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電場能的性質(zhì)學習目標:1.理解電勢能、電勢的含義,掌握靜電力做功與電勢能變化的關系。2.掌握勻強電場中電勢差及其與電場強度的關系。3.會處理電場線、等勢面與運動軌跡結合問題。【課堂練習】考點一 描述電場能的性質(zhì)的物理量例1.在電場中,把一個電荷量為6×10-6 C的負電荷以恒定的速率從A點移到B點,克服靜電力做功為3×10-5 J,則電荷從A到B的過程中(1)電勢能變化了多少?是增加還是減少?(2)若規(guī)定電荷在B點的電勢能為零,則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為多大?(3)電荷量q1為4×10-9C的試探電荷放在電場中的C點,具有6×10-8J的電勢能。則C點的電勢是多少?(4)若把q2為-2×10-10C的試探電荷放在電場中的C點,q2在C點具有的電勢能是多少?例2.如圖,A、B為一對等量同種正電荷連線上的兩點,其中B為中點、C為連線的中垂線上的一點。今將一個電荷量為q的負點電荷自A沿直線移到B再沿直線移到C。請分析在此過程中該電荷的電勢能變化情況:(1)從A到B電勢 (填“升高”或“降低”),電勢能 (填“增大”或“減小”)。(2)從B到C電勢 (填“升高”或“降低”),電勢能 (填“增大”或“減小”)。考點二 電勢差與電場強度的關系例3.如圖所示,勻強電場的方向平行于xOy坐標系平面,其中坐標原點O處的電勢為2 V,a點的坐標為(0 cm,4 cm),電勢為8 V,b點的坐標為(3 cm,0 cm),電勢為8 V,sin 53°=0.8,cos 53°=0.6,則電場強度的大小為( )A.250 V/m B.200 V/m C.150 V/m D.120 V/m例4.空間存在著平行紙面的勻強電場,但電場的具體方向未知,現(xiàn)在紙面內(nèi)建立直角坐標系xOy,用儀器沿Ox、Oy兩個方向探測該靜電場中各點電勢,得到各點電勢φ與橫、縱坐標的函數(shù)關系如圖所示。關于該電場的電場強度E,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E=3 V/m,方向沿x軸正方向B.E=5 V/m,方向指向第一象限C.E=400 V/m,方向沿y軸負方向D.E=500 V/m,方向指向第三象限例5.(多選)一勻強電場的方向平行于xOy平面,平面內(nèi)a、b、c三點的位置如圖所示,三點的電勢分別為10 V、17 V、26 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場強度的大小為2.5 V/cmB.坐標原點處的電勢為1 VC.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b點的低7 eVD.電子從b點運動到c點,電場力做功為9 eV考點三 電場線、等勢面及運動軌跡問題例6.如圖所示,實線表示某電場的電場線(方向未標出),虛線是一帶負電的粒子只在電場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設M點和N點的電勢分別為φM、φN,粒子在M和N時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M、aN,速度大小分別為vM、vN,電勢能分別為EpM、EpN。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vMC.φM<φN,EpM例7. (多選)如圖所示,虛線a、b、c是電場中的三個等勢面,實線為一個帶負電的質(zhì)點僅在電場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P、Q是軌跡上的兩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質(zhì)點在Q點時的電勢能比P點時小B.質(zhì)點在Q點時的加速度方向與等勢面a垂直C.三個等勢面中等勢面a的電勢最低D.質(zhì)點在Q點時的加速度比P點時大【課后鞏固】1.在電場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某點的電場強度大,該點的電勢一定高B.某點的電勢高,試探電荷在該點的電勢能一定大C.某點的場強為零,試探電荷在該點的電勢能一定為零D.某點的電勢為零,試探電荷在該點的電勢能一定為零2.如圖,實線表示某靜電場的電場線,虛線表示該電場的等勢面。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1、2兩點的場強相等 B.1、3兩點的場強相等C.1、2兩點的電勢相等 D.2、3兩點的電勢相等3.如圖所示,在M、N處固定著兩個等量異種點電荷,在它們的連線上有A、B兩點,已知MA=AB=BN。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兩點場強相同B.A、B兩點電勢相等C.將一正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負功D.負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大于在B點的電勢能4. (多選)兩個帶等量正電的點電荷固定在圖中P、Q兩點,MN為PQ連線的中垂線,交PQ于O點,A為MN上的一點。