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一章 期末備考(復習范圍:1.4-1.6)考點一、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考點精要:①氫氧化鈉俗稱燒堿或苛性鈉,它是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熱;易潮解,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它還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使用時切不可接觸皮膚。實驗室可用NaOH溶液來吸收大量的CO2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②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它也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使用時切不可接觸皮膚。實驗室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CO2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典例1:(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請選擇下列合適的物質填空(選填字母):A.熟石灰 B.食鹽 C.濃硫酸 D.干冰 E.稀鹽酸(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2)可用于除鐵銹的是 ___________;(3)可用來干燥某些氣體的是___________。【答案】A E C【解析】(1)熟石灰是氫氧化鈣的俗稱,顯堿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填:A。(2)鐵銹主要成分為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可用鹽酸除鐵銹,故填:E。(3)濃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氣體,故填:C。考點二、堿的化學性質考點精要:堿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OH-,因而堿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①堿溶液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例如:氫氧化鈉溶液和石灰水都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色,無色酚酞變紅色;②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實驗室可用NaOH溶液來吸收大量的CO2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③堿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④堿溶液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例如:在兩支試管中分別注入2~3 mLCuCl2溶液(溶液呈藍色)和FeCl3溶液(溶液呈黃色);然后分別往上述兩支試管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和石灰水,可觀察到盛CuCl2溶液的試管中出現藍色絮狀沉淀,盛FeCl3溶液的試管中出現紅褐色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Cl2+2NaOH===Cu(OH)2↓+2NaCl、2FeCl3+3Ca(OH)2===2Fe(OH)3↓+3CaCl2。向上述反應后所得沉淀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的現象是沉淀消失,說明堿和酸能發生化學反應。典例2:(2022·浙江·溫州市實驗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是小明歸納的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回答下列問題:(1)利用性質②,工業上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2)性質④中,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的物質是________。(寫一種)(3)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鉀也具有類似的化學性質,因為它們電離時________。【答案】SO2+2NaOH═Na2SO3+H2O FeCl3或Fe2(SO4)3 產生的陰離子只有氫氧根離子【解析】(1)二氧化硫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O2+2NaOH═Na2SO3+H2O。(2)性質④中,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物質是氯化鐵或硫酸鐵,化學式為FeCl3或Fe2(SO4)(3)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鉀也具有類似的化學性質,因為它們電離時產生的陰離子只有氫氧根離子。考點三、探究氫氧化鈉變質考點精要:驗證NaOH固體是否變質?(CO2 + 2NaOH = Na2CO3 +H2O)假設:①可能變質(NaOH、Na2CO3) ②可能不變質(NaOH)實質:檢驗固體中是否含有Na2CO3 過程:取該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振蕩,往其中滴加稀HCl,若產生氣泡,則變質;若不產生氣泡,則不變質。驗證NaOH固體是否完全變質?假設:①可能完全變質(Na2CO3) ②可能不完全變質(NaOH 、Na2CO3)實質:檢驗固體中是否含有NaOH(由于NaOH、Na2CO3都呈堿性,因此不能直接用酸堿指示劑,因此原則上要先把Na2CO3除盡,才可用酸堿指示劑)。過程:取該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振蕩,往其中加入過量/適量BaCl2或CaCl2,充分反應后,再滴加酚酞,若變紅色,則含有NaOH,說明不完全變質;若不變色,則不含有NaOH,說明完全變質。注意:在除去Na2CO3的過程中,不能用Ca(OH)2或Ba(OH)2來除,由于生成物中含有NaOH,會對NaOH的檢驗造成干擾;典例3:(2021·浙江杭州·九年級期中)某校甲、乙兩個興趣小組對實驗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固體進行探究:探究一: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取少量氫氧化鈉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適量水溶液,滴加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可判斷該樣品_______變質(填“有”或“沒有”)。(2)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探究二:氫氧化鈉固體變質程度取少量該固體樣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__________,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液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答案】有 CO2+2NaOH═Na2CO3+H2O 過量氯化鈣 白色沉淀 酚酞若變紅【解析】氫氧化鈉變質,即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據此分析解答。(1)氫氧化鈉變質,即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溶液中滴加稀鹽酸,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二氧化碳氣體。在固體的水溶液中加入稀鹽酸,生成大量氣泡,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該樣品已經變質。(2)氫氧化鈉變質,即氫氧化鈉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3)取少量該固體樣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過量氯化鈣,氯化鈣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的現象。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液中滴入少量酚酞試液,觀察到溶液變紅的現象,說明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考點四、NaOH溶液與酸性氣體(如:CO2)反應引起的壓強變化考點精要:氫氧化鈉溶液來能與CO2氣體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CO2氣體的減少會導致裝置內的氣壓變小。往反應后溶液中滴加酸溶液,酸會與碳酸鈉反應生成CO2氣體,裝置中的氣壓會變大。典例4:(2022·浙江·金華市第五中學九年級開學考試)小科通過圖示裝置驗證CO2能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標注射器活塞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過量20%的NaOH潛液,振蕩集氣瓶后打開止水夾。(1)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2)實驗中不能用澄清石灰水來替代CaCl2溶液,原因是______。【答案】CaCl2溶液通過導管進入集氣瓶,集氣瓶內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在被壓入集氣瓶之前,會有沉淀生成,影響實驗結果【解析】(1)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之后,內部壓強降低,外部大氣壓將氯化鈣溶液壓入集氣瓶內,同時生成的碳酸鈉與氯化鈣可生成碳酸鈣沉淀。(2)澄清石灰水可以在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鈣沉淀,溶液變為渾濁,無法判斷是不是因為氫氧化鈉吸收二氧化碳后生成的碳酸鈉之后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沉淀,所以不能用澄清石灰水來替代CaCl2溶液。考點五、酸堿中和反應及其應用考點精要: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酸堿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的實質是酸溶液中的H+和堿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H2O的過程。農業上用施加熟石灰的方法來降低土壤的酸性,或處理酸性的工業廢水,請寫出用它中和硫酸廠的污水(含硫酸等雜質)的化學方程式:Ca(OH)2+H2SO4===CaSO4+2H2O。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胃酸過多會引起胃痛,某胃藥[主要成分:Al(OH)3]可緩解這一癥狀,寫出這種藥物在胃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典例5:(2022·杭州九年級期中)為了研究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1)圖甲中,需要插入_______(填器材),通過測量來判斷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2)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評判標準是_______;(3)隨著鹽酸不斷滴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變化如坐標圖乙所示,由此判斷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是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4)實驗過程中,測得某時溶液的溫度是32℃,則a、b兩點的溶液中,相同的溶質是(不包括酚酞)_______。【答案】溫度計 酚酞恰好褪色 放熱 NaCl【解析】(1)圖甲中,通過測量溫度變化,來判斷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故需要插入溫度計。(2)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滴加稀鹽酸后,二者反應,溶液的堿性減弱,當二者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呈中性,溶液變成無色。所以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評判標準是酚酞恰好褪色。(3)由圖乙可知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溫度升高,由此判斷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是放熱反應。(4)測得某時溶液的溫度是32℃,則a、b兩點的溶液中。a點所示溶液顯堿性,滴加稀鹽酸不足,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和氫氧化鈉;b點所示溶液顯酸性,滴加的稀鹽酸過量,此時溶液中的溶質是氯化鈉和氯化氫;因此a、b 兩點的溶液中,相同的成分是氯化鈉。考點六、有關曲線分析類試題考點精要:仔細讀圖,搞清圖中每個節點、每個變化的所表示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判斷相關方面的問題。例如: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下圖中AB段是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BC段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CD段表示的是繼續添加氫氧化鈉不在發生反應,但是混合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在增加。典例6:(2022·浙江金華·九年級期末)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實驗后得到了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解其組成成分的含量,張強同學取100g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盛與燒杯中,向其中不斷滴加碳酸鈉溶液,并振蕩,其反應生成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1)在混合溶液中不斷滴加碳酸鈉溶液,并振蕩,反應開始階段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2)圖中a點時,燒杯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3)根據如圖,計算100克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鈣的質量__________。【答案】有氣泡生成 Na2CO3、NaCl 解:根據圖像可知,生成碳酸鈣沉淀的質量為10g,設100克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鈣的質量為x。x=11.1g答: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鈣的質量為11.1g。【解析】(1)在混合溶液中不斷滴加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先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二氧化碳,當稀鹽酸完全反應后,碳酸鈉與氯化鈣溶液發生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氯化鈉,所以充分振蕩,反應開始階段能觀察到的現象是有氣泡生成。(2)圖中a點時,是加入的碳酸鈉過量,此時燒杯溶液中的溶質是剩余的Na2CO3、生成的NaCl。考點七、常見的鹽考點精要:鹽是指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一類化合物。鹽可分為可溶性鹽和難溶性鹽,常見的可溶性鹽有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常見的難溶性鹽有AgCl、BaSO4及大部分的碳酸鹽。純堿又稱蘇打,是碳酸鈉(化學式Na2CO3)的俗名。它的水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當碳酸鈉從溶液中結晶析出時,晶體里結合了一定數量的水分子,其化學式為Na2CO3·10H2O。碳酸鈉晶體暴露在干燥的空氣中易失去結晶水而最后變成粉末,此變化叫風化,屬于化學變化。碳酸鈣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種白色固體,難溶于水。碳酸鈣形成的巖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氯化鈉俗稱食鹽,它是一種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有咸味。