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八課: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 復習學案【學習目標】1正確認識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樣性的重要性,掌握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明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理解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對文化發展的作用,認同不同國家和民族之間需要進行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在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過程中,樹立各民族文化平等意識。3 理解在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上,存在的兩種錯誤觀點,如何對待外來文化。【學習重點難點】重 點:1.理解文化民族性和文化多樣性的意義及如何對待文化的多樣性。2. 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作用3. 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難點:1.理解面對文化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 理解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途徑和手段3. 反對全盤西化論和文化復古主義兩種錯誤觀點,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本課知識的聯系】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樣性是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前提和基礎,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是文化民族性和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和要求,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都是為了推動文化發展。為此,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文化。【學習過程】一、文化的民族性1.形成2.民族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重點)3.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注意: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標志。二、文化的多樣性1.文化多樣性的原因每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國和各民族的政治、經濟等社會條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2.文化多樣性意義(重點)(參見P 105)(1)各民族文化,都是人類實踐創造的成果,都有其獨特魅力和價值。(2)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文化多樣性是發展________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________繁榮的必然要求。(3)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與活力。3.對待文化多樣性的原則和態度(重點)三、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1.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意義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既可以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又可以推動世界文化發展。2.文化交流的途徑和主要手段途徑: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旅游、聚會等等主要手段:大眾傳媒(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絡等)3.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的前提備注:(1)文化交流是雙向的。既包括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也包括外域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也就是在文化交流上要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2)文化交流的作用是雙重的。在文化交流過程中,既要歡迎世界各國的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吸收和借鑒各國的優秀文化,為發展中華文化服務 ;又要堅決抵制國外落后、腐朽文化的侵蝕和滲透,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確保中華文化健康發展。四、正確對待文化文化(1)要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2)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我們要學習借鑒一切有利于加強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有益經驗、一切有利于豐富我國人民文化生活的積極成果、一切有利于發展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經營管理理念和運行機制。(3)立足中國國情,實現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 4) 堅持文化發展的正確方向,反對文化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重難突破】1.全面理解文化的民族性含義 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形成 每個民族的文化都是這個民族歷史發展的產物和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用 起著維護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激發民族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是一個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核心 價值觀構成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體現 民族文化體現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方式,以及民族節日、民族服飾等方面2.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的 文化是世界的含義 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差異,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征 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存在共性和普遍規律原因 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聯系 ①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個別與一般、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系,它們反映了世界各種文化的差異性和統一性的辯證關系 ②任何一種文化,都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文化的世界性存在于文化的民族性之中,并通過文化的民族性表現出來 ③民族性與世界性具有相對性,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夠相互轉化 ④要反對割裂文化的個性和共性的錯誤傾向,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應做到相互交流、借鑒和融合3.我們為什么要推動文化交流(1)文化多樣性是文化需要交流的前提。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就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偉畫卷。(2)我們推動對外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有利于借鑒其他國家、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推動中華文化的發展進步;有利于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有利于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有利于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增進友誼,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世界和平;有利于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往來,促進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4.正確認識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論(1)文化復古主義,雖然在肯定中國傳統文化的作用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但它們死守傳統的教條,不肯對傳統文化持揚棄的態度,不愿向西方先進文化學習,這是一種食古不化的觀念和封閉主義的表現,是完全錯誤的。(2)全盤西化論,它在批判封建專制文化,宣傳西方科學、民主和自由思想方面,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總體上是一種錯誤的理論,是一種數典忘祖的民族虛無主義,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5、面向世界、博采眾長的理論依據(1)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2)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是尊重文化多樣性的體現和要求。