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期末沖刺】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專題復習講義(六):還原性氣體的反應【wor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期末沖刺】浙教版科學2022-2023學年上學期九年級專題復習講義(六):還原性氣體的反應【word,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一)氫氣與氧化銅反應
(1)實驗器材:試管、酒精燈、鐵架臺(帶鐵夾)。
(2)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3)實驗步驟:檢(檢驗氫氣的純度)、通(通氫氣)、點(點燃酒精燈加熱)、熄(實驗完畢,先熄滅酒精燈)冷(繼續通氫氣,直到試管完全冷卻)。
(4)實驗現象:黑色固體逐漸變為紅色,同時試管口出現小水珠。
(5)注意事項
①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且試管口不能塞塞子。向下傾斜的目的是避免反應中生成的水倒流而炸裂試管。
②氧化銅要鋪在試管底部,目的是增大反應物的受熱面積,加快反應速率。
③通氫氣的導管應插到試管底部的氧化銅上方,一是為了避免氧化銅粉末堵塞導管口,二是易把試管里
的空氣排凈,加熱后不易發生危險。
④實驗之前先通氫氣后加熱,目的是排出試管內的空氣,防止氫氣和空氣混合加熱時發生爆炸。實驗結束后先熄滅酒精燈,繼續通氫氣,直至試管冷卻為止。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銅在溫度較高時再次被氧氣氧化成氧化銅,使實驗失敗。
⑤因為要先通氫氣,實驗結束后還要通氫氣,所以實際所用氫氣的量要遠大于理論用量。
(二)鐵的冶煉
(1)反應原理:在高溫下,用還原劑(主要是一氧化碳 )從鐵礦石中把鐵還原出來。
(2)反應方程式:3CO+Fe2O3 高溫2Fe+3CO2
(3)實驗現象:紅色的固體逐漸變為黑色(鐵粉),同時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4)尾氣處理: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可將尾氣點燃或收集。
例1、如圖為書本上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圖,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實驗現象是黑色粉末變成銀白色,試管口有水珠
B.在給試管內藥品加熱前,需先通氫氣排盡試管內的空氣
C.待藥品完全反應后,需先停止通氫氣再撤去酒精燈
D.該實驗裝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
例2、木炭與氧化銅、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的實驗裝置分別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中的作用是尾氣處理
B.木炭、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中,都只有碳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
C.兩個實驗中都可以觀察到紅色固體變黑
D.木炭、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都屬于置換反應
例3、用甲乙丙三套裝置進行H2、C、CO還原CuO的實驗并檢驗產物。(已知白色粉末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色)。分析上述三個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甲乙丙三個實驗都能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紅色的現象,并能成功檢驗產物
B.甲乙丙三個反應中,反應前后銅元素的化合價都降低,氧元素的化合價都不變
C.甲乙丙三個實驗能說明H2、C、CO都具有還原性,且三個反應都是置換反應
D.若反應前稱量丙中硬質玻璃管及氧化銅的總質量為60克,通入一氧化碳反應一段時間后,冷卻稱量硬質玻璃管及其中物質的總質量為58.4克,則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為8克
例4、小實計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為分離1裝置中反應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裝置(鐵架臺、鐵夾等固定用裝置已略去,a、b為活塞)。請回答:
(1)在實驗開始前,如何檢查1裝置中A的氣密性?________
(2)在裝置1中觀察到哪些證據能說明CO和CuO發生了反應?________
(3)利用2裝置可以分離CO和CO2,若使氣球中先收集到CO,活塞a和b應該如何操作?

