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5課 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2022年課標】簡述第一次國共合作和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主要史實;了解南京國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實。【思維導學】【背記要點】知識點1 國共合作的實現1.中共三大:1923年召開,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人國民黨,把國民黨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2.國民黨一大: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大會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際上確定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3.黃埔軍校: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孫中山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不久后擔任政治部主任。它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知識點2 北伐勝利進軍1.開始:1928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2.目的: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3.戰況:①湖南、湖北是北伐戰爭初期的主要戰場。湖北戰場上,葉挺率領第四軍獨立團擊潰敵軍,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攻占武昌,吳佩孚主力被基本消滅。②之后北伐軍又在江西殲滅孫傳芳的主力。4.結果: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5.影響: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各地的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先后三次發動武裝起義,并最終取得勝利,書寫了中國工人運動史上光輝的一頁。知識點3 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國民革命失敗:高漲的工農革命運動觸動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并在南京建立“國民政府”。7月,汪精衛在武漢召開“分共會議”,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危害:國共合作破裂,國民革命失敗。(這里注意一點:北伐戰爭是國民革命的一部分,勝利了;國民革命失敗了)全國統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繼續北伐,進至北京、天津一帶。奉系軍閥張作霖退往關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其子張學良發表通告,宣布“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至此,南京政府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名詞解釋】國民革命(國民大革命):是指發生于1924~1927年,在國共兩黨的共同領導下,國共兩黨及其他革命力量聯合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27年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知識拓展】1)北伐勝利——北伐的直接目的是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實現全國統一,而北伐戰爭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二次北伐后統一全國,所以說北伐是成功的;2)國民革命失敗——國民革命的目的是反帝反封建,雖然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但又出現以蔣介石為代表的的新軍閥,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沒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所以說國民革命是失敗的;【溫馨提示】1.黃埔軍校的建立和北伐的勝利進軍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主要成果;歷史證明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2.北伐勝利進軍,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但國民大革命最終失敗了,失敗是指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重難點突破】國民革命失敗的原因及教訓。(1)客觀原因:①中外反動勢力過于強大,他們聯合起來鎮壓中國革命;②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遭到破壞。主觀原因:中國共產黨當時缺乏斗爭經驗,放棄了革命領導權,當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時,不能有效地組織人民進行反抗。(2)教訓:中國共產黨認識到,要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就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必須掌握革命武裝,堅持武裝斗爭。【三年真題】(一)、2022年中考真題1.(2022年廣東廣州)1924年10月,時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特派員的陳延年來到廣州,協助周恩來選派黨團員到黃埔軍校學習。與此直接相關的是( )A.國共合作的實現 B.紅軍長征的勝利 C.主地革命的開展 D.二次革命的失敗【答案】A【詳解】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在此背景下,大量共產黨員河社會主義青年團到黃埔軍校學習,A項正確;1936年10月,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排除B項;土地革命始于1927年,排除C項;二次革命失敗于1913年,排除D項。故選A項。2.(2022年山東菏澤)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提出的“打倒列強,除軍閥”口號,正是五四運動“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口號的直接傳承,也切合民間大眾的民族主義情緒。這說明二者的共同任務是( )A.反帝反封建 B.建立民主政治 C.反對帝國主義 D.反對封建主義【答案】A【詳解】據材料“國民革命時期,國民黨提出的打倒列強,除軍閥”可知,國民大革命的性質是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運動;據材料“五四運動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可知,五四運動是反帝反封建的群眾性的革命運動。故二者的共同任務是反帝反封建,A項正確;B項屬于目標,而非任務,排除B項;二者的共同任務是反帝反封建,C項片面,排除C項;二者的共同任務是反帝反封建,D項片面,排除D項。故選A項。3.(2022年江蘇鎮江)1926年,湖南省農民協會的會員達到107萬人,到1927年1月,會員又增加到200萬人。湖北省農民協會會員在1926年7月是3萬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萬人左右。兩湖地區農會組織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五四運動擴大 B.北伐勝利進軍 C.紅軍戰略轉移 D.七七事變爆發【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短短幾個月,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隨著北伐的勝利進軍,各地的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北伐軍經過的農村,爆發了疾風暴雨般的農民運動,給了北伐軍極大的支持。