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學案)——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學案)——高中歷史人教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

資源簡介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學 案
學習目標
1.運用唯物史觀,補充重慶談判的相關材料,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切實揭示中國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真正為中國人民爭取光明前途的黨。
2.運用史料說明蔣介石“國民大會”的非法性,“國民大會”是蔣介石搞獨裁的護身符。
3.將國民政府政權的統治危機置于國共內戰的大背景下去認識,理解第二條戰線與國共軍事斗爭之間的內在聯系。
4.解放戰爭,國民黨軍潰敗,中國共產黨取得最后勝利,通過對原因的綜合分析,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發揮的核心作用。
重難點解析
重點:重慶談判、三大戰役、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難點:重慶談判時中共如何應對國民黨“假和平,真內戰”的策略。分析新民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理解新民主主義勝利的意義。
探學新知
1、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1. 重慶談判
(1)背景:抗日戰爭勝利后,和平建國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
①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力爭建成一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
②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
(2)時間:1945年8-10月。
(3)結果: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
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2.政治協商會議:1946年1月10日,國民黨、共產黨、民主同盟、青年黨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參加的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召開,通過了和平建國綱領案等五項協議。
二、全面內戰的爆發
1.全面進攻
(1)開始:1946年6月,國民黨以圍攻中原解放區為起點,向解放區展開大規模的進攻,全面內戰爆發。
(2)中共方針:自力更生、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
(3)結果:1946年7-10月,國民黨的全面進攻被粉碎。
2.重點進攻:(1)開始: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2)轉戰陜北:毛澤東、周恩來等率領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轉戰陜北。
(3)結果:
①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②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指揮下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三、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
1.經濟危機:全面內戰爆發后,國統區財政經濟逐漸陷入崩潰的境地。國民政府無限制地發行紙幣,造成惡性通貨膨脹,物價飛漲。
2.政治危機:(1)1946年11-12月,在內戰聲中,國民黨包辦的“國民大會”在南京召開。
(2)會議通過的《中華民國憲法》,進一步暴露了國民黨當局堅持獨裁和內戰的真面目。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時間 1947年夏,全國土地會議召開
綱領 制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的《中國土地法大綱》
結果 各解放區掀起土地改革群眾運動,使億萬農民在政治上、經濟上獲得了解放
2. 躍進大別山
(1)概況: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突破黃河天險,千里躍進大別山。
(2)影響: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南京、武漢,揭開戰略反攻的序幕。
3.三大戰役
戰役 遼沈戰役 淮海戰役 平津戰役
時間 1948年9-1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關鍵城市 錦州、沈陽等 徐州等 北平等
部隊 東北野戰軍 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 東北野戰軍和華北軍區第二、三兵團
結果 東北全境解放 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獲得解放 基本解放華北全境
4.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1)召開:1949年春,在河北西柏坡召開。
(2)內容:毛澤東在會上提出了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基本方針,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勝利后黨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3)意義:中共七屆二中全會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
5.北平和談:1949年4月,中共代表團和國民黨南京政府代表團,在北平舉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行和乎該判。但國民黨最終拒絕在雙方代表達成的《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談判破裂。
6.渡江戰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救軍發起渡江戰役,23日,人民解放軍占領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在大陸的統治覆滅,中華民國時期結束。
