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沖刺】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專題復習講義(八):物質的推斷【wor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沖刺】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專題復習講義(八):物質的推斷【word,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一、物質的顏色
黑色的物質:氧化銅、碳、四氧化三鐵、二氧化錳、鐵粉
綠色的物質:堿式碳酸銅(銅綠)
紅棕色(或棕紅色)的物質:鐵銹(或氧化鐵)
藍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銅、氯化銅、硝酸銅溶液)
藍色的物質:膽礬(藍礬CuSO4·5H2O)
黃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氯化鐵硫酸鐵硝酸鐵)
淺綠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氯化亞鐵、硫酸亞鐵、硝酸亞鐵)
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藍色沉淀:氫氧化銅
紅褐色沉淀:氫氧化鐵
常見的白色沉淀:碳酸鈣、碳酸鋇、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硫酸鋇、氯化銀
紅色的單質:銅、紅磷
黃色的單質:硫黃(S)
二、物質的典型性質
濃硫酸的吸水性、脫水性、溶于水放熱
固體氫氧化鈉溶于水溫度升高以及它能吸水潮解
生石灰與水反應放熱
氫氣是最輕的氣體
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
能使黑色CuO變紅(或紅色Fe2O3變黑)的氣體是H2或CO,固體是C
銨鹽與堿混合研磨產生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NH3
硫黃燃燒產生的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為SO2
三、物質的用途
氧氣可作助燃劑
二氧化碳可用作滅火劑
二氧化碳、氫氣、碳可作冶煉金屬的還原劑
熟石灰能用來改良酸性土壤以及配制波爾多液
大理石、石灰石常作建筑材料
稀鹽酸助消化除鐵銹
氯化鈉可用作調味品、融雪劑
四、化學反應的特殊現象
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
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淡藍色的火焰,而在氧氣中燃燒發出藍紫色火焰
白磷、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鐵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
能溶于鹽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CaCO3、BaCO3、Mg(OH)2、Al(OH)3
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例1、某固體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
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 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 g白色沉淀。
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例2、一包不純的氯化鉀粉末,所含雜質可能是氯化鈉、硝酸鉀、硝酸鈣、氯化銅、碳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成分,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進行如下實驗:
⑴取少量該粉末于燒杯中,加蒸餾水,充分攪拌,得無色澄清溶液。
⑵取上述無色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⑶另稱取14.9g該粉末于燒杯中,加入蒸餾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應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
根據上述實驗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雜質中可能含有硝酸鉀、氯化鈉
雜質中肯定不含硝酸鈣、氯化銅、碳酸鈉
C.雜質中肯定含有碳酸鈉,可能含有氯化鈉
D.雜質中肯定含有氯化鈉、碳酸鈉,可能含有硝酸鉀
例3、下列框圖中的物質均為初中化學常見的物質,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屬于氧化物,下圖是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請回答:
(1)得到F溶液的操作Ⅰ的名稱為:________。
(2)若I是紅褐色沉淀,請寫出G+F→I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
(3)指出反應①的基本類型是________反應。
例4、如圖所示,A是金屬氧化物,B是一種金屬單質,C是黃色溶液,D是淺綠色溶液,反應③是物質E與氧氣、水發生的一個化合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試劑甲可能的化學式:________。
