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現代醫療衛生體系與社會生活【課標要求】了解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發展及其對社會生活的影響。【重點難點】學習重點: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學習難點:了解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變革歷程并理解醫療體系的獨特性及其重要性。【時空定位】【名詞解釋】▲赤腳醫生:20世紀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開始出現,指沒有固定編制,一般經鄉村或基層政府批準和指派的有一定醫療知識和能力的醫護人員,受當地鄉鎮衛生院直接領導和醫護指導,他們的特點是:亦農亦醫,農忙時務農,農閑時行醫,或是白天務農,晚上送醫送藥的農村基層兼職醫療人員。來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醫學世家;二是經醫護專業短期培訓的學員;三是公認有一定醫護能力的自學成才者。赤腳醫生的出現,解決或緩解了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缺醫少藥的問題,在廣大農村地區普及愛國衛生知識、除“四害”、根除吸血蟲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問題引領】1.閱讀教材第一目,概括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組成部分。2.閱讀教材第一目,回答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發展的總體成果。【深入探究】探究1: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背景史料一: 核醫學和核武器同屬現代核物理學的產兒,如果說一個是威力無比的殺人的“魔鬼”,而另一個則是救苦救難的“菩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部分核基地“軍轉民”,成立了核生物醫學機構,核素終于走出實驗室,實現了向臨床診斷和治療的轉化。1956年,我國開始進行同位素的應用研究。目前,無論在基礎研究上,還是在臨床上,核醫學都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獲得了廣泛的用途,成為現代醫學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 ——鐘明華 吳素香主編《醫學與人文》史料二:貝弗里奇報告提出國家將為每個公民提供九種社會保險待遇,提供全方位的醫療和康復服務,并根據個人經濟狀況提供國民救助……英國政府基本接受了貝弗里奇報告的建議……瑞典、芬蘭、挪威、法國、意大利等國也紛紛效仿英國,致力于建設福利國家。——何平《貝弗里奇報告·序》根據兩則史料分析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立的背景。探究2: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對社會生產生活產生的影響。史料一:——張友元編著 《簡明中外醫學史 第2版》史料二:我國通過接種疫苗,實施國家免疫規劃,有效地控制了疫苗針對傳染病發病。通過口服小兒麻痹糖丸,自1995年后,我國即阻斷了本土脊髓灰質炎病毒的傳播,使成千上萬孩子避免了肢體殘疾;普及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后,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史料三:對比印度,你看印度也是人口大國,它也實行市場經濟,它也改革開放,但是印度為什么沒有取得我們今天這樣的成就?印度在1949年的時候,各方面條件都比我們要好,但是到1978年的時候,我們改革開放的時候,印度人均預期壽命50多歲,我們是68歲。我們掃盲了,他們一大半還是文盲。所以,它沒有像我們中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健康的、受過教育的、勤勞能干的勞動力。——李玲《中國的醫療改革》結合教材與材料思考,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對社會生產生活產生了什么影響?探究3:中國醫改的探索史料一:——整理自張洪英《農民權利論》史料二:(世界)初級衛生工作的提出主要來自中國的啟發。中國在占80%人口的農村地區,發展了一個成功的基層衛生保健系統,向人民提供了低費用和適宜的醫療保健技術服務,滿足大多數人的基本衛生需求,這種模式很適合發展中國家的需要。——198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與世界銀行對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的評價史料三:在1949年的時候,中國人均預期壽命35歲,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人均預期壽命到了68歲。 ——李玲《中國的醫療改革》史料四:1984年,中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1985年,中國醫改元年。這一時期醫改的基本思路是模仿國企改革的,其核心內容是“放權讓利,擴大醫院自主權,放開搞活,提高醫院的效率和效益”,而改革的基本做法,則是“只給政策不給錢”。——整理自《1985,中國醫改元年》史料五:——整理自張洪英《農民權利論》史料六:有市民說:“我不認為中國醫改(1985年醫改)不成功,而是中國醫改犯了方向性錯誤。以前的醫療保障體制盡管有問題,但本質是要給百姓可靠的醫療保障。而醫改把這種保障性質變了,變成了為了錢治人”。有的怒指醫改后的保障水平降低。更多的人則斥責醫德醫風被金錢腐蝕,一些醫生只會在病人身上用最短的時間賺最多的錢。但是醫生也說“醫改不成功”,訴苦自己是“受害者”……——馬國川《大碰撞 2004-2006中國改革紀事》(1)根據史料一思考改革開放前新中國的醫療衛生體系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出現這種特點?(2)閱讀前三則史料,請你談談對史料二中世界衛生組織對中國醫療衛生體系評價的看法(3)閱讀史料四、五,請你分析1985年中國醫改與改革開放前中國醫療衛生體系相比有什么特點?這會產生什么影響?(4)如何理解史料六中說中國醫保犯了方向性錯誤?你如何看待醫療衛生事業的改革?【知識框架】【直通高考】1.(2020·江西南昌二模·30)1952年2月底,美軍悍然對中朝軍民投放細菌武器,實施慘無人道的細菌戰。