例5、半水煤氣是工業合成氨的原料氣,其主要成分是 H2、CO、CO2、N2和水蒸氣。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檢驗半水煤氣的某些成分,設計的實驗方案如圖所示。
查閱資料可知堿石灰是 CaO 和 NaOH 的混合物。回答下列問題:
(1)A瓶中產生白色沉淀,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
(2)D裝置中“冰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實驗結果證明有H2、CO、CO2存在,根據實驗裝置回答,證明CO存在,只需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
(4)為了測定半水煤氣中 H2、CO 質量的實驗方案如下:
若步驟Ⅳ中濃硫酸質量增加a 克,步驟Ⅴ的KOH溶液質量增加b 克,則半水煤氣中H2與CO的質量比為________(用含字母a、b的代數式表示)。
例6、某混合氣體可能有CO2、CO、H2中的一種或幾種,某學習小組的同學為了研究氣體的組成,設計了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裝置已省略).實驗后發現A裝置中溶液變渾濁,C中的固體由黑色變紅色,D中的固體由白色變藍色,F裝置中有水流入燒杯。
在反應前后對C、D裝置進行了質量的測量(各步反應均完全),測量結果如下表:
反應前后 反應前 反應后
C裝置中試管與固體的總質量(克) a c
D裝置中U形管與固體的總質量(克) b d
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請寫出A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2)一定能證明混合氣體中有氫氣存在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3)F裝置的作用:①“抽氣”;②________。
(4)證明原混合氣體中有CO存在的定量關系是________(用字母a、b、c、d表示.)
1.小黃對CO還原CuO的實驗進行了改進,裝置如圖所示(夾持儀器等略),已知HCOOHH2O+CO↑,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時應先點燃酒精燈,過一段時間后再擠壓膠頭滴管
B.該裝置節約藥品,污染小,所需的CO可現制現用
C.實驗中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有分解反應和置換反應
D.實驗中可觀察到紅色固體變黑,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2.小金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與反應的實驗。若小金的實驗操作均正確,則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在實驗中可觀察到:①中硬質玻璃管內紅色粉末變黑;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B.實驗結束后,①中硬質玻璃管內固體減小的質量與②中增加的質量相等
C.在實驗中,若要制得需通入
D.此實驗能說明具有還原性和可燃性
3.按如圖所示裝置,持續通入氣態物質X,可以看到玻璃管中有紅色物質生成,無水CuSO4變藍,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X不可能是( )
A.氫氣和水蒸氣 B.氫氣和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氫氣 D.一氧化碳和水蒸氣
4.某無色無味的干燥氣體通過甲裝置后使紅棕色的氧化鐵粉末變黑。小明猜測該氣體可能是氫氣、一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兩種。為驗證猜測,小明從圖乙中選擇裝置和對應藥品,并按一定次序連接在甲裝置 的后面,其中裝置和藥品選擇及裝置連接次序最好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③①②⑤ C.①④②⑤ D.①③②⑤
5.小科利用圖示裝置進行“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1: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在確保裝置氣密性良好的基礎上,按圖示在各裝置中添加藥品。
步驟2:緩慢推注射器活塞,利用甲酸(一種無色溶液,溶質為HCOOH)與濃硫酸在80℃
水浴的條件下制備一氧化碳。
步驟3:待萬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線以下后再點燃酒精燈。
步驟4:當B中出現 現象時,可熄滅酒精燈;待裝置完全冷卻后,再進行整理。
(1)步驟2中是利用濃硫酸的脫水性(將有機物中的氫氧元素脫出,結合成水被濃硫酸吸收)來制取CO,該反應屬于________反應。(填基本反應類型)
(2)點燃酒精燈前,需要“待萬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線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_。 (3)步驟4中的現象是________。
6.某混合氣體可能是 CO、CO2、H2O、H2 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成分,將 8 克混合氣體通入如圖裝置中(假設每步吸收和反應均完全)。
實驗測定的部分實驗裝置數據如下表:
裝置 A B C F
實驗前裝置和藥品總質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實驗后裝置和藥品總質量/g 100.8 104.2 100.2 104.4
則(1)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氣體成分為________;
(2)E、F 中的實驗現象分別是________。
7.水蒸氣通過灼熱的焦炭后得到的混合氣體有哪些成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此進行了實驗探究。
【提出猜想】①該混合氣體只含有一氧化碳、氫氣
②該混合氣體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氫氣和水蒸氣
③該混合氣體只含有二氧化碳、氫氣和水蒸氣
④該混合氣體只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氫氣
