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探究世界的本質內容簡介一、主要內容本課主要從生活實踐入手,幫助我們正確認識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正確認識物質、運動和規律,闡釋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堅定唯物主義和無神論立場,明確探討客觀世界,要有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態度。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培養我們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物質觀分析宇宙間的一切事物及現象的能力,初步具有正確認識世界的本質、自覺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堅持物質決定意識,反對上帝或神靈創世說,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立場。第一目“自然界的物質性”,闡述了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物質的含義和唯一特征;第二目“人類社會的物質性”,闡述了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和基本要素,說明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第三目“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闡述了意識的產生、物質器官、表達手段和內容來源,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第二框“運動的規律性”,培養我們自覺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的能力,充分理解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增強貫徹和執行黨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的自覺性。第一目“規律是客觀的”,闡述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哲學上運動的含義,規律的含義和特征。第二目“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闡述了人的能動作用及其與客觀規律的關系;第三目“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闡述了“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含義和要求。學習重難點重點:1.物質的概念 2.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物質統一性3.規律以及人與規律的關系(二)難點:1.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2.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第二部分 問題綱要第一框 世界的物質性第一目 自然界的物質性為什么說自然界在本質上是物質的物質的含義和唯一特性區分物質和物質的具體形態第二目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為什么說人類社會是物質的(1)產生和發展 (2)基本要素(集中體現)第三目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1.意識的本質(1)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2)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3)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4)意識的內容2.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及方法論要求第二框 運動的規律性第一目 規律是客觀的物質與運動的關系哲學上運動的含義規律的含義和特征第二目 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人的主觀能動性正確處理好意識的能動作用和尊重客觀規律的關系第三目 一切從實際出發 實事求是實事求是的含義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要求典題小練判斷并修改1.物質是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總和。×改:物質是萬事萬物的共同的屬性和本質特征,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2.物質的唯一特性是運動。×改: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3.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共同本質。√4.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改: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5.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人的反映方式的變化。×改:意識內容的變化本質上是客觀存在的變化。6.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如實反映。×改: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能動反映。或正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如實反映。7.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改變事物發展的趨勢。×改:事物發展的趨勢是客觀的,不能說改變事物發展的趨勢。8.意識指導人們改造世界,促進客觀事物發展。×改:意識指導人們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發展。9.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客觀與主觀的統一。×改: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主觀與客觀的統一。10.意識可以創造岀世界上原來沒有的東西。×改:意識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創造岀世界上原來沒有的東西。11.意識是大腦所特有的機能,大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改:意識是人腦所特有的機能,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12.有了人腦就一定會產生意識。×改:有了人腦就不一定會產生意識。13.先有設計圖紙,然后才根據圖紙制造,說明先有意識,后有物質。×改:先有設計圖紙,然后才根據圖紙制造,說明先有物質,后有意識。14.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主觀的。 ×改: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形式是主觀的。15.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改: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正確反映。16.依據客觀實際的重大判斷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改:依據客觀實際的重大判斷有正確、錯誤之分,正確的重大判斷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17.人們應該改變規律適應變化的情況。×改:規律具有客觀性,本身不可以改變。物質是運動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改: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19.規律是事物之間的一種聯系,因此,聯系就是規律。×改: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聯系不一定是規律。20.規律有好壞之分,是永恒不變的、無條件的。×改:規律是客觀的、物質的,沒有好壞之分,當客觀物質發生變化時,規律也會發生變化;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要在運動中把握規律。21.正確的規律可以造福人類,錯誤的規律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改: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造福人類,違背規律就會給人類帶來危害。22.人的意識能夠直接作用于客觀世界,使客觀世界發生變化。×改:人的意識通過實踐作用于客觀事物。23.只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問題、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 ×改: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想問題、辦事情就能取得成功。24.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25.正確發揮主觀能夠性是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條件。×改: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夠性的前提條件。26.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同時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二、選擇題1.