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近代以來的城市化進程學 案學習目標1.厘清資本主義國家和中國城市化演進的發展脈絡,分析城市化演進的特點和影響。2.知道人們居住條件改善的表現,理解居住條件改善的原因和意義。3.了解西方發達國家和中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表現、原因及其影響。4.了解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學習重難點1.在近代,英國率先推進城市化。英國近代城市發展有哪些特點?2.城市發展過程中伴隨著很多問題,你如何看待這些問題?探學新知一、城市化的演進1.原因:工業革命以來,工業生產逐漸向城市集中,越來越多的人從鄉村走向城市。2.表現:(1)城市用地規模和城市范圍擴大;(2)城市人口增加,在總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3)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3.影響:(1)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與消費市場。(2)對城市的設施與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帶來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的巨大變化。4.歷程(1)歐美國家①第一階段:英國的城市化伴隨著工業革命展開,到1851年,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第一個城市人口超過總人口50%的國家。之后,其他資本主義國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②第二階段:二戰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為衡量國家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2)中國①近代: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城市化的進程開啟。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沿海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成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起資本主義工商業。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城市陸續出現、發展、壯大,吸引了大量鄉村人口進城。②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城市化進入新階段;1978年后,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21世紀以來,中國城市化迅猛發展。二、居住條件的改善1.主要原因:城市的發展建筑技術的革新使市民居住條件得到改善,如電梯的明、鋼筋混凝土技術的運用以及集中供暖和制冷的推廣,私人衛生間等的快速普及。2.影響:為人們提供了更便捷、豐富的生活服務3.表現(1)二戰后,城市中的社區蓬勃發展,社區的功能從最早的慈善救濟發展到教育、醫療、服務、娛樂、綠化等各個方面。(2)倉儲式商場、超市購物中心等紛紛出現,很多購物中心將商品銷售、金融服務、餐飲和娛樂休閑等功能整合到一起。(3)娛樂休閑場所、體育中心等設施逐漸增多,城市綠化面積越來越大。城市中圖書館、博物館、影劇院、體育場館的數量越來越多,居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更加多樣。三、基礎設施的發展1.主要原因:城市經濟的發展,規模的擴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出更高的要求。2.表現:(1)西方:19世紀以來,西方發達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①排水:鋼鐵管道用于水網建設,自來水與排水系統逐漸普及到普通百姓家中。②照明:煤氣燈、電燈相繼出現,為居民提供照明,創造了新的城市夜生活方式。③通信:電報、電話的普及便利了人們的通信聯系。④交通:城市交通呈現多樣化、立體化趨勢。19世紀末,第一條地鐵線在倫敦問世,柏林、約等開始將鐵路高架橋納入交通網絡。20世紀以來,電車、汽車等得到普及。(2)中國①中國近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如上海。但是,當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進。四、城市化進程中的問題1.環境污染(1)大氣污染:城市化早期,城市集中了大量工廠,煙囪將煙塵不斷排放到大氣中。隨著汽車的普及,城市中又出現了汽車尾氣污染等新問題。(2)水污染:由于工廠往往沿河而建,又沒有污水處理設施生活與工業廢水直接進河流,對城市飲用水源造成嚴重污染。2.貧富矛盾加劇(1)原因:工業化、城市化帶來了巨大的社會財富,這些財富聚集在少數資本家手中,工人階級生活貧困。(2)表現:19世紀,城市中的工人住房擁擠昏暗,條件惡劣,缺乏基本的生活設施和干凈水源。3.交通擁堵(1)背景:隨著城市的發展,居住區與工作區逐漸分隔。為解決遠距離出行的交通問題,人們越來越依賴汽車。(2)表現:私人汽車的普及,使交通擁堵成為各大城市甚至中小城市的普遍問題。4.犯罪率上升、失業者增加等。深化探究材料一 在工業社會中,移民從鄉村涌入工業中心尋找工作。1800年,大約五分之一的英國人口居住在城鎮,城鎮規模在大約1萬人。而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歐洲大陸、美國、日本以及其他國家也是同樣的模式。到1900年,工業化國家中至少50%的人口生活在超過2000人的城鎮中。1800年,歐洲人口達10萬的大城市僅有20座,西半球一座也沒有。到1900年,歐洲和北美的大城市超過150座。——摘編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國城鎮化進程提升相對緩慢。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承包制改革,釋放了大量勞動力,大量農村人口進入城市。隨著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催生了大量小城鎮。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快速發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城市居民住房制度改革,激勵了居民購房和企業蓋房積極性,給大中城市發展注入了活力,至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9.58%。