氯化鈉既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佐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典例7:(2022九上·浙江期末)下列物質的名稱、俗名、化學式不完全一致的一組是( )。A.碳酸鈉 純堿 Na2CO3 B.氫氧化鈣 石灰石 Ca(OH)2C.氧化鈣 生石灰 CaO D.氫氧化鈉 燒堿 NaOH【答案】B【解析】A、碳酸鈉俗稱純堿,化學式為Na2CO3 ,不符合題意;B、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石灰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符合題意;C、氧化鈣俗稱生石灰,化學式為CaO ,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俗稱燒堿、火堿、苛性鈉,化學式為NaOH ,不符合題意;考點八、鹽的化學性質考點精要:鹽的化學性質:①鹽溶液+金屬→新鹽+新金屬(條件:鹽要可溶;金屬單質必須比鹽中的金屬元素活動性更強)②鹽溶液+酸溶液→新鹽+新酸(條件:一般鹽、酸均溶于水;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碳酸鹽等弱酸鹽可與強酸反應)③鹽溶液+堿溶液→新鹽+新堿(條件:鹽和堿必須可溶;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④鹽溶液+鹽溶液→新鹽+新鹽(條件:鹽和鹽必須可溶;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典例8:(2022九上·溫州期末)利用如圖所示的結構圖歸納鹽的四個方面的化學性質( 圖中編號①-④),請歸納有關知識。(1)在歸納性質②時,選取了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兩種物質,它們在溶液中相互反應時產生的現象是 。(2)在歸納性質③中,寫出一條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在歸納性質④時,從“某些鹽”中選取了硝酸銀,寫出與硝酸銀反應的物質的化學式 (寫一個)。【答案】(1)產生藍色沉淀 (2)BaCl2+H2SO4=BaSO4↓+2HCl (3)NaCl【解析】(1)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會觀察到有藍色沉淀產生;(2)硫酸能與鋇鹽的溶液發生反應,如氯化鋇,反應方程式為BaCl2+H2SO4=BaSO4↓+2HCl ;(3)硝酸銀能與鹽酸鹽反應,如氯化鈉等。考點九、鹽的制取,復分解反應及其發生條件考點精要:1、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①反應物如果沒有酸,則反應物必須都可溶(無酸皆可溶);②生成物中有難溶的物質(如BaSO4、AgCl)或難電離的物質(如H2O)或揮發性的物質(如氣體CO2)生成,即:生成物中必須有水、沉淀或氣體。2、自貢的鹽井,成為我國開采深層巖鹽的標志和率先進行天然氣田工業性開采的象征。在鑿井、取鹵、煮鹽等工序中所運用的科學技術,以及各種工具、裝置的發明和制造,無不體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3、銨鹽的制取與檢驗碳銨的制取:NH3十H2O+CO2 == NH4HCO3;硫銨的制取:2NH3+H2SO4 ==(NH4)2SO4;銨鹽與堿混合加熱后,都有氨氣放出,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紅色。4.波爾多液是無機銅素殺菌劑,是硫酸銅、氫氧化銅和氫氧化鈣的堿式復鹽。典例9:(2022·浙江麗水·中考真題)思維模型是依據事物發展內在規律所建立的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能引導有序思維、增進深度理解、促進問題解決。小科建構了“混合物提純”的思維模型:[初步理解]根據混合物組份的性質差異,獲得混合物中目標組份。(1)海水淡化是將海水中的鹽與水分開常壓加熱蒸曾法是其中的一種:常壓下將海水加熱形成水蒸氣,再液化得到淡水的過程。從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熱形成水蒸氣屬于上述模型電的____________。(填“分離轉移”或“反應轉化")。[探究本質]根據組份的性質差異,選擇合適方法,實現物質提純。(2)從含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固體中提純硝酸鉀,是通過溶解然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實現的。其中過濾操作將硝酸鉀晶體與溶液分離是根據______不同。[實踐應用]根據混合物中某組份發生化學反應,提高混合物中目標組份純度。(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鹽酸溶液滴入氯化鋇溶液至不再產生沉淀,經過濾洗滌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則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融合創新]依據科學原理,融合技術與工程,形成新穎而有價值的解決實際問題方案。(4)常壓加熱蒸餾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閱資料獲知,現在世界上的許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廠,都已經采用低壓加熱蒸餾法,請解釋其蘊含的科學道理______。【答案】分離轉移 顆粒大小 解:設硫酸的質量為x=x=0.098g則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0.98%。答: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0.98%。 液體的沸點隨著氣壓的降低而降低,從而節約能量消耗【解析】(1)常壓下將海水加熱形成水蒸氣,再液化得到淡水的過程。從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熱形成水蒸氣沒有發生化學變化,不是反應轉化,屬于上述模型中的分離轉移,故填分離轉移。(2)過濾操作將硝酸鉀晶體與溶液分離是根據顆粒大小不同,故填顆粒大小。(3)見答案(4)采用低壓加熱蒸餾法,其中蘊含的科學道理是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從而節約能量消耗,故填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從而節約能量消耗。考點十、常見化肥的種類、用途考點精要:化學肥料,簡稱化肥,是用礦物、空氣、水等做原料,經過化學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化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鉀肥以及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主要營養元素的復合肥料。氮肥:含有組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農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磷肥: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穗數增多、籽粒飽滿。常見的磷肥有過磷酸鈣(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鉀肥:能促使農作物生長旺盛,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糖和淀粉的生成。常見的鉀肥有硫酸鉀、氯化鉀和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典例10:(2022九上·衢江期末)物質的用途總是與它的性質密切相關。請從下列物質中選取合適的物質填入空格內:氯化鈉、尿素、硫酸銅、氯化鉀、氫氧化鈣。(1)腌咸菜不可缺少的物質是 (2)為了使農作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農業上通常可施用的化肥是_ 【答案】(1)氯化鈉(2)氯化鉀【解析】(1)根據氯化鈉是常用調味劑分析;(2)根據鉀肥可使作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分析。【解答】(1)腌咸菜不可缺少的物質是氯化鈉;(2)鉀肥可使作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 ,氯化鉀中含有鉀元素,可作鉀肥。1.(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在盛有氯化鐵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能觀察到現象是( )A.無明顯現象 B.有紅褐色沉淀生成C.有藍色沉淀生成 D.溶液呈血紅色【答案】B【解析】氯化鐵能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氫氧化鐵沉淀,所以實驗現象為有紅褐色沉淀生成,2.(2021九上·洞頭期中)下列物質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溶液質量因發生化學變化而減小的是( )A.氯化鈉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 C.濃硫酸 D.石灰水【答案】D【解析】根據水的蒸發、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及濃硫酸的吸水性分析。A、氯化鈉溶液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會因水份蒸發而質量減小,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氯氧化鈉溶液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會吸收二氧化碳使溶液質量增加,不符合題意;C、濃硫酸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會吸水使溶液質量增加,不符合題意;D、石灰水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會吸收二氧化碳產生碳酸鈣沉淀和水,使溶液發生化學變化質量減小,符合題意;3.(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題)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實現的是( )A. B.C. D.【答案】D【解析】一步反應實現即原物質只發生一個反應即可轉化為目標物質,根據所涉及物質的性質,分析能否只通過一個反應而實現即可。A、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物質間轉化能實現,故選項錯誤;B、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在高溫條件下生成鐵和二氧化碳,物質間轉化能實現,故選項錯誤;C、鐵和硫在加熱條件下反應生成硫化亞鐵,物質間轉化能實現,故選項錯誤;D、氧化銅難溶于水,不能與水反應,該物質間轉化不能實現,故選項正確。故選D。4.(2022·浙江嘉興·九年級期末)下列各組物質能在酸性無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2SO4; Ba(OH)2 ; KCl B.Na2CO3; KNO3; NH4ClC.MgSO4; NaNO3; KCl D.Cu(NO3)2; NaCl; KNO3【答案】C【解析】A. Ba(OH)2屬于堿,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選項不符合題意;B. Na2CO3是一種碳酸鹽,能與酸反應,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選項不符合題意;C. MgSO4;NaNO3;KCl在酸性無色溶液中大量共存,此選項符合題意;D. Cu(NO3)2溶液是藍色的,此選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5.(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瓶內壁附有一層白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白膜都是氫氧化鈣 B.白膜可用鹽酸除去C.白膜的形成與二氧化碳有關 D.試劑使用后應及時蓋上瓶塞【答案】A【解析】A、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瓶內壁附有一層白膜,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白膜是碳酸鈣,故選項說法錯誤;B、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瓶內壁附有一層白膜,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選項說法正確;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與酸反應,白膜可用鹽酸除去,故選項說法正確;D、石灰水能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試劑使用后應及時蓋上瓶塞,故選項說法正確。6. [2022·諸暨期末]為研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是否發生反應,王新興同學設計的下列方案最不可行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時沒有明顯現象發生,但可以借助容器內氣壓的變化來反映,據此分析即可。A.U形管內液面原來是相平的;當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后,瓶內壓強減小,那么左側液面上升,故A不合題意;B.當燒瓶內噴入氫氧化鈉溶液后,二氧化碳與它反應使燒瓶內氣壓減小,這時燒杯內的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被壓入燒瓶形成噴泉,故B不合題意;C.二氧化碳與試管中的氫氧化鈉反應后,沒有任何現象發生,故C符合題意;D.二氧化碳與左邊錐形瓶內的氫氧化鈉反應后,就不能使右邊錐形瓶內的氫氧化鈣溶液生成沉淀,故C不合題意。7.(2022·浙江·寧波市第七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為三種物質可能存在的轉化關系,根據所學物質的性質及化學變化規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能一步實現轉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實現③轉化,可通至氫氧化鈉溶液C.實現⑤轉化,可加入碳酸鈣粉末D.實現⑥轉化,可加入氫氧化鉀溶液【答案】B【解析】根據題中二氧化碳及酸堿鹽等物質的性質判斷以及復分解反應條件,即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水或氣體生成,才能反應。A、根據堿的性質,氫氧化鈉不能通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故①不能一步實現,選項錯誤B、實現③轉化,可通至氫氧化鈉溶液,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故選項正確;C、碳酸鈣是鹽類沉淀,根據復分解反應條件,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故不能一步實現,選項錯誤;D、氫氧化鉀溶液與碳酸鈉溶液不能發生復分解反應,故不能一步實現,選項錯誤;8.(2021九上·溫州期中)小明將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兩份,置于甲、乙兩個燒杯中,分別往甲、乙兩燒杯中滴加稀硫酸、硫酸鈉溶液至過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燒杯中,溶液的顏色始終為紅色 B.甲燒杯中,氫離子的數量一直不變C.乙燒杯中,溶液的顏色始終為紅色 D.乙燒杯中,鈉離子的數量一直不變【答案】C【解析】根據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硫酸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分析。A、硫酸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水,溶液紅色會消失,至硫酸過量,溶液仍呈無色,不符合題意;B、甲燒杯中,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結合成水分子,氫離子個數會減少,不符合題意;C、硫酸鈉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乙燒杯中,溶液的顏色始終為紅色 ,符合題意;D、乙燒杯中,隨硫酸鈉的加入,鈉離子的數量不斷增加,不符合題意;9.(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判斷物質之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需要證據支持。在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后,能證明兩者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A. B.C. D.