【查閱資料】a.無水硫酸銅遇水由白色變為藍色。
b.堿石灰是固體氫氧化鈉和氧化鈣的混合物。
c.濃硫酸具有強烈的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實驗過程】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如下圖所示裝置,并進行了實驗(部分夾持儀器已略去)。
(1)裝置A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裝置B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由此得出的結論為混合氣體中有________。
(2)裝置C中的藥品為________。
(3)E中氧化銅變紅、F中無水硫酸銅變藍、G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混合氣體中還存在的氣體是________。
8.興趣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裝置來測定某氧化銅樣品的純度(雜質不與氫氣反應),他們準確稱取15g干燥樣品進行實驗,并準確稱取完全反應前后裝置丙和丁的質量如表:
裝置丙 裝置丁
反應前 48.8g 161.2g
反應后 46.7g 163.9g
(1)該實驗中,裝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
(2)小明認為裝置丙減少的質量就是氧元素質量,他由此求得氧化銅的質量為________g,氧化銅樣品的純度為________ ;
(3)小麗根據裝置丁的質量變化也計算出了氧化銅樣品的純度,請寫出她的計算過程。 (4)比較小明和小麗的計算結果,請分析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 。 A.裝置的氣密性不好
B.空氣中的水分被丁處濃硫酸吸收
C.通入的氫氣量不足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丁處濃硫酸吸收
1.如圖為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裝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實驗中可觀察到玻璃管中的黑色固體變紅色
B.該實驗說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沒有可燃性
C.該實驗只能通過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來判斷反應是否發生
D.為防止發生爆炸,實驗前應先加熱玻璃管,再通入CO氣體
2.某混合氣體可能含有CO、CO2、CH4和HCl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確定其成分,將混合氣體按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假設各步均充分反應或吸收),結果裝置A中的石灰水不變渾濁,但混合氣體的體積明顯減小;裝置D增重1.8g;裝置E增重2.4g,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裝置A中石灰水不變混濁,所以氣體中一定不含二氧化碳
B.裝置C對實驗結果不產生影響,所以可以去掉裝置C以簡化實驗方案
C.后續裝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裝置E中,干擾CO的檢驗
D.該混合氣體成分可能是CH4 和CO
3.某氣體可能由CO、H2、水蒸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小科利用下圖的裝置探究其成分,已知無水硫酸銅遇水會變藍色。
(1)實驗過程中,氧化銅粉末變成紅色,這時因為氧化銅發生________(填“氧化”或“還原”)反應。
(2)甲裝置中濃硫酸的作用________。
(3)實驗過程應先點燃________處(填“乙”或“丙")酒精燈。
4.在學習“金屬的冶煉”時,某科學興趣小組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量氧化銅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實驗所取氧化銅樣品質量為10克。(所含雜質不參加反應)
(1)該實驗利用了一氧化碳的________性,玻璃管內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
(2)甲同學的方法:先測出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為50克,待反應完全后再次稱量,質量為54.4克,請你計算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一氧化碳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3)乙同學的方法:先稱量出玻璃管及樣品的總質量為m1,待反應完全后再次稱量,質量為m2,利用m1-m2的值,求出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其中m1-m2的值是指________的質量。
5.已知某混合氣體由H2、CO和CO2三種氣體組成。為驗證該混合氣體成分,某小組同學經過討論,設計了下圖1所示的實驗方案。根據方案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C在實驗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僅根據D裝置中黑色粉末變紅這一現象,能否證明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CO?請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 。
(3)小丁根據裝置E中出現變成藍色的實驗現象,得出該混合氣體中有氫氣存在的結論。你認為結論是否可靠?若可靠,請說明理由;若不可靠,請對圖1實驗裝置提出改進意見________。
(4)圖1方案中B裝置可用來吸收CO2但沒有現象。為證明CO2和NaOH能發生反應,小丁又設計了圖2所示的方案。則圖2方案中所加試劑X應該是________。
6.思維模型的建構既方便于問題的解決,又能促進深度學習。某科學研究小組同學,在研究了氣體檢驗專題內容后,認為氣體檢驗的關鍵是干擾氣體的界定,判斷標準是對后續實驗是否會產生干擾。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對解決“氣體檢驗”類問題建構了如下思維模型:
【模型應用】同學們為檢驗天然氣燃燒后的氣體產物成分,應用思維模型設計了如圖甲實驗方案(固定裝置未畫出),將天然氣在氧氣中燃燒后得到的混合氣體通過該方案進行實驗。
(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A裝置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B、F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變渾濁,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由此可得出該氣體產物的成分為________;
(2)圖甲實驗方案中,裝置C和D歸屬于上述思維模型中的________環節;
(3)【改進創新】小金同學認為,原氣體產物中的CO2對CO的檢驗不會產生干擾,于是從簡約裝置、節約實驗藥品的角度出發,對圖甲方案進行了改進與創新,去掉B、C、D裝置,替換F、G裝置,改用圖乙所示的裝置對該氣體產物的成分進行探究。在實驗中,小金先從A處通一段時間混合氣體,再點燃E處酒精燈加熱,觀察現象,也實現了氣體產物成分的檢驗。
實驗中,小金在加熱前先通一段時間的混合氣體,其目的是________;
(4)實驗中,判斷E中玻璃管內空氣已排凈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例1、B
【解析】
A.實驗現象為黑色粉末變成紅色粉末,且試管口有水珠,故A錯誤。
B.在給試管內藥品加熱前,需先通氫氣排盡試管內的空氣,防止混有空氣而發生爆炸,故B正確。
C.待反應結束后,需要先熄滅酒精燈再通一段時間的氫氣,防止溫度過高導致銅再次被氧化,故C錯誤。
D.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氣中,本實驗器材缺少尾氣收集裝置,故D錯誤。
例2、A
【解析】
A、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中A的作用是尾氣處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氣,選項正確;
B、木炭、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的反應中,不是只有碳元素的化合價發生變化,銅元素的化合價也改變,選項錯誤;
C、兩個實驗中都有銅生成,都可以觀察到黑色固體變紅,選項錯誤;
D、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發生的反應中,兩種化合物作反應物,不符合置換反應的特點,不屬于置換反應,選項錯誤,故選A。
例3、C
【解析】
A.甲乙丙三個實驗都能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紅色,并且用無水硫酸銅、澄清石灰水分別檢驗生成物水、二氧化碳,正確;
B.甲乙丙三個反應中,反應前后Cu元素的化合價都由+2變為0,故降低,O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價都為-2價,不變,正確;
C.氧化銅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反應物是兩種化合物,不屬于置換反應,錯誤;
D.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為,正確。
例4、用橡皮帽封住左端管口,將B試管中導管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再用手捂住玻璃管,觀察導管中是否有氣泡產生 黑色固體變紅/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打開活塞a關閉活塞b
【解析】
(1)在實驗開始前,檢查1裝置中A的氣密性的方法為:用橡皮帽封住左端管口,將B試管中導管插入盛有水的燒杯中,再用手捂住玻璃管,觀察導管中是否有氣泡產生,若有氣泡生成,則氣密性良好;
(2)一氧化碳與與氧化銅加熱時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在裝置1中能說明CO和CuO發生反應的證據為:黑色固體變紅或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3)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利用2裝置可以分離CO和CO2,若使氣球中先收集到CO,操作為:打開活塞a關閉活塞b。
例5、(1)CO2+Ca(OH)2=CaCO3↓+H2O
(2)驗證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后是否有水生成
(3)E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4)
【解析】(1)根據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的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分析;
(2)根據冰水可降溫的作用分析;
(3)根據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分析;
(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通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氫氣和一氧化碳質量分析。
【解答】(1)A中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的反應,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
(2) D裝置中“冰水”是降溫,驗證氣體通過灼熱的氧化銅后是否有水生成;
(3)因氫氣和一氧化碳都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但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所以要驗證CO只需觀察E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即可;
(4)濃硫酸質量增加a 克,即生成水a克,水中氫元素即為氫氣質量, KOH溶液質量增加b 克, 即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b克,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即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質量,故氫氣和一氧化碳質量比為():()= .