1926年,湖南省農民協會的會員達到107萬人,到1927年1月,會員又增加到200萬人。湖北省農民協會會員在1926年7月是3萬多人,到同年11月就增加到了20萬人左右。因此,北伐勝利進軍促進了兩湖地區農會組織迅速發展,B項正確;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排除A項;紅軍戰略轉移開始于1934年,排除C項;七七事變爆發是在1937年,排除D項。故選B項。4.(2022年山東濰坊)“這種半獨立的封建國家,執政的軍閥每每與國際帝國主義互相勾結,壓迫人民。”這表明當時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是( )A.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B.打倒列強除軍閥C.組織領導工人運動 D.建立蘇維埃政權【答案】B【詳解】據材料“這種半獨立的封建國家,執政的軍閥每每與國際帝國主義互相勾結,壓迫人民。”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帝國主義采取以華制華,分而治之的政策,給人們帶來了災難,因此當時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打倒列強除軍閥”,B項正確;A項屬于辛亥革命的目標,排除A項;C項屬于中共一點確定的黨的任務,排除C項;D項是國共十年內戰時期我黨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形成了國共政權對峙的局面,排除D項。故選B項。5. (2022年江蘇揚州)國民黨一大選出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或中央候補執行委員,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10人當選,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這反映出A. 共產黨取得國民革命領導權 B.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精神C. 共產黨掌握獨立的革命武裝 D.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答案】B【解析】根據“共產黨員李大釗、毛澤東、林伯渠等10人當選,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可得出國民黨一大體現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中的“聯共”的精神,B項正確;共產黨并沒有掌握革命領導權,也沒有獨立的武裝,排除AC項;當時還沒有開始抗戰,排除D項。故選B項。6.(2022年湖南衡陽)《紐約時報》某駐華記者在回憶錄中述及了“廣州聘請蘇聯顧問” “武漢群眾集會慶祝勝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著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邊戰事連連”等情形。這些情形發生在A.辛亥革命時期 B.五四運動時期C.國民革命時期 D.全面抗戰時期【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廣州聘請蘇聯顧問”是指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武漢群眾集會慶祝勝利”2是指北伐勝利金軍,廣州國民政府遷往武漢。“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著增兵助防”“攻克南京”“北京周邊戰事連連”反映了北伐戰爭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據,由此判斷材料描述的是1924年——1927年的國民大革命運動,C正確;蘇聯成立于1922年,辛亥革命、五四運動在1922年之前,與“廣州聘請蘇聯顧問” 不符,排除AB;根據材料“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著增兵助防”“北京周邊戰事連連”可以看出,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并未開始,排除D。故選C。7.(2022年內蒙古赤峰)“中國大地從南到北、從珠江三角洲到長江三角洲,處處燃燒著革命的火焰”,使“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與以上材料相契合的是A.太平天國運動 B.義和團運動 C.辛亥革命 D.北伐戰爭【答案】D【解析】北伐戰爭從廣州開始,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D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是辛亥革命之前爆發,不符合材料中“ 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還未能完成的革命事業,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信息,排除A和B項;辛亥革命主要是在湖北武昌,排除C項。故選D項。8.(2022年浙江溫州)如下表毛澤東的主要履歷折射出毛澤東主要履歷(1924~1926)1924年2月,任國民黨執行部委員、組織部秘書1925年10月,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1926年11月,創辦國民黨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A.辛亥革命推動思想解放 B.五四運動拯救民族危亡C.國共合作領導國民革命 D.紅軍長征完成戰略轉移【答案】C【解析】從材料“毛澤東主要履歷(1924~1926)”可以看出這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當時國共兩黨實行的是黨內合作。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國民大革命時期,選項內容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五四運動開始于1919年,排除B項;紅軍長征完成戰略轉移于1936年,排除D項。故選C項。9.(2022年黑龍江龍東)歌謠“國共聯手為革命,蕩平軍閥促統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戰爭A.護國戰爭 B.北伐戰爭 C.二次革命 D.解放戰爭【答案】B【解析】1926年到927年的北伐戰爭是國共合作以推翻帝國主義支持的北洋軍府的反動統治,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自由、民主和統一的革命,B項目正確;1915年到1916年的護國戰爭是辛亥革命后發動的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的運動,此時中國共產黨尚未誕生,排除A項;1913年的二次革命是以孫中山為代表反抗袁世凱的革命事件,此時中國共產黨尚未誕生,排除B項;解放戰爭是1946年6月至1950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此時國共關系已經破裂,排除D項。故選B項。10.(2022年浙江舟山節選)信仰鑄忠魂,人民寫春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李大釗在1918年﹣1924年的活動軌跡(部分)①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宣傳俄國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②1919年,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作了較系統和較完整的介紹。③1920年,在北京大學組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組織進步青年學習馬克思主義。④1924年,出席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參與大會宣言的起草。——梳理自中國國家博物館《文物中的紅色基因》材料二 社會進化的歷史由誰來寫的呢?李大釗說,歷史的主人是民眾,“民彝者可以創造歷史”。——宋德宣《李大釗由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轉變新探》(1)依據活動軌跡①②③,指出李大釗在思想領域的歷史貢獻。(2)活動軌跡④反映了哪一統一戰線的建立?之后,中國共產黨是如何依靠這一統一戰線推動國民革命運動發展的?