少,近海受不到海風吹拂的地區降水也少。22.季風:不同季節風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風。世界上季風區域很廣,以亞洲季風最盛行。我國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23.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在對流層,地面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24.我國降水的地區分布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25.我國氣候類型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度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高原高山氣候。其中季風性氣候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度季風氣候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岡底斯山26.我國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冬季氣溫低,降水少(氣候干燥) ;夏季氣溫高,降水多(氣候濕潤),雨熱同期,全年降水比較豐富。但南方冬季氣溫明顯高于北方,氣溫年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27.西部干旱氣候的特點: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節變化大;冬季寒冷,夏季炎熱,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很大,但日照充沛28.我國是一個災害性天氣頻繁的國家,常見的災害性天氣有寒潮、臺風和洪水。寒潮是大范圍的強烈冷空氣活動。每年襲擊我國的寒潮平均有5次,是一種強烈的降溫天氣,會帶來霜凍、大風和揚沙天氣29.臺風是一種強烈發展的熱帶氣旋,(低壓)形成于北太平洋的西部,臺風半徑一般有數百千米。臺風中心叫臺風眼,特點是風平浪靜,云量很少。它的外側半徑100千米左右的區域是狂風暴雨區,是一種破壞力很大的災害性天氣。臺風的危害:臺風帶來的大風能吹倒大樹和不牢固的建筑物,海上狂風巨浪會影響船舶航行,但在干旱季節,臺風也會帶來豐富的降水。30.引發洪水的原因:持續性的暴雨、臺風,人類活動,如圍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無序發展、過度砍伐、過度放牧。植樹造林、修建水庫、大面積農業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小氣候,增加濕度和降水量,減輕旱澇災害的危害。相反,毀壞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質等,會造成氣候惡化。31.溫室效應: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斷地增加,對地面保溫作用增強,使全球的氣溫有變暖的趨勢,這種現象叫溫室效應。32.為什么對流層中天氣現象復雜多變?對流層中集中了大氣中幾乎全部的水汽、固體雜志,對流運動強烈,近地面的水汽和雜質通過對流運動向上空輸送,在上升過程中,隨氣溫的降低,容易成云致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上科學期末重點復習提綱.doc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復習提綱(學生).doc 第3章生命活動的調節學習提綱.doc 第二章 天氣和氣候復習提綱(學生).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