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綜合探究二 踐行社會責任 促進社會進步[復習要點解析]1. 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含義勞模精神的含義:勞動模范身上體現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精神。勞動精神的含義: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含義: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原因——重視勞動的原因(1)勞動是人類的本質活動,勞動光榮、創造偉大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詮釋。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得的任何收入歸根到底都來自勞動創造。(2)中華民族是勤于勞動、善于創造的民族。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歷史的輝煌;也正是因為勞動創造,我們擁有了今天的成就。(3)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風雨無阻、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4)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勞動模范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偉大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3:怎么弘揚勞動精神?(1)勞動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一份職業都很光榮。立足本職崗位,誠實勞動,踏實勞動、勤勉勞動、辛勤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2)在前進道路上,我們要始終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匯聚強大正能量。(3)弘揚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社會風尚,樹立辛勤勞動為榮、好逸惡勞為恥的勞動觀。(4)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成長為知識性、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4.弘揚企業家精神要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對創業者的要求:(1)創新能力、承擔風險能力、判斷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指揮能力和協調能力等對于創業者來說都非常重要。※(2)必須遵守法律法規,遵守社會公德、商業道德,誠實守信,接受政府和社會公眾的監督,承擔社會責任。對企業的要求:※既要追求經營利潤,又要堅持誠信原則;既要追求經濟效益,又要承擔社會責任;既要實現自身發展,又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造福人民。要堅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5.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樹立綠色消費觀總體要求: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對消費者的要求:要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即堅持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智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6.消除貧困:原因和如何扶貧脫貧?※(1)原因:①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②有利于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③是貫徹共享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要求。④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2)要求/怎么辦:①要大力弘揚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②切實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讓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③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歸根結底要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④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具有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顯著優勢。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分配體系。[探究活動典型例題]※1.有人認為,保護生態環境會影響經濟發展。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簡要說明理由2.反思生活中不合理、不綠色的消費現象,就如何建設綠色學校或綠色社區提出你的建議。※3.結合材料,分析評價三位同學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并說明青少年應當樹立怎樣的消費觀。※4、該村的做法為精準脫貧提供了哪些寶貴經驗 5、借鑒該村的脫貧經驗,請你針對某一貧困地區的情況,就其如何實現脫貧提出建議。※6、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認識。※7、進一步搜集材料,從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層面,談談應該如何實現共同富裕。[典型例題運用分析]1、(2022·山東濰坊·三模)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社會保障覆蓋范圍持續擴大,2012年到2021年,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從7.88億人、1.52億人、1.9億人,增加到10.3億人、2.3億人、2.83億人。社會保障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月人均養老金從1686元增長到2987元,城鄉居民月人均養老金從82元增長到179元,月平均失業保險金由707元提高到1585元,月平均工傷保險傷殘津貼由1864元提高到約4000元。保障能力持續增強,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9萬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不斷擴大,基金運行總體平穩。經過不懈努力,我國成功建設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用幾十年時間走過了許多西方國家一百多年走過的歷程。當前,我國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我們要進一步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努力推進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有人認為,社會保障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請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知識,對此觀點予以評析。2.實現共同富俗,鄉村振興是必經之路。M市是全國著名的農業大市,近年來,該市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創新“組團幫扶”平臺,開展科技、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架起農產品銷售新的橋梁:通過“線上+線下”模式,“果農━消費者”,產銷對接,使鄉土好產品產銷兩旺。重視“轉型+提升”,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擦亮農產品“金字招牌”,以“小特產”推動農業產業“大變化”,對農產品進行精細化加工,農產品華麗轉身,身價大幅度上漲。融合文化、休閑觀光、主題教育、鄉村旅游等,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通過旅游帶動了就業。在希望的田野上,創新發展成為潮流。結合材料和《經濟與社會》相關知識,分析M市是如何通過新路徑促進鄉村振興的 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任務。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地追求。新中國建立之初,毛澤東同志強調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推動國家走向“更富更強”,明確表示“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發出“使全體農村人民共同富裕起來”的偉大號召。鄧小平同志在推動改革開放過程中指出,“共同致富,我們從改革一開始就講,將來總有一天要成為中心課題”,并將“共富”提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的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但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習近平強調,要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目標扎實邁進。(1)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說明當前為什么要扎實推動共同富裕。(2)扎實推進共同富裕,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請從上述三個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議。