例6、(1)CO2+ Ba(OH)2=BaCO3↓+ H2O
(2)D中固體由白色變成藍色
(3)收集氣體
(4)
【解析】(1)A裝置中溶液變渾濁,說明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鋇反應產生碳酸鋇沉淀,反應方程式為 CO2+ Ba(OH)2=BaCO3↓+ H2O ;
(2)氫氣與氧化銅反應可生成水, 無水硫酸銅遇水變成藍色,D中固體由白色變成藍色可證明混合氣體中有氫氣存在;
(3)F裝置可收集氣體;
(4)D裝置增重質量即為氫氣與氧化銅反應生成水的質量,水中氧元素即為與氫氣反應的氧化銅中氧元素質量,而C中減少質量為參加反應的氧化銅中氧元素質量,若參加反應的氧化銅中氧元素質量大于與水中氧元素質量,則證明混合氣體中含CO,即(a-c)>;
1.B
【解析】
A、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必須保證CO氣體的純凈,否則會發生爆炸,因此應該先通入CO,排盡空氣,再點燃酒精燈,實驗時應先擠壓膠頭滴管,過一段時間后再點燃酒精燈, 故A不正確;
B、使用膠頭滴管的方式滴加藥品,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藥品;生成的尾氣用氣球收集,可以減少空氣污染,該裝置節約藥品,污染小,所需的CO可現制現用,故B正確;
C、實驗中, HCOOH 的反應為分解反應,而氧化銅和一氧化碳的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故C不正確;
D、實驗中,黑色的氧化銅還原成紅色的銅單質,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沉淀,故D不正確。故選B。
2.D
【解析】
A、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可以看到①中硬質玻璃管內黑色固體變紅,和②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A錯誤。
B、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①中硬質玻璃管內固體減小的質量為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②中增加的質量為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兩者質量不相等,故B錯誤。
C、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參加反應的一氧化碳和反應生成銅的質量比為28:64,但是實驗開始,實驗結束都需要通入一氧化碳,故若要制得需通入一氧化碳質量要比2.8g多,故C錯誤。
D、一氧化碳與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金屬單質,所以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反應后用點燃的方式來尾氣處理,說明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故D正確。
3.A
【解析】
A、氫氣具有還原性,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蒸氣,但不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選項符合題意。
B、氫氣具有還原性,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蒸氣,生成的水蒸氣使無水CuSO4變藍;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C、氫氣具有還原性,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水蒸氣,生成的水蒸氣使無水CuSO4變藍;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D、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能與灼熱的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水蒸氣使無水CuSO4變藍,故選項不符合題意。
4.D
【解析】
一氧化碳和氫氣都能還原氧化鐵,分別產生水和二氧化碳,檢驗水需要通過硫酸銅粉末,看是否變成藍色;檢驗二氧化碳需要通過石灰水,看是否變渾濁;為防止對水的干擾,因此要先通過硫酸銅粉末檢驗水的存在,從而確定氫氣的存在;再通過石灰水,若石灰水變渾濁,可以檢驗二氧化碳的生成,從而確定一氧化碳的存在;為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等的干擾,要接一個干燥吸收裝置堿石灰,若有一氧化碳,最后還要對一氧化碳進行尾氣處理,因此順序為①③②⑤;
5.(1)分解
(2)排盡W形管內的空氣,防止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時發生爆炸
(3)黑色固體變紅色
【解析】(1)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或多種物質的反應叫分解反應;
(2)一氧化碳為可燃性氣體,如果其中混有空氣,那么在加熱時可能發生爆炸;
(3)氧化銅為黑色固體,銅單質為紅色固體;當B中沒有黑色固體存在時,就可以熄滅酒精燈了。
【解答】(1)在步驟2中,甲酸生成一氧化碳和水,由于反應物只有一種,因此屬于分解反應;
(2)點燃酒精燈前,需要“待萬用瓶中澄清石灰水下降至安全線以下”的原因是:排盡W形管內的空氣,防止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時發生爆炸。