【答案】A【解析】A、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pH>7;在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后,用pH試紙測得溶液的pH等于7,說明溶液顯中性,從而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中和反應,故A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無明顯現象,二氧化碳和氯化鈉不反應,不能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反應,故B不符合題意;C、氯化鈉、稀鹽酸都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不能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反應,故C不符合題意;D、氫氧化鈉和氯化鐵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鈉,說明溶液中含有氫氧化鈉,不能證明NaOH溶液與稀鹽酸發生了反應,故D不符合題意。10.(2021·浙江·浣江教育九年級期中)25℃時,向20.0mL質量分數為30%的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的pH與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b、d點對應溶液的pH:b>d B.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一定為30%C.向b點對應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呈無色 D.d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是NaCl和NaOH【答案】D【解析】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強;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堿性,pH越大堿性越強;pH等于7,溶液呈中性。A.由圖可知,b點所示溶液的pH<7;d點所示溶液的pH>7,所以b、d點對應溶液的pH:b<d,故錯誤。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NaOH+HCl=NaCl+H2O,參加反應的鹽酸和氫氧化鈉的質量比為:36.5:40,由于題干中沒有提及兩種溶液的密度,所以無法確定所需氫氧化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故錯誤。C.由圖可知,b點所示溶液的pH<7,溶液顯酸性,滴加紫色的石蕊試液變紅色,故錯誤。D.d點所示溶液的pH>7,所示溶液的溶質既有酸堿中和生成的氯化鈉,還有過量的氫氧化鈉,故正確。11.(2021·浙江杭州市十三中練習)電導率是衡量溶液導電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條件下,電導率與離子濃度(單位體積內的離子數)成正比。如圖為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電導率曲線,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電導率減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離子數量逐漸減小B.M點時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C.N點時溶液中的離子數大于P點D.該實驗證明溶液中始終含有帶電的粒子【答案】A【解析】A.電導率與離子濃度(單位體積內的離子數)成正比,電導率減小,是由于溶液中離子濃度逐漸減小,隨著氫氧化鈉溶液的加入,溶液體積在變化,所以離子數量不一定在減小,符合題意。B.NaOH溶液與稀鹽酸生成氯化鈉和水,恰好完全反應時,溶液中離子濃度最小,M點時電導率最低,不符合題意。C.N點和P電的電導率相同,但N點的溶液體積比P點大,故溶液中的離子數大于P點,不符合題意。D.該實驗中電導率始終大于0,證明溶液中始終含有帶電的粒子,不符合題意。12.(2021·余杭模擬)一瓶完全變質的NaOH溶液,在變質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 ”表示________(填寫離子的符號);檢驗此瓶試劑是否已完全變質的方法是:________。【答案】CO32-;取少量待檢溶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靜置;在上層清液中滴加酚酞試液;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酚酞試液不變色,則說明其已完全變質(合理即可)。【解析】根據氫氧化鈉變質是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及碳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溶液都呈堿性,要證明碳酸鈉中不含氫氧化鈉,需先除去碳酸鈉再證明氫氧化鈉分析。【解答】氫氧化鈉變質是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所以變質前溶液中離子為鈉離子和氫氧根離子,變質后為鈉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根據反應前后粒子種類可知, “ ”表示 CO32- ;要檢驗試劑完全變質,即需證明不含氫氧化鈉,要先加氯化鈣或氯化鋇溶液等將碳酸鈉除去,然后利用氫氧化鈉的堿性加以驗證。13.(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無土栽培是用營養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和無機鹽。(1)硝酸鉀()是營養液中的一種常見成分。硝酸鉀屬于___________A.酸 B.堿 C.鹽 D.氧化物(2)配制100克含硝酸鉀質量分數為3%的營養液,需要硝酸鉀的質量為___________克。【答案】C 3【解析】(1)硝酸鉀由鉀離子和硝酸根離子構成的,所以屬于鹽。(2)配制100克含硝酸鉀質量分數為3%的營養液,需要硝酸鉀的質量為。14.(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題)洗衣機槽清潔劑的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過碳酸鈉是一種白色晶體,溶于水時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化學方程式為:)。現取少許過碳酸鈉晶體,加入水形成溶液。(1)取少量二氧化錳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該溶液,觀察到有氣泡產生,為了檢驗該氣體,可用___________。(2)待不再產生氣泡時,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___(選填“酸性”或“中性”或“堿性”)。(3)生成的碳酸鈉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答案】帶火星的木條 堿性 +4【解析】(1)過碳酸鈉是一種白色晶體,溶于水時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取少量二氧化錳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該溶液,觀察到有氣泡產生,是因為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氣,氧氣具有助燃性,為了檢驗氧氣,可用帶火星的木條,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2)過碳酸鈉是一種白色晶體,溶于水時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待不再產生氣泡時,得到的溶液是碳酸鈉溶液,顯堿性;(3)碳酸鈉中鈉元素顯+1價,氧元素顯-2價,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x,根據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可得:(+1)×2+x+(-2)×3=0,x=+4。15.(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將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的實驗操作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問題:(1)圖中甲表示的微粒是__(填寫符號);(2)驗證反應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A.取樣,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 B.取樣,滴加少量CuSO4溶液C.取樣,加入少量CaCO3粉末 D.取樣,滴加少量Ba(NO3)2溶液【答案】Na+ AC【解析】(1)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其中鈉離子和硫酸根離子個數比為2:1,所以甲表示的是鈉離子,符號為Na+;(2)利用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可證明反應后硫酸有剩余,故A正確;硫酸銅不能與硫酸反應,無法證明硫酸有剩余,故B錯誤;碳酸鈣與硫酸反應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可證明硫酸有剩余,故C正確;硝酸鋇與硫酸鈉和硫酸都能反應產生硫酸鋇沉淀,不能證明硫酸有剩余,故D錯誤;故填AC。16.(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某同學用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進行實驗,如題圖。(1)能說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2)填寫反應后D粒子的符號__________。(3)下列物質能證明滴加的稀鹽酸過量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A.CuO B.AgNO3 C.CaCl2 D.pH試紙【答案】溶液的紅色褪去 H2O AD【解析】(1)酚酞遇堿性溶液變紅色,遇酸溶液、鹽溶液不變色,氫氧化鈉是堿會使酚酞變紅,滴入鹽酸后,兩者發生中和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不會使酚酞變色,所以現象為:溶液的紅色褪去。(2)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由氯離子和鈉離子構成,水由水分子構成,所以D為水分子,粒子符號為:H2O。(3)A.氧化銅能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氯化銅溶液為藍色,有明顯現象,能證明滴加稀鹽酸過量,故A正確。B.硝酸銀能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有明顯現象,但是AgNO3溶液與NaCl同樣會生成沉淀,不能證明滴加稀鹽酸過量,故B錯誤。C.氯化鈣不和鹽酸反應,無明顯現象,不能證明滴加稀鹽酸過量,故C錯誤。D. pH試紙能測量溶液的pH值,若溶液pH值小于7,則溶液呈酸性,能證明滴加稀鹽酸過量,故D正確。17.(2021·浙江·舟山市定海區第二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根據如圖所示實驗,探究酸堿中和反應。實驗一:通過溶液酸堿度證明酸堿發生中和反應,圖②中b、c、d三點處對應溶液所含溶質NaCl的質量大小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用b、c、d表示三者關系)。實驗二③④⑤操作,_________(選填“可以”或“不可以”)證明酸與堿發生了中和反應。【答案】d=c>b 可以【解析】實驗一:由于酸堿中和恰好完全反應時pH=7,所以圖②中點c時表示恰好完全反應。b、c、d三點,在b點時,氫氧化鈉還有剩余,此時生成了氯化鈉,隨著鹽酸的繼續加入,氯化鈉質量繼續加大,到c點時完全反應的、質量達到最大,隨后由于無氫氧化鈉,所以加入鹽酸不再生成氯化鈉,所以氯化鈉的質量保持不變了,所以三點處對應溶液所含溶 質NaCl的質量大小關系是 d=c>b。實驗二:通過試管⑤中的碳酸鈉滴入之后不再有氣泡生成即可證明酸與堿發生了反應,也就是通過證明反應的消失證明了反應的發生。18.(2022·浙江衢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是小科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實驗時,記錄的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曲線。(1)由圖可知,實驗操作過程是將_______;A.稀鹽酸逐漸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B.氫氧化鈉溶液逐漸加到稀鹽酸中(2)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_;(3)當時間為60秒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答案】B 復分解反應 NaCl、NaOH【解析】(1)由圖可知,圖像的起點位置pH<7,溶液顯酸性,則實驗操作過程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漸加到稀鹽酸中,故選B;(2)該反應為:NaOH+HCl=NaCl+H2O,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復分解反應;(3)當時間為60秒時,溶液的pH>7,溶液顯堿性,即氫氧化鈉溶液過量,則溶液中的溶質為NaCl、NaOH。19.(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在研究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時,把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鋇溶液中,得到無色溶液A。無色溶液A中除了氯化鋇還有什么?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一 實驗二猜想 可能還有鹽酸 可能還有氫氧化鋇實驗過程 在試管中加入2~3顆鋅粒,再滴加少量無色溶液A 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無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鐵溶液實驗現象 無氣泡產生 有② 色沉淀產生實驗結論 無色溶液A不含① 無色溶液A含有氯化鋇和氫氧化鋇(1)請把表格內容填寫完整: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2)該同學為了從無色溶液A中得到純凈的氯化鋇晶體,請你幫他寫出合理的方法:___________。【答案】鹽酸 紅褐 加入適量(或足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蒸發結晶【解析】(1)①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在試管中加入2~3顆鋅粒,再滴加少量無色溶液A,無氣泡產生,則說明無色溶液A不含鹽酸。②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無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鐵溶液,氯化鐵能與氫氧化鋇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鐵沉淀和氯化鋇,氫氧化鐵沉淀為紅褐色沉淀。(2)無色溶液A含有氫氧化鋇,該同學為了從無色溶液A中得到純凈的氯化鋇晶體,要將氫氧化鋇除去,氫氧化鋇能與過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鋇和水,充分反應后蒸發結晶,能得到純凈的氯化鋇晶體,故其合理方法為加入過量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蒸發結晶。20.(2022·浙江·寧波市江北區九年級期末)在化學實驗中,有時藥品的滴加順序不同會導致實驗現象不同。某同學使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廣口瓶內氣球的體積變化與滴加藥品體積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其中A點表示開始滴加某種藥品,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不考慮由于滴入液體的體積及反應導致的溫度變化對集氣瓶內氣壓的影響)。據圖回答:(1)實驗中首先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2)BC段氣球體積不變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鹽酸 滴加鹽酸是過量的,滴加的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廣口瓶內氣體體積不變,壓強不變,因此BC段氣球體積不變【解析】(1)由圖可知,加入第一種試劑后氣球的體積不變,說明裝置中的氣體的體積不變,進而證明第一種試劑不與二氧化碳反應,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中不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的是鹽酸,即實驗中首先加入的試劑是鹽酸。