(3)在實踐的基礎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間交流和交融,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易錯修正】1.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2.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就是本民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3.尊重文化多樣性需要認同其他民族的文化4.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5.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6.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7.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能推動文化發展,促進文化趨同,實現文化一體化。8.各民族文化存在發展程度、高低優劣之別。9.文化交流和文化交流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10.傳統文化可以直接解決當今問題,外來文化可以直接解決中國問題。11.吸收外來文化要堅守傳統文化立場。12.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鞏固練習】1.世界文化遺產五臺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有世界現存最龐大的佛教古建筑群,佛教信仰與自然景觀渾然一體,體現出中國“天人合一”的思想。五臺山作為世界文化遺產( )①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②能夠展現世界文化多樣性③是我國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④能夠佐證中華文化優越于其他民族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從2020年開始,肯尼亞將漢語作為第二外語,供小學四年級(10歲)及以上的學生選修;愛爾蘭也宣布,2020年,中文加入其全國高考科目。下列對上述現象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主要是基于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 ②表明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③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④表明中華文化已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世界就是一幅絢麗的圖畫,七種顏色是它的基本元素;世界就是一部宏大的交響樂,不同音符是它的基本單位”。從文化角度看,這句話表達了( )①文化的多樣性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②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才能實現世界文化的繁榮③各民族的文化最終融合成一種文化④尊重文化的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有人以棋為喻,來說明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西方治世,如下國際象棋,非得拼到你死我活;而中國治世則如下圍棋,觀氣取勢、擇其大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絕非零和博弈。由材料可知( )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間可以取長補短 ②文化影響人的實踐活動 ③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④世界各民族文化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部分年輕人對于過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不感冒,反而熱衷于過“圣誕節”“情人節”等洋節,認為這樣才夠“時尚”,才顯“新潮”。對于這一現象,認識正確的是( )A.時代變化了,祖先留下的東西也應該隨時代變化而變化B.拒絕過洋節,過洋節的人不愛國C.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應該認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D.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外文化已經融為一體6.“石頭、剪子、布”游戲起源于中國,然后傳到日本、韓國等地。隨著亞歐貿易的不斷發展傳到歐洲,到了近現代逐漸風靡世界。這體現了( )①中華文化日益成為世界文化的代表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發展與傳播具有相對獨立性 ④商業貿易是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途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我們生活的世界是有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 500多個民族和眾多宗教的世界。不同的歷史傳統、基本國情、民族習俗等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是人類的精神瑰寶,都值得尊重和珍惜。這對文明交流互鑒的啟示是( )①理解個性,呈現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求同存異,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③相互借鑒,辯證分析不同文化的優劣 ④平等交流,維護人類文化的生態平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一些外國影片多次在我國創造高票房收入,但我國影片卻還沒有真正走出去。一位電影工作者指出:“我們可以很自信地講中國故事,但要在別人的市場上、別人的影院里被真正接受,僅有自信是不夠的。”這說明中國電影要把中國故事講出國門,需要( )①把握外國觀眾心理,以他們的思維方式傳遞他們的價值觀②加強中外交流與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文化理解 ③既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個性,又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借鑒外國先進的電影技術,把電影技術的創新作為突破口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9.西方節日和中國傳統節日,你怎么看?閱讀漫畫,我們對這一“PK”的立場是( )①保護中國傳統文化必須摒棄外來文化 ②中外文化交流應不分主次、相互借鑒 ③在交流中應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 ④要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十八世紀法國著名的詩人、哲學家——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巨匠和導師,他深深折服于中國的思想文化,尤其是對孔子倡導的倫理道德、仁義思想稱頌備至,儒家倫理道德對其啟蒙思想有重要影響。由此可見( )①中華文化在法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②儒家思想是伏爾泰啟蒙思想的根本來源 ③中法文化交流有利于法國文化的發展 ④儒家思想只有對外傳播才能顯示真正的生命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1.中醫藥學術體系,是我國優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醫現代化”的口號下,有人把盲目改造中醫傳統、簡單模仿西醫當成中醫現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傳統文化依托的中醫,就如同離開土壤的大樹,只有枯萎和死亡。這啟示我們文化發展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 )A.守舊主義 B.封閉主義C.民族沙文主義 D.全盤西化論12.在人類文明莊嚴的通道上,任何一個出口處,中華文明無處不在。在美國最高法院大樓的“司法、自由的護衛者”紀念碑上,刻有三個石像,分別是頒布《十誡》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倫,以及穿著長袍、留著長須以系統道德理論治國的孔子。這從一個側面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不同國家、民族的文化逐步走向同一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鑒、融合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動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3.陜西省渭南市華州區皮影傳承人薛宏權,在繼承傳統皮影的基礎上,將中國的皮影戲、歐洲的芭蕾舞、美國的流行音樂三種元素創新融合,使鄉土氣息濃郁的皮影變得時尚而優雅,為這一民間傳統文化發揚光大開辟了新的途徑。這說明(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②繼承傳統是文化發展創新的必要前提 ③文化創新要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④為傳統文化注入西方文化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印度國父甘地有一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風都盡情地吹進我的家園,但是我不能讓它把我連根帶走。”這啟示我們( )①要時刻保持對外來文化的警惕 ②守舊主義和全盤西化論都是不可取的 ③與外來文化交流中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文化趨同是文化發展的必然規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5.“沒有底蘊的開放是瓦解、沒有原則的包容是妥協、沒有揚棄的繼承是退化。”這一觀點啟示我們,在文化發展過程中( )①借鑒外來文化應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繼承傳統文化必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③推動文化創新不需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④實現文化融合只需要海納百川的胸懷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從21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到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等輸往沿途各國,帶去了中華文明和友好,贏得了各國人民的贊譽和喜愛。