一帶負電的試探電荷q,從A點由靜止釋放,只在靜電力作用下運動(取無限遠處的電勢為零),則( )A.q由A向O的運動是勻加速直線運動B.q由A向O運動的過程電勢能逐漸減小C.q運動到O點時的動能最大D.q運動到O點時電勢能為零5.(多選)如圖所示,在點電荷Q產(chǎn)生的電場中,實線MN是一條方向未標出的電場線,虛線AB是一個電子只在靜電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設電子在A、B兩點的加速度大小分別為aA、aB,電勢能分別為EpA、Ep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電子一定從A向B運動B.若aA>aB,則Q靠近M端且為正電荷C.無論Q為正電荷還是負電荷一定有EpAD.B點電勢可能高于A點電勢6.(多選)圖中虛線a、b、c、d、f代表勻強電場內(nèi)間距相等的一組等勢面,已知平面b上的電勢為2 V。一電子經(jīng)過a時的動能為10 eV,從a到d的過程中克服電場力所做的功為6 eV。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面c上的電勢為零B.該電子可能到達不了平面fC.該電子經(jīng)過平面d時,其電勢能為4 eVD.該電子經(jīng)過平面b時的速率是經(jīng)過d時的2倍7.(多選)如空間中P、Q兩點處各固定一個點電荷,其中P點處為正電荷,P、Q兩點附近電場的等勢面分布如圖所示,a、b、c、d為電場中的4個點。則( )A.P、Q兩點處的電荷等量異號B.a(chǎn)點和b點的電場強度相同C.c點的電勢低于d點的電勢D.負電荷從a到c,電勢能減少8.(多選)如圖所示,空間有一正三棱錐P-ABC,D點是BC邊上的中點,O點是底面ABC的中心,現(xiàn)在頂點P點固定一負的點電荷,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B、C三點的電場強度相同B.底面ABC為等勢面,所以沿該面移動電荷靜電力不做功C.將一正的點電荷從A點沿直線移到D點過程中,該試探電荷電勢能先減少后增加D.若B、C、D三點的電勢為φB、φC、φD,則有φB-φD=φC-φD9.如圖所示,勻強電場中有一個直角三角形ABC區(qū)域,電場方向與三角形區(qū)域所在平面平行.已知AB=25 cm,BC=20 cm,∠C=90°,A、B、C三點電勢分別為1 V、26 V、10 V,則該勻強電場的場強大小為( )A.60 V/m B.75 V/mC.80 V/m D.100 V/m10.如圖所示,在電場強度為E=1×104 N/C、方向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用一根長L=1 m的絕緣細桿(質(zhì)量不計)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0.2 g、電荷量為q=5×10-6 C、帶正電的小球,g取10 m/s2。細桿可繞軸O在豎直平面內(nèi)自由轉動,現(xiàn)將桿由水平位置A輕輕釋放,在小球運動到最低點B的過程中。求:(1)電場力對小球做功W電為多少?小球電勢能如何變化?(2)小球在最低點的動能EkB為多少?電場能的性質(zhì)答案【課堂練習】例1.答案 (1)3×10-5 J 增加 (2)-3×10-5 J (3) 15V (4)-3×10-9J解析 電荷克服靜電力做功,即靜電力做負功,有WAB=-3×10-5 J。由WAB=EpA-EpB知,電勢能變化了3×10-5 J;由于靜電力做負功,則電勢能增加。(2)若EpB=0,則由WAB=EpA-EpB得EpA=-3×10-5 J(3) 15V (4)-3×10-9J例2.答案 降低 增大 降低 增大例3.答案 A解析 由題意知a、b兩點的電勢相等,則ab為一條等勢線,則知勻強電場的場強方向垂直于ab指向左下方。過O點作ab的垂線交ab于c點,由幾何關系得tan ∠b=,得∠b=53°,Oc=Ob·sin ∠b=0.03 m×sin 53°=2.4×10-2 m,又O點電勢為2 V,c、O間的電勢差U=8 V-2 V=6 V,則電場強度大小E==250 V/m,故選項A正確。例4.答案 D解析 在沿y軸方向,電場強度為Ey=- V/m=-400 V/m,在沿x軸方向,電場強度為Ex=- V/m=-300 V/m,則電場的電場強度E大小為E==500 V/m,由三角函數(shù)知方向與x軸負方向成53°,方向指向第三象限,故A、B、C錯誤,D正確。例5. 答案 ABD解析 如圖所示,設a、c之間的d點電勢與b點電勢相同,則==,所以d點的坐標為(3.5 cm,6 cm),過c點作等勢線bd的垂線,電場強度的方向由高電勢指向低電勢。由幾何關系可得,cf的長度為3.6 cm,電場強度的大小E== V/cm=2.5 V/cm,故選項A正確;因為Oacb是矩形,所以有Uac=UOb,可知坐標原點O處的電勢為1 V,故選項B正確;a點電勢比b點電勢低7 V,電子帶負電,所以電子在a點的電勢能比在b點的高7 eV,故選項C錯誤;b點電勢比c點電勢低9 V,電子從b點運動到c點,電場力做功為9 eV,故選項D正確。例6.答案 D解析 由粒子的軌跡知電場力的方向偏向右,因粒子帶負電,故電場線方向偏向左,由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可知φN<φM,EpMvN。