(2)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即氫氧化鈉溶液,氣球的體積不變,是因為前面滴加鹽酸是過量的,滴加的氫氧化鈉先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廣口瓶內氣體體積不變,壓強不變,因此BC段氣球體積不變。21.(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Ba(OH)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成分,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1)如果步驟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寫出步驟Ⅰ中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2)如果步驟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答案】Ba(OH)2+Na2CO3=BaCO3↓+2NaOH Na2CO3、Na2SO4、Ba(OH)2【解析】(1)碳酸鈉和氫氧化鋇會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鈉會與氫氧化鋇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如果步驟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則說明生成的沉淀只有碳酸鋇,生成碳酸鋇的化學方程式為:Ba(OH)2+Na2CO3=BaCO3↓+2NaOH。(2)如果步驟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則說明生成的沉淀為碳酸鋇和硫酸鋇,則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Ba(OH)2。22.(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某白色固體M可能由、、、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寧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則:(1)白色沉淀G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2)白色固體M的成分是___________。【答案】AgCl 、、【解析】氫氧根離子和鎂離子會生成氫氧化鎂沉淀,碳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鋇沉淀,硫酸根離子和鋇離子反應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鋇沉淀,氯離子和銀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1)白色固體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得到白色沉淀A和無色溶液,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產生氣泡,沉淀全部溶解,所以白色沉淀中含有碳酸鋇,一定不含硫酸鋇,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鈉、氫氧化鋇,一定不含硫酸鈉;無色溶液B中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生成白色沉淀E,所以A中一定含有氫氧化鋇,無色溶液F中加入稀硝酸和硝酸銀溶液生成白色沉淀G,所以G是氯化銀,樣品中一定含有氯化鎂,所以白色沉淀G的化學式為AgCl;(2)根據上述分析可知:白色固體M的成分是Na2CO3、MgCl2、Ba(OH)2。23.(2022九上·臺州期末)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是否全部變質,小柯取少量的樣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別裝入兩支試管中,進行了如甲、乙兩圖所示實驗。(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認為“甲圖實驗說明了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你認為小柯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分析乙圖實驗的現象,可以確定樣品的變質情況為 。(3)進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樣品溶液,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請在丙圖中畫出“生成CO2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變化”的大致圖像。(圖在答題紙上)【答案】(1)不正確,無論氫氧化鈉是否全部變質,都能讓無色酚酞變紅色(2)部分變質(3)【解析】(1)氫氧化鈉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碳酸鈉雖然是鹽,但是它的水溶液卻呈堿性,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則無論氫氧化鈉是否變質,酚酞試液都會呈現紅色。(2)白色沉淀應該是碳酸鈉和氯化鋇反應生成的碳酸鋇沉淀,上層清液滴入酚酞呈紅色,說明溶液中還存在氫氧化鈉。既然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同時存在,那么肯定固體部分變質。【解答】(1)我認為小柯觀點不正確,理由:無論氫氧化鈉是否全部變質,都能讓無色酚酞變紅色。(2)分析乙圖實驗的現象,可以確定樣品的變質情況為部分變質。(3)稀鹽酸先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此時沒有氣體生成。當氫氧化鈉完全反應后,稀鹽酸再與碳酸鈉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氣體。當碳酸鈉完全反應后,氣體的質量保持不變,如下圖所示:24.(2021·浙江·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總校)九年級階段練習)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稀鹽酸與NaOH能否發生化學反應,設計了如下方案。【方案一】測定溶液pH的變化證明二者發生化學反應(1)如圖1,用pH傳感器測定兩溶液混合時pH的變化曲線,證明二者發生了化學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該實驗是將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B.a點溶液中所含溶質為NaOHC.b點到c點的變化過程中,都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D.往c點溶液中加入Cu(OH)2,觀察到無明顯變化【方案二】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證明二者發生化學反應(2)小金同學在不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___________的現象,證明二者發生了化學反應。(3)小華同學提出,該現象不足以證明NaOH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方案三】利用圖3實驗證明二者發生化學反應(4)實驗過程中均無明顯現象,則步驟Ⅱ中所加試劑為___________。【答案】AC 紅墨水向右移動 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也能使紅色墨水向右移動 無色酚酞溶液【解析】(1)A.由圖1可知,溶液的pH由大于7到等于7,最后到小于7,說明該實驗是將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選項說法正確;B.a點溶液的pH大于7,說明溶液顯堿性,則溶液中所含溶質為NaCl、NaOH,選項說法錯誤;C.從b點到c點的變化過程中,鹽酸過量,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沒有發生化學反應,選項說法正確;D.c點所示溶液的pH小于7,顯酸性,其中的溶質是氯化鈉和HCl,鹽酸與氫氧化銅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所以往c點溶液中加入Cu(OH)2,會觀察到藍色固體消失,溶液變成藍色,選項說法錯誤。故選AC。(2)小金同學在不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紅墨水向右移動,證明二者發生了化學反應。(3)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也能使紅色墨水向右移動,所以此方法不能證明氫氧化鈉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4)分析整個實驗過程步驟Ⅰ加入了過量的稀鹽酸,如果發生了反應,溶液中就不存在氫氧化鈉溶液,可以加入無色酚酞試液若溶液不變紅說明反應發生了。25.(2022·浙江·杭州市公益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在除雜質的操作中,為了將雜質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過量的除雜試劑。為了除去 NaCl 樣品中混有的少量 Na2SO4和 MgCl2,某校化學課外活動小組設計的提純 NaCl的流程如圖所示:(1) 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可除去的陽離子是_________(寫離子符號)。(2) 試劑 X 的化學式為________,溶液 M 中所含有的陰離子有_________。(3) 某同學用提純得到的 NaCl晶體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 在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 會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________(填 “大”或 “小”)。【答案】Mg2+ Na2CO3 、Cl-、OH- 小【解析】(1)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和氯化鎂反應生成氫氧化鎂沉淀和氯化鈉,因此可除去的陽離子是Mg2+;(2)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可發生反應:BaCl2+Na2SO4═BaSO4↓+2NaCl,所以過量的目的就是將硫酸根完全除去;加入過量碳酸鈉溶液,發生反應:BaCl2+Na2CO3═BaCO3↓+2NaCl,所以加入過量的碳酸鈉的目的是將鋇離子完全除去,故X是碳酸鈉,化學式為:Na2CO3;溶液M中含有氯化鈉、氫氧化鈉和過量的碳酸鈉,所含有的陰離子有CO32-、Cl-、OH-;(3)某同學用提純得到的NaCl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在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導致量取水的體積偏大,會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26.(2020九上·余杭期末)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含有少量NaCl)。某小組為測定食用堿中Na2CO3的含量,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固定裝置己略去)。設計思路:用空氣將裝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緩緩吹入裝置D中,利用裝置D的質量變化測定食用堿中Na2CO3的含量。請結合實驗裝置和設計思路,回答下面問題:(1)裝置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空氣通入太快,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3)裝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沒有C裝置,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Ba(OH)2+CO2=BaCO3↓+H2O (2)偏小 (3)吸收通入空氣中二氧化碳氣體 (4)偏大【解析】(1)裝置D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鋇的反應,方程式為 Ba(OH)2+CO2=BaCO3↓+H2O ;(2)若空氣通入太快,則產生氣體來不及被D吸收,導致生成二氧化碳不能全部被吸收,結果偏小;(3)空氣中二氧化碳對實驗有干擾,A的作用是吸收通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 ;(4)C裝置是干燥生成氣體,若沒有C裝置,則產生氣體中含有水蒸氣,結果會偏大;27.(2022九上·衢江期末)小科對已經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是否還含有氫氧化鈉進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氫氧化鈉 猜想二:沒有氫氧化鈉(查閱資料) 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進行實驗]取少量固體置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觀察到溶液變紅,小科認為猜想一成立。[交流與評價]小玲同學認為小科的結論不一定正確, 原因是 。于是,小玲同學繼續進行探究。[進行實驗]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小玲同學在小科所做實驗后的溶液中,滴入過量的Ba(NO3)2溶液 猜想一成立[反思與拓展]另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進行以下實驗,也能證明猜想一成立的是 。A、先加足量稀鹽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C、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D、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答案】氫氧化鈉與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有沉淀產生,溶液仍呈紅色;BD【解析】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都呈堿性,要驗證二者同時存在,需先除去碳酸鈉,再利用氫氧化鈉的堿性進行判斷分析。【解答】[交流與評價] 氫氧化鈉與碳酸鈉溶液都呈堿性,都能使酚酞變成紅色,所以小科的結論不正確; [進行實驗] 向小科做實驗后的溶液中加入過量硝酸鋇溶液,碳酸鈉與硝酸鋇反應生成碳酸鋇沉淀和硝酸鈉,若反應后溶液仍呈紅色,則說明有氫氧化鈉,若反應后溶液呈無色,則說明沒有氫氧化鈉,猜想一成立,則加入硝酸鋇后觀察到有沉淀產生,溶液仍呈紅色;[反思與拓展] 先加足量的稀鹽酸,碳酸鈉和氫氧化鈉都會發生反應,無法證明結論,A錯誤;先加足量氯化鋇溶液,再加入氯化銅溶液,若加入氯化銅后產生藍色沉淀,則可證明有氫氧化鈉,無藍色沉淀,則證明沒有氫氧化鈉,B正確;先加足量氫氧化鈣溶液,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氫氧化鈉,無法驗證原氫氧化鈉的存在,C錯誤;先加足量硝酸鋇溶液,除去碳酸鈉,再加酚酞溶液,通過酚酞溶液是否變紅來判斷氫氧化鈉是否存在,D正確。28.(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小樂借鑒網上資料腌制松花蛋。她先將純堿和食鹽加入容器中,然后用沸水溶解,接著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應,冷卻后得到料液,最后將鴨蛋放入其中浸漬一段時間。回答問題:(1)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續保持沸騰,其原因是__。(2)小樂對冷卻后得到料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取了適量料液(上層清液),對其中的溶質進行探究。①小樂認為,料液中一定存在NaCl和NaOH,料液中一定有Na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②小樂猜想,料液中還有可能存在Ca(OH)2或Na2CO3,于是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1:取少量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實驗2:取少量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沒有明顯現象。由此可以得出,該料液中除NaOH與NaCl外,還含有________________(填寫化學式)。