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二輪復習)光合作用曲線的分析復習目標:窗體頂端理解并掌握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外界因素。并能利用外界因素影響光合作用的原理熟練地解決有關光合作用曲線的一些問題,如關鍵點的移動問題等。學會從題干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做出合理的推導。學情分析:窗體頂端光合作用專題是高考熱點,難度比較大,學生學習本節內容來比較吃力。如對于點的移動問題與面積的一樣問題部分學生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般以強記的方式記住了結論再去做題,無法完成一些深層次的題目。部分學生連知其然都沒有做到,在做題中時常出現錯誤。所以教師復習該部分內容時要注意挖掘知識點的根本意義,通過典型題目的解釋和訓練,能讓學生學會這部分題型的解決方法。復習重難點: 補償點與飽和點的意義及其在條件改變之后的移動方向。用光合作用曲線的與橫縱軸形成的面積表示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量。光合作用隨時間變化曲線中各關鍵點含義。特別是在自然條件下,有關午休點出現的一般情況與不出現的特殊情況。密閉條件下,一晝夜與一直光照使容器內氣體產生的不同變化。窗體底端復習過程(主要分析兩類光合作用曲線):引入:展示光合作用過程,學生回憶光合作用所涉及的反應過程。光合作用過程需要多種物質和條件的參與,請學生回答各種因素影響的是光反應還是暗反應。過渡:這些因素如何影響光合作用,可以用圖像模型來表示。多媒體展示:1. 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CO2濃度)變化曲線請學生回憶c,a,b三點的含義,并用文字進行敘述。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這三個點的理解。糾正有些學生的理解偏差,如認為飽和點是b點對應的曲線上的點。點的移動問題改變外界條件例:如圖為某植物25℃時不同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強度的曲線,已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是25℃和30℃。若將溫度提高到30℃(原來光照強度和CO2濃度不變,),從理論上分析,圖中相應點的移動應該是A、a點左移,b點右移,c點下降B、a點左移,b點右移,c點上升C、a點右移,b點左移,c點上升D、a點右移,b點左移,c點下降學生填空:據題目(25℃ 30℃),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a點:為了維持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相等,通過適當 增大光合作用,故 移動。b點:暗反應 ,利用ATP和[H]的能力 ,達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光強 (大于/小于/等于)原來光強,故 移動。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點移動的根本原理,做到心中有數。例: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用沉水性植物水綿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將水綿浸沒在加有適宜培養液的大試管中,以人工白熾燈作為光源,連續移動白熾燈調節其與大試管的距離,測定在不同距離下水綿產生的氣泡速率,其他條件不變,結果如圖所示。(分)若培養液中缺乏Mg2+,同樣情況下完成該實驗,則a點 。若向培養液中加入適量NaHCO3,同樣情況下完成該實驗,則a點 。設計意圖:考察學生的信息提取與轉換能力。如距離表示光照強度,氣泡產生量表示凈光合作用速率。通過兩道例題歸納出以下結論(學生填空)。(1)不考慮光合作用若呼吸速率增加,則補償點 ;若呼吸速率減小,則補償點 。(2)不考慮呼吸作用若 (有利于/不利于)光合作用,補償點左移,飽和點右移;若 (有利于/不利于)光合作用,補償點右移,飽和點左移。改變生理特性(學生繪圖)陽生植物的飽和點與補償點一般都高于陰生植物;陰生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般弱于陽生植物。1.2 面積的意義呼吸作用強度看作一定值,其函數圖像即為c點發出的與橫軸平行的線,故o-b的呼吸消耗量為:S2+S3;光合作用從c點開始,到b點速率達到最大故o-b的光合作用有機物合成量:S1+S3;綜上考慮,o-b光合作用有機物積累量:S1-S2。(學生討論)S2的含義。2. 光合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曲線2.1 自然環境中光合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曲線(一般是夏季晴朗天)(S3) (S1) (S2)a點:凌晨呼吸作用最弱點b點:開始光合作用bc段: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c點: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點:午休點(溫度過高,為防止蒸騰作用散失過多水分,部分氣孔關閉)e點: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此時有機物積累量最大ce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ef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f點:停止光合作用一晝夜有機物積累量:S1-S2-S3一晝夜有機物合成量:請學生上臺演示。例:(改編2011.福建)下圖是夏季晴朗的白天,玉米和花生凈光合速率(單位時間、單位葉面積吸收CO2的量)的變化曲線,(1)18:30時,玉米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吸收CO2量 (大于/小于 /等于)線粒體釋放的CO2量,理由 。(2)為緩解花生的午休現象,請你提出解決方案: 。設計意圖:1.整株植物與葉肉細胞的區別是常考點。學生經過思考之后一般能夠區分,但是在敘述理由時的文字組織能力需要多加錘煉。2.第二問的設計能夠加深對午休點產生原因的理解。3. 提示一些特殊植物(如玉米)在中午時部分氣孔也會關閉,但由于其能利用細胞間隙中低濃度CO2,故無明顯午休現象。例:(2014.山東)我省某經濟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結果如圖:圖乙表示初夏某天在遮光50%條件下,溫度、光照強度、該植物凈光合速率和氣孔導度(氣孔張開的程度)的日變化趨勢。8:00到12:00光照強度增強而凈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 。設計意圖:讓學生注意讀圖,對午休點的考查有時會給出氣孔導度。提示有些植物雖然出現疑似午休的現象,但其原因并不一定是氣孔關閉。2.2 密閉環境中一晝夜植物光合作用曲線這里的縱坐標表示的是CO2濃度,所以研究速率變化需觀察斜率。AD段: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D,H點: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DH段: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A,I點差值:呼吸作用凈消耗量(I點高于A點時),光合作用凈積累量(I點低于A點時)。例:夏季晴天,將裝有某綠色植物的密閉玻璃罩置于室外,從凌晨0時開始,定期測定玻璃罩中某種氣體含量,結果如圖。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本實驗測定的氣體是CO2B.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起始時間是6時C.若9時和12時合成有機物的速率相等,則9時的呼吸速率小于12時的D.與0時相比較,24時該植物的干重減少設計意圖:再次強調斜率問題。例:(2014.海南) 將一株生長正常的某種植物里于密閉的玻璃容器內,在適宜條件下光照培養。從照光開始,凈光合速率隨著時間延長逐漸下降直至為0。之后保持不變。在上述整時間段內,玻璃容器內CO2濃度表現出的變化趨勢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時再升高 B.降低至一定水平時保持不變 C.持續保持相對穩定狀態D.升高至一定水平時保持相對穩定刪去劃線部分后題目依然成立。設計意圖:提示持續光照與一晝夜的區別。持續光照條件下,植株達到補償點之后保持相對穩定。板書設計一.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CO2濃度)變化曲線1.點的移動2.面積的意義二.光合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曲線1.自然環境下2. 密閉容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