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課 學會歸納推理與類比推理一.學習目標了解推理的類型;掌握演繹推理的方法;學會歸納推理、類比推理;評析常見的推理錯誤。二.查缺補漏1.歸納推理的含義、類型、特點、方法、相應的邏輯錯誤2.類比推理的含義、類型、特點、方法、相應的邏輯錯誤三易混易錯1.科學歸納推理的結論是科學的。【解析】科學歸納推理是根據某類部分對象與某種屬性之間的因果聯系,推出某類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科學歸納推理是一種不完全歸納推理,屬于或然推理,結論未必科學。因為它分析了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結論的可靠性較高。2.完全歸納推理是一種必然推理,其結論真實可靠。【解析】完全歸納推理對某類認識對象中每個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都進行了考察,從而推出該類全部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由于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是一種必然推理。其結論未必真實可靠。要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真實的;第二,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3.一般包含個別,人們認識事物總是首先從掌握一般知識開始。【解析】個別包含一般,人們總是首先認識了許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質,然后才有可能更進一步地進行概括工作,認識諸種事物的共同的本質。人們認識事物,總是先通過觀察、實驗和社會調查等途徑搜集有關對象的事實材料,對它們進行整理和加工,得到一些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然后,以這些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4.演繹推理是必然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解析】演繹推理是必然推理,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歸納推理里面的完全歸納推理屬于必然推理,不完全歸納推理屬于或然推理。5.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都是或然推理。【解析】除了完全歸納推理外的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是或然推理。6.類比推理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要素和結構而進行的推理。【解析】類比推理是依據事物之間相同或相似的屬性進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結構和功能是其屬性的主要內容。從思維的角度說,類比推理既可以在對象的要素和結構之間進行類比,也可以在對象的功能之間進行類比,還可以從導致事物某種功能的條件方面進行類比。7.類比通俗地說就是比較或比喻。【解析】①類比不同于比較。類比要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新的結論,它是一種推理;比較的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它是一種簡單的認識方法,但不是推理。②類比不同于比喻。類比和比喻雖然都以比較為基礎,但是,類比是一種推理形式,目的在于得出新知識;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目的在于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8.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進行類比。【解析】類比推理就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在一些屬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不是任何兩個事物都可以進行類比。兩個事物的屬性必須有內在的聯系。事物屬性之間的內在聯系,是類比推理的客觀依據。四.研究探討材料一 把綠色植物移到黑暗地方,它就失去了綠色;再把它移到有光的地方,它又重新得到綠色。由此可知,光照和植物產生綠色可能有因果聯系。材料二 棉花能保溫,積雪也能保持地面溫度。據測定,新降落的雪有40%—50%的空氣間隙。棉花是植物纖維,雪是水凍成的,它們很不相同,但兩者都是疏松多孔的。可見,疏松多孔的東西可能有保溫作用。