【答案】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水達到沸點還能繼續吸熱,所以能持續保持沸騰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H)2【解析】(1)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續保持沸騰,其原因是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水達到沸點還能繼續吸熱,所以能持續保持沸騰;(2)①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會和純堿發生反應,故料液中一定有NaOH的原因是Ca(OH)2+Na2CO3=CaCO3↓+2NaOH;②取少量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說明存在Ca(OH)2;取少量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沒有明顯現象,說明不存在Na2CO3,故該料液中除NaOH與NaCl外,還含有Ca(OH)2。29.(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國家標準規定工業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98.0%為合格品。為測定某工業純堿是否為合格品,興趣小組成員分別進行了如圖的實驗。(雜質可溶于水且不參與反應,過濾后濾渣損失忽略不計)(1)實驗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2)若濾渣未經干燥便進行稱量,會導致碳酸鈉質量分數的計算結果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3)通過計算判斷該工業純堿是否為合格品。(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答案】(1)使碳酸鈉反應完全(2)偏大(3)解:設該工業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xx≈98.1%>98%故該工業純堿合格。【解析】(1)氯化鈣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氯化鈉,加入過量氯化鈣溶液的目的是:使碳酸鈉完全反應;(2)若濾渣未經干燥便進行稱量,會導致測得生成碳酸鈣的質量偏大,則計算得出的碳酸鈉的質量偏大,則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偏大;30.(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有一種新型化肥——硝酸銨鈣,其有效成分為和,進入土壤后,都成為可吸收的離子,不會引起土壤板結,且鈣離子可提高農作物對病害的抵抗力。小寧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銨鈣化肥,進行以下實驗:取化肥樣品8.0g,與足量的NaOH固體充分混合,加熱到固體質量不再減少,生成0.17g氨氣()。把反應所得固體溶于適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應,過濾得到沉淀和濾液,測得沉淀質量為4.0g。(已知:;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參加反應)(1)作為氮肥,硝酸銨鈣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A.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B.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花,使果實、種子的成熟提早C.使莖桿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2)計算樣品中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3)計算濾液中的質量。___________【答案】A 解:設樣品中硝酸銨的質量為x,生成硝酸鈉的質量為y= x=0.8g= y=0.85g樣品中的質量分數=×100%=10%答:樣品中的質量分數為10%。 解:設硝酸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硝酸鈉的質量為x= x=6.8g濾液中含有的質量為:6.8g+0.85g=7.65g答:濾液中的質量為7.65g。【解析】(1)作為氮肥,硝酸銨鈣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故填A。31.(2022·浙江麗水·中考真題)螢石是我市的優勢礦產資源,也是我國“戰略性礦物”。為探討螢石的形成、開采,浮選等跨學科問題,興趣小組對某螢石礦區開展項目化研究。[螢石形成]巖漿冷卻過程中從巖漿分離出含氟離子的氣水熱液,在熱液沿裂隙上升時,氟離子與周圍巖石中的鈣離子結合成氟化鈣冷卻結晶后形成礦物晶體顆粒即螢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崗巖等巖石內。(1)螢石礦屬于______(填“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螢石開采]螢石開采過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藥裝入鑿好的巖壁小孔,將巖石炸成碎塊,再將巖石碎塊裝入車廂運出礦洞。(2)乳化炸藥將巖石炸成碎塊的過程中,化學能轉化成______。[螢石浮選]蛋石礦開采后,將礦石破碎,研磨成礦粉,加水調成礦漿,往礦漿中添加捕收劑等藥劑進行浮選,使目標礦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純度較高的精礦。(3)如圖是pH值、捕收劑種類對浮選回收率影響的圖像。為獲得高浮選回收率,浮選時的最佳條件是______。[純度測定]螢石的主要成分為氟化鈣(CaF2)。 已知:CaF2+H2SO4(濃)==CaSO4+2HF↑(4)為測定精礦樣品中氟化鈣的含量,該小組稱取10g樣品和濃硫酸充分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被堿性溶液吸收,測得堿性溶液增重4.4g,計算樣品中氟化鈣的質量分數。______[項目評估]螢石是我市優勢礦產資源,但對螢石開采項目一直有不同觀點。(5)請選出你認同的一種觀點______(填字母)。A.我市應該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螢石開采項目B.在勘探技術和環境監測到位的情況下,可以發展螢石開采項目C.螢石開采項目會引發地表沉陷,誘發地質災害,應禁止螢石開采項目【答案】巖漿巖 機械能 選擇捕收劑A及pH為8.5左右解:設樣品中氟化鈣的質量為x=x=8.58g精礦樣品中氟化鈣的質量分數=×100%=85.8%答:精礦樣品中氟化鈣的質量分數為85.8%。 B【解析】(1)巖漿冷卻過程中從巖漿分離出含氟離子的氣水熱液,在熱液沿裂隙上升時,氟離子與周圍巖石中的鈣離子結合成氟化鈣冷卻結晶后形成礦物晶體顆粒即螢石,則螢石礦屬于巖漿巖,故填巖漿巖。(2)乳化炸藥將巖石炸成碎塊的過程中,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故填機械能。(3)由圖可知,當選擇捕收劑A及溶液的pH為8.5左右時,浮選回收率最高,所以為獲得高浮選回收率,浮選時的最佳條件是選擇捕收劑A及pH為8.5左右,故填選擇捕收劑A及pH為8.5左右。(4)見答案(5)A為避免環境污染及資源浪費,應合理發展螢石開采項目,選項錯誤;B在勘探技術和環境監測到位的情況下,可以發展螢石開采項目,選項正確;C螢石開采項目會引發地表沉陷,誘發地質災害,應合理開發螢石開采項目,選項錯誤,故填B。32.(2022·浙江寧波市九年級期末)為測定某純堿樣品中(含有氯化鈉雜質)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現稱取10.0g樣品放在燒杯中并滴入稀鹽酸,當稀鹽酸滴加至36.5g時,燒杯內溶液的總質量為44.3g(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1)A點產生氣體的質量m=________g;(2)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________;(3)B點時,燒杯內的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________。【答案】2.2;解: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x=5.3g則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53%設反應生成氯化鈉的質量為y。y=5.85g樣品中氯化鈉的質量為:10.0g-5.3g=4.7gB點時,是加入過量的稀鹽酸,燒杯內的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為:4.7g+5.85g=10.55g。【解析】純堿樣品中的氯化鈉不能與稀鹽酸反應,碳酸鈉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g+36.5g-44.3g=2.2g。(1)由圖像可知,A點產生氣體的質量等于反應過程中產生氣體的總質量,則A點產生氣體的質量m=2.2g;33.(2022·浙江溫州·九年級期末)往20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鈉溶液,所得溶液的pH變化與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假設生成的氣體全部逸出),試分析計算:(1)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2)反應到c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3)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_____。【答案】Na2CO3+2HNO3=2NaNO3+H2O+CO2↑ 15.7% 碳酸鈉溶液過量,碳酸鈉溶液顯堿性【解析】(1)稀硝酸和硝酸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碳酸鈉先與硝酸反應,方程式是:Na2CO3+2HNO3=2NaNO3+H2O+CO2↑;(2)設 c 點時生成硝酸鈉的質量為x則:根據:解得:設生成碳酸鈣沉淀質量為y根據:解得:設碳酸鈉與硝酸反應生成氣體二氧化碳的質量為k根據:解得:反應到 c 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3)碳酸鈉溶液過量,碳酸鈉溶液顯堿性所以c→d 段溶液的 pH 大于 7。34.(2021·浙江寧波·九年級期中)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同學發現實驗室有一份在空氣中潮解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欲知其組成成分,現取樣品9.8g向其中逐漸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產生氣體質量與滴入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________g。(2)求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3)求9.8g樣品中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答案】(1)2.2;(2)根據圖像可知,與碳酸鈉反應的鹽酸的質量為:100g-50g=50g;設參加碳酸鈉的質量為x,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y,,解得:x=5.3g,y=9.8%;則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3)跟氫氧化鈉反應的稀硫酸的質量也是50g,設樣品中氫氧化鈉的質量為y解得:z=4g。9.8g樣品中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為4g。【解析】(1)稀硫酸先和氫氧化鈉反應,之后再和碳酸鈉反應生成氣體。根據圖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35.(2022·浙江寧波·九年級期末)大理石是含雜質的碳酸鈣,實驗室我們經常用小塊的大理石來制取二氧化碳。實驗過程中小科同學想測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樣品置于圖甲的發生裝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鹽酸(雜質不參加反應),產生的氣體用裝有氫氧化鈉的吸收裝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體一般不選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2)反應前,測得圖甲中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都為 m 克。實驗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圖乙,曲線 a 、b 分別表示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情況。請分析曲線b ,計算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___________。(3)請綜合分析曲線a、b,計算出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_。(4)計算后,小科對上述實驗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分液漏斗中的鹽酸濃度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 小”),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影響。【答案】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附著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停止 10g;解:反應后,吸收裝置增加的質量就是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4.4g。 設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x=10g 20%;設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y。y=7.3g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 則 m+鹽酸的質量=m+32.1g+4.4g,所加入鹽酸的總質量為36.5g,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20%。 偏大【解析】(1)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附著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停止,所以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不選用硫酸與石灰石或大理石反應;(4)鹽酸具有揮發性,且濃度越大揮發性越強,會使測得二氧化碳質量偏大,從而使計算結果偏大。36.(2021九上·樂清期中)小明對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進行溶質成分鑒定。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0.6%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滴加至20克開始出現白色沉淀。繼續滴加至沉淀不再產生,過濾,測得沉淀的質量為5克,并繪制了圖像。(1)碳酸鈉屬于 (選填“鹽”或“堿”)。(2)廢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3)圖象中的a點數值是 。(4)通過計算說明,圖像橫坐標中的b點表示的溶液的質量是多少克 【答案】(1)鹽(2)HCl、CaCl2(3)0.88(4)解:設與氯化鈣反應的碳酸鈉溶液中溶質質量為xCaCl2+ NaCO3=2NaCl+ CaCO3↓ 106 100 x 5克x=5.3克溶液質量是 =50克B點質量應標20克+50克=70克【解析】(1)根據碳酸鈉屬于鹽類物質分析;(2)根據實驗室制二氧化碳反應后的廢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鈣,氯化鈣與碳酸鈉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碳酸鈉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分析;(3)根據反應的碳酸鈉的質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比計算產生二氧化碳質量分析;(4)根據生成碳酸鈣的質量利用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與氯化鈣反應的碳酸鈉溶液質量,再由b為消耗總的碳酸鈉溶液質量和計算b的值分析。【解答】(1)碳酸鈉屬于鹽類物質;(2)廢液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滴加至20克開始出現白色沉淀 ,說明碳酸鈉先與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然后與氯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即廢液中含有鹽酸和氯化鈣;(3)圖像中a點為碳酸鈉與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消耗碳酸鈉質量為20g×10.6%=2.12g,設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x2HCl+ Na2CO3=2NaCl+H2O+ CO2 106 44 2.12g a106:44=2.12g:aa=0.88g37.