千百年來,不同的文化在古絲綢之路上交相輝映、相互激蕩,積淀形成了世人共知和推崇的和平、開放、包容、互信、互利的絲綢之路精神,而且不斷注入時代內涵。結合上述材料,運用文化交流與文化交融的相關知識,分析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意義。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近年來,一批具有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的電視藝術作品不斷涌現熒屏。這些作品藝術地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奮斗實踐和精神歷程,把中國故事講得越來越精彩,讓中國聲音越來越洪亮。電視藝術把“反映新時代”作為重中之重,一批圍繞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改革開放40周年、決戰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重大主題主線的精品力作相繼涌現。電視藝術工作者一方面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態度撲下身子找選題、挖素材;另一方面,以精湛的藝術表達彰顯深厚的人民情懷,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盼。在電視文藝領域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國傳統節日,用電視語言生動講述文化習俗的故事,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在汲古納今中以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打通古今脈絡,架構起歷史和當代的精神橋梁。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我國電視藝術作品在交流中有底氣地講好中國故事、昭示中國道路、提供中國方案、放大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真實立體、自信包容的中國。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談談電視藝術是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參考答案:1.解析:五臺山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是我國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展現了世界文化多樣性,②③正確。①是慶祝民族節日的作用,中華文化優越于其他民族文化違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④不選。答案:C2.解析:根據材料信息,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漢語納入教育課程,主要是基于中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有利于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①③正確。材料不能表明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②不合題意。各國應當首先認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都認同中華文化,④錯誤。故本題選B。答案:B3.解析:材料闡明了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只有尊重文化的多樣性才能形成世界文化的百花園,①②符合題意;③說法錯誤;④強調的是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樣性,不符合題意。答案:A4.解析:材料強調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及其帶來的影響,這是文化多樣性的體現,②④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如何對待文化多樣性,①③不符合題意。答案:C5.解析:“過洋節”而不過自己民族節日的現象是不珍惜自己的文化傳統,所以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應該認同自己本民族的文化,C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對不珍惜本民族文化傳統現象的認識,不涉及傳統文化發展的問題,A不符合題意;洋節也包含積極的文化因素,所以一味“拒絕過洋節”的做法錯誤,B排除;各民族文化在文化交流中都應保持特色,而不是融為一體,D觀點錯誤。答案:C6.解析:起源于中國的游戲隨亞歐貿易發展傳到歐洲,風靡世界,體現了商業貿易對文化傳播的作用,也說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④符合題意。①夸大了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錯誤;材料說明的不是文化傳播的獨立性,③未體現。答案:D7.解析:世界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值得尊重和珍惜,表明文化具有多樣性,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多元共生;文化交流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維護人類文化的生態平衡,①④符合題意;不同文化的分歧是客觀存在的,不能避免,②表述錯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沒有優劣之分,③表述錯誤。答案:B8.解析:中國電影要把中國故事講出國門,需要認識到文化是世界的,既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個性,又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強中外交流與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文化理解,②③符合題意;國產影片應該講好中國故事,不能失去本色,①錯誤;技術是載體,讓世界各國接受中國文化,需要從內容上入手,從文化的共性上入手,④不符合題意。答案:B9.解析:對于漫畫中西方節日和中國傳統節日的“PK”,我們要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在交流中應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①錯在“摒棄”上。答案:D10.解析:儒家倫理道德對法國啟蒙思想有重要影響,說明中華文化在法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①符合題意。中法文化交流有利于法國文化的發展,也有利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③正確。②④錯誤。故本題選C。答案:C11.解析:起源于中國的游戲隨亞歐貿易發展傳到歐洲,風靡世界,體現了商業貿易對文化傳播的作用,也說明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④符合題意。①夸大了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錯誤;材料說明的不是文化傳播的獨立性,③未體現。答案:D12.解析:世界孕育了不同的文明。每種文明都有其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都值得尊重和珍惜,表明文化具有多樣性,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多元共生;文化交流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維護人類文化的生態平衡,①④符合題意;不同文化的分歧是客觀存在的,不能避免,②表述錯誤;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沒有優劣之分,③表述錯誤。答案:B13.解析:中國電影要把中國故事講出國門,需要認識到文化是世界的,既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個性,又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強中外交流與溝通,增進彼此之間的文化理解,②③符合題意;國產影片應該講好中國故事,不能失去本色,①錯誤;技術是載體,讓世界各國接受中國文化,需要從內容上入手,從文化的共性上入手,④不符合題意。答案:B14.解析:對于漫畫中西方節日和中國傳統節日的“PK”,我們要把握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在交流中應吸收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但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②說法錯誤;①錯在“摒棄”上。答案:D15.解析:儒家倫理道德對法國啟蒙思想有重要影響,說明中華文化在法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①符合題意。中法文化交流有利于法國文化的發展,也有利于中華文化走向世界,③正確。②④錯誤。故本題選C。答案:C16.①文化交流構成了文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文化交融推動文化的發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豐富。②推進“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了文化交流和文化交融推動了文化發展。③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推進中國先進文化走向世界,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吸收借鑒外來文化有益成果,促進中華文化的繁榮;有利于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交流互鑒、促進沿線國家文化發展;有利于中國人民和沿線國家人民相互了解,增進友誼,增進國際合作,促進世界和平;有利于與相關國家經濟往來,促進中國和世界經濟的繁榮發展。17.①立足時代之基,回應時代關切,展現時代發展成就和偉大實踐。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表達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④增強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加強國際傳播,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