【答案】(1)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青年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2)革命統一戰線;幫助國民黨傳創辦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與國民黨合作開展北伐戰爭,北伐戰爭期間,共產黨員勇猛作戰,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解析】(1)依據活動軌跡①②③可知,李大釗在思想領域的歷史貢獻是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對中國青年的思想產生了深刻影響。(2)活動軌跡④反映了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之后,中國共產黨是依靠革命統一戰線幫助國民黨傳創辦黃埔軍校,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干部,與國民黨合作開展北伐戰爭,北伐戰爭期間,共產黨員勇猛作戰,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二)、2021年中考真題1.(2021年湖北荊門中考真題)“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這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這是孫中山為黃埔軍校制定的辦學宗旨。該軍校1924年創辦于A.武漢 B.南京 C.廣州 D.上海【答案】C【詳解】根據材料“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這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可知是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的辦學宗旨。1924年5月孫中山在中國共黨的建議下,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軍校設在廣州附近的黃埔島上,又被稱為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后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孫中山親自兼任軍校總理,蔣介石為校長,黃埔軍校實行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并重的方針,尤其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思想和革命精神。“開這個軍官學校,獨一無二的希望,這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這是孫中山為黃埔軍校制定的辦學宗旨。故選C;ABD 不符合題意,排除。2.(2021年湖南株洲中考真題)“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僅僅兩三年之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①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 ②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③革命軍隊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 ④結束了封建君主專制統治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1927年間,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一次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運動,組建了黃埔軍校,進行北伐戰爭,革命軍隊迅速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不到半年時間基本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的主力;在此期間,工人、農民也積極配合北伐戰爭,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由此可見①②③正確,故選A;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所以④錯誤,故排除BCD。3.(2021年遼寧丹東)國共兩黨在大革命時期,進行了北伐戰爭。其目的是A.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B.推翻清政府的統治,統一全國C.推翻滇系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D.推翻桂系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各做的正式建立。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以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A項正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統治,排除B項;辛亥革命后,唐繼堯及其部下顧品珍等統治云南,不斷派兵進占貴州、四川等省,被稱為"滇系軍閥",排除C項;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先后以廣西為統治基地,以廣西籍軍政人物為主要代表的軍政集團,以李宗仁、白崇禧為代表,排除D項。故選A項。4.(2021年山東德州)紀錄片《初次握手:第一次國共合作》中說:“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發展,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這里的“新局面”主要是指A.工人運動高漲 B.北伐勝利進軍 C.紅軍長征勝利 D.全民抗戰開始【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以后,革命得到全面迅速的發展,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建立后,國民革命軍十萬人誓師北伐,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震動全國。B項正確;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全國出現第一次工人運動的高潮,排除A項;紅軍長征勝利于1936年10月,排除C項;全民抗戰開始于1937年七七事變后,排除D項。故選B項。5.(2021年黑龍江龍東農墾森工中考真題)歌謠“國共聯手為革命,蕩平軍閥促統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北伐戰爭 B.武昌起義 C.護國戰爭 D.二次革命【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24年,國共實現了合作,1926年,為打倒軍閥、統一中國,發動了北伐戰爭,故A符合題意;武昌起義是為了反抗清朝統治,護國戰爭是反對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是為了反對袁世凱專制,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6.(2021年四川自貢中考真題)北伐戰爭中,下圖所示的歌曲響徹大江南北。歌曲中的“大聯合”指A.革命統一戰線 B.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D.愛國統一戰線【答案】A【詳解】根據北伐戰爭中《國民革命歌》響徹大江南北,其中“工農學兵,大聯合”是指第一次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故選A;B是1937年抗日戰爭中建立,排除;C是抗戰勝利后建立,排除C;D是新中國成立后建立的,排除。7.(2021年黑龍江綏化中考真題)下列選項中,不屬于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對象是A.袁世凱 B.吳佩孚 C.孫傳芳 D.張作霖【答案】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等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廣州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廣州國民政府北伐時期,袁世凱已經去世,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因此不屬于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對象是袁世凱。