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單元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單元復習學案(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知識點歸納
一 夏商周的更替
1、夏朝:
1)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br/>2)夏朝設置了政府機構、軍隊、刑法和監獄等國家機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的產生。(也標志著原始社會的結束,奴隸社會的開始。)
3)啟繼承父位,標志著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2、商朝:盤庚遷殷,殷是今天河南安陽?!?br/>3、西周:
1)牧野大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PK商紂王,周武王勝建立西周?!?br/>2)周厲王在位時(公元前841年),與民爭利,引起“國人暴動”,厲王逃亡。
三、西周的分封制★★★(必考)
含義: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周代的貴族的等級分為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目的: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
方式: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進行分封。
對象:宗親、功臣。
特點:層層分封,等級森嚴。
諸侯權力:周天子授予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允許建立諸侯國,有較大獨立性。
諸侯義務:需要向周王進納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
作用:①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②維護了西周王朝嚴格的等級制度。
(2022·山東省東營市)古時《三字經》“夏傳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開創了(  )
A. 禪讓制 B. 世襲制 C. 分封制 D. 郡縣制
【答案】B
【解析】古時《三字經》“夏傳子,家天下”的描述,反映出夏朝開創了世襲制。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啟繼承父位,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
(2022·江蘇省泰州市)“周人以西方的一個小國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單薄,不足以鎮壓東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異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東方,以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
A. 禪讓制 B. 分封制 C. 郡縣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為穩定周初的政治形勢,鞏固疆土,周王根據血緣關系遠近和功勞大小,將宗親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們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建立諸侯國,以保證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同時穩定政局,擴大統治范圍。諸侯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但需要向周王進獻貢物,并服從周王調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內進行再分封,從而確立了周王朝的社會等級制度“分封制”。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
(2022·甘肅省蘭州市)“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蔽髦芘c商朝相比,政治上最突出的特點是( ?。?br/>A. 實行世襲制 B. 實行分封制 C. 實行郡縣制 D. 實行行省制
【答案】B
【解析】世襲制是夏朝開始,一直影響到清朝的制度,商朝和西周共有。分封制是西周開創的政治制度,是西周與商朝在政治上的最大不同??たh制是秦始皇開始推向全國的,西周和商朝都沒有。行省制度是元朝開始的政治制度,西周和商朝都沒有。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西周與商朝統治的不同。
注意對每個朝代重要政治制度的識記。
(2022·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br/>A. 炎帝 B. 黃帝 C. 堯 D. 禹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D項正確;ABC都沒有建立王朝,排除。
故選:D。
知識點歸納
二青銅器與甲骨文
1、青銅器的發展歷程:①原始社會后期,我國就出現了銅器,甘肅齊家文化遺址出土了銅鏡。②商朝以后,青銅器的數量增多,種類逐漸豐富,主要用于飲食、祭祀及軍事等方面功能由食器發展為禮器。
2、高超的制作工藝:商朝時期的工匠掌握了銅、錫、鉛的比例,來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采用“泥范鑄造法”鑄造技術。
3、青銅器的制作特點:商朝時期的青銅器不僅①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工藝高超。到商代后期青銅器鑄造業不僅②規模宏大,而且組織嚴密,分工精細。
4、青銅器的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二、甲骨文記事
1、定義: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牛、羊等獸骨上的文字。
2、地位: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對文字的形成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點
1、造字方法: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假借等多種造字方法。
2、①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②指事:是用一種指示性符號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③會意: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獨體字結合起來表示新的意義
④形聲:最為進步,用聲符來注音,用一個字表示類別,組成新字。
(2022·湖南省張家界市)“工匠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譜系中的重要內容,它追求極致、追求品質。如圖是湖南寧鄉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該物品是( ?。?br/>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利簋 D. 毛公鼎
【答案】B
【解析】如圖是湖南寧鄉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最精美的物品,該物品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銅器中的精品。
故選:B。
(2022·四川省達州市)2022年春晚舞臺上亮相的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青銅面具,讓國人領略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奪目璀璨。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青銅器中最重的是( ?。?br/>A. 四羊方尊 B. 利簋
C. 司母戊鼎 D. 青銅面具
【答案】
C
【解析】商朝鑄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重達832.84千克。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考查青銅器,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青銅器,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22·貴州省遵義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其鑄造于( ?。?br/>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戰國
