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八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繪制思維導圖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下列選項與圖中序號對應完全正確的是( )A.①近代的屈辱與抗爭、②戊戌變法、③地主階級、④三民主義B.①近代的屈辱與抗爭、②辛亥革命、③資產階級、④民主與科學C.①近代化的探索、②辛亥革命、③資產階級、④三民主義D.①近代化的探索、②戊成變法、③地主階級、④民主與科學2.民國初年,文化界掀起了一場論戰。一方認為,用“粗俗”的白話文代替優雅文言文是一種倒退:另一方則認為文言文死氣沉沉,白話文更有活力。這場論戰發生在( )A.太平天國運動時期 B.洋務運動時期 C.義和團運動時期 D.新文化運動時期3.下列“歷史主題”中,最適用于新文化運動的是( )A.民主科學,解放思想 B.人文主義,破除神權C.愛國進步,喚醒同胞 D.三民主義,革命號角4.脫離世界潮流幾百年的中國,終于再次回到了世界潮流之中。雖然未來的路途也并非一帆風順,我們學器物,失敗;學制度,也失敗;最終我們明白了要學思想。材料中的“學思想”( )A.宣告了中國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B.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C.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 D.標志著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5.“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商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這一充分反映學生愛國精神的事件是(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中國共產黨成立 D.南昌起義6.如圖所示內容反映的是五四運動的( )A.爆發原因 B.革命主力 C.活動中心 D.重大勝利7.五四愛國運動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五四運動后期,由上海掀起的“三罷”運動迅速擴展到全國。這表明五四愛國運動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是( )A.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 B.工人階級發揮主力作用C.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 D.國際社會的同情與支持8.《敬告青年》一文被視為陳獨秀發動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其充分表達了啟蒙主義知識分子改造國民性的思想主張。這一文章發表于( )A. B. C. D.9.“痛毆賣國賊,火燒趙家樓。除奸不惜死,來把中國救。”1919年,一群滿腔熱血的青年學生成為運動先鋒,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的序幕。這個新時代是( )A.資產階級改良時代 B.資產階級革命時代C.近代化探索的時代 D.新民主主義革命時代10.中共一大規定黨的任務是“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至消滅階級差別”,“消滅資本家私有制。沒收機器、土地、廠房和半成品等生產資料”。這說明當時中國共產黨( )A.認識到掌握武裝的重要性 B.借鑒創新蘇俄革命道路C.意識到革命任務的艱巨性 D.尚未充分認識中國國情1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是( )A.中共一大的召開 B.中共二大的召開C.中共三大的召開 D.中共七大的召開12.大會的宣言初步闡明了當時所處階段中國革命的性質、對象、動力、策略、任務和目標,明確提出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通過這一宣言的中共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七大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西洋人因擁護德、賽先生,鬧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陳獨秀《敬告青年》材料二: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了第一個黨綱,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選舉了黨的中央領導機構,從此中國無產階級先鋒隊一中國共產黨誕生了!(1)材料一中“德、賽先生”指的是什么?是誰首先提出的?(2)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場運動?代表人物有哪幾個?(寫出兩個)它在促進中國人民思想解放的過程中起什么作用?(3)材料二“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和地點是什么?會議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什么?14.近代以來,先進的中國人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前赴后繼地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圖一中的江南制造總局是洋務運動時期創辦的重要軍事工業。為維護清朝統治,洋務運動還進行了哪些重大探索活動?(2)圖二中譚嗣同是戊戌變法的重要代表人物。維新派為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這場變法運動對中國近代社會產生了怎樣的深遠影響?(3)圖三中的孫中山一生致力于中國的革命事業而奮斗不止。在110年前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后來他又致力于創建新型的革命軍隊,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什么?(4)圖四反映了五四運動的宏大場面。有學者指出,“五四運動是第一場歷史巨變的補課,又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這里“起點”的含義是什么?請你依據以上材料,概括中國的近代化歷程是如何一步步深入的。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中的“經濟近代化”“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題干中的思維導圖梳理的是近代化的探索,所以①處填近代化的探索;根據材料“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政治制度,變法圖強”“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等”“資產階級領導的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可知,②處填戊戌變法;據所學知識可知,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領導的自強、求富的自救運動,③處填地主階級;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解放國民思想,④處填民主與科學,D項正確;排除ABC項。故選:D。2.答案:D3.答案:A4.答案:C5.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學生罷課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對待日益嚴厲。乃商界罷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學生釋;工商界罷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陸去”可知。該史料反映的是五四愛國運動。由于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1919年5月4日發生在北京的著名的五四運動。五四愛國運動的前期在北京,主力是學生。6月3日以后,工人成為運動的主力,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中國代表拒絕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了三個賣國賊: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A.表述錯誤;D.表述錯誤;C.此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成立。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地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無產階級開始登上了政治舞臺,起了主力軍的作用;青年學生發揮了先鋒作用;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故選:B。6.答案:D解析:由兩張圖片內容,結合所學,五四運動迫使北洋軍閥釋放了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林、陸宗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的職務,中國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取得了重大的勝利。可知,圖片內容反映的是五四運動的重大勝利。故選:D。7.答案:B解析:6月5日上海工人罷工,運動主力由學生變為工人,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迫使北洋軍閥釋放被捕學生,罷免了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個賣國賊的職務,中國沒有在巴黎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勝利。可知,題干說明的是五四愛國運動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是工人階級發揮主力作用,B符合題意。故選:B。8.答案:A解析:《敬告青年》原載1915年9月15日《青年雜志》1卷1號,是陳獨秀為自己主編的《青年雜志》所寫的發刊詞,該文章被視為陳獨秀發動新文化運動的宣言書,發表于《青年雜志》一書,A符合題意;《民報》《國聞報》《時務報》均沒有發表《敬告青年》這篇文章,排除BCD;故選A。9.答案:D10.答案:D解析:A.是國民大革命失敗的教訓;B.是國共十年對峙初期時期革命道路;C.中共一大沒有結合中國國情提出具體合適任務,故C項錯誤。D.中共一大提出推翻資產階級,消滅階級差別,顯然不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當時主要是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故D項正確。故選:D。11.答案:A12.答案:A13.答案:(1)民主、科學;陳獨秀。(2)新文化運動;陳獨秀、胡適、李大釗、魯迅;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3)中共一大;上海、浙江嘉興;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解析:(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中“德、賽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學。是陳獨秀首先提出的。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陳獨秀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2)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反映了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有蔡元培、陳獨秀、胡適、魯迅、李大釗。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1915年,陳獨秀、蔡元培、李大釗、胡適和魯迅等,以《新青年》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科學”兩面大旗,掀起新文化運動,向尊孔復古的封建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3)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標志是中共一大的召開。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的最后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舉行,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中國共產黨代表了無產階級的利益。14、答案:(1)開辦民用工業;籌建海軍;興辦新式學堂。(2)措施: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影響: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3)中國同盟會;國民革命軍。(4)答案:含義: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歷程:從學習西方的技術,到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