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三單元 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內容簡介一、主要單元內容本單元緊緊圍繞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展開,核心是正確認識和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國外文化有益成果,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教材以文化的內涵和功能為起點,講述中華傳統文化、外來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從一般意義上講述文化的有關專題,再到立足中國、繼承傳統、借鑒外來、著眼特色,從特殊意義上講述文化建設的有關專題。從內容呈現的邏輯順序上看,這三課教學層次遞進、橫向關聯、環環相扣、一脈相承,有利于幫助我們樹立馬克思主義文化觀,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升參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自覺性和能力。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要內容本課圍繞中華傳統文化,講述了文化的功能,區分了文化與文明,闡述了文化的載體,指出文化對個人、社會、民族、國家的作用和意義;闡明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強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闡明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第一框“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講述了文化的一般理論。第一目“什么是文化”,闡述了文化的含義、文化的,特點、文化與文明的區別和聯系、文化的載體;第二目“文化的功能”,闡述了文化對個人、社會、民族、國家的作用和意義。第二框“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引導我們辨識中華傳統文化。第一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闡述了中華文化的產生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和特點;第二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引導我們思考如何正確看待和對待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第三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在理論和辨識的基礎上,提出我們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行為要求。第一目“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闡述如何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第二目“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闡述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核心和重要作用,民族精神是隨著時代變化不斷豐富的過程,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譜系,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學習重難點重點:1.文化的內涵 2.文化的功能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與特點4.中華民族精神(二)難點:1.文化與文明既有區別又有聯系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3.如何試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第二部分 問題綱要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一框 文化的內涵與功能第一目 什么是文化1.文化的內涵(1)廣義(2)狹義2.文化的特點(1)是社會實踐的產物:經濟、政治和文化的關系(2)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3)文化要通過載體呈現出來3.文化與文明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第二目 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功能:(1)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注意:人創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第二框 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第一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及特點1.中華文化的產生2.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第二目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1.如何正確看待中華傳統文化2.如何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3.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4.中華文化的地位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體現第三框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第一目 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1.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2.如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第二目 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和作用2.民族精神的作用3.偉大的建黨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4.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要求第三部分 典題小練一、判斷及修改1.廣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意識形態的內容,又包括非意識形態的內容。×改:狹義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現象,既包括意識形態的內容,又包括非意識形態的內容。2.純自然的東西也能稱為文化。×改:純自然的東西不能能稱為文化。3.文化對經濟、政治有時起決定作用。×改: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4.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改: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響著人們的文化實踐與文化生活。5.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只要經濟發展了,文化自然而然就進步了。×改: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文化的發展與經濟的發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6.文化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進步,只要是文化都是積極向上的。×改:文明是人類進步和開化狀態的進步,只要是文明,就是積極向上的。7.文化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是人,則文明是自然的產物,其創造主體是自然界。×改:文化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是人,文明也是實踐的產物,其創造主體也是人。8.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本身。×改:器物、行為、制度等是文化的載體,而不是文化本身。9.人類所從事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結果都是文化本身。×改:人類所從事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結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體現和傳導出來的思想、價值觀、審美、一經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10.文化對經濟、政治的發展起促進作用。×改:先進健康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發展起促進作用。11.文化具有主導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改: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12.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礎。×改:認同、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文化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13.文化是哲學的活的靈魂。改: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14.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改: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15.積極參加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唯一途徑。×改:積極參加文化活動,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16.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自身的發展。×改:中華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斷增強其包容性,促進自身的發展。17.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體現核心思想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中華人文精神。