(2)試劑乙中一定含有的離子:________。
(3)寫出化學變化①和②的化學方程式:
① 。
② 。
1.實驗室有一包白色固體,其中除了碳酸鈉以外,還可能含有硝酸鋇、硫酸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斷攪拌,固體部分溶解;
②繼續向燒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斷攪拌,此時固體質量變化如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固體部分溶解,無氣泡冒出
B.B→C段對應溶液pH逐漸變大
C.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
D.C點對應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硝酸、硝酸鈉、碳酸鈉、硝酸鋇
2.實驗室有一包白色固體由K2CO3、K2SO4、KCl和CuSO4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實驗記錄如下:
①取該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
②取適量上述溶液加過量的BaCl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過濾;
③向步驟②所得沉淀中加入過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產生氣泡。
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A.原固體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含有CuSO4和KCl
B.原固體中一定不含K2SO4和CuSO4、可能含有KCl
C.原固體中一定含有K2CO3和K2SO4,一定不含CuSO4
D.若在步驟②所得濾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現白色沉淀,則原固體中一定含有KCl
3.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含有Na2SO4、Na2CO3、 BaCl2、NaOH中的一種或幾種。取樣溶于水,有白色沉淀產生;過濾后向沉淀中滴加稀鹽酸,沉淀的量與加入鹽酸體積的關系如圖所示。由此推斷白色固體中( )
A.可能存在Na2SO4 B.一定不存在NaOH C.肯定存在BaCl2 D.肯定只存在Na2CO3
4.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BaCl2、NaOH 、Na2CO3 、Na2SO4 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實驗小組進行實驗。實驗過程中所加試劑均足量,實驗過程及現象如圖所示。
(1)白色沉淀A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
(2)白色沉淀C的化學式為________。
(3)這包白色固體是由________(填化學式)組成的。
1.一包固體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藍色溶液B中陽離子只有Cu2+
B.無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
C.原固體粉末一定有NaCl
D.原固體粉末一定有CaCO3、NaOH、NaNO3、CuCl2和Ca(NO3)2
2.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硫酸鉀、氫氧化鉀、碳酸鈣.氯化鋇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探究該白色固體的組成,某小組取適量樣品按圖示流程進行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沉淀Ⅰ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2)白色沉淀Ⅱ的化學式:________。
(3)原白色固體中含有的物質:________。
3.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含有NaOH、Na2CO3、K2SO4、BaCl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
步驟Ⅰ: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攪拌,靜置,有固體剩余.
步驟Ⅱ:取步驟Ⅰ所得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再滴入過量稀鹽酸,無氣泡產生,紅色逐漸褪去,得到無色溶液。
步驟Ⅲ:取步驟Ⅱ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入過量Ba(NO3)2溶液,無明顯現象。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步驟Ⅰ,可知白色固體樣品中一定有________ 。
(2)根據以上信息,關于樣品的組成,可以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
(3)若要進一步確定樣品的組成,還需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
4.某小組學生發現有一包固體粉末,可能由CaCO3、CuCl2、Na2SO4、NaOH、Na2CO3中的幾種組成。為確定其組成,該小組進行了如圖實驗:
