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初中歷史與社會 九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初中歷史與社會 九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教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2.1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知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通過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重要歷史事件,了解日本如何從局部侵華走向全面侵華。 2.了解西安事變基本史實,客觀分析西安事變和平和平解決的歷史原因和意義。
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通過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等重要歷史事件,了解日本如何從局部侵華走向全面侵華。 教學難點:了解西安事變基本史實,客觀分析西安事變和平和平解決的歷史原因和意義。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選擇題。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結合史實分析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是什么? 2.為什么說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3.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政府推行什么政策?有什么影響? 4.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前夕,為“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新的長城”,中國共產黨做了哪些努力?試舉兩例。 5.周恩來說過,張學良和楊虎城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為什么? 6.從歷史背景分析西安事變爆發的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結果如何?有何歷史意義? 7.中共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根本出發點是什么?概括中共的政治主張是什么? 三、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2.2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知道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2.能夠以南京大屠殺等史實為例,說明日軍侵華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知道牢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3.通過學習抗日戰爭的歷史,培養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
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以國共第二次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教學難點:能夠以南京大屠殺等史實為例,說明日軍侵華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知道牢記歷史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選擇題。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蔣介石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是如何一步步轉變為第二次國共合作的? 2.根據P75頁有關材料說說今天日本右翼分子對日本侵華戰爭是什么態度? 3.請你用史實批駁他們的荒謬觀點。 4.為什么說日本是“一架正在開動的獸性機器”,請引用史實說明。 5.釣島之爭仍未平息,面對日本右翼勢力的猖狂,從國家和個人角度分析該怎么辦? 6.“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被國務院列入紅色旅游景點,有何意義? 三、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2.3全民族的抗戰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知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過程與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2.了解國民黨和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分別擔負著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作戰任務,掌握全民族抗日戰爭中,主要的會戰和戰役,知道平型關戰役和臺兒莊戰役的意義。 3.明確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過程與其重要的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全民族抗日戰爭中,主要的會戰和戰役,知道平型關戰役和臺兒莊戰役的意義。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選擇題。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簡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 2.結合中共抗日通電、蔣介石廬山談話內容等史實分析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要點史實陳述:全民族抗日戰爭中,主要的會戰和戰役基本史實(時間、地點、人物等)。 4.從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不同群體積極參戰等史實來分析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抗戰。 三、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2.4 抗日戰爭的勝利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支持與援助,能夠總結分析中國取得抗日戰爭最終勝利的原因。 2.掌握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時間和過程,理解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中國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 3.認識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付出的巨大犧牲,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貢獻,吸取歷史教訓,以史為鑒,珍惜和平,絕不讓歷史重演。
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時間和過程,理解中國抗日戰爭勝利的重要歷史意義 教學難點:分析中國抗日戰爭最終取得勝利的原因。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相應練習。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要點史實的陳述:抗日戰爭勝利的基本史實(時間、地點、人物等)。 2.中國取得抗日戰爭勝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史實來證明你的觀點。 3.結合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和抗日戰爭史,從國內和國際兩個角度說明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三、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3.2大戰的全面爆發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間和戰爭的進程中法國淪陷、不列顛之戰、軸心國軍事同盟等基本史實。 2.嘗試探究戰爭前期德國多次突襲成功的原因。
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間和戰爭的進程中法國淪陷、不列顛之戰、軸心國軍事同盟等基本史實。 教學難點:嘗試探究戰爭前期德國多次突襲成功的原因。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選擇題。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標志是什么?結合中國抗日戰爭的情況,理解全面爆發的含義。 2.為什么會出現“奇怪的戰爭”?它可能會帶來哪些影響? 3.簡單梳理德國閃電戰突襲歐洲的進程,為什么德國能夠迅速占領包括法國在內的上述歐洲國家? 4.根據圖3-39分析法國淪陷后英國所面臨的的形勢。 5.結合丘吉爾的演說,說一說英國政府對德國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結果怎樣? 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3.2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了解蘇德戰爭的爆發,知道莫斯科保衛戰宣告了德國閃電戰的破產。 2.知道日軍突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3.能夠通過對戰爭的學習了解戰爭爆發的深刻原因和戰爭對人類文明的破壞。