(2022·浙江義烏市八年級期中)用沉淀法測定食用堿樣品(含少量氯化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取10g樣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氯化鈣溶液,(化學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實驗數據如表: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CaCl2溶液的質量/g 20.0 20.0 20.0 20.0 20.0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表中數據M的值為______。(2)第 ______次恰好完全反應。(3)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答案】154.0 四 根據表格數據可知,反應生成沉淀的質量為10g+90g+100g-192.0g=8.0g,設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x,x=84.8%,答: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84.8%。【解析】(1)根據表格數據可知,第一次加入20.0g氯化鈣溶液,生成沉淀:10g+90g+20g-118.0g=2.0g;第2次加入20.0g氯化鈣溶液,生成沉淀:118.0g+20.0g-136.0g=2.0g;同理第3次生成沉淀:136.0g+20.0g-M=2.0g,則M=154.0g;(2)第四次生成沉淀:154.0g+20.0g-172.0g=2.0g;第五次生成沉淀:172.0g+20.0g-192.0g=0g,可判斷第4次恰好完全反應;38.(2022·浙江湖州·八年級期末)為了檢測實驗室中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含量,某同學用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鹽酸與樣品進行了四組實驗測定(樣品中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鹽酸反應),測得數據如表。試回答:甲 乙 丙 丁所取石灰石質量/g 10.0 10.0 10.0 10.0加入鹽酸質量/g 20.0 30.0 45.0 50.0剩余固體質量/g 6.0 4.0 2.0 2.0(1)各組充分反應后,鹽酸有剩余的實驗組別是______;(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3)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答案】丙丁 解:由表格可知,實驗后最終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0g,為雜質的質量,則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10.0g 2.0g=8.0g,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100%=80%答: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80%。 解:10.0g稀鹽酸恰好與2g碳酸鈣完全反應設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x= x=14.6%答: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14.6%。【解析】(1)由圖可知,實驗甲中加入20.0g稀鹽酸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為6.0g,實驗乙中加入30.0g稀鹽酸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為4.0g,即10.0g稀鹽酸恰好與2g碳酸鈣完全反應,實驗丙中剩余固體的質量為2.0g,反應碳酸鈣為8g,則消耗稀鹽酸的質量為40.0g,由圖可知,各組充分反應后,鹽酸有剩余的實驗組別是丙丁,故填丙丁。39.(2021·浙江省武義縣九年級階段練習)工業上侯氏制堿法得到的純堿產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鈉雜質,化驗員要對每批次的純堿產品進行檢驗。實驗中取30g純堿樣品,平均分成五份(每等分6克)依次加入盛有100g稀鹽酸的錐形瓶中(錐形瓶的質量為60g),每次充分反應后都進行稱量,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假定反應產生氣體全部逸出,其它氣體的揮發忽略不計)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加入純堿樣品的質量/g 6 6 6 6 6電子天平的示數/g 163.8 167.6 171.4 177.4 183.4(1)第二次加入純堿樣品充分反應后,連同第一次實驗共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克;第四次加入純堿樣品時,是否還能發生化學反應?________。(2)計算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3)計算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答案】(1)4.4;不能;(2)設12克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是x x=10.6g所以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3)第三次反應中稀鹽酸被完全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質量為:100g+60g+18g-171.4g=6.6g,設100g鹽酸溶質質量為yy=10.95g鹽酸溶質質量分數為:【解析】(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00g+60g+12g-167.6g=4.4g,第四次加入6g固體應該是171.4g+6g=177.4g,最后剩余的質量是177.4g,所以不能發生反應。40.(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往含有硝酸鈣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請在下圖中畫出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碳酸鈉溶液質量增加而變化的曲線,并說明理由。(已知硝酸鈣和硝酸鈉在溶液中顯中性)【答案】,理由:碳酸鈉先與硝酸反應,然后再與硝酸鈣反應,隨碳酸鈉的加入,溶液pH由小于7增加,至等于7,是因為碳酸鈉與硝酸反應后,硝酸減少溶液的pH增大,當硝酸完成反應時pH等于7,碳酸鈉與硝酸鈣反應時,因硝酸鈣是中性,生成的硝酸鈉溶液也是中性的,所以溶液的pH仍為7,保持不變,待硝酸鈣完全反應后,繼續加碳酸鈉,因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所以溶液pH又增大至大于7。【解析】往含有硝酸鈣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碳酸鈉先與硝酸反應,然后再與硝酸鈣反應,隨碳酸鈉的加入,溶液pH由小于7增加,至等于7,是因為碳酸鈉與硝酸反應后,硝酸減少溶液的pH增大,當硝酸完成反應時pH等于7,碳酸鈉與硝酸鈣反應時,因硝酸鈣是中性,生成的硝酸鈉溶液也是中性的,所以溶液的pH仍為7,保持不變,待硝酸鈣完全反應后,繼續加碳酸鈉,因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所以溶液pH又增大至大于7,故圖像為,理由:碳酸鈉先與硝酸反應,然后再與硝酸鈣反應,隨碳酸鈉的加入,溶液pH由小于7增加,至等于7,是因為碳酸鈉與硝酸反應后,硝酸減少溶液的pH增大,當硝酸完成反應時pH等于7,碳酸鈉與硝酸鈣反應時,因硝酸鈣是中性,生成的硝酸鈉溶液也是中性的,所以溶液的pH仍為7,保持不變,待硝酸鈣完全反應后,繼續加碳酸鈉,因碳酸鈉溶液呈堿性,所以溶液pH又增大至大于7。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精選精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一章 期末備考(復習范圍:1.4-1.6)考點一、常見堿的特性和用途考點精要:①氫氧化鈉俗稱燒堿或苛性鈉,它是白色固體,極易溶于水,溶于水放熱;易潮解,可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它還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使用時切不可接觸皮膚。實驗室可用NaOH溶液來吸收大量的CO2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②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或消石灰,它是白色粉末狀固體,微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石灰水。它也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使用時切不可接觸皮膚。實驗室可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CO2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CO2===CaCO3↓+H2O典例1:(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請選擇下列合適的物質填空(選填字母):A.熟石灰 B.食鹽 C.濃硫酸 D.干冰 E.稀鹽酸(1)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2)可用于除鐵銹的是 ___________;(3)可用來干燥某些氣體的是___________。考點二、堿的化學性質考點精要:堿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OH-,因而堿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①堿溶液能使酸堿指示劑變色,例如:氫氧化鈉溶液和石灰水都能使紫色石蕊變藍色,無色酚酞變紅色;②堿溶液能與非金屬氧化物反應生成鹽和水,實驗室可用NaOH溶液來吸收大量的CO2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③堿能酸反應生成鹽和水;④堿溶液能與某些鹽反應生成新堿和新鹽,例如:在兩支試管中分別注入2~3 mLCuCl2溶液(溶液呈藍色)和FeCl3溶液(溶液呈黃色);然后分別往上述兩支試管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和石灰水,可觀察到盛CuCl2溶液的試管中出現藍色絮狀沉淀,盛FeCl3溶液的試管中出現紅褐色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uCl2+2NaOH===Cu(OH)2↓+2NaCl、2FeCl3+3Ca(OH)2===2Fe(OH)3↓+3CaCl2。向上述反應后所得沉淀中滴入足量的稀鹽酸,觀察到的現象是沉淀消失,說明堿和酸能發生化學反應。典例2:(2022·浙江·溫州市實驗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是小明歸納的氫氧化鈉的化學性質,回答下列問題:(1)利用性質②,工業上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硫,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2)性質④中,能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紅褐色沉淀的物質是________。(寫一種)(3)氫氧化鈣和氫氧化鉀也具有類似的化學性質,因為它們電離時________。考點三、探究氫氧化鈉變質考點精要:驗證NaOH固體是否變質?(CO2 + 2NaOH = Na2CO3 +H2O)假設:①可能變質(NaOH、Na2CO3) ②可能不變質(NaOH)實質:檢驗固體中是否含有Na2CO3 過程:取該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振蕩,往其中滴加稀HCl,若產生氣泡,則變質;若不產生氣泡,則不變質。驗證NaOH固體是否完全變質?假設:①可能完全變質(Na2CO3) ②可能不完全變質(NaOH 、Na2CO3)實質:檢驗固體中是否含有NaOH(由于NaOH、Na2CO3都呈堿性,因此不能直接用酸堿指示劑,因此原則上要先把Na2CO3除盡,才可用酸堿指示劑)。過程:取該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溶解,振蕩,往其中加入過量/適量BaCl2或CaCl2,充分反應后,再滴加酚酞,若變紅色,則含有NaOH,說明不完全變質;若不變色,則不含有NaOH,說明完全變質。注意:在除去Na2CO3的過程中,不能用Ca(OH)2或Ba(OH)2來除,由于生成物中含有NaOH,會對NaOH的檢驗造成干擾;典例3:(2021·浙江杭州·九年級期中)某校甲、乙兩個興趣小組對實驗室一瓶敞口放置的氫氧化鈉固體進行探究:探究一:氫氧化鈉固體是否變質取少量氫氧化鈉固體樣品于試管中,加適量水溶液,滴加稀鹽酸,產生大量氣泡。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可判斷該樣品_______變質(填“有”或“沒有”)。(2)氫氧化鈉在空氣中變質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3)探究二:氫氧化鈉固體變質程度取少量該固體樣品溶于水配成溶液,滴加__________,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充分反應后過濾,向濾液中滴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考點四、NaOH溶液與酸性氣體(如:CO2)反應引起的壓強變化考點精要:氫氧化鈉溶液來能與CO2氣體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O2===Na2CO3+H2O,CO2氣體的減少會導致裝置內的氣壓變小。往反應后溶液中滴加酸溶液,酸會與碳酸鈉反應生成CO2氣體,裝置中的氣壓會變大。典例4:(2022·浙江·金華市第五中學九年級開學考試)小科通過圖示裝置驗證CO2能與NaOH發生化學反應。標注射器活塞向充滿CO2的集氣瓶中注入過量20%的NaOH潛液,振蕩集氣瓶后打開止水夾。(1)打開止水夾,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2)實驗中不能用澄清石灰水來替代CaCl2溶液,原因是______。考點五、酸堿中和反應及其應用考點精要: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酸堿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的實質是酸溶液中的H+和堿溶液中的OH-結合生成H2O的過程。農業上用施加熟石灰的方法來降低土壤的酸性,或處理酸性的工業廢水,請寫出用它中和硫酸廠的污水(含硫酸等雜質)的化學方程式:Ca(OH)2+H2SO4===CaSO4+2H2O。胃酸的主要成分是鹽酸,胃酸過多會引起胃痛,某胃藥[主要成分:Al(OH)3]可緩解這一癥狀,寫出這種藥物在胃中發生的化學方程式:Al(OH)3+3HCl===AlCl3+3H2O典例5:(2022·杭州九年級期中)為了研究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如下實驗:(1)圖甲中,需要插入_______(填器材),通過測量來判斷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是吸熱還是放熱。(2)氫氧化鈉和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的評判標準是_______;(3)隨著鹽酸不斷滴入,燒杯中溶液溫度變化如坐標圖乙所示,由此判斷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是_______(選填“吸熱”或“放熱”);(4)實驗過程中,測得某時溶液的溫度是32℃,則a、b兩點的溶液中,相同的溶質是(不包括酚酞)_______。考點六、有關曲線分析類試題考點精要:仔細讀圖,搞清圖中每個節點、每個變化的所表示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判斷相關方面的問題。例如: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下圖中AB段是氫氧化鈉和硫酸反應,BC段是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CD段表示的是繼續添加氫氧化鈉不在發生反應,但是混合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在增加。典例6:(2022·浙江金華·九年級期末)科學興趣小組同學實驗后得到了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為了解其組成成分的含量,張強同學取100g鹽酸和氯化鈣的混合溶液盛與燒杯中,向其中不斷滴加碳酸鈉溶液,并振蕩,其反應生成沉淀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請分析回答:(1)在混合溶液中不斷滴加碳酸鈉溶液,并振蕩,反應開始階段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2)圖中a點時,燒杯溶液中的溶質是___________。(3)根據如圖,計算100克原混合溶液中含氯化鈣的質量__________。考點七、常見的鹽考點精要:鹽是指由金屬陽離子(或銨根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一類化合物。