×改: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處世方法體現中華人文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體現中華傳統美德。18.中華傳統美德包括講仁愛、扶危濟困、守誠信、促進社會和諧、尚和合、求大同等。×改:講仁愛、守誠信、尚和合、求大同屬于核心思想理念;促進社會和諧屬于中華人文精神;扶危濟困屬于中華傳統美德。19.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20.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21.中華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改: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連續性,在古代一直走在世界前列。22.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也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23.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改: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中華人文精神。24.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改: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2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借鑒外來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也是在于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鋒中發展起來的。26.繼承傳統,注重保留非物質遺產的具體形式。×改:繼承傳統,注重保留非物質遺產的內容和具體形式。27.在發展的基礎上繼承,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改: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28.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的成功關鍵在于以時代精神取代故宮傳統文化。×改:錯在“”取代”。29.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產品的成功關鍵在于拋棄傳統文化,打造全新形式。×改:錯在“拋棄”。30.我們紅色文化的傳承需要積極弘揚傳統文化。×改:我們紅色文化的傳承需要積極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31.立足時代發展要求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補充、拓展是創造性轉化的要求。×改:立足時代發展要求對傳統文化內容進行補充、拓展是創造性發展的要求。32.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改: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33.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物質力量。×改:中華民族精神為中國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34.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孕育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改: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孕育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35.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永恒不變。×改:中華民族精神永不泯滅,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36.在新時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37.克勤于邦,克儉于家,體現團結統一;中國堅決反對恐怖主義體現愛國主義。×改:克勤于邦,克儉于家,體現勤勞勇敢;中國堅決反對恐怖主義屬于愛好和平,是愛國主義的表現。二、選擇題1.紀錄片《本草中華》將傳統素材引入現代生活場景,使傳統價值對接時代需要,以獨特視角講述了人與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收獲無數點贊。該紀錄片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 )①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②體現文化是民族的,彰顯中華文化包容與開放③實現了綜合創新,顛覆傳統文化內涵④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電影《攀登者》根據中國登山隊隊員1960年和1975年兩次登頂珠峰的史實改編,為了讓這部電影更加真實,演員們特地去海拔5200多米的崗什卡體驗生活。有網友說,觀影過程是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每一名中國人都要用“攀登精神”來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從中獲得的啟示是( )①文化創作要注重實踐,才能推動文化體制改革②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③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④作品必須反映真實事實,才會釋放恒久的魅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歷史中創造和延續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文明永續發展,既需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需要順時應勢,推陳出新。除夕夜,央視春晚節目《只此青綠》一舞驚艷神州,寓意賡續五千年的中華文脈匯入新時代澎湃洪流。立春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詩情畫意的中國式浪漫,讓八方賓朋領略中華文化大氣象。這說明( )①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已被充分挖掘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③文化交流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④要不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故宮出版社聯合真人密室逃脫游戲推出的《迷宮·如意琳瑯圖籍》互動解謎書,“把歷史知識點融入解謎探索的環節中,讓玩家潛移默化中了解歷史知識”;《上新了·故宮》《國家寶藏》等文娛節目、《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國產動漫也不斷挖掘傳統文化并創新傳承,頻頻引領傳統文化發展文化新風潮。這說明文化發展( )①必須充分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創意②把歷史傳統與文娛節目有機融合③需要對文化內容與表現形式創新④要對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沉睡三千年,一醒驚天下。”被譽為“20世紀人類最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三星堆遺址又有重要收獲——新發現6座“祭祀坑”,已出土金面具殘片、巨青銅面具、青銅神樹、象牙等500余件重要文物。三星堆遺址( )①出土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可成為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②利于研究中華文明的演進,是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的重要部分③是古蜀國文化的物質載體,我們可以從中窺探古蜀人的生活痕跡④最有可能出現在商代晚期,對形成古代中華文明的雛形具有影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舞蹈詩劇《只此青綠》完美演繹900多年前宋朝古畫千里江山圖,將中國傳統的制畫工藝、構成畫作的細節元素,以及為完成一件藝術作品默默付出、無名無姓的手工匠人的辛勤勞作,全部細膩而精細地展現出來。雖是今人視角,但完全映照古意,深受觀眾好評。從中我們可以悟出( )①文藝要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增進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②文藝要展現中華文化之美,書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③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呈現,應以是否真實還原社會現實為審美標準④形式服務于內容,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取決于表現形式的創新性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筷子是中國人日常的飲食器物,筷子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垂垂水線白封青,一箸能生兩眼明。”一飲一啄,一杯一箸間折射禮儀,展現文化。這說明A.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B.文化載體承載、表達和展現著文化的內容C.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D.器物不僅是文化的載體,也是文化本身8.2021年9月,黨中央批準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這些精神集中彰顯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形成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夢想精神。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①植根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優秀傳統文化②引導者當代中國人精神家園的構建③體現了以奮斗精神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④凝聚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動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經過幾代考古人接續奮斗,我國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它延伸了中國的歷史軸線,增強了歷史信度,豐富了歷史內涵。