(1)上述實驗中,操作Ⅰ是________。
(2)A物質的化學式為________。
(3)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的物質________。
(4)該固體粉末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質 ________
5.某固體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鈣、硫酸鈉、氯化鋇、硫酸銅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該固體粉末的成分,進行如下實驗:
回答下列問題:
(1)白色沉淀C是________。
(2)原固體粉末一定含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某固體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幾種離子構成,取一定質量的該固體樣品,進行如下實驗:
①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 g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 g白色沉淀。
③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該固體中一定含有(  )
A. Na+、CO32-、SO42- B. Cu2+、CO32-、SO42-
C. Cl-、CO32-、SO42- D. Na+、Ba2+、Cl-
【答案】A
【解析】含Cu2+的溶液是藍色,將固體溶于水得無色透明溶液,說明溶液中無Cu2+;加入足量BaCl2溶液,過濾后得到5 g白色沉淀,在沉淀中加入過量稀硝酸,仍有3 g白色沉淀,說明固體中含有CO32-、SO42-,無Ba2+;固體中無Ba2+、Cu2+,則一定含有陽離子Na+;因為加入BaCl2溶液時引入了Cl-,所以在濾液中滴加AgN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固體中一定含有Cl-,因此一定含有離子Na+、CO32-、SO42-
例2、D
【解析】氯化銅溶于水,溶液顯藍色,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鋇和氯化鈉,和硝酸鈣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鈣和硝酸鈉,氯離子和銀離子結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銀等知識進行分析。
(1)取少量該粉末于燒杯中,加蒸餾水,充分攪拌,得無色澄清溶液,溶液中一定不含氯化銅,碳酸鈉和硝酸鈣只可能含有其中的一種;
(2)取上述無色溶液少許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所以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鈉,那么一定不含硝酸鈣;
(3)氯化鉀、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及其質量關系為:
KCl+AgNO3═AgCl↓+KNO3,
74.5 143.5
14.9g 28.7g
NaCl+AgNO3═AgCl↓+NaNO3,
58.5 143.5
11.7g 28.7g
由計算可知,14.9g氯化鉀和硝酸銀反應生成28.7g氯化銀,11.7g氯化鈉和硝酸銀反應生成28.7g氯化銀。因為雜質中肯定含有碳酸鈉,那么氯化鉀的質量肯定小于14.9g,如果剩下的全部是氯化鉀,不可能生成28.7g沉淀,因此雜質中一定含有氯化鈉,
綜上所述,雜質中一定還有氯化鈉和碳酸鈉,但無法確定是否含有硝酸鉀。
故D正確,而A、B、C錯誤。
例3、(1)過濾
(2)FeCl3+3NaOH=Fe(OH)3↓+3NaCl
(3)化合
【解析】本題考查了物質的推斷,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再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最后按題目要求結合相關物質解答。
【解答】 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A高溫能生成無色氣體C和D,則A為碳酸鈣,C為二氧化碳,D為氧化鈣,D與水反應生成E,E為氫氧化鈣,E與碳酸鈉反應形成F溶液,F為氫氧化鈉;B屬于氧化物, 與鹽酸反應可生成有色溶液,則B可以是氧化鐵或氧化銅;
(1)得到F溶液的 操作Ⅰ的名稱為過濾;故填:過濾;
(2)若I是紅褐色沉淀,則G為氯化鐵,G+F為氯化鐵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化學方程式為 FeCl3+3NaOH=Fe(OH)3↓+3NaCl ; 故填: FeCl3+3NaOH=Fe(OH)3↓+3NaCl ;
(3)反應①為氧化鈣與水的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故填:化合。
例4、(1)HCl或H2SO4 (2)OH-
(3)Fe2O3+3CO==2Fe+3CO2或Fe2O3+3H2==2Fe+3H2O;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解析】A是金屬氧化物,B是一種金屬單質,C是黃色溶液,D是淺綠色溶液,可知C是鐵鹽溶液,D是亞鐵的鹽溶液,則A是氧化鐵,B是鐵;C和試劑乙反應產生紅褐色的沉淀F,F是氫氧化鐵沉淀,則乙是可溶性的堿,如氫氧化鈉;D和試劑乙反應產生沉淀E,應該是氫氧化亞鐵,反應③是氫氧化亞鐵與氧氣、水發生化合反應產生氫氧化鐵沉淀,帶入驗證符合轉化關系。