材料三 社會報告顯示,睡眠條件相同的情況下,15歲青少年睡眠時間為8.5小時,20歲青年睡眠時間為7小時,25歲青年睡眠時間為6小時,據此,報告總結,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分析材料各運用了探求因果聯系的哪種方法,并簡要說明理由五.訓練提升1.有人認為雞蛋黃的黃色跟雞所吃的綠色植物性飼料有關,為了驗證這個結論,最可靠的試驗方法是A.化驗比較綠色植物性飼料和非植物性飼料的營養成分B.選擇品種等級完全相同的蛋雞,一半喂食綠色植物性飼料,一半喂食非植物性飼料C.對同一批蛋雞逐漸增加綠色植物性飼料的比例D.選出不同品種的蛋雞,喂同樣的植物性飼料2.有人把一定數量的白薯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先用溫水浸過,另一部分則不經過這種程序。結果用溫水浸種的那塊白薯地的產量比不經過浸種的產量要高。由于其他條件都相同,他們由此得出結論,用溫水浸薯種是白薯增產的原因。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異法 C.求同求異并用法 D.共變法3.魯迅在《論辯的魂靈》一文中曾記錄這么一則詭辯:賣國賊是說誑的,你是說誑的,所以,你就是賣國賊。從邏輯角度看,該詭辯 ( )A.犯了"四概念"錯誤 B.犯了"中項不周延"錯誤C.犯了"大項不當擴大"錯誤 D.犯了"小項不當擴大"錯誤4.2021年10 月12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以視頻方式出席在昆明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他指出:“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這一判斷屬于( )A.直言判斷 B. 聯言判斷 C.選言判斷 D.假言判斷5.《論語》中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由此可以推出名不正,則民無所措手足。上述推理用的是( )A.類比推理 B.歸納推理 C.演繹推理 D.一次三段論6.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既需要全黨和全體人民共同努力和不懈奮斗,也需要戰略上的總體設計和戰術上的具體實施,既需要綜合國力不斷提升做圓夢的硬件基礎,也需要構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軟件提供核心支撐。這一判斷 ( )①忽視了生態文明建設對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意義因而不是真實的②有助于人們對如何實現中國夢有更加周密的思考③作為相容選言判斷,部分選言支與實際不相符但仍然是真的④來源于社會實踐并經過實踐檢驗為真實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馬里亞納海溝,地球最深處。要涉足這無人之境,人造機器若沒有耐壓的“盔甲”,就會被強大水壓所破壞。然而,深海生物卻因其構造的獨特性而安然無恙。浙江大學某團隊通過對深海獅子魚的結構分析,發現深海獅子魚的骨骼細碎狀地分布在凝膠狀柔軟的身體中,有助于其在高壓力環境下的生存與活動,由此研制的仿生軟體機器魚成功實現了在萬米深海自主游動。可見類比推理在該研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此下列認識正確的是 ( )A.類比推理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創新性地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B.在研究中類比推理的目的在于認識兩類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C.類比推理通過研究可以實現人們生動形象地描寫或說明認識對象的目的D.通過類比推理開啟思路,許多科學發現和技術發明都是從類比推理開始的8.我國科學家發現,當太陽上的黑子大量出現時,長江流域的雨量就多;當太陽上的黑子出現不那么多時,長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當太陽上的黑子出現很少時,長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少。這里運用的是探求因果聯系方法中的 ( )A.剩余法 B.求同法 C.求異法 D.共變法9.這個學生又遲到了,他的這個毛病就像出窯的磚,已經定型,改不掉了。這一思維過程運用的推理方法有( )①不完全歸納推理 ②換質推理 ③演繹推理 ④機械類比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東漢末年醫學家華佗,有一次看到蜘蛛被馬蜂蜇后,落在綠苔上打了幾個滾,腫便消失了。他由此想到可用綠苔來為人治病。通過試驗,消腫解毒的良藥便問世了。上述過程華佗運用的思維方式是 ( )①歸納推理 ②演繹推理 ③類比推理 ④聯想思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某科學家通過對一百名男子進行調查,得出結論:“留大胡子者易禿頂。”