7.勝敗原因
(1)國民黨: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根本矛盾,不能應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要求,不能代表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喪失了在中國大陸的統治權。
(2)中國共產黨:能夠始終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故能領導人民取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深化探究
重慶談判 北平談判
不同點 背景 國民黨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上占有較大優勢,迫于國內外要求和平、反對內戰與獨裁的輿論壓力,同時內戰準備工作尚未完成故而進行談判。 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國民黨內部分裂,敗局已定,不得不發出“求和”聲明。
目的 國民黨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準備時間;共產黨則是為了盡力爭取國內和平,揭穿蔣介石假和談的陰謀。 國民黨是為爭取喘息時間以繼續進行內戰;共產黨則力圖盡早結束內戰,減少人民痛苦,并揭穿蔣介石假和談的面目。
內容 焦點是解放區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問題。 焦點是革命是否進行到底的問題。
結束 簽訂了有利于人民的決議,但最終被國民黨撕毀。 談判代表達成了《國內和平協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國民政府拒簽。正,同法
相同點 兩次和談都是由國民黨主動提出的;談判結果都揭穿了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兩次都由共產黨提出談判方案;都有美國插手;通過的和談文件都被國民黨破壞。
隨堂訓練
1.抗戰勝利后,毛澤東表示要“在和平中進攻”,指示部隊“絕對不要依靠談判,絕對不要希望國民黨發善心”,還要求盡快在上海等大城市辦報、辦雜志等,此外中國共產黨還積極與柳亞子、張瀾等民主人士進行溝通、交流,闡述中國共產黨的態度與政策。毛澤東意在( )
A.強調充分利用時機的重要性 B.突出報刊在斗爭中的重要性
C.提醒群眾保持革命的警惕性 D.喚起大城市民眾的革命熱情
2.1945年4月,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報告中強調:“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而在中國,為民主主義奮斗的時間還是長期的。”毛澤東旨在( )
A.為當時中國革命指明正確方向 B.說明抗日戰爭具有持久性特征
C.聯合愛國人士反抗國民黨統治 D.配合中國共產黨進行重慶談判
3.中共中央曾就某時期的土地政策發文:“如果我們能夠解決了土地問題,就會大大推動全國人民走向國家民主化。但是如果我們不能遵守上述原則給運動以正確的指導……就要使貧農、雇農和我們黨陷入孤立”。據此推斷,該時期為( )
A.國民革命時期 B.土地革命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
4.國民黨編寫的戰史對于某階段戰略失誤做出如下檢討:“當時的戰略觀念系以擴大占領地域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時向多方面發展……此為戰略構想上的最大之失誤”。這次“戰略失誤”后,國民黨( )
A.邀請毛澤東赴重慶談判 B.撕毀政協會議協議挑起內戰
C.對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 D.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
5.解放戰爭時期,晉冀魯豫中央局明確指出:“實現耕者有其田,必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及房屋、牲口、耕具和所有群眾從地主手里拿過來的東西,包括“內瓤子,的金銀元寶?!薄霸瓌t是消滅地主、消滅赤貧、發展貧農,一定把果實分配給貧農。”這些舉措( )
A.適應了解放戰爭的不斷推進 B.促進了國民革命的蓬勃發展
C.完善了“雙減雙交”的土地政策 D.保障了民族戰爭勝利的需要
6.從1946年下半年到1947年年底,津、滬、穗(廣州)等20多個大城市倒閉的工商企業有27000多家,到1949年,整個輕工業生產比全面抗戰前減少了30%;重工業生產減少了70%;農業生產也面臨著嚴重危機,耕地荒蕪,產量驟減。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國統區經濟的全面崩潰 B.日本侵華戰爭的持久化
C.國民黨的惡性通脹政策 D.內戰和國民政府的獨裁
7.在太行山腳下最后一個中國革命農村指揮所,毛澤東提出:“在革命勝利以后,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對付國外的帝國主義,使中國穩步地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思想。毛澤東在這所“指揮所”( )
A.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 B.提出了穩固抗戰總后方的方案
C.繪制了新中國的發展藍圖 D.開辟出了中國人民革命新道路
8.1947年12月,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說道:“由于中國經濟的落后性,廣大的上層小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所代表的資本主義經濟,即使革命在全國勝利以后,在一個長時期內,他們在整個國民經濟中,還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這說明( )
A.中共大力扶持民族資本主義經濟 B.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城市
C.新民主主義政策實施有其必要性 D.國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據“在和平中進攻”“盡快在上海等大城市辦報、辦雜志等”可知,毛澤東把報紙視為政治斗爭的有力武器,高度重視報刊宣傳在革命斗爭中的作用,B項正確;材料無法體現“充分利用時機的重要性”,排除A項;材料強調報刊在革命斗爭中的作用,并非提醒群眾保持革命的警惕性,排除C項;在大城市辦報、辦雜志,在全國范圍內發行,并非只是面向大城市民眾宣傳革命思想,排除D項。故選B項。