(3)步驟4中的現象是黑色固體變紅色。
6.(1)CO、CO2、H2O、H2 (2)E 中白色粉末變為藍色、F 中溶液變渾濁
【解析】將混合氣體通過A中硫酸銅粉末,A裝置的質量增加,說明它吸收了水蒸氣,即混合氣體肯定含有H2O;再通過B中氫氧化鈉溶液,B的質量增加,說明它吸收了二氧化碳,即混合氣體中肯定含有CO2;將混合氣體通過濃硫酸,去除其中剩余的水蒸氣,與D中的氧化銅反應后,得到的氣體通入E中的硫酸銅粉末,因為E的質量增大,說明有水生成,因此混合氣體中肯定含有H2;再將得到的氣體通過F中的Ba(OH)2溶液,F質量增大,說明有二氧化碳產生,即混合氣體肯定含有CO,據此解答即可。
【解答】(1)混合氣體中含有的氣體成分為:CO、CO2、H2O、H2;
(2)E中的白色硫酸銅粉末吸收水后變成藍色,F中的Ba(OH)2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碳酸鋇白色沉淀,使溶液變渾濁。
7.(1)水蒸氣和二氧化碳(2)NaOH 溶液(3)氫氣和一氧化碳
【解析】本題以實驗探究的形式考查常見氣體氫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氣的性質,同學們要具有綜合的化學知識才能做好此題。(1)根據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和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變渾濁,判斷混合氣體中的氣體;并根據記憶寫出石灰水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式;(2)CD裝置應是除去(1)中所驗證的氣體;(3)根據E中氧化銅變紅、F中無水硫酸銅變藍、G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判斷混合氣體中其余氣體;
【解答】(1)由無水硫酸銅遇水變藍和澄清石灰水遇二氧化碳變渾濁的特點可知,混合氣體中有水蒸氣和二氧化碳;
(2)C裝置中應是氫氧化鈉溶液,目的是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
(3)E中氧化銅變紅,說明有一氧化碳氣體或氫氣或二者的混合氣體;F中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有氫氣,因為氫氣還原氧化銅可生成水;G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有一氧化碳氣體,因為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可生成二氧化碳;
8.(1)檢驗氫氣中混有的水是否被濃硫酸吸收完
(2)10.5;70%
(3)解:生成的水的量為: 163.9g-161.2g=2.7g
CuO+H2 ======= Cu+ H2O
80 18
x 2.7g
x=12g,
則氧化銅的純度為: ×100%=80%
(4)B
【解析】(1)無水硫酸銅遇到水會由白色變成藍色,因此根據它的顏色是否改變,可以確定氫氣中的水是否被完全除去;
(2)將裝置丙中反應前后的總質量相減得到氧元素的質量,再根據計算出氧化銅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出樣品的純度。
(3)將裝置丁反應前后的總質量相減得到生成水的質量,然后寫出氧化銅和氫氣反應的方程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最后計算出氧化銅的純度即可。
(4)將兩個同學計算的結果進行比較,然后與各個選項中的成因進行對照即可。
【解答】(1)該實驗中,裝置乙的作用是:檢驗氫氣中混有的水是否被濃硫酸吸收完;
(2)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48.8g-46.7g=2.1g;
氧化銅的質量:;
氧化銅樣品的純度為:。
(3)生成的水的量為: 163.9g-161.2g=2.7g
80 18
x 2.7g
解得:x=12g,
則氧化銅的純度為: ×100%=80%。
(4)將二者比較可知,小明計算出的結果偏大。
A.裝置的氣密性不好,那么生成的水蒸氣會溢出,從而使丁裝置的質量偏小,那么計算結果偏小,故A不合題意;
B.空氣中的水分被丁處濃硫酸吸收,會使丁裝置的質量偏大,那么計算結果偏大,故B符合題意;
C.通入的氫氣量不足,那么參加的氧化銅偏少,生成水的質量偏少,計算結果偏小,故C不合題意;
D.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被濃硫酸吸收,故D不合題意。
故選B。
1.A
【解析】根據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以及操作步驟分析,CO的實驗用點燃方法處理尾氣,可證明物質的可燃性。
A、CO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玻璃管內黑色固體變成紅色,符合題意;
B、該實驗尾氣點燃處理,可說明一氧化碳的可燃性,不符合題意;
C、該實驗也可通過玻璃內固體顏色變化證明反應發生,不符合題意;
D、為防止發生爆炸,應先通入純凈CO,再加熱玻璃管,不符合題意;
2.C
【解析】A.如果混合氣體中含有HCl,那么其中二氧化碳就能使裝置A中澄清的石灰水不變渾濁,故A錯誤;
B.C裝置中的濃硫酸對從B裝置中出來氣體進行干燥,防止干擾其他氣體的檢測,故B錯誤;
C.后續裝置的目的是阻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裝置E中,干擾CO的檢驗,故C正確;
D.裝置D增重1.8g,是生成水的質量;裝置E增2.4g,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4g。