毛澤東主席發出號“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結合圖片我們可以得知A.醫療技術突飛猛進 B.土地改革順利進行C.倡導群防群治衛生愛國 D.社會主義改造有序開展2.(2020·廣東汕尾高一第二學期期末·15)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各項史實與推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 史實 推論A 1946年,英國工黨執政后,先后頒布了《國民保險法》《國民醫療保健服務法》,把健康保險和失業保障覆蓋范圍擴大到全體國民 英國建立了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B 1883年德國政府先后頒布《健康保險法》、《工傷事故保險法》《養老法》等 德國最早建成了福利國家C 1953—197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平均增長率:美國3.5%,英國3.0%,法國5.2%,聯邦德國5.9%,日本9.8% 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使資本主義擺脫了經濟危機D 1946年,戴高樂臨時政府正式頒布大規模實行國有化的法令。煤炭、運輸、電力、保險公司和包括法蘭西在內的大銀行都實行國有化 實行國有化是國家干預的方式之一3.(2020·山西太原一模·34)1945~1951年,英國工黨政府大力推行改革,把英格蘭銀行、煤炭工業、民用航空、電信業等基礎工業部門收歸國有;并頒布《國民醫療保障法》,規定實行國家補貼的公費醫療制度等。這表明A.戰后英國社會矛盾得到緩和 B.工黨主張建立社會主義制度C.政府行政權力受到多方制約 D.資本主義社會化程度的提高4.(2020·廣東汕頭高考三輪沖刺試題四·31)1953年10月,中共衛生部黨組向中央報告,確定衛生工作的重點首先是要加強工礦衛生和城市醫療工作,使農村衛生工作和互助合作運動密切結合,并繼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防治對人民危害性最大的疾病。這一舉措的施行A.加速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B.保障了國家工業化戰略的實現C.使農村醫療衛生工作開始興起 D.服務國家經濟建設重點的開展5.(2020·廣東汕頭高考三輪沖刺試題三·31)1952年,全國衛生會議確定“面向工農兵、團結中西醫、預防為主、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的衛生工作四項原則。這些原則的提出A.導致醫療衛生領域出現“左”傾 B.推動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快速發展C.確立了醫療衛生的統一管理制度 D.適應了資金缺乏人才不足的國情6.(2020·高考全國Ⅲ卷模擬考試·31)下圖是20世紀50年代的一張照片。該圖展現的場景(衛生防疫站醫生下鄉服務)A.體現了國家重視農村的醫療衛生工作 B.突出了愛國衛生運動成為經常性工作C.反映了衛生防疫站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D.展現了青年醫生投身于基層衛生建設7.(2020·廣東汕頭高考三輪沖刺試題五·45)【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新中國成立后的30年間,中國醫療衛生事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總體投入和專業技術教育趕不上醫療服務體系的迅速擴張;過分嚴格的政府計劃管理,影響著醫療服務機構及醫療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等。從1985年開始,伴隨經濟領域的市場化改革步伐,我國醫療衛生體制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這次改革的價值取向十分明確:醫院由政府資助的公益性機構轉變成基本上自負盈虧的營利性組織。由此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如“看病難,看病貴”,“醫患矛盾日益尖銳”,等等。在總結第一次醫改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新一輪醫改拉開了帷幕。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宗明義強調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新醫改的目標是到2020年能夠使人人享有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制定保障國民健康的基本制度,建立符合國情的全民醫療衛生保障體系和有利于人民健康的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建立全民參與、全民享有的健康保障體系。——摘編自吳丹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野下的中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80年代醫改的原因。(5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新一輪醫改的特點及其意義(10分)【資料補充】加拿大醫療加拿大的全民免費醫療保健體制,被視為世界上最好的醫療保健體制之一。加入醫療保險后的公民和永久居民持“健康卡”看病、診療、化驗、透視、手術、住院都可以先手免費服務。但這一體制也并非完美無缺。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一些體制性的弊端也日益顯現。主要便現在:醫療開支暴漲,各省、區的醫療支出平均每年以10%甚至更高的速度遞增,醫療設備落后,一些醫院的X光機、核磁共振設備等還停留在一二十年前的水平;供需矛盾突出,加拿大人候醫時間之長令人震驚,病人怨聲載道,甚至還把政府告上了法庭。加拿大看病首先要找自己的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初步診斷后再把病人轉給專科醫生。所謂候醫時間,就是在看完家庭醫生到接受專科醫生治療之間的等待事件。據加拿大弗雷澤研究所2008年的一份報告,加拿大人全國平均侯醫事件為18.3周,做個CT、B超等檢查的全國平均 等候時間為4.8周。——節選自楊士龍《加拿大的免費醫療》改革開放前中國醫療衛生事業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針對工人、干部和農民三種不同的身份,分別建立了城鄉有別的三種醫療保險制度,即在城鎮,實行針對工人的勞保醫療制度和針對于部的公費醫療制度;在農村,實行針對農民的合作醫療制度。