2.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只有經過民主主義,才能到達社會主義,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天經地義。而在中國,為民主主義奮斗的時間還是長期的。”,可以看出毛澤東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具體國情結合起來,指出中國的民主主義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為中國的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A項正確;1945年4月,這一時期抗戰即將取得勝利,而材料涉及的是民主革命,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對國民黨統治的態度,排除C項;此時抗戰還未結束,還未進行重慶談判,排除D項。故選A項。
3.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如果我們能夠解決了土地問題,就會大大推動全國人民走向國家民主化”“就要使貧農、雇農和我們黨陷入孤立”可知,該時期為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戰爭期間,中共中央推行土地改革,讓農民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夢想,調動起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讓人民解放軍獲得了億萬農民的支持,使中國共產黨最終獲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D項正確;國民革命的任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不符合材料內容,排除A項;土地革命時期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共產黨和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的國民黨反動派之間的矛盾,與材料“推動全國人民走向國家民主化”不符,排除B項;抗日戰爭時期的主要任務是打倒日本侵略者,與材料“推動全國人民走向國家民主化”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
4.答案:D
解析:依據材料“當時的戰略觀念系以擴大占領地域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時向多方面發展……此為戰略構想上的最大之失誤”,可知解放戰爭初期,蔣介石對解放區全面進攻導致重大失敗,此次失誤后,轉為重點進攻,D項正確;邀請毛澤東赴重慶發生在解放戰爭之前,排除A項;“撕毀政協會議協議挑起內戰”,與“對于某階段戰略失誤”不符,排除B項;材料涉及的是全面進攻的失敗,排除C項。故選D項。
5.答案:A
解析:題干所示為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的相關規定,這些舉措適應了解放戰爭的不斷推進,A項正確;B項中“國民革命”與解放戰爭的歷史階段不符,排除;C項“雙減雙交”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土地政策,排除;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要矛盾是階級矛盾,不是民族矛盾,排除D項。故選A項。
6.答案:D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從1946年下半年到1949年,中國的20多個大城市工商企業倒閉,輕工業、重工業和農業都出現危機,這種國民經濟發展的困境主要是由于國民黨發動的內戰和其獨裁統治造成的,D項正確;國統區經濟的全面崩潰是表現,不是原因,排除A項;此時抗日戰爭已經勝利,排除B項;國民黨的惡性通脹政策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項。故選D項。
7.答案:C
解析:太行山腳下的西柏坡是最后一個中國革命農村指揮所,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在會上指出黨的工作重心必須由鄉村轉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勝利后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繪制了新中國的發展藍圖,C項正確;創立了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發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A項排除;B項中的“抗戰總后方”指的是陜甘寧邊區的延安,B項排除;開辟出了中國人民革命新道路發生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D項排除。故選C項。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毛澤東在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提出要認識到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當下國情背景中存在的合理性,允許資本主義發展,以穩定國民經濟,這說明了新民主主義政策實施有其必要性,C項正確;材料僅涉及中國共產黨允許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大力扶持”說法夸大化,排除A項;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提出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與材料時間“1947年"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毛澤東對資本主義經濟的看法,并未體現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排除D項。故選C項。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鞍山市| 南阳市| 始兴县| 明星| 龙井市| 东乡| 南和县| 淮北市| 安远县| 孙吴县| 桂东县| 荥经县| 且末县| 宜良县| 兴义市| 莲花县| 如东县| 甘肃省| 穆棱市| 温宿县| 雅安市| 玉屏| 敦煌市| 京山县| 明水县| 临江市| 祁门县| 五大连池市| 理塘县| 东源县| 临颍县| 华安县| 遂溪县| 中西区| 庄浪县| 襄汾县| 定安县| 达州市| 宁南县| 惠来县| 凭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