(1)試劑甲能夠和氧化鐵及鐵反應產生鹽溶液,因此可以是稀鹽酸或稀硫酸,即HCl或H2SO4;
(2)試劑乙是可溶性的堿溶液,因此一定含有氫氧根離子,即:OH-;
(3)①氧化鐵被一氧化碳、氫氣、碳等還原為鐵,方程式為: Fe2O3+3CO2Fe+3CO2或Fe2O3+3H22Fe+3H2O;
②鐵和鹽酸或稀硫酸反應產生亞鐵鹽和氫氣,故反應的方程式為: 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 。
1.C
【解析】根據碳酸鋇沉淀能溶于硝酸,硫酸鋇沉淀不溶于硝酸及酸性增強溶液pH減小分析。
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向燒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斷攪拌,固體部分溶解,說明固體中一定含有硝酸鋇;②繼續向燒杯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斷攪拌,此時固體質量先減少,再保持不變,說明既有溶于硝酸的沉淀又有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即固體中還一定含有硫酸鈉;
A、A→B段為碳酸鋇與硝酸的反應,對應的實驗現象是固體部分溶解,有氣泡冒出 ,不符合題意;
B、B→C段加入硝酸,固體質量不再減少,即硝酸過量,酸性變強,對應溶液pH逐漸變小 ,不符合題意;
C、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 ,符合題意;
D、C點對應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硝酸、硝酸鈉、硝酸鋇 ,一定不含碳酸鈉,不符合題意;
2.B
【解析】硫酸鋇和碳酸鋇都是白色沉淀,前者可以溶于酸,而后者不能溶于酸;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據此分析判斷。
①取該樣品溶于水,得到無色溶液;由于硫酸銅溶液是藍色的,故一定不會含有硫酸銅;
②取適量上述溶液加過量的BaCl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這個沉淀可能是碳酸鉀和氯化鋇反應產生的碳酸鋇,也可能是硫酸鉀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的硫酸鋇;
③向步驟②所得沉淀中加入過量的稀HNO3,沉淀全部消失并產生氣泡,說明一定含有碳酸鋇沉淀,則一定含有碳酸鉀,一定不含有硫酸鉀;
④無法證明氯化鉀是否存在。
A.原固體中一定含有K2CO3,可能KCl,一定不含有硫酸銅和硫酸鉀,故B正確,而A、C錯誤;
由于步驟②加入的是氯化鋇,故加入硝酸銀產生白色沉淀不能說明含有氯化鉀,故D錯誤。
故選B。
3.C
【解析】根據氯化鋇與碳酸鈉反應產生能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與硫酸鈉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分析。
固體溶于水產生白色沉淀,加入鹽酸,沉淀部分消失,說明固體中含有氯化鋇、碳酸鈉和硫酸鈉;
A、固體中一定含有硫酸鈉,不符合題意;
B、固體中可能含氫氧化鈉,不符合題意;
C、固體中一定有氯化鋇、硫酸鈉和碳酸鈉,符合題意;
D、固體中一定有氯化鋇、硫酸鈉和碳酸鈉,不符合題意;
4.(1)BaCO3+2HCl=BaCl2+H2O+CO2↑ (2)CaCO3 (3)BaCl2、Na2CO3
【解析】根據碳酸鋇溶于鹽酸,硫酸鋇不溶于鹽酸,碳酸鈉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氫氧化鈉溶液能使酚酞變紅分析。
【解答】白色固體加水得白色沉淀A和無色溶液B,A中加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和無色溶液,說明沉淀中不含不溶于酸的硫酸鋇,則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氯化鋇和碳酸鈉,無色溶液B中加氯化鈣得白色沉淀C和無色溶液D,D中加酚酞不變色,說明白色固體中不含氫氧化鈉;
(1)白色沉淀A為碳酸鋇,與稀鹽酸反應方程式為 BaCO3+2HCl=BaCl2+H2O+CO2↑ ;
(2)白色沉淀C為碳酸鈣,化學式為 CaCO3 ;
(3)這包白色固體是由 BaCl2、Na2CO3組成的;
1.A
【解析】①銅離子在溶液中顯藍色,NaOH和CuCl2會生成氫氧化銅沉淀,而氫氧化銅沉淀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硝酸銅溶液;CaCO3和硝酸反應會生成氣體,則藍色溶液B中有硝酸銅、硝酸鈣。而原固體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
②無色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白色沉淀,這個沉淀肯定是碳酸鈣,應該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再和硝酸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即粉末中肯定存在硝酸鈣;
③無色溶液A加入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后,仍然生成白色沉淀,應該為氯化銀。其中的氯離子可能來自于氯化銅,也可能來自于氯化鈉,因此是否存在氯化鈉無法確定,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藍色溶液中陽離子應該是銅離子和鈣離子,故A錯誤;
B.無色溶液A中肯定存在硝酸鈣和氫氧化鈉,故B正確;
C.原來固體中,是否存在氯化鈉無法判斷,故C錯誤;