勞保醫療制度是根1951年2月26日政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障條例》而正式建立起來的。享受勞保醫療福利的對象主要是城鎮國營企業工人和部分集體企業工人。工人階級作為國家的“領導階級”,在新生的人民共和國中享有極高的政治地位,享受勞保醫療福利是理所當然的。根據勞保的有關規定,工人及其直系親屬基本享受免費醫療。公費醫療制度產生于1952年6月政務院發布的《關于全國各級人民政府、黨派、團體及其所屬單位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行公費醫療預防的指示》。享受公費醫療的范圍,主要包括各級國家機關、黨派、人民團體以及文化、教育、科研、衛生、體育等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和革命殘廢軍人、高等院校在校學生等。這是中國享受完全免費醫療保障的極少數精英階層。國家在城鎮建立了涵蓋干部和工人的醫療保險制度,而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卻沒有享受國家醫療保障。但是,這并不等于國家不關心農民的健康問題。相反,1949年以后國家對農民健康問題的關注甚至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贊許。在農村,農民根據實際情況和自身處境,自發地組織起合作醫療,且最終得到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的肯定和推廣,從而使合作醫療制度在全國普遍建立起來。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與勞保醫療制度和公費醫療制度有本質的區別,它不是由國家立法強制建立,也沒有國家財政給予資金支持。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通過集體和個人集資籌集醫療資金,為農民提供低價醫療服務的一種社區互助制度。——張洪英《農民權利論》衛生愛國運動新中國成立初期,城鄉疫病流行,群眾缺醫少藥。1952年,毛澤東同志題詞指出:“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爭”,在全國倡導發起轟轟烈烈的愛國衛生運動。同年,中央成立防疫委員會,隨后更名為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周恩來、習仲勛同志親自擔任前兩屆中央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主任。彼時,各地區各部門以除“四害”、講衛生、整治環境為重點,發揮愛國衛生運動在重大疾病防控、重大自然災害應對及大型活動保障中的統籌協調作用,全民參與,使新中國在“一窮二白”的國情下經受住了鼠疫、天花、霍亂、血吸蟲病等各類疫情的嚴峻考驗。——光明日報《健康領域的中國創舉——愛國衛生運動》【問題引領】答案1.閱讀教材第一目,概括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組成部分。醫療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藥品供應體系與醫療保障體系2.閱讀教材第一目,回答中國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發展的總體成果。醫學教育與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對多種傳染病的控制得力;醫療機構的服務職能不斷擴大;藥品供應體系不斷完善;醫療扶貧力度加大,緩解了貧困地區醫療資源匱乏的狀況;建設覆蓋全民的醫療衛生體系。【深入探究】答案探究一戰爭與細菌、核武器的使用推動了防生物戰、核醫學的發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醫學的發展二戰后福利國家的建設推動了現代醫療衛生體系的建立與發展探究二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病難的問題,促進了人民健康狀況的改善有助于人民群眾養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強化的全民衛生意識為經濟的發展奠定勞動力基礎探究三(1)特點:政府計劃主導與集體社區互助相結合;帶有公益化的特征原因:與計劃經濟體制相適應;適應了當時中國國家貧困的國情(2)看法:改革開放前中國在國家貧困的情況下發揮計劃經濟體制的優勢,創新的構建了現代醫療衛生體制,緩解了農村地區看病吃藥困難的問題,促進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為發展中國家醫療衛生發展探索出新道路。(3)特點:引入了市場競爭,公益性減弱影響:減輕國家財政支出;市場競爭促進醫院建設的發展與醫療設施的更新,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療設備緊張的問題農村醫療體系崩塌;醫院道德倫理崩壞;看病貴,加劇了人民的醫療負擔;加劇了醫患矛盾(4)理解:材料中市民認為中國醫改應該走向公益性的道路,而不能被市場與經濟主導。看法:醫療衛生行業關于人的生命,要盡快解決人民看病難與看病貴等問題,保障人民的基本權利。完全的政府主導可以一定程度上保證醫療資源使用的公平性,每個公民都有基本的的醫療保障,但可能導致國家的財政負擔過大,醫療行業效率低下,醫療工作者積極性不高,從而導致患者看病困難等問題,市場競爭之下,醫療資源設備會得到發展,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的問題,但也可能導致醫療行業過分逐利,從而導致看病貴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需要發揮政府主導與市場競爭兩者的優勢,政府主導之下保障公民的基本醫療保障與需求,融合市場競爭的激勵機制促進醫療行業效率的提高和從業者的積極性。【直通高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C D D D D A7、(1)建國以來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的弊端急需解決;經濟領域市場化改革的推動;國家財政負擔過重。(1點3分,任意2點5分)(2)特點:覆蓋面廣;有法律制度保障;體現平等、公正原則;符合中國國情。(每點2分,任意2點4分)意義: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每點3分,任意2點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