這表明①文物是文化的主體 ②文物是文化的載體③文物能夠實證文化 ④文物本身也是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玉石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一種特殊象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它對“美”和“涵養”的解釋豐富、擴充和引領了儒家文化的發展,如今依然深深地滲透到民眾的血液中。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②玉石文化得到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③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突出特點④玉石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1.娛樂圈一些資本利用自己掌握的經濟力量打造出“飯圈”文化,催生了大量的網絡亂象,對此國家有關部門已經進行整治。整治“飯圈”文化是因為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決定 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政治③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的功能 ④文化建設要以弘揚主旋律為著眼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三、綜合題1.材料一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口的社會撫養負擔將進一步加重,老齡事業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同時,老齡人口的增多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體現,老齡事業的發展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廣大老年人通過“夕陽紅”工程等發揮余熱,老年公寓、養老院等老齡服務業的興起也推動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進步。材料二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老年人曾是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為祖國昌盛、家鄉的繁榮、家庭的幸福獻出了寶貴的青春和汗水。尊老、敬老、愛老、助老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也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首”,孝與和諧相伴,與愛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團結的紐帶,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潤滑劑和助推器。結合材料,運用及“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相關知識,分析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文化價值。(6分)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是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筑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②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有利于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推動發展。③尊老、敬老、愛老、助老有利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2.又是一年春草綠,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節是寄托哀思、緬懷先輩、祭奠英烈的傳統節日,流淌著我們對過去的思念,也承載著對未來的期盼。材料一 祭奠先烈,追思恩澤義舉,英烈的精神在浩瀚歷史長河中如同燈塔指引我們這個民族,這個國家勠力前行。近代以來涌現出的英雄先烈,在救亡圖存中進行價值探索,在民主革命中實現價值轉向,在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特別是抗日戰爭中實現中華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升華,在社會主義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實現價值觀的共識凝聚。2022年清明節期間,山東省社會各界參與網上祭奠守護1458.6萬人次,各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和志愿者組織代親祭掃11.9萬人次、擦拭烈士墓碑、描金碑文11.6萬座,向烈士表達崇敬之心、傳承之志。材料二 近年來,隨著各地加大力度推進移風易俗,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煙火繚繞、爆竹震耳的清明已不合時宜,清明節綠色祭掃、文明祭掃正被越來越多的民眾所推崇。如今,很多人通過一束鮮花、一個鞠躬寄托哀思,時空郵箱、追思網頁、思念樹、家庭追思、居家祭拜等不斷涌現,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給這些新風尚提供了實現的平臺。和其它中華傳統節日一樣,清明節傳統習俗在傳承的過程中不斷演變,變的是表達形式,不變的是情感內核,貫穿其中的核心價值仍是中華民族對生命的熱愛和家國倫理情懷。(1)結合材料一,請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闡釋“紀念,是為了更好前行”。(9分)①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英雄烈士事跡和精神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重要體現。②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祭奠先烈,繼承和弘揚英烈精神,有利于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為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精神支撐。3.2022年北京成為全球首個“雙奧之城”。中國的奧運記憶中鐫刻著一個民族不畏險阻、攻堅克難、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冬奧會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冰雪運動舞臺,也是一個展現國家形象、促進社會文明、振奮民族精神、堅定強國信心的重要契機。結合材料一,從“文化的功能”的角度談談體育精神的作用。(6分)①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體育精神將提升社會文明程度。(2分)②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在體育精神的激勵下,國人將提升文明素養、振奮民族精神。(2分)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體育精神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華民族的強國建設。(2分)4.材料一: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強調,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在長期奮斗中構建起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為此,中共中央宣傳部梳理了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偉大精神: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這些精神集中彰顯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長期以來形成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材料二: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蘊含著豐富的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矢志踐行初心使命、創造輝煌業績的精神密碼。作為紅色基因傳承人,我們要大力學習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賡續紅色血脈,建設文化強國,堅定文化自信。結合材料,運用《哲學與文化》中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結合材料一,運用“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知識闡述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與民族精神之間的關系。(8分)①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同中華民族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特質稟賦和文化基因)一脈相承,是對愛國主義的傳承和發展。(2分)②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結合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要求,豐富并彰顯著民族精神。(2分)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形成的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成為了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2分)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形成的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疫精神等不斷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2分)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