D.原固體粉末一定有CaCO3、NaOH、CuCl2和Ca(NO3)2,是否存在硝酸鈉無法判斷,故D錯誤。
2.(1)CaCO3+2HCl=CaCl2+H2O+CO2↑
(2)BaCO3
(3)CaCO3、BaCl2和KOH
【解析】根據碳酸鈣能溶于鹽酸,硫酸鋇不溶于鹽酸,碳酸鉀和氯化鋇反應可生成碳酸鋇沉淀分析。
(1)白色沉淀Ⅰ加入鹽酸全部溶解,則為碳酸鈣沉淀,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反應方程式為CaCO3+2HCl=CaCl2+H2O+CO2↑ ;
(2)白色沉淀Ⅱ為二氧化碳與濾液反應生成,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鉀反應生成碳酸鉀,碳酸鉀與氯化鋇反應生成的碳酸鋇沉淀,化學式為 BaCO3 ;
(3)由白色沉淀Ⅰ可知,樣品中一定含碳酸鈣,由白色沉淀Ⅱ的產生可知,樣品中一定有氯化鋇和氫氧化鉀,而氯化鋇和硫酸鉀反應會生成不溶于鹽酸的硫酸鋇沉淀,所以一定不含硫酸鉀。
3.(1)BaCl2
(2)樣品的組成中一定含有 NaOH、BaCl2 ; Na2CO3、K2SO4至少含有一種
(3)取步驟Ⅰ固體加入過量硝酸觀察沉淀是否溶解
【解析】根據碳酸鋇、硫酸鋇為沉淀,碳酸鋇能溶于硝酸,硫酸鋇不能溶于硝酸,碳酸鈉、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碳酸鈉能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分析。
【解答】(1) 步驟Ⅰ: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攪拌,靜置,有固體剩余,說明固體中有反應生成沉淀的物質,碳酸鈉和硫酸鉀都能與氯化鋇反應產生沉淀,說明一定有 BaCl2 ;
(2)步驟Ⅱ:取步驟Ⅰ所得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溶液變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再滴入過量稀鹽酸,無氣泡產生,紅色逐漸褪去,得到無色溶液,說明此時溶液中無碳酸鈉,則一定含有氫氧化鈉;步驟Ⅲ:取步驟Ⅱ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入過量Ba(NO3)2溶液,無明顯現象,說明步驟Ⅱ所得溶液中無硫酸鉀剩余,由此可知樣品的組成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鈉和氯化鋇,碳酸鈉和硫酸鉀至少含有一種;
(3) 要進一步確定樣品的組成, 還需檢驗沉淀是否溶于硝酸,所以取步驟Ⅰ固體加入過量硝酸,若固體全部溶解,則說明樣品中一定含碳酸鈉,不含硫酸鉀,若固體部分溶解,則說明碳酸鈉和硫酸鉀都含有,若固體不溶解,則說明不含碳酸鈉,含硫酸鉀;
4.(1)過濾
(2)BaCl2或Ba(NO3)2
(3)碳酸鈣、碳酸鈉
(4)CuCl2、Na2SO4、NaOH
【解析】根據碳酸鈣難溶性、氯化銅溶液呈藍色及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可反應產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碳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反應可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分析。
(1)操作Ⅰ為固體和液體的分離,即為過濾;
(2)A物質是驗證固體中是否含硫酸鈉和碳酸鈉,硫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可反應產生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碳酸根離子與鋇離子反應可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所以A為氯化鋇或硝酸鋇;
(3)固體粉末加足量水有沉淀和無色溶液,說明一定含碳酸鈣,一定不含溶液呈藍色的氯化銅,由溶液中加入鋇離子的物質后產生全部溶于鹽酸的沉淀,且溶液不能使酚酞變紅可知,固體中一定有碳酸鈉,一定沒有硫酸鈉和氫氧化鈉,所以固體中一定含的物質為碳酸鈣和碳酸鈉;
(4)該固體中一定不含CuCl2、Na2SO4、NaOH 。
5.(1)BaSO4(2)CaCO3、Na2SO4
【解析】根據硫酸銅溶液呈藍色、硫酸根離子的驗證及硫酸鋇沉淀不溶于酸、碳酸鈣沉淀溶于酸分析。
固體粉末加足量的水溶解、過濾得白色沉淀A和無色濾液,說明一定不含溶液呈藍色的硫酸銅,A中加足量稀鹽酸,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氣體,則一定有碳酸鈣,硫酸鈉和氯化鋇不能同時含有;濾液中加足量硝酸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一定含硫酸鈉,一定不含氯化鋇;
(1)白色沉淀C為硫酸鋇;
(2)原固體粉末一定含碳酸鈣和硫酸鈉;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期末沖刺”專題復習講義(八)
物質的推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龙县| 方正县| 香港 | 志丹县| 泉州市| 尉氏县| 江永县| 阜宁县| 田林县| 长汀县| 博湖县| 广东省| 南投县| 华宁县| 阜平县| 瑞金市| 泸州市| 丁青县| 大安市| 思南县| 英德市| 扶余县| 浑源县| 正宁县| 六枝特区| 黔东| 永兴县| 嘉善县| 建平县| 红安县| 黑龙江省| 天柱县| 漳平市| 景东| 赤峰市| 高青县| 民权县| 洛宁县| 兴安县| 临颍县| 芜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