——摘編自劉霞輝《中國式城市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歐洲和北美城市化進程加快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1978年以來城市化的特征,并談談你對當下中國城市化的認識。(1)原因: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工廠制迅猛發展;農村人口的大量涌入;新式交通工具的發明和改進。(2)特征:小城鎮數量增長較快;城市化進程快,成就顯著;城鄉統籌兼顧,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城鎮化凸顯人本理念。認識:城市化是現代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標志之一;加速城市化進程有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加速城市化進程有助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解析:(1)原因:根據“在工業社會中,移民從鄉村涌入工業中心尋找工作”可得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的發展,工廠制迅猛發展;根據“接下來的一個世紀中,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在城里工作和生活”可得農村人口的大量涌入;聯系所學知識可得新式交通工具的發明和改進。(2)特征,根據“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催生了大量小城鎮”可得小城鎮數量增長較快;根據“至2018年,中國城鎮化率達到59.58%”可得城市化進程快,成就顯著;根據“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以人為核心”可以得出城鎮化凸顯人本理念;根據“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可得城鄉統籌兼顧,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等內容。認識:結合材料和所學,可以從城市化發展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完善和現代社會的發展等角度進行概括。隨堂訓練1.西方學者在研究19世紀后期蒸汽船的使用時發現,在歐美國家和非歐美國家都出現了貿易量翻倍的同時,非歐美國家城市化率下降了15—16%;歐美國家城市化率上升了11—17%。以上材料表明( )A.蒸汽船推動全球城市化進程 B.城市化差異主因是殖民擴張C.世界市場決定了城市化進程 D.工業水平和城市化率成正比2.1842年,英國人查德威克發表調查報告,指出疾病同不衛生有密切關系,提出建立干凈的自來水系統和地下排污系統等。1848年,英國頒布第一部公共衛生法。19世紀中后期,歐洲地下排污和自來水系統在各城市形成。這說明歐洲( )A.科學研究推動公共衛生建設 B.工業化影響人們居住環境C.各國公共衛生立法日趨完善 D.逐步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3.1935年,英國政府組建田園城市審核評估委員會,提出開發“衛星新城”的政策建議;1940年,英國政府一專門委員會出臺報告指出,應疏散倫敦中心區的工業和人口;1943年編制的《倫敦郡規劃》,從交通、住房及市郊化等方面為倫敦的重建提出了解決方案。這些政策建議,意在( )A.應對日益嚴重的戰爭危機 B.解決工業時代的大城市病C.擴大基建規模以刺激內需 D.改變自由放任政策的積弊4.中國城鎮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7年的58.5%,城鎮常住人口由1978年的1.7億人增長到8.1億人,城市數量由193個增加到657個。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面推行 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C.國有企業改革的全面展開 D.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歐美國家由于工業革命城市化率提高,而非歐美國家,受到工業革命影響較小,城市化率非常低,反映出二者之間的正相關,D項正確;從材料可以看出,蒸汽船對非歐美國家的城市化沒有促進作用,排除A項;材料沒有看出殖民擴張對城市化的影響和人口的影響,排除B項;C項決定一詞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2.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中后期,查德威克的調查報告促進歐洲各城市重視并紛紛建立自來水系統和地下排污系統,說明科學研究推動歐洲公共衛生建設,A項正確;材料并未體現工業化對人們居住環境的影響,排除B項;僅英國頒布了公共衛生法,不能說明各國公共衛生立法日趨完善,排除C項;材料與歐洲逐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3.答案:B解析:從開發“衛星新城”、疏散中心區的工業和人口、市郊化發展等信息,可知這些政策建議針對的是伴隨工業化、城市化而出現的“城市病”:產業聚集帶來人口擁擠、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B項正確;A項與史實不符,此時沒有戰爭危機,排除A項;C項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項;D項是提出建議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城市人口、環境等問題,排除D項。故選B項。4.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可知,1978—2017年,中國的城鎮化、城鎮常住人口、城市數量劇增,其主要因素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推動了城鎮化進程,D項正確;導致材料變化的主要因素是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AC項不屬于主要因素,排除AC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于21世紀初,不符合材料,排除B項。故選D項。試卷第5頁,共5頁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