選項A符合題意;選項BCD屬于廣州國民政府北伐的主要對象,但是不符合題意。故選A。8.(2021年廣西貴港中考真題)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兩黨曾兩度攜手共度難關。假如你穿越到1924年,可能看到孫中山、蔣介石和周恩來在商量籌建A.京師同文館 B.福州船政學堂 C.京師大學堂. D.黃埔軍校【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3年11月,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成立國民軍軍官學校。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員長。在蔣辭職(未準)赴滬后,由廖仲愷代理,繼續進行籌備工作和負責招生事宜。3月27日,舉行第一期新生入學考試,正取350人,備取120人,其中許多是共產黨從各地選派來的黨團員和革命青年。5月5日新生陸續入校編隊,進行入伍教育。6月16日,黃埔軍校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臨發表演說,明確指出軍校宗旨是培養革命的軍事人才,組成以軍校學生為骨干的革命軍,重新創造革命事業。故選項D符合題意;京師同文館是洋務運動時期的第一所官辦外語專門學校,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福州船政學堂創辦于洋務運動時期,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京師大學堂創辦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9.(2021年黑龍江龍東中考真題)歌謠“國共聯手為革命,蕩平軍閥促統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北伐戰爭 B.武昌起義 C.護國戰爭 D.二次革命【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924年,國共實現了合作,1926年,為打倒軍閥、統一中國,發動了北伐戰爭,故A符合題意;武昌起義是為了反抗清朝統治,護國戰爭是反對袁世凱稱帝,二次革命是為了反對袁世凱專制,故B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A。10.(2021年山東臨沂中考真題)以下兩則材料摘自《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S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2016年11月11日)。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毛澤東同志把三民主義綱領、統一戰線政策、艱苦奮斗精神并稱為孫中山先生“留給我們的最中心最本質最偉大的遺產”,是“對于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貢獻”。(1)材料一中的“三民主義”是指哪三大主義?孫中山的“統戰線政策"在20世紀20年代有哪些主要表現?材料二孫中山先生最大的特點是熱愛祖國,一生追求實現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的理想,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孫中山先生說:“做人的最大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么樣愛國。”他總是以“愛國若命”“一息尚存,不忘救國”等鞭策自己。(2)材料二認為孫中山一生追求實現的理想是什么?為了實現這一理想,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通過哪一斗爭推翻了清朝統治?他們)發起的護國戰爭取得的主要成果是什么?(3)上述材料所提及的孫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們學習?結合自身生活實際,我們應該如何踐行這些精神?【答案】(1)民族、民權、民生;國民黨一大召開,創辦黃埔軍校,北伐。(2)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辛亥革命;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續陰謀,恢復了共和制。(3)精神:熱愛祖國、矢志不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天下為公、心系民眾;踐行:我們要把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結合起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處理好就業與升學的關系,將個人夢想的實現融入到“中國夢”中去;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包括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民族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民權為“創立民國”,民生為“平均地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孫中山的“統戰線政策”是新三民主義,即: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和國民革命的開始。1924年5月,孫中山在廣州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1926年開始,國共兩黨合作領導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2)根據材料“孫中山先生最大的特點是熱愛祖國,一生追求實現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的理想,對此矢志不移、無比堅定”,概括可知:材料二認為孫中山一生追求實現的理想是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受到這些思想的影響,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袁世凱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云南宣布獨立,并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數月后病逝。(3)根據上述材料概括可知:孫中山的熱愛祖國、矢志不移、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開放性設問,圍繞學習孫中山的精神作答,言之成理即可。如:我們要把個人理想與共同理想結合起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處理好就業與升學的關系,將個人夢想的實現融入到“中國夢”中去;我們要學習孫中山先生天下為公、心系民眾的博大情懷。(三)、2020年中考真題1.(2020年四川南充)《毛澤東選集》中寫道:“由于兩黨在一定綱領上的合作,發動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最能體現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A.護國戰爭B.北伐戰爭C.抗日戰爭D.二次革命【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1927年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國民大革命時期,在這一時期,國共兩黨建立革命統一戰線,進行了意在推翻北洋軍閥、統一全國的北伐戰爭,B正確;護國戰爭發生在1915年,A錯誤;抗日戰爭發生在1931-1945年,C錯誤;二次革命發生于1913年,D錯誤。綜上故選B。2.(2020年湖南郴州)以下是八年級歷史興趣小組幫助老師收集到的《中國共產黨誕生》-課的材料,其中不能用于該課的是A.《我的馬克思主義觀》B.南湖紅船圖片C.陳獨秀像D.北伐戰爭形勢圖【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伐戰爭是1926年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第一次合作時期取得的成就,與題意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不符,D項符合題意;李大釗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1921年中共一大在浙江嘉興南湖的游船上(紅船)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共一大上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ABC項都是中國共產黨誕生相關。