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世界因勞動而改變,生活因勞動而美好。縱觀國際格局,一個國家的發展能否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越來越取決于國民素質特別是勞動者素質。放眼國內大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孕育一支宏大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至關重要。改革發展召喚知識型、技術型、創新型高素質勞動者,社會進步也需要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創新意識的引領帶動。從溫飽到小康,從封閉到開放,我國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最大的變化源于勞動者,最高的成就屬于勞動者,最美的夢想系于勞動者。光榮屬于勞動者,幸福屬于勞動者。960多萬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所有新時代的勞動者、建設者正用奮斗唱響壯歌、用勇毅書寫答卷、用汗水澆灌夢想,在時代之弦上奏出勞動光榮、創造偉大的鏗鏘強音。結合材料,運用《經濟與社會》的知識,以“用勞動書寫我們的新時代”為主題撰寫一篇短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250字左右。參考答案[探究活動典型例題]※1.有人認為,保護生態環境會影響經濟發展。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簡要說明理由(1)認為保護生態環境會影響經濟發展,是把保護生態環境與發展經濟的看法,是片面的。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歸根結底是人與自然的關系,二者是對立統一的。(2)我們要建設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經濟發展不應是對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竭澤而漁,生態環境保護也不應該舍棄經濟發展的緣木求魚,而是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3)要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2.反思生活中不合理、不綠色的消費現象,就如何建設綠色學校或綠色社區提出你的建議。比如:浪費水電、浪費糧食、使用一次性木塊等。我們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建設綠色學校,要樹立綠色環保理念,在全校形成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要加強環境教育,開發環境教育課程,普及環保知識、國情國策等;要提升校園環境質量,整體把握校園規劃,種樹種花;鼓勵環保實踐,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影響學校師生的具體行為3.結合材料,分析評價三位同學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并說明青少年應當樹立怎樣的消費觀。學生甲追求時尚可以理解,但是總是購買新款手機一則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二則容易造成資源浪費;學生乙注重實用性、穩定性,不跟潮流,確實有必要才換手機,這是一種理性消費的心理;學生丙注重勤儉節約,同時兼顧家庭消費和文化消費兩個方面,也是一種理性消費的表現。我們要做理智的消費者,踐行正確的消費原則;量入為出,適度消費;避免盲從,理性消費;保護環境,綠色消費;勤儉節約,艱苦奮斗4、該村的做法為精準脫貧提供了哪些寶貴經驗 該村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使脫貧的基礎條件得到保證;該村重視教育扶貧,扶貧先扶智,注重培育村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脫貧獲得了人才保證;該村根據自身特點,精準發展特色支柱產業,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為引領,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特色經營管理模式,最終實現了全村脫貧。5、借鑒該村的脫貧經驗,請你針對某一貧困地區的情況,就其如何實現脫貧提出建議。此題具有開放性,可以從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角度提出建議。提示:不同貧困地區有不同的實際,要結合自身的長處和短處研究制定脫貧道路,不要照抄照搬別人的經驗。脫貧的過程中,可以堅持市場機制與宏觀調控相結合。運用市場機制,發展特色產業,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充分運用財政、信貸等手段,加大精準扶貧開發支持力度,培育產業支撐、易地搬遷,通過“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6、結合材料,談談你對“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認識。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消除貧困是一場持久戰役,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的參與。既強化政府的責任,又鼓勵社會各界的參與;鼓勵先富幫后富,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互補充與協作的大扶貧格局。7、進一步搜集材料,從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兩個層面,談談應該如何實現共同富裕。此題具有開放性,學生可以從以下角度進行闡述。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調節職能,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典型例題運用分析]1、①社會保障制度能保障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權利,能夠有效維護社會生活秩序的穩定。社會保障制度是通過國民經濟再分配,能調節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公平和正義。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能充分發揮社會互助的功能推動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社會保障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②實現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是發展經濟,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創造社會財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制度保證。鼓勵勤勞創業創新致富,保護合法勞動所得,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充分發揮國家財政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配置資源的調節作用,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調節力度,縮小居民收入差距,促進城鄉和地區均衡發展。③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但實現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是發展經濟。2.(1)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動力。(2)創新銷售模式,攜手電商,實現產銷對接,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促進農業現代化。(3)以市場為導向,加強供給側改革,促進有效供給,延長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提高農產品競爭力,為鄉村振興提供新的增長點。(4)創新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產業融合,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為鄉村振興培育新動能。3.(1)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也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共享發展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社會和諧安定的要求。(2)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多勞多得,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在再分配方面,要健全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強化稅收調節。要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事業。4.答案示例:用勞動書寫新時代,在奮斗中創造美好生活。勞動,是創造價值的唯一源泉,美好生活源于勞動。對家庭而言,沒有勞動就沒有物質財富的積累,就沒有生活條件的改善;對個人來說,勞動就業取得報酬,不僅獲得生活來源,也凝結成寶貴的精神財富。用勞動書寫新時代,在變革中成就偉大夢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勞動者支持改革、參與改革,完善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分配制度、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以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成就偉大夢想。用勞動書寫新時代,在創新中贏得美好未來。落實新發展理念,應對“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破解“卡脖子”難題,迫切需要自主創新,迫切需要倡導創新型勞動、創造性勞動,鼓勵勞動者學習先進技術、掌握高超技能,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