例7.答案 AB解析 質(zhì)點帶負電,曲線運動所受合力指向軌跡的凹側,結合電場線與等勢面處處垂直,大致畫出電場線如圖實線,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所以φQ>φP,根據(jù)電勢能Ep=qφ可知EpQ<EpP,A正確;質(zhì)點在Q點受力方向與電場線在該點的切線方向相反,電場線和等勢面處處垂直,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知質(zhì)點在Q點時的加速度方向與等勢面a垂直,B正確;沿電場線方向,電勢降低,所以等勢面a的電勢最大,C錯誤;電場線的疏密程度表示電場強度的弱強,則EQ<EP,電荷在電場強度大的位置受到的電場力大,加速度大,D錯誤。【課后鞏固】1.答案 D解析:電勢是人為規(guī)定的,與電場強度無關,電勢能與零勢能面的選取有關,與電場強度無關,A、C錯誤;負電荷在高電勢處電勢能小,B錯誤;根據(jù)Ep=φq可知,電勢為零,電勢能為零,D正確。2.答案 D解析:根據(jù)電場線的疏密程度判斷場強大小,電場線越密,場強越強,則E1>E2,E1>E3,所以選項A、B錯;同一等勢面上的電勢是相等的,選項C錯,D正確。3.答案 A解析:根據(jù)等量異種點電荷電場特點,A、B兩點場強相同,A、B兩點電勢不相等,選項A正確,B錯誤;將一正電荷從A點移到B點,電場力做正功,選項C錯誤;負電荷在A點的電勢能小于在B點的電勢能,選項D錯誤。4.答案 BC解析:q由A向O運動的過程中,電場力的方向始終由A指向O,但力的大小變化,所以電荷q做變加速直線運動,電場力做正功,q通過O點后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做變減速運動,所以q到O點時速度最大,動能最大,電勢能最小,因無限遠處的電勢為零,則O點的電勢φ>0,所以q在O點的電勢能不為零,B、C正確,A、D錯誤。5. 答案 BC解析:電子在電場中做曲線運動,虛線AB是電子只在電場力作用下的運動軌跡,電場力沿電場線指向曲線的凹側,電場的方向與電場力的方向相反,如圖所示。由所給條件無法判斷電子的運動方向,故選項A錯誤;若aA>aB,說明電子在A點受到的電場力較大,A點的電場強度較大,根據(jù)點電荷的電場分布可知,靠近M端為場源電荷的位置,應為正電荷,故選項B正確;無論Q為正電荷還是負電荷,一定有電勢φA>φB,電子電勢能Ep=-eφ,電勢能是標量,所以一定有EpA6.答案 AB解析 電子在等勢面b時的電勢能為Ep=qφ=-2 eV,電子由a到d的過程電場力做負功,電勢能增加6 eV,由于相鄰兩等勢面之間的距離相等,故相鄰兩等勢面之間的電勢差相等,則電子由a到b、由b到c、由c到d、由d到f電勢能均增加2 eV,則電子在等勢面c的電勢能為零,等勢面c的電勢為零,A正確;由以上分析可知,電子在等勢面d的電勢能應為2 eV,C錯誤;電子在等勢面b的動能為8 eV,電子在等勢面d的動能為4 eV,由公式Ek=mv2可知,該電子經(jīng)過平面b時的速率為經(jīng)過平面d時速率的倍,D錯誤;如果電子的速度與等勢面不垂直,則電子在該勻強電場中做曲線運動,所以電子可能到達不了平面f就返回平面a,B正確。7.答案 AD解析 根據(jù)題圖可知,該電場是等量異號點電荷的電場,故A正確。根據(jù)電場的對稱性,a、b兩點的電場強度大小相等,而方向不同,故B錯誤。c點所在等勢面離P點(正電荷)較d點所在等勢面離P點近,c點的電勢較高,故C錯誤。負電荷從a到c,電場力做正功,所以電勢能減少,故D正確8.答案 CD解析:A、B、C三點到P點距離相同,故三點電場強度大小相等,但方向不同,故A、B、C三點的電場強度不相同,故A錯誤;O到P點距離比A、B、C三點到P點距離短,故電勢比A、B、C三點電勢低,又O點為底面ABC上的一點,故底面ABC不是等勢面,故B錯誤;O到P點距離比A、D兩點到P點距離短,故電勢比A、D兩點電勢低,則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故C正確;B、C兩點到P點距離相等,兩點電勢相等,則φB-φD=φC-φD,故D正確。9.答案 D解析:方法一:等分法。依題意,有sin ∠A==0.8,解得∠A=53°,在AB之間找到電勢為10 V的D點,C、D位于同一等勢面上,根據(jù)幾何關系可知==,在三角形ACD中,根據(jù)余弦定理,有2=2+2-2××cos 53°,解得=12 cm,根據(jù)正弦定理,有=,解得∠ACD=37°,故AD⊥CD,則有=sin 37°=9 cm,根據(jù)勻強電場電勢差與場強的關系式,有E== V/m=100 V/m.故選D。方法二:以C點為坐標原點,以CB為y軸,以CA為x軸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分別求出x、y方向的電場強度,然后合成。10.答案 (1)5×10-2 J 電勢能減小 (2)0.07 J解析:(1)電場力做功僅與初、末位置有關,W電=qEL=5×10-6×1×104×1 J=5×10-2 J電場力做正功,小球電勢能減小。(2)由動能定理得mgL+W電=EkB-0所以EkB=0.002×10×1 J+5×10-2 J=0.07 J。注:求電場力做功的四種方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