鹽可分為可溶性鹽和難溶性鹽,常見的可溶性鹽有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常見的難溶性鹽有AgCl、BaSO4及大部分的碳酸鹽。純堿又稱蘇打,是碳酸鈉(化學式Na2CO3)的俗名。它的水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變紅色。當碳酸鈉從溶液中結晶析出時,晶體里結合了一定數量的水分子,其化學式為Na2CO3·10H2O。碳酸鈉晶體暴露在干燥的空氣中易失去結晶水而最后變成粉末,此變化叫風化,屬于化學變化。碳酸鈣是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它是一種白色固體,難溶于水。碳酸鈣形成的巖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氯化鈉俗稱食鹽,它是一種白色固體,易溶于水,有咸味。氯化鈉既是人類不可缺少的食物佐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典例7:(2022九上·浙江期末)下列物質的名稱、俗名、化學式不完全一致的一組是( )。A.碳酸鈉 純堿 Na2CO3 B.氫氧化鈣 石灰石 Ca(OH)2C.氧化鈣 生石灰 CaO D.氫氧化鈉 燒堿 NaOH考點八、鹽的化學性質考點精要:鹽的化學性質:①鹽溶液+金屬→新鹽+新金屬(條件:鹽要可溶;金屬單質必須比鹽中的金屬元素活動性更強)②鹽溶液+酸溶液→新鹽+新酸(條件:一般鹽、酸均溶于水;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碳酸鹽等弱酸鹽可與強酸反應)③鹽溶液+堿溶液→新鹽+新堿(條件:鹽和堿必須可溶;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④鹽溶液+鹽溶液→新鹽+新鹽(條件:鹽和鹽必須可溶;符合復分解反應的條件)典例8:(2022九上·溫州期末)利用如圖所示的結構圖歸納鹽的四個方面的化學性質( 圖中編號①-④),請歸納有關知識。(1)在歸納性質②時,選取了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兩種物質,它們在溶液中相互反應時產生的現象是 。(2)在歸納性質③中,寫出一條與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在歸納性質④時,從“某些鹽”中選取了硝酸銀,寫出與硝酸銀反應的物質的化學式 (寫一個)。考點九、鹽的制取,復分解反應及其發生條件考點精要:1、由兩種化合物相互交換成分,生成兩種新的化合物的反應叫復分解反應。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①反應物如果沒有酸,則反應物必須都可溶(無酸皆可溶);②生成物中有難溶的物質(如BaSO4、AgCl)或難電離的物質(如H2O)或揮發性的物質(如氣體CO2)生成,即:生成物中必須有水、沉淀或氣體。2、自貢的鹽井,成為我國開采深層巖鹽的標志和率先進行天然氣田工業性開采的象征。在鑿井、取鹵、煮鹽等工序中所運用的科學技術,以及各種工具、裝置的發明和制造,無不體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3、銨鹽的制取與檢驗碳銨的制取:NH3十H2O+CO2 == NH4HCO3;硫銨的制取:2NH3+H2SO4 ==(NH4)2SO4;銨鹽與堿混合加熱后,都有氨氣放出,氨氣能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紅色。4.波爾多液是無機銅素殺菌劑,是硫酸銅、氫氧化銅和氫氧化鈣的堿式復鹽。典例9:(2022·浙江麗水·中考真題)思維模型是依據事物發展內在規律所建立的解決問題的基本框架,能引導有序思維、增進深度理解、促進問題解決。小科建構了“混合物提純”的思維模型:[初步理解]根據混合物組份的性質差異,獲得混合物中目標組份。(1)海水淡化是將海水中的鹽與水分開常壓加熱蒸曾法是其中的一種:常壓下將海水加熱形成水蒸氣,再液化得到淡水的過程。從建模角度分析,海水加熱形成水蒸氣屬于上述模型電的____________。(填“分離轉移”或“反應轉化")。[探究本質]根據組份的性質差異,選擇合適方法,實現物質提純。(2)從含少量氯化鈉的硝酸鉀固體中提純硝酸鉀,是通過溶解然發濃縮、冷卻結晶、過濾、洗滌、干燥實現的。其中過濾操作將硝酸鉀晶體與溶液分離是根據______不同。[實踐應用]根據混合物中某組份發生化學反應,提高混合物中目標組份純度。(3)小科取10克混有少量硫酸的鹽酸溶液滴入氯化鋇溶液至不再產生沉淀,經過濾洗滌和干燥得到沉淀0.233克,則原混合溶液中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為______。[融合創新]依據科學原理,融合技術與工程,形成新穎而有價值的解決實際問題方案。(4)常壓加熱蒸餾法,能耗大、成本高。小科查閱資料獲知,現在世界上的許多大型海水淡化工廠,都已經采用低壓加熱蒸餾法,請解釋其蘊含的科學道理______。考點十、常見化肥的種類、用途考點精要:化學肥料,簡稱化肥,是用礦物、空氣、水等做原料,經過化學加工精制而成的肥料。化肥主要包括氮肥、磷肥、鉀肥以及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主要營養元素的復合肥料。氮肥:含有組成葉綠素的重要元素,能促使農作物的莖葉生長茂盛。磷肥:能促進農作物根系發達,增強吸收養分和抗寒抗旱能力,促進作物穗數增多、籽粒飽滿。常見的磷肥有過磷酸鈣(CaSO4和Ca(H2PO4)2的混合物)。鉀肥:能促使農作物生長旺盛,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促進糖和淀粉的生成。常見的鉀肥有硫酸鉀、氯化鉀和草木灰(主要成分為K2CO3)。典例10:(2022九上·衢江期末)物質的用途總是與它的性質密切相關。請從下列物質中選取合適的物質填入空格內:氯化鈉、尿素、硫酸銅、氯化鉀、氫氧化鈣。(1)腌咸菜不可缺少的物質是 (2)為了使農作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能力,農業上通常可施用的化肥是_ 【答案】(1)氯化鈉(2)氯化鉀【解析】(1)根據氯化鈉是常用調味劑分析;(2)根據鉀肥可使作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分析。【解答】(1)腌咸菜不可缺少的物質是氯化鈉;(2)鉀肥可使作物莖稈粗壯、增強抗病蟲害的能力 ,氯化鉀中含有鉀元素,可作鉀肥。1.(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在盛有氯化鐵溶液的試管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能觀察到現象是( )A.無明顯現象 B.有紅褐色沉淀生成C.有藍色沉淀生成 D.溶液呈血紅色2.(2021九上·洞頭期中)下列物質長期放置在空氣中,溶液質量因發生化學變化而減小的是( )A.氯化鈉溶液 B.氫氧化鈉溶液 C.濃硫酸 D.石灰水3.(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題)下列物質間的轉化不能實現的是( )A. B.C. D.4.(2022·浙江嘉興·九年級期末)下列各組物質能在酸性無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K2SO4; Ba(OH)2 ; KCl B.Na2CO3; KNO3; NH4ClC.MgSO4; NaNO3; KCl D.Cu(NO3)2; NaCl; KNO35.(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瓶內壁附有一層白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白膜都是氫氧化鈣 B.白膜可用鹽酸除去C.白膜的形成與二氧化碳有關 D.試劑使用后應及時蓋上瓶塞6. [2022·諸暨期末]為研究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是否發生反應,王新興同學設計的下列方案最不可行的是( )A. B. C. D.7.(2022·浙江·寧波市第七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為三種物質可能存在的轉化關系,根據所學物質的性質及化學變化規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能一步實現轉化的有①③④⑤⑥B.實現③轉化,可通至氫氧化鈉溶液C.實現⑤轉化,可加入碳酸鈣粉末D.實現⑥轉化,可加入氫氧化鉀溶液8.(2021九上·溫州期中)小明將滴有酚酞的Ba(OH)2溶液平均分成兩份,置于甲、乙兩個燒杯中,分別往甲、乙兩燒杯中滴加稀硫酸、硫酸鈉溶液至過量(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燒杯中,溶液的顏色始終為紅色 B.甲燒杯中,氫離子的數量一直不變C.乙燒杯中,溶液的顏色始終為紅色 D.乙燒杯中,鈉離子的數量一直不變9.(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判斷物質之間是否發生化學反應需要證據支持。在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中加入適量稀鹽酸后,能證明兩者發生化學反應的是( )A. B.C. D.10.(2021·浙江·浣江教育九年級期中)25℃時,向20.0mL質量分數為30%的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溶液的pH與所加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b、d點對應溶液的pH:b>d B.所用氫氧化鈉溶液的質量分數一定為30%C.向b點對應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呈無色 D.d點對應的溶液中溶質是NaCl和NaOH11.(2021·浙江杭州市十三中練習)電導率是衡量溶液導電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條件下,電導率與離子濃度(單位體積內的離子數)成正比。如圖為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電導率曲線,以下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電導率減小可能是由于溶液中離子數量逐漸減小B.M點時NaOH溶液與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C.N點時溶液中的離子數大于P點D.該實驗證明溶液中始終含有帶電的粒子12.(2021·余杭模擬)一瓶完全變質的NaOH溶液,在變質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離子種類如圖所示,其中“ ”表示________(填寫離子的符號);檢驗此瓶試劑是否已完全變質的方法是:________。13.(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無土栽培是用營養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水和無機鹽。(1)硝酸鉀()是營養液中的一種常見成分。硝酸鉀屬于___________A.酸 B.堿 C.鹽 D.氧化物(2)配制100克含硝酸鉀質量分數為3%的營養液,需要硝酸鉀的質量為___________克。14.(2022·浙江湖州·中考真題)洗衣機槽清潔劑的主要成分是過碳酸鈉(),過碳酸鈉是一種白色晶體,溶于水時會與水反應生成碳酸鈉和過氧化氫(化學方程式為:)。現取少許過碳酸鈉晶體,加入水形成溶液。(1)取少量二氧化錳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該溶液,觀察到有氣泡產生,為了檢驗該氣體,可用___________。(2)待不再產生氣泡時,得到的溶液呈___________(選填“酸性”或“中性”或“堿性”)。(3)生成的碳酸鈉中碳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__。15.(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將稀硫酸逐滴滴入加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直至過量的實驗操作和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回答問題:(1)圖中甲表示的微粒是__(填寫符號);(2)驗證反應后溶液中稀硫酸有剩余,可行的操作是_______。A.取樣,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試液 B.取樣,滴加少量CuSO4溶液C.取樣,加入少量CaCO3粉末 D.取樣,滴加少量Ba(NO3)2溶液16.(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某同學用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進行實驗,如題圖。(1)能說明氫氧化鈉溶液與稀鹽酸發生反應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2)填寫反應后D粒子的符號__________。(3)下列物質能證明滴加的稀鹽酸過量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A.CuO B.AgNO3 C.CaCl2 D.pH試紙17.(2021·浙江·舟山市定海區第二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根據如圖所示實驗,探究酸堿中和反應。實驗一:通過溶液酸堿度證明酸堿發生中和反應,圖②中b、c、d三點處對應溶液所含溶質NaCl的質量大小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用b、c、d表示三者關系)。實驗二③④⑤操作,_________(選填“可以”或“不可以”)證明酸與堿發生了中和反應。18.(2022·浙江衢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是小科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實驗時,記錄的溶液pH隨時間的變化曲線。(1)由圖可知,實驗操作過程是將_______;A.稀鹽酸逐漸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B.氫氧化鈉溶液逐漸加到稀鹽酸中(2)該反應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_______;(3)當時間為60秒時,溶液中的溶質為_______。19.(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在研究酸和堿之間發生的反應時,把稀鹽酸滴入氫氧化鋇溶液中,得到無色溶液A。無色溶液A中除了氯化鋇還有什么?某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一 實驗二猜想 可能還有鹽酸 可能還有氫氧化鋇實驗過程 在試管中加入2~3顆鋅粒,再滴加少量無色溶液A 在試管中加入少量無色溶液A,再滴加2~3滴氯化鐵溶液實驗現象 無氣泡產生 有② 色沉淀產生實驗結論 無色溶液A不含① 無色溶液A含有氯化鋇和氫氧化鋇(1)請把表格內容填寫完整: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2)該同學為了從無色溶液A中得到純凈的氯化鋇晶體,請你幫他寫出合理的方法:___________。20.(2022·浙江·寧波市江北區九年級期末)在化學實驗中,有時藥品的滴加順序不同會導致實驗現象不同。某同學使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進行實驗,廣口瓶內氣球的體積變化與滴加藥品體積的關系如圖乙所示,其中A點表示開始滴加某種藥品,B點表示開始滴加另一種藥品(不考慮由于滴入液體的體積及反應導致的溫度變化對集氣瓶內氣壓的影響)。據圖回答:(1)實驗中首先加入的試劑是________。(2)BC段氣球體積不變的原因是________。21.(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NaCl、Ba(OH)2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成分,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1)如果步驟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寫出步驟Ⅰ中生成沉淀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2)如果步驟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則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22.(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某白色固體M可能由、、、中的一種或幾種物質組成。為確定其成分,小寧進行如圖所示實驗。則:(1)白色沉淀G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2)白色固體M的成分是___________。23.(2022九上·臺州期末)為探究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固體樣品是否全部變質,小柯取少量的樣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別裝入兩支試管中,進行了如甲、乙兩圖所示實驗。(注:BaCl2溶液呈中性)(1)小柯認為“甲圖實驗說明了氫氧化鈉固體部分變質”。你認為小柯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 。(2)分析乙圖實驗的現象,可以確定樣品的變質情況為 。(3)進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樣品溶液,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鹽酸,直至過量。