故選D。3.(2020年四川內江)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偉大斗爭中構建的文化,它是中國革命勝利的文化支撐和中國文化自信的重要源頭。在以下相應時期中,屬于毛澤東提出的革命文化內容是選項 時期 內容A 五四運動 外爭主權,內懲國賊B 八七會議 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C 一二·九運動 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D 抗日戰爭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ABCD.D【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27年,召開了八七會議,毛澤東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會議決定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故B符合題意;A是五四運動口號,故不符合題意;C是愛國學生的口號,故不符合題意;D是毛澤東針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名言,是在解放戰爭中提出的,故不符合題意。故選B。4.(2020年山東淄博)20世紀20年代,中國革命勢力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便由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這一發展是通過五四運動北伐戰爭紅軍長征D.西安事變【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24年1月,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國共實現了第一次合作。此后,國共合作領導了國民革命運動,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不到半年,便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威震全國,B符合題意;五四運動的時間是1919年,A不符合題意;紅軍長征的時間是1934-1936年,C不符合題意;西安事變的時間是1936年,D不符合題意;故選B。5.(2020年山東德州)某班開展“看口號猜歷史事件”的競猜活動。下列競猜對應正確的是A.自強.求富一辛亥革命B.打倒列強.除軍閥一北伐戰爭C.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一五四運動D.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一護國戰爭【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伐戰爭的目的是打倒列強,除軍閥,把革命推向全國,故B正確;洋務運動的口號是自強、求富,故排除A項;一二九運動的口號是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故排除C項;五四運動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除國賊,故排除D項。故選B。6.(2020年海南)下面時間軸反映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其中“★”處對應的內容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國民革命D.土地革命【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國民革命開始,到1927年,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國民革命失敗,故C符合題意;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故A不符合題意;二次革命發生在1913年,故B不符合題意;土地革命是從1927年到1937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7.(2020年廣東深圳)中國共產黨不僅是合作共贏的倡導者,更是積極實踐者。以下屬于第一次國共合作成果的是A.北伐的勝利進軍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C.抗日戰爭的勝利D.“雙十協定”的簽訂【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924年,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為推翻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為首的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1926年國共合作進行北伐,北伐不到半年,消滅了吳佩孚、孫傳芳,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A正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排除B;抗日戰爭的勝利是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成果,排除C;“雙十協定”的簽訂是重慶談判的成果,排除D。故選A。8.(2020年青島)“這所學校系孫中山在蘇聯的協助下建立的,校長蔣介石,其組織體制系參考蘇聯紅軍,對國民革命軍各軍事學校,甚至整個軍事體系,均有深遠的影響。”“這所學校”是A.京師同文館B.京師大學堂C.北京大學D.黃埔軍校【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結合已學知識可知,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1924年5月,國民黨在廣州的黃埔創辦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簡稱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黃埔軍校培養出大批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隨后的北伐戰爭作了準備,D符合題意;洋務運動時期創辦京師同文館,A排除;戊戌變法時期創辦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BC排除。故選擇D。9.(2020年福建)在不過8個月的時間里,軍閥吳佩孚、孫傳芳接連敗北,國民政府的勢力范圍從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流域。這敘述的是A.五四運動的發展B.北伐的勝利進軍C.工農運動的高漲D.北洋政府的覆滅【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1926年7月,北伐軍出師北伐,蔣介石任總司令。湖南、湖北是主戰場,那里有吳佩孚的主力把守,第四軍葉挺獨立團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消滅了吳佩孚的主力。之后北伐軍又集中力量進攻江西消滅了孫傳芳的主,葉挺獨立團為革命革命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由此據題干關鍵信息“軍閥吳佩孚、孫傳芳接連敗北,國民政府的勢力范圍從珠江流域推進到長江流域”可知,敘述的是北伐的勝利進軍,B項符合題意;綜上所述ACD三項均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選B。10.(2020年廣東)1927年2~3月,全國工會會員由此前的120萬人迅速發展到200萬人,許多城市組織了工人武裝糾察隊,上海工人甚至從北洋軍閥手中解放了上海。這一現象的背景是A.統一戰線破裂B.國民革命失敗C.工農武裝割據D.北伐戰爭進行【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26—1927年4月,在大革命時期,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中國的城市工會組織得到了迅速壯大,成為重要的革命力量,工人力量的壯大進一步促進了北伐的迅速發展,有力的保障了北伐的勝利進軍,故D符合題意;1927年4月、7月,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后統一戰線破,國民革命失敗,故AB不符合題意;1927年10月中國共產黨開始領導工農武裝割據,故C不符合題意。故選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