醫學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癥的典型組織病理學改變表現為腦內的淀粉樣蛋白沉積和神經元纖維纏結,最終患者腦內的神經細胞“默默”萎縮甚至死亡,從而導致記憶、語言、行為等認知功能障礙。這表明( )A.意識的內容是由人腦決定的 B.人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C.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D.人們可以認識和改造客觀規律2.“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望梅止渴,心靈手巧”;“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上述的觀點各體現了( )A.運動具有相對性,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B.運動具有絕對性,客觀唯心主義,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一切從實際出發C.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客觀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的觀點,運動具有絕對性D.形而上學的觀點,意識對物質的反作用,運動具有絕對性,客觀唯心主義3.北京2022年冬奧會獎牌(見下圖)由圓環加圓心構成牌體,這一形象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同心圓玉璧。獎牌共設五環,五環同心,同心歸圓,表達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象征著奧林匹克精神將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奧榮光。獎牌造型質樸簡潔,體現了北京冬奧會“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北京2022年冬奧會獎牌的設計表明( )①意識活動在藝術創作中具有獨特的主動創造性②優秀的藝術作品要反映時代要求和實踐需要③意識活動在藝術領域內能夠獨立于物質而存在④離開了人腦,就失去了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宮課堂”第二課在萬眾期盼中開課,3位航天員在軌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為廣大青少年呈現了一場航天科普盛宴。中國空間站給我們觀察特殊情況下的特殊自然現象提供了嶄新的平臺,給青少年們插上科技夢想的翅膀。這說明( )①科學實驗活動是客觀發展著的物質性活動②實踐推動著人們不斷認清真理的適用條件和范圍③改變規律能夠使事物呈現出更加豐富多彩的狀態④隱藏在規律背后的現象是可以通過科技手段被認知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人工降雨又稱人工增雨,是指根據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為補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條件,促進云滴迅速凝結或碰撞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過程。根據這一事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在人類認識規律后,規律發生作用就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②人類可以通過實踐活動,創造條件改變規律③人類可以在把握規律的基礎上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④在事物運動過程中存在著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某地以自身對比國內和國際的主要城市后,找準定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做到"量體裁衣",提高產業政策"精準度"和應變能力。該地的做法給我們的方法論啟示是( )A.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B.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具有能動性C.不同事物之間的矛盾各不相同D.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改造客觀規律7.下則漫畫中的女主人公( )①比較重視各種因素的客觀聯系 ②思想認識上存在唯心主義傾向③沒有考慮孩子參加高考的實際 ④認為實際結果受主觀因素影響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8.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我國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搭載的三名航天員將執行6個月的載人飛行任務。從哲學上看,A.體現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和存在方式B.見證人的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C.表明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D.說明人能根據自身需要建立新的聯系9.漫畫中的做法沒有正確認識到( )A. 規律是我們的感官可以直接感覺到的 B. 規律并非都是事物本質的、必然的聯系C. 認識規律才能改造規律 D. 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10.近年來,人工智能發展迅猛。2016年3月9日至3月15日,人工智能阿爾法狗(AlphaGo)在與世界圍棋冠軍的比賽中獲得了勝利。機器人索菲亞(Sophia)不僅可以模仿人的一舉一動和面部表情,甚至擁有靈敏的反應能力,能夠與人進行正常的對話和交流。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 智能機器人可以擁有像人一樣的自主意識B. 智能機器人的能力已經完全超越了人類的能力C. 智能機器人的系統由人設定,有別于人類意識D. 智能機器人是人類意識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11.十八洞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該村森林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但人均耕地少、交通設施落后等,嚴重制約了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經過充分調研,村里的群眾把目光投向當地特產獼猴桃,大力發展獼猴桃經濟,取得了成功。該村結合實際,又發展了黃牛養殖、鄉村旅游和苗繡等產業。2017年,十八洞村成功脫貧摘帽。十八洞村的脫貧經驗啟示我們( )①做事情要尊重和改造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②充分發揮能動性是脫貧的首要前提和保證③重視調查研究,把客觀規律作為行動依據④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和安于現狀的思想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12.2022全國兩會熱詞中,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高質量教育、就業創業等備受網民關注,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期待。這些熱詞的出現說明了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②意識是對物質世界的反映③意識是社會發展的產物④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1603.9公斤!2021年10月17日,湖南省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專家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繼去年突破1500公斤大關后,再次刷新紀錄,實現了袁隆平院士生前提出的攻關目標。這說明①物質是運動的物質 ②認識沒有終點,但科學有頂峰③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 ④人的意識能夠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2020年11月4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在上海舉行,本次進博會有很多變與不變:變的是發展形勢,不變的是開放的擔當和誠意;變的是參展要求,不變的是開放的底氣和實力。下列對材料解讀正確的是( )①進博會開放底氣與實力的不變是有條件的和相對的②保持不變是上海進口博覽會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③上海進博會的工作應堅持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④上海進博會工作的因時而變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一項研究顯示,工作性質和環境會影響大腦的認知能力,如果長期從事枯燥無聊的工作,大腦因缺乏刺激和挑戰而退化的概率增加。研究牽頭人約瑟夫·格日瓦奇博士說,這一結果印證了大腦“用進廢退”的理論。大腦“用進廢退”蘊含的哲理是( )①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質只有在運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③運動離不開物質,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④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載體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三、綜合題1.