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人民解放戰爭學歷案第八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人民解放戰爭(學歷案)班級 姓名【內容出處】部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第八單元第3課人民解放戰爭(P147-153)【課標要求】通過了解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的進程,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學習目標】1.時空觀念:學會用時間軸或年度尺的形式,梳理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進程中的歷史大事件。2.歷史解釋、史料實證:結合圖片、史料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探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3.唯物史觀:人民解放戰爭中民主黨派人士、學生、解放區群眾等對人民解放軍的支持,認識到解放戰爭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懂得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4.家國情懷:認識到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歷史的必然,人民的選擇。【學習重點】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戰爭進程主要進程【學習難點】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覆滅的原因、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原因。【評價任務】1.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分析理解材料,完成學習任務一和課后檢測第1題2.閱讀教材、認真聽講,采用時間軸的形式,梳理全面內戰的爆發及人民解放戰爭進程中的歷史大事件,完成學習任務二和課后檢測2、3題。3.閱讀教材,結合老師講解完成學習任務三: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并完成課后檢測4、5題。【資源與建議】1.本主題是中外史綱要(上)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三課,主要學習內戰的爆發以及人民解放戰爭進程的相關史實,建議結合地圖和時間軸進行梳理,構建清晰的時空觀念。學會從多角度分析認識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原因和意義。2.本主題的學習可以分為兩條線索進行:一是抗日戰爭后時局的演變,國共雙方的大比武,二是民心的變化。最終形成認識: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中共的勝利是人民的勝利。3.相關概念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是一條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各民主黨派、開明紳士、其他愛國分子、少數民族同胞和海外僑胞等廣泛的反蔣愛國統一戰線。[課中學習——知識梳理,任務探究]時局:戰與和的博弈——人民解放戰爭的背景學習任務一:1.人民解放戰爭的背景(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教材P147-148頁)材料一: 材料二:“我們現在的口號是民主統一,和平建國”。—1945年8月15日,民盟中央:《在抗戰勝利聲中的緊急呼吁》(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思考:人民重建國建的愿望和國共兩黨分別提出了怎樣的建國方案?材料三: 材料四:《抗戰勝利后國內形勢圖》想用軟的一套手法 ,把共產黨吃掉談何容易!可是,國內有厭戰情緒,國際形勢也不允許中國打內戰,一打起來我們更被動,利用談判拖一拖也好。共產黨拒絕談判,我們更有文章好做!——蔣介石謀士陶希圣原話(2)結合材料三、四思考:蔣介石三次電邀毛澤東的用意。2.自主梳理抗戰后爭取和平斗爭的史實戰局:國與共的較量——人民解放戰爭的過程學習任務二:人民解放戰爭的經過(大事件)看圖說史,構建時空觀:結合教材第二子目、第四子目P150-P152,判斷圖1—5為解放戰爭的哪一戰役或事件,并說明理由;同時按時間順序對圖片進行排序。之后完成下面時間軸,梳理人民解放戰爭過程中的歷史大事件。破局:勝與敗的必然——國共政權沉浮的原因學習任務三:分析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統治滅亡的原因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可聯系教材P149頁國民黨政權的統治危機、P150頁正文第一段,P152頁二、三段)國統區經濟 解放區經濟材料一: 材料二:國民黨的反動政策和官僚資本的巧取豪奪,使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受到殘酷的壓迫和剝削,民族資產階級也受到排擠和打擊,廣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下降,民不聊生。 ——《中外綱要(上)》第149頁 結合材料一、二說明國統區面臨經濟危機以及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材料五 第一條 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第四條廢除一切鄉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債務…… ——《中國土地法大綱》 《大剛報-漢口》1947年9月30日 (4)思考:結合上述材料五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共在解放區的經濟措施是什么?有何意義?國統區政治 解放區政治材料三: 以1946年冬爆發的“抗議美軍暴行”運動為標志,一個以反對美蔣為中心的、聲勢浩大的愛國民主運動在國統區迅速興起。這一運動以學生為先鋒,核心是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逐步發展成為配合人民解放軍作戰的第二條戰線。 (2)結合材料三和所學知識說明,全面內戰爆發后,國民黨政權面臨的政治危機? 材料六: 聯合工農兵學商各被壓迫的群眾、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237頁 (5)思考:結合材料六說明,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國統區組織紀律 解放區組織紀律材料四: 軍民風氣囂張,國家綱紀掃地,黨不成其為黨,軍不成其為軍,國民不成其為國民。古今中外,任何革命黨都沒有像我們今天這樣的沒有精神,沒有紀律,更沒有是非標準。這樣的黨,早就應該被消滅淘汰了。 ——蔣介石 (3)思考:結合材料四說明,分析國民黨政權覆滅的原因。 材料七: 人民解放軍各部隊行軍作戰做到人不踏青苗、馬不啃樹皮,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買賣公平,進入城市露宿街頭不擾民……人民軍隊以嚴明的紀律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為戰爭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 ——《關于重行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訓令 (6)思考:結合材料七說明,共產黨領導人民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原因。新局:神州華夏新紀元——民族復興展新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真題檢測——查漏補缺,夯實知識]1.(2021·廣東高考·9)對于毛澤東的重慶之行,民主人士柳亞子賦詩稱頌為“彌天大勇”。重慶《大公報》發表社評說:“毛先生能夠惠然肯來,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這反映了當時A.國共力量對比出現逆轉 B.民主黨派認同新民主主義革命綱領C.國家重建成為國人共識 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動國共走向和談2.(2020·上海高考·8)某同學編寫歷史劇本,在“場景”一欄中有如下五個地名,據此判斷其主題是大別山 → 錦州 → 徐州 → 北平 → 南京北伐戰爭 B.紅軍長征 C.抗日戰爭 D.解放戰爭3.(2019·全國Ⅱ卷高考·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過黨校、軍校以及其他方式,對干部進行培訓,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開辦正規大學,盡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術。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動土地改革進一步深入 B.為工作重心的轉移做準備C.重視科學和文化以推進工業化建設 D.提高執政能力以發展社會主義生產4.(2020·全國Ⅲ卷高考·30)1940年代中后期,中國許多工礦企業盡管賬面上獲得利潤,但難以維持再生產,故“很多工廠把囤積原料作為主業,反以生產作為副業”。這說明,當時A.商業的繁榮帶動了工業生產 B.抗日戰爭的勝利推動生產恢復C.國統區的經濟秩序遭到破壞 D.國民黨軍閥混戰擾亂經濟發展5.(2021·全國乙卷高考·30)土改后,太行山區某農民要買一頭驢,談好價錢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們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規矩,男的開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開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這件事可以反映出,當時解放區A.男尊女卑觀念消亡 B.家庭成員經濟地位發生變化C.按勞分配得到實施 D.傳統的社會倫理秩序被顛覆6.(2017·全國Ⅱ卷高考·30)抗日戰爭勝利后,山東根據地已有農會、工會、婦女會、青年團、兒童團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群眾組織,成員達404萬人,占根據地總人口的27%;中共黨員占總人口的1%左右,幾乎村村有黨員。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開始轉移 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已經形成C.統一戰線范圍進一步擴大 D.國共力量對比變化趨勢加強學后反思:請繪出本課學習內容的思維導圖,寫出本課學習中學到的一個或以上的歷史分析方法?本課學習有困難的地方是什么?高一歷史學歷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