【答案】B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司母戊鼎鑄造于商朝,故B項正確;排除ACD項。
故選:B。
本題主要考查了青銅器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等青銅器。
本題主要考查了青銅器的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2022·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三星堆青銅大面具是文化典型器物,讓人們領略了中國古代青銅文明的絢爛多彩。這主要反映的是( ?。?br/>A. 山頂洞人的集體生活 B. 商周時期的文明成就
C. 東周時期的諸侯爭霸 D. 東漢時期的光武中興
【答案】B
【解析】青銅文明主要反映的是我國商周時期的文明成就。商周時期的青銅器不僅種類豐富,數量眾多,而且制作工藝高超。A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B。
三、動蕩的春秋時期
一、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
1、農業: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2、手工業:手工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發展。
3、商業:隨著產品的增加,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很多城市出現了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地使用。
二、王室衰微
1、原因: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官員管理,職位也不再世襲,分封制逐步瓦解。
2、表現:周平王東遷后,周王室直接管理的地區僅在王畿一帶,諸侯不再定期向周天子納貢,致使財政上陷于困境。
3、結果: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諸侯勢力崛起。
三、諸侯爭霸
1、一些強大的諸侯為取得優勢,以“尊王攘夷”的名義進行征戰,爭奪霸主地位。
2、主要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稱霸中原,到春秋末期,長江下游的吳國(闔閭)和越國(勾踐)也先后北上爭霸。
3、春秋時期諸侯爭霸的影響:
利:①在春秋爭霸過程中,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有利于國家走向統一。②中原的“諸華”“諸夏”在同周邊少數民族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弊:①給社會和人民帶來巨大災難②破壞植被和生態平衡。
(2022·陜西省)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  )
A. 耬車 B. 鐵農具
C. 翻車 D. 筒車
【答案】B
【解析】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春秋后期,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的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AC是漢朝的工具,D是唐朝的工具,不符合題意。
故選:B。
本題考查鐵器和牛耕的出現,知道春秋時期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是鐵制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本題考查鐵器和牛耕的出現,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022·江蘇省泰州市)《中國經濟史》在評述古代中國農業生產技術發展時說:“耕用牛犁,使用鐵器,是農業耕作技術的革命性突破,是劃時代的進步。”這一“革命性突破”發生在( ?。?br/>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漢 D. 唐朝
【答案】A
【解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春秋后期,鐵制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故這一“革命性突破”發生在春秋后期。BCD不符合題意,排除。
故選:A。
本題考查鐵器和牛耕的出現,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本題考查鐵器和牛耕的出現,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四、戰國時期的社會變化
一、戰國七雄
1.三家分晉:戰國初年,晉國被韓、趙、魏三家大夫瓜分
2.田氏代齊:齊國由大夫田氏取代。
3.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
4.著名戰役:桂陵之戰(圍魏救趙)、馬陵之戰(減灶計)、長平之戰(紙上談兵)。
二、商鞅變法
1.背景:戰國時期,鐵制農具和牛耕進一步推廣,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增強。
2.目的:為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變化,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獲勝。
3.時間: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
4.內容:
1)政治:①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②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③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④嚴明法度,禁止私斗。
2)經濟:①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②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統一度量衡。
3)軍事:獎勵軍工,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
5.意義:①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②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修建者: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構成: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網兩大系統工程構成。 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為魚嘴、寶瓶口和飛沙堰三個主體工程。內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分洪。
3.作用:發揮出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為沃野,被稱為“天府之國”。
(2022·湖南省懷化市)“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這段話可以看出商鞅推行變法賞罰分明。商鞅在軍事上的獎勵措施是( ?。?br/>A. 免除徭役 B. 授予爵位、賞賜土地
C. 賞賜金錢 D. 賜予奴隸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國時期,秦孝公為了增強秦國的實力,在爭雄戰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進行變法。商鞅變法在軍事上的措施是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并賞賜土地。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B符合題意。故選:B。