教育是民生之基、國之根本。近年來,義務教育階段存在作業負擔較重、校外培訓過熱等突出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在2021年7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要求關注學生成長規劃,分類明確作業總量,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等。該政策實施半年來,各地各學校工作成效明顯。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書面作業時間比"雙減"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課后服務表示滿意,焦慮感明顯減輕,學校教學管理也明顯加強。結合材料,運用探究世界的本質的相關知識,說明“雙減”政策體現的哲學道理。【答案】①物質決定意識,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中共中央、國務院根據義務教育階段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雙減”政策,體現了這一點。②意識能夠指導我們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要重視意識作用。“雙減”政策實施后成效明顯,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健康成長。③尊重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雙減”政策要求關注學生成長規劃,做到了在尊重學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2.(1題的變式題,同材料不同設問角度)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教育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質,傳承了中華文化,促進了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物有本末,事有始終”,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具有階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內在成長規律。學生的健康是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環境塑造是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與方法。要為學生的發展創造條件,就要在遵循學生群體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不斷塑造環境。結合材料,運用規律的相關知識,分析“雙減”政策是如何遵循教育發展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的。答案:①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具有階段性的特征,需要遵循其內在成長規律。②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雙減”政策尊重了教育發展規律,遵循了學生群體發展規律,做到了按客觀規律辦事。③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世界,造福人類。“雙減”政策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為教育塑造了良好的環境,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3.塞罕壩林場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北部、內家古高原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歷史上的塞罕壩水草豐美、森林茂密,有“美麗高嶺”的盛譽。但清朝木平開圍發堅后,由于亂砍濫伐,過度放牧,到上世紀中葉,塞罕壩變成氣候惡劣、人煙怖少、風沙詳虐的荒原沙地。為改變這一嚴峻形勢,1962年,原國家林業部建立了直屬的塞罕壩機械林場。幾代塞罕壩人扎根壩上高原,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他們尊重科學、順應自然,最終探索出一套在高寒地區科學造林育林的方法,不僅為華北地區筑起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生態屏障,還發展了森林旅游、綠化苗木、風力發電等綠色產業,輻射帶動了周邊近4萬人脫貧致富。塞罕壩人用半個多世紀的接力傳承,在創造“荒原變林海”奇跡的非凡實踐中,熔鑄出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豎起了一座精神豐碑。結合材料,說明塞罕壩人是如何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奇跡的。【答案】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塞罕壩人正確認識了塞罕壩的狀況,并且探索出一套在高寒地區造林育林的方法,創造了“荒原變林海”的奇跡。人能夠能動的改造世界。意識能夠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幾代塞罕壩人始終保持堅韌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敗的擔當,為華北地區筑起生態屏障。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條件。在改變荒原面貌、發展綠色產業、帶動群眾致富的過程中,幾代塞罕壩人遵循客觀規律,尊重科學,正確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牢記使命、艱苦創業,不僅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還鑄就了寶貴的塞罕壩精神。4.2021年1月11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并強調指出,正確認識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是我們黨明確階段性中心任務、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也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經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我們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這標志著我國進入了一個新發展階段。新發展階段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一個階段,同時是其中經過幾十年積累、站到了新的起點上的一個階段。結合材料,運用"運動的規律性"知識,談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①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把當前黨和人民事業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作為我們制定路線方針政策的根本依據。②充分發揮主觀能性,正確認識新發展階段,用新發展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③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謙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既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觀條件,安干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5.2021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柳州市考察調研時指出,要立足廣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資源,打造一批特色農業產業集群;在詳細了解柳州螺螄粉特色產業促進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等情后指出,發展特色產業是地方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一大實招,要結合自身條件和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弘揚偉大脫貧攻堅精神,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健全農村低收入人ロ常態化幫扶機制,繼續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結合材料,分析廣西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是如何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①廣西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立足本地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②廣西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結合自身條件和優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勇于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③廣西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弘揚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遵循規律,不安于現狀,主動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