設生成1.8g水,同時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x
CH4+2O2 CO2+2H2O
44 36
x 1.8g
解得:x=2.2g<2.4g;
因此多余的二氧化碳肯定是一氧化碳燃燒生成的,
則該混合氣體一定含有CO和CH4 , 故D錯誤。
3.(1)還原 (2)吸收和檢驗水 (3)丙
【解析】(1)氧化銅粉末為黑色,變成紅色,說明發生了還原反應,生成了銅;
(2)濃硫酸具有吸水性,甲裝置中濃硫酸作用是吸收和檢驗水;
(3)因一氧化碳或氫氣還原氧化銅要先通入氣體排除裝置內空氣,而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氣中,所以實驗時要先點燃丙處酒精燈;
4.(1)還原;黑色固體變紅色
(2)m二氧化碳=54.4g-50g=4.4g
設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為x
CuO+CO=Cu+ CO2
80 44
m 4.4g
x=8g
P%=8g÷10g=80%
(3)氧化銅中氧元素
【解析】(1)在實驗過程中,一氧化碳奪取氧化銅中的氧元素,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被氧化,具有還原性。氧化銅為黑色固體,而銅單質為紅色固體;
(2)氫氧化鈉溶液能夠吸收二氧化碳氣體,因此反應前后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之差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寫出氧化鐵和一氧化碳反應的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質量計算出參加反應的氧化鐵的質量,最后根據計算即可;
(3)反應前玻璃管中的固體都是氧化銅,反應后的固體都是生成的銅單質,而二者差的就是氧化銅中氧元素的質量,據此解答即可。
5.(1)檢驗CO2是否被完全吸收
(2)不能,H2能與CuO反應
(3)不可靠,在CD之間加一個氣體干燥裝置
(4)氫氧化鈉和氯化鋇
【解析】(1)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的存在;
(2)氫氣和一氧化碳都能與氧化銅發生置換反應生成銅;
(3)混合氣體經過ABC三個裝置后,剩余氣體肯定會帶出水蒸氣,因此E中的硫酸銅變藍無法證明是反應產生的水,還是氣體帶出的水。
(4)鋇離子遇碳酸根離子會產生碳酸鋇沉淀。
【解答】(1)二氧化碳能夠和氫氧化鈉反應,因此裝置B用于吸收混合氣體中的二氧化碳,那么裝置C在實驗中的作用是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是否除盡,為檢驗其它氣體的存在做好準備;
(2)在加熱條件下,H2、CO均能與氧化銅反應,使D裝置中產生黑色粉末變紅,所以僅根據D裝置中黑色粉末變紅這一現象,不能證明混合氣體中一定存在H2;
(3) 小丁根據裝置E中出現變成藍色的實驗現象,得出該混合氣體中有氫氣存在的結論,我認為結論不可靠,改進意見是: 在CD之間加一個氣體干燥裝置;
(4)鋇離子遇碳酸根離子會產生碳酸鋇沉淀,則圖2方案中所加試劑X應該是氫氧化鈉和氯化鋇。
6.(1)H2O、CO2、CO
(2)氣體凈化
(3)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檢驗CO2
(4)H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解析】根據水能使無水硫酸銅變藍,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后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1)實驗過程中觀察到A裝置中的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含有水,B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變渾濁,說明含有二氧化碳,D裝置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F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將原二氧化碳除去,經過反應又生成了二氧化碳,即原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
(2)裝置C和D是除去原有二氧化碳,歸屬于上述思維模型中的氣體凈化 ;
(3)加熱CO與空氣的混合氣體時易發生爆炸,且為驗證氣體中有二氧化碳,需在CO反應前檢驗,所以小金在加熱前先通一段時間的混合氣體,目的是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并檢驗CO2;
(4)H裝置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有通入氣體進入H,裝置內空氣已排凈;
浙教版科學九年級“期末沖刺”專題復習講義(六)
還原性氣體的反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开平市| 武陟县| 汾西县| 福州市| 平远县| 怀集县| 汨罗市| 房山区| 洛南县| 南平市| 隆林| 河池市| 黎川县| 开远市| 临清市| 察雅县| 和林格尔县| 九龙坡区| 阿克| 新巴尔虎左旗| 乌鲁木齐县| 肇州县| 望奎县| 九江县| 霍邱县| 岢岚县| 兴海县| 丽江市| 禹城市| 温泉县| 涞源县| 宜丰县| 盐源县| 宜兴市| 绥棱县| 公主岭市| 疏附县| 普安县| 汉阴县| 墨竹工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