(2022·湖南省張家界市)它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于一體,充分發揮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2200多年來,一直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在世界水利史上絕無僅有。該水利工程是( ?。?br/>A. 靈渠 B. 都江堰 C. 大運河 D. 三峽工程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都江堰是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由“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等組成,它是一項綜合性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至今仍然發揮著分洪、灌溉和運輸的作用。兩千多年來,一直造福人民。都江堰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B符合題意。
故選:B。
(2022·江西省)支持商鞅變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沒有被廢止。這說明商鞅變法( ?。?br/>A. 得到了舊貴族勢力的支持 B. 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
C. 維護了舊的政治經濟秩序 D. 遏制了地主階級勢力
【答案】B
【解析】商鞅死亡后他所推行的新法也沒有被廢止,說明商鞅推行的新法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即商鞅變法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B項正確;商鞅變法被舊貴族勢力所反對,沒有維護舊的政治經濟秩序,排除AC項;商鞅變法促進了地主階級勢力的發展,排除D項。
故選:B。
知識點歸納
五、百家爭鳴
一、春秋時期的思想家
1.老子
1)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后期楚國人
2)思想觀點:①萬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則,人們應該順應自然;②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對立的雙方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他善于從正反兩方面思考問題。 ③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
3)學說著作:《道德經》
2.孔子和儒家學說( 姓孔名丘,字仲尼)
1)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春秋末年魯國人
2)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愛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張以德治國,愛惜民力,體察民意 。
3)教育上:①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②在教學中,孔子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識教育,③發現和總結出很多教育規律、教學原則。
4)學說著作:《論語》 (由其弟子整理而成)
5)影響:孔子的學說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規范對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具有深遠影響。
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1.背景:戰國時期,舊的社會制度進一步瓦解,新的社會制度逐步確立,社會急劇變化。
2.內容:
學派 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張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貴君輕、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
荀子 《荀子》 “禮治”
道家 莊子 《逍遙游》 治國要順應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墨子》 主張“兼愛”“非攻”,提倡節儉。
法家 韓非子 《韓非子》 反對空談仁義,強調以法治國,樹立君主權威,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
3.影響: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中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影響。
4.諸子百家的治國思想:
儒家:仁政,禮治
道家:順應自然和民心,無為而治
法家:依靠法令、權術、威視、使臣民懾服
(2021·廣西壯族自治區)在治理國家的問題上,儒家主張教化百姓,以“禮”治國。法家強調用“刑罰”來加強統治。道家反對“禮”治,也反對“法”治,他們提出“無為而治”。這些內容反映的現象是( )
A. 諸侯爭霸 B. 變法運動 C. 百家爭鳴 D. 民族交融
【答案】
C
【解析】
C.根據題干和所學可知,關于治國之道,儒家重教化和禮,法家重刑罰,道家主張無為而治。這就是百家爭鳴的歷史場景,故C正確。
ABD.均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021·安徽省)老子認為“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提出“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二者都主張(  )
A. 無為而治 B. 重農抑商 C. 儒道一家 D. 以民為本
【答案】
D
【解析】老子說:“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孔子說“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些觀點都體現了他們重視人民或民本思想.
故選:D。
(2021·湖北省荊州市)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笨梢娝麄兌颊J為政治統治得以鞏固的關鍵因素是( ?。?br/>A. 選賢舉能 B. 復古崇禮 C. 富國強兵 D. 取得民心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避髯诱f:“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笨梢娝麄兌颊J為政治統治得以鞏固的關鍵因素是取得民心。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張實行“仁政”,要求統治者不要過分盤剝人民。孟子還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認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荀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荀子主張實行“禮治”,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D符合題意。
(2021·四川省宜賓市)“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理念。下列主張與其相近的是( ?。?br/>A.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 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
C.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D.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答案】C
【解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ABD不符合題意。
本題考查百家爭鳴,知道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反映了以民為本的思想,與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的“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最相近。
本題考查百家爭鳴,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州县| 余江县| 潮安县| 云南省| 天长市| 会宁县| 兰溪市| 霍林郭勒市| 东安县| 土默特右旗| 龙门县| 上饶县| 丰县| 榆林市| 特克斯县| 石城县| 海南省| 涿州市| 青海省| 南川市| 个旧市| 宜兰市| 柳林县| 岚皋县| 札达县| 获嘉县| 新泰市| 博白县| 襄城县| 彭泽县| 平江县| 井冈山市| 常熟市| 墨玉县| 丹江口市| 郑州市| 会理县| 米林县| 扎赉特旗| 东乡县|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