他認為,由于濃密的長胡子妨礙皮膚散熱,許多男子禿頂是機體為了保護大腦免于過熱而脫發。他們使用的推理是( )A.完全歸納推理 B.簡單枚舉歸納推理C.不完全歸納推理 D.概率歸納推理12.建筑師在蓋房時可以對照設計圖,教師備課可以看各種參考書,所以,學生在考試時可以看教科書及相關材料。這個推理( )①前提與結論間聯系是或然的,需要提高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②犯了機械類比錯誤,未能抓住前提與結論間共同的本質屬性③把握了事物間的因果聯系,探求了事物現象間的規律性關系④運用了創造性思維,舉一反三,利于糾正他人認識中的錯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下列屬于從事物的結構方面進行類比的有( )①類比蛙眼的特殊結構和敏銳的觀察力,研制出人造衛星跟蹤系統 ②文學中“隨物賦形”“托物言志”的描寫手法③類比蝙蝠具有發射和回收超聲波的功能,發明了能夠測定、跟蹤飛行目標的雷達 ④東施效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在用顯微鏡研究植物的花粉粒子浸在水中的形狀時發現,這些粒子都在做不規則的運動。后來,他又發現植物葉子的微粒在水上也會運動,甚至如玻璃、煙灰、泥土等無生命物體的微粒也會在水上做不規則運動。經過三個月的反復和細致的觀察后,布朗得出結論:凡是能漂浮在水上的微粒都會做不規則運動。該實驗運用的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異法 C.共變法 D.剩余法15.下列屬于換質推理的是( )①有的學生是成年人,所以,有的成年人是學生②科學不是迷信,所以,迷信不是科學③所有行星不是自身發光,所以,所有行星是非自身發光的④有些疾病不是傳染的,所以,有些疾病是不傳染的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2022年是虎年,有人說:老虎是動物,所以小老虎是小動物。下列哪個選項中出現的邏輯錯誤與題干中的最為類似的是( )A.這件事這么做看上去既像對的,又像錯的,都有點像B.許多后來成為杰出人物的人上學時都經常早起,所以經常早起的人一定能成為杰出人物C.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成本越低效益就越高,生產同類產品的A公司成本比B公司低,所以效益比B公司高D.故意殺人犯應判處死刑,行刑者是故意殺人者,所以行刑者應該判處死刑17.“人一旦有了私心雜念,就不可能做到實事求是和堅持真理。”下列對此判斷認識正確的是( )A.這個判斷中存在概念搭配不當的問題B.這個判斷正確地斷定了認識對象之間的關系C.“有了私心雜念”和“不可能做到實事求是和堅持真理”有必然性的條件關系D.這個判斷對認識對象之間的關系斷定不準確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在廣闊的濕地、森林、農場等地理區域內分散大量傳感器進行環境監測是一項巨大的挑戰。科學家們受蒲公英種子隨風飄零、隨風播種的啟發。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在地面可被風吹動的微型"蒲公英"傳感器。蒲公英種子有著獨特的中心點結構,一圈小毛刷能夠減緩其下落的速度。科學家們對其展開了二維投影,確定了新型傳感器的基礎設計。為保證傳感器各方面可實現最佳性能,該團隊集思廣益。嘗試設計了75種不同的模型設計。最終設計出最適宜的傳感器形狀。這種足夠輕巧和緊湊的傳感器平臺,可以成百上千被無人機投下,然后像蒲公英種子一樣在微風中散開,實現大面積傳感器網絡部署,為大規模環境監測提供了可行方案。結合材料,運用所學知識,說明微型"蒲公英"傳感器的發明蘊含的思維智慧。六.學后總結(由學生自主畫出課時的知識結構圖、思維導圖,以體現知識的系統性)參考答案四.研究探討①材料一運用了求異法。在兩個場合中,許多情況都相同,只有一個情況不同。植物不受光照射,它就失去綠色;植物受光照射,它就又重新得到綠色。這個唯一不同的情況——有沒有光照,可能是植物有沒有綠色的原因,因而光照和植物產生綠色可能有因果聯系。②材料二運用了求同法。棉花和積雪很不相同,它們之間的差異很多,但都是疏松多孔的,這一共同點就可能是它們都有保溫作用的原因。③材料三運用了共變法。隨著人年齡的增長,睡眠的時間也隨之發生變化,可見人的睡眠時間與人的年齡之間存在共變關系,因此,人的年齡的增長可能是人睡眠時間減少的原因。五.訓練提升1-5 BBBDC 6-10 CDDBD 11-17 CACADDD18. ①采用了類比推理的方法,通過模擬蒲公英結構和功能,發明創造了“蒲公英”傳感器。②運用了聯想思維的方法,通過遷移和想象,將蒲公英和環境傳感器兩種毫無關聯的事物認識進行聯結與思考,解決了大規模環境監測的問題。③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相結合,運用頭腦風暴,通過集思廣益,最終設計出最適宜的傳感器形狀,為大規模環境監測提供了可行方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