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學習目標】1.闡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2.運用實驗的方法檢驗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條件。3.知道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重要作用。【重點難點】重點: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探究。2.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和條件。難點:3.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設計及操作。【知識鏈接】想一想,在地球上,綠色植物除了為生物體提供棲息環境之外,對生物體的生活還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學習過程 學習內容 學法指導自主預習 預習案:閱讀書本116-119頁的內容,將書上關鍵詞和重點內容用橫線劃下來。知識點一: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1.從“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中可以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進而能夠說明 是光合作用的產物。2.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3. 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凡是含有 的植物細胞都能制造有機物。4. 既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也是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的“ ”。知識點二:有機物的作用1.有機物用來構建 。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經 運輸到植物體各處的細胞,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植物體的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無機鹽,主要是 。2.從細胞水平來看: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細胞膜的主要成分: 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 3.從器官水平來看:蘋果、梨等果實含有 ,黃豆和花生的種子中含富有 ,芝麻和向日葵的種子中含有較多的 ,甘薯的根、蓮藕的莖中含有 。4.從個體水平來看,構成植物體干重的絕大部分物質是 ,只有極少部分是 。5.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通過 ,養育了 。 通讀本節課的內容完成此項內容。制造有機物合作探究 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1.實驗步驟:①暗處理——目的: ②遮光 ——形成 ③光照④脫色⑤漂洗葉片⑥加碘液2.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 閱讀課本P116-119,自行完成后再進行小組內討論交流,完成此項內容。分組討論,全班交流。課堂檢測 1.做“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實驗時,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這說明( )A.葉綠體是生產有機物的“車間” B.葉片是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的主要器官C.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 D.葉綠體能將光能轉變為化學能2.下面是“探究陽光在植物生長中作用”的實驗步驟,正確的步驟順序是( )①用酒精去掉葉綠素 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部分遮光的葉片摘下,去掉黑紙 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⑤把天竺葵葉片用黑紙遮蓋一部分 ⑥用清水漂洗葉片后滴加碘酒A.④②③①⑤⑥ B.④⑤②③①⑥ C.②③④⑤①⑥ D.②④③⑤⑥①3. 脫掉葉綠素的葉片,呈現出來的顏色是( ?。〢無色 B白色 C淡綠色 D黃白色4.“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證明了( )A.光合作用需要光才能進行,并釋放氧氣 B.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和氧氣C.光合作用的條件之一是光,產物淀粉 D.光合作用有光無光都可以進行5. 在自然界的生物中,起主導地位的是綠色植物。這是因為( )A.數量最多的是綠色植物 B.綠色植物在自然群落中結構復雜,往往有分層現象C.綠色植物能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D.綠色植物的數量和分布能影響大氣和土壤,從而影響人類的生產和活動6.選一盆銀邊天竺葵(銀邊部分的葉肉細胞內不含葉綠素),進行如下實驗(如下圖):①將天竺葵預先放置在黑暗處48小時,再用兩片2cm×2cm不透光的黑色紙片夾在綠色部位上(圖中C處),然后把植物放在光下照射4~6小時,再剪下此葉片,并用打孔器在葉片A、B、C三個部位打下三個葉圓片。②把葉圓片分別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經熱水浴脫色(隔水加熱,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③用清水漂洗經過脫色的葉圓片,再把葉圓片放到培養皿里,向葉圓片滴加碘液。④稍停片刻,用清水沖洗掉碘液,觀察葉圓片的顏色。請根據上述實驗步驟,回答下列問題:⑴ 在實驗中,將天竺葵預先放置在黑暗處48小時。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 ⑵ A、B、C三個葉圓片中,哪一個葉圓片變成藍色,為什么? ⑶ 通過 葉圓片,可以說明光合作用需要光;通過比較 葉圓片,可以說明光合作用需要葉綠體。 訂正備注總結反思方法:隔水加熱目的:溶解 (葉片變成 色)目的:檢驗葉片中是否有 產生依據: 遇碘變藍實驗現象:葉片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①實驗結論:②實驗現象:葉片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被黑紙遮蓋的部分沒有產生淀粉實驗結論:CA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