請在丙圖中畫出“生成CO2的質量隨加入稀鹽酸質量變化”的大致圖像。(圖在答題紙上)24.(2021·浙江·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團(總校)九年級階段練習)某實驗小組同學為了探究稀鹽酸與NaOH能否發生化學反應,設計了如下方案。【方案一】測定溶液pH的變化證明二者發生化學反應(1)如圖1,用pH傳感器測定兩溶液混合時pH的變化曲線,證明二者發生了化學反應。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A.該實驗是將稀鹽酸滴加到氫氧化鈉溶液中 B.a點溶液中所含溶質為NaOHC.b點到c點的變化過程中,都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D.往c點溶液中加入Cu(OH)2,觀察到無明顯變化【方案二】借助反應前后的溫度變化證明二者發生化學反應(2)小金同學在不使用溫度計的情況下,通過圖2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___________的現象,證明二者發生了化學反應。(3)小華同學提出,該現象不足以證明NaOH與稀鹽酸發生了化學反應,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_。【方案三】利用圖3實驗證明二者發生化學反應(4)實驗過程中均無明顯現象,則步驟Ⅱ中所加試劑為___________。25.(2022·浙江·杭州市公益中學九年級階段練習)在除雜質的操作中,為了將雜質完全去除,通常需加入過量的除雜試劑。為了除去 NaCl 樣品中混有的少量 Na2SO4和 MgCl2,某校化學課外活動小組設計的提純 NaCl的流程如圖所示:(1) 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鈉可除去的陽離子是_________(寫離子符號)。(2) 試劑 X 的化學式為________,溶液 M 中所含有的陰離子有_________。(3) 某同學用提純得到的 NaCl晶體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 在量取液體時仰視讀數, 會導致所配制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________(填 “大”或 “小”)。26.(2020九上·余杭期末)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Na2CO3(含有少量NaCl)。某小組為測定食用堿中Na2CO3的含量,設計了如圖實驗裝置(固定裝置己略去)。設計思路:用空氣將裝置B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緩緩吹入裝置D中,利用裝置D的質量變化測定食用堿中Na2CO3的含量。請結合實驗裝置和設計思路,回答下面問題:(1)裝置D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空氣通入太快,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3)裝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沒有C裝置,會導致測定結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27.(2022九上·衢江期末)小科對已經變質的氫氧化鈉固體是否還含有氫氧化鈉進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氫氧化鈉 猜想二:沒有氫氧化鈉(查閱資料) 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進行實驗]取少量固體置于試管中,加水充分溶解,滴入幾滴無色酚酞,觀察到溶液變紅,小科認為猜想一成立。[交流與評價]小玲同學認為小科的結論不一定正確, 原因是 。于是,小玲同學繼續進行探究。[進行實驗]實驗操作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小玲同學在小科所做實驗后的溶液中,滴入過量的Ba(NO3)2溶液 猜想一成立[反思與拓展]另取少量燒杯中的溶液進行以下實驗,也能證明猜想一成立的是 。A、先加足量稀鹽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C、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D、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靜置,取上層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28.(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小樂借鑒網上資料腌制松花蛋。她先將純堿和食鹽加入容器中,然后用沸水溶解,接著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應,冷卻后得到料液,最后將鴨蛋放入其中浸漬一段時間。回答問題:(1)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續保持沸騰,其原因是__。(2)小樂對冷卻后得到料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取了適量料液(上層清液),對其中的溶質進行探究。①小樂認為,料液中一定存在NaCl和NaOH,料液中一定有Na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②小樂猜想,料液中還有可能存在Ca(OH)2或Na2CO3,于是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1:取少量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實驗2:取少量上層清液放入試管中,滴加過量稀鹽酸,沒有明顯現象。由此可以得出,該料液中除NaOH與NaCl外,還含有________________(填寫化學式)。29.(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國家標準規定工業純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98.0%為合格品。為測定某工業純堿是否為合格品,興趣小組成員分別進行了如圖的實驗。(雜質可溶于水且不參與反應,過濾后濾渣損失忽略不計)(1)實驗中加入過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2)若濾渣未經干燥便進行稱量,會導致碳酸鈉質量分數的計算結果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3)通過計算判斷該工業純堿是否為合格品。(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30.(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有一種新型化肥——硝酸銨鈣,其有效成分為和,進入土壤后,都成為可吸收的離子,不會引起土壤板結,且鈣離子可提高農作物對病害的抵抗力。小寧利用某品牌的硝酸銨鈣化肥,進行以下實驗:取化肥樣品8.0g,與足量的NaOH固體充分混合,加熱到固體質量不再減少,生成0.17g氨氣()。把反應所得固體溶于適量水中,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充分反應,過濾得到沉淀和濾液,測得沉淀質量為4.0g。(已知:;化肥中的其它成分不含Ca、N元素,且不參加反應)(1)作為氮肥,硝酸銨鈣在植物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A.促進細胞分裂和生長,使枝葉長得繁茂B.促進幼苗的生長發育和開花,使果實、種子的成熟提早C.使莖桿健壯,促進淀粉的形成(2)計算樣品中的質量分數。___________(3)計算濾液中的質量。___________31.(2022·浙江麗水·中考真題)螢石是我市的優勢礦產資源,也是我國“戰略性礦物”。為探討螢石的形成、開采,浮選等跨學科問題,興趣小組對某螢石礦區開展項目化研究。[螢石形成]巖漿冷卻過程中從巖漿分離出含氟離子的氣水熱液,在熱液沿裂隙上升時,氟離子與周圍巖石中的鈣離子結合成氟化鈣冷卻結晶后形成礦物晶體顆粒即螢石,它通常存在于花崗巖等巖石內。(1)螢石礦屬于______(填“巖漿巖”、“沉積巖”或“變質巖")。[螢石開采]螢石開采過程中,通常用乳化炸藥裝入鑿好的巖壁小孔,將巖石炸成碎塊,再將巖石碎塊裝入車廂運出礦洞。(2)乳化炸藥將巖石炸成碎塊的過程中,化學能轉化成______。[螢石浮選]蛋石礦開采后,將礦石破碎,研磨成礦粉,加水調成礦漿,往礦漿中添加捕收劑等藥劑進行浮選,使目標礦粉粘附在泡沫上浮至水面,得到純度較高的精礦。(3)如圖是pH值、捕收劑種類對浮選回收率影響的圖像。為獲得高浮選回收率,浮選時的最佳條件是______。[純度測定]螢石的主要成分為氟化鈣(CaF2)。 已知:CaF2+H2SO4(濃)==CaSO4+2HF↑(4)為測定精礦樣品中氟化鈣的含量,該小組稱取10g樣品和濃硫酸充分反應,生成的氣體全部被堿性溶液吸收,測得堿性溶液增重4.4g,計算樣品中氟化鈣的質量分數。______[項目評估]螢石是我市優勢礦產資源,但對螢石開采項目一直有不同觀點。(5)請選出你認同的一種觀點______(填字母)。A.我市應該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螢石開采項目B.在勘探技術和環境監測到位的情況下,可以發展螢石開采項目C.螢石開采項目會引發地表沉陷,誘發地質災害,應禁止螢石開采項目32.(2022·浙江寧波市九年級期末)為測定某純堿樣品中(含有氯化鈉雜質)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現稱取10.0g樣品放在燒杯中并滴入稀鹽酸,當稀鹽酸滴加至36.5g時,燒杯內溶液的總質量為44.3g(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滴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1)A點產生氣體的質量m=________g;(2)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________;(3)B點時,燒杯內的溶液中氯化鈉的質量________。33.(2022·浙江溫州·九年級期末)往20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鈣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鈉溶液,所得溶液的pH變化與加入碳酸鈉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假設生成的氣體全部逸出),試分析計算:(1)a→b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2)反應到c點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寫出計算過程,精確到0.1%)(3)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_____。34.(2021·浙江寧波·九年級期中)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同學發現實驗室有一份在空氣中潮解變質的氫氧化鈉樣品,欲知其組成成分,現取樣品9.8g向其中逐漸加入一定質量分數的稀硫酸,產生氣體質量與滴入稀硫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試計算:(1)產生二氧化碳氣體的質量為________g。(2)求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3)求9.8g樣品中氫氧化鈉固體的質量。35.(2022·浙江寧波·九年級期末)大理石是含雜質的碳酸鈣,實驗室我們經常用小塊的大理石來制取二氧化碳。實驗過程中小科同學想測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樣品置于圖甲的發生裝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鹽酸(雜質不參加反應),產生的氣體用裝有氫氧化鈉的吸收裝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體一般不選用硫酸,理由是___________。(2)反應前,測得圖甲中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都為 m 克。實驗后,根據實驗數據繪制了圖乙,曲線 a 、b 分別表示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情況。請分析曲線b ,計算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___________。(3)請綜合分析曲線a、b,計算出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_。(4)計算后,小科對上述實驗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分液漏斗中的鹽酸濃度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 小”),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影響。36.(2021九上·樂清期中)小明對實驗室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廢液,進行溶質成分鑒定。取廢液上層清液50克,逐滴加入質量分數為10.6%的碳酸鈉溶液,出現氣泡,滴加至20克開始出現白色沉淀。繼續滴加至沉淀不再產生,過濾,測得沉淀的質量為5克,并繪制了圖像。(1)碳酸鈉屬于 (選填“鹽”或“堿”)。(2)廢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寫化學式)。(3)圖象中的a點數值是 。(4)通過計算說明,圖像橫坐標中的b點表示的溶液的質量是多少克 37.(2022·浙江義烏市八年級期中)用沉淀法測定食用堿樣品(含少量氯化鈉雜質)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取10g樣品加90g水完全溶解制成溶液,逐次滴加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氯化鈣溶液,(化學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實驗數據如表: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加入CaCl2溶液的質量/g 20.0 20.0 20.0 20.0 20.0反應后溶液的總質量/g 118.0 136.0 M 172.0 192.0請根據實驗數據分析解答下列問題:(1)表中數據M的值為______。(2)第 ______次恰好完全反應。(3)該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38.(2022·浙江湖州·八年級期末)為了檢測實驗室中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含量,某同學用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鹽酸與樣品進行了四組實驗測定(樣品中雜質不溶于水,且不與鹽酸反應),測得數據如表。試回答:甲 乙 丙 丁所取石灰石質量/g 10.0 10.0 10.0 10.0加入鹽酸質量/g 20.0 30.0 45.0 50.0剩余固體質量/g 6.0 4.0 2.0 2.0(1)各組充分反應后,鹽酸有剩余的實驗組別是______;(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3)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______?39.(2021·浙江省武義縣九年級階段練習)工業上侯氏制堿法得到的純堿產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鈉雜質,化驗員要對每批次的純堿產品進行檢驗。實驗中取30g純堿樣品,平均分成五份(每等分6克)依次加入盛有100g稀鹽酸的錐形瓶中(錐形瓶的質量為60g),每次充分反應后都進行稱量,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表:(假定反應產生氣體全部逸出,其它氣體的揮發忽略不計)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加入純堿樣品的質量/g 6 6 6 6 6電子天平的示數/g 163.8 167.6 171.4 177.4 183.4(1)第二次加入純堿樣品充分反應后,連同第一次實驗共生成二氧化碳________克;第四次加入純堿樣品時,是否還能發生化學反應?________。(2)計算純堿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3)計算鹽酸溶質質量分數。40.(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往含有硝酸鈣和稀硝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請在下圖中畫出混合溶液的pH隨加入碳酸鈉溶液質量增加而變化的曲線,并說明理由。(已知硝酸鈣和硝酸鈉在溶液中顯中性)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精選精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上第一章 1.4-1.6 期末備考秘籍(原卷版).doc 九上第一章 1.4-1.6 期末備考秘籍(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