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蘇德戰爭的爆發,知道莫斯科保衛戰宣告了德國閃電戰的破產;知道日軍突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教學難點:能夠通過對戰爭的學習了解戰爭爆發的深刻原因和戰爭對人類文明的破壞。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選擇題。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德國同蘇聯已經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為什么還要進攻蘇聯? 2.戰爭初期德軍進攻結果如何?他們為什么能迅速推進? 蘇聯方面的應戰情況是什么樣的?結合P87下圖文資料分析其結果怎樣? 4.結合主客觀因素,說一說你對蘇聯取得莫斯科保衛戰勝利的原因的理解。 5.通過閱讀圖3-47,結合珍珠港的地理位置,分析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原因。 6.結合資料1,說一說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政策是什么樣的?珍珠港事件爆發后,美國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7.有人認為,日軍偷襲珍珠港是戰術上的勝利,戰略上的失誤。請你從“對二戰格局影響”角度分析“戰略上失誤”的原因? 三、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4.1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戰的轉折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和取得勝利的主要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知道它(他)們對歷史進程的意義。 2.通過學習,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樹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意識,形成利用科技發展造福人類而非應用于戰爭的觀念。
重難點 教學重點: 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和取得勝利的主要過程,以及與之相關的重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知道它(他)們對歷史進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通過學習,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樹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意識,形成利用科技發展造福人類而非應用于戰爭的觀念。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選擇題。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根據P90頁描述,說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建立有什么意義。 2.想一想,人們為什么把斯大林格勒戰役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3.列表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轉折點階段的重大戰役的概況。 4.簡述《開羅宣言》和德黑蘭會議主要內容和意義。 5.綜合P92頁教材內容分析,討論一下,諾曼底登陸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三、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4.2雅爾塔會議與德日投降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結合史實,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對戰后世界格局的影響。 2.認識法西斯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明確戰爭使人類文明進程遭受重大挫折。
重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及其對戰后世界格局的影響。 教學難點:認識法西斯主義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選擇題。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簡述雅爾塔會議召開的背景和會議概況,分析其影響。 2.聯系上節課內容,將教材涉及的四次重要國際會議列成簡表。 3.有人說日本投降不外乎兩個,一是“屈原”二是“蘇武”,你知道他們分別是指什么嗎?你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4.聯系史實,歸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因素。 5.舉例說明法西斯的暴行,據此說一說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性質的理解。 6.為什么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真正意義的“世界大戰”,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人類社會提供經驗教訓。 三、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綜合探究三 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看中國的地位與作用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以中國發展道路的選擇為例,說明中國在發展道路上“以俄為師”,但開創了與俄國不同的革命新道路。回顧本單元所述的中國抗日戰爭史實,并結合本課內容,歸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持續時間、所受損失,感受中國軍民同仇敵愾的英勇抗戰精神。 2.聯系史實,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國的境遇,舉例說明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的作用,比較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后中國的角色。 3.分析中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地位的變化,明確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和作出的重大貢獻,增強國家認同感、歸屬感和民族自豪感。
重難點 教學重點: 回顧本單元所述的中國抗日戰爭史實,并結合本課內容,歸納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持續時間、所受損失,感受中國軍民同仇敵愾的英勇抗戰精神。 教學難點:聯系史實,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中國的境遇,舉例說明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的作用,比較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戰后中國的角色。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自主學習(25分鐘,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完成) 1.閱讀教材,熟悉教學內容,發現問題,提出質疑。 2.完成作業本中的選擇題。 二、合作學習(8分鐘,由各小組長負責,按學習小組交流討論課前以下獨學內容,解決獨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習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小組長寫到黑板上。教師巡視各小組的交流,作適當的指導) 1.結合中國抗日戰爭進程,從以下方面進行歸納: 戰爭的起點: 戰爭的全面爆發: 戰爭持續的時間: 戰爭中的經濟損失: 戰爭中的軍民傷亡: 2.對比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時間和戰爭情況,結合以上數字,列出實例說明你對中國人民英勇抗戰的理解。 3.結合資料2,說一說自己的感受。通過學習,你對中國遠征軍的赴緬甸作戰有什么樣的評價?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以何種方式參戰?戰勝國的身份和參加巴黎和會是否意味著中國國際地位提高?結合史實說明你的理由。 5.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兩次世界大戰中中國的地位變化。 6.結合史實,說明你對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的理解。 三、展示評價(18分鐘,教師主持:一是指定學習小組分別展示上述合作學習內容,二是在每一個小組派代表展示后,由其他學習小組代表質疑、補充和評價,教師適時參與指導、質疑、補充和評價) 四、及時反饋(10分鐘,拓展練習,學生獨立完成,及時反饋) 五、本課小結(3分鐘): 六、布置作業(1分鐘) 1.整理復習本課的學習內容和作業本作業 2.完成下一節課的自主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1.1經濟大危機
課時安排 1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了解經濟危機爆發的背景和根本原因、表現、特點、危害性,以及因經濟危機而帶來的持續影響; 2.了解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根本特點; 3.總結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的經驗教訓。
重難點 教學重點: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和根本特點。 教學難點: 經濟危機爆發的背景和根本原因。
教具準備 PPT課件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問題導入:資本家傾倒牛奶真的是老百姓不需要嗎?這背后發現了什么樣的經濟狀況和經濟關系?學習本節課內容找到答案。 一、1929—1933年經濟危機 1.播放視頻《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2.展示圖片,歸納經濟危機的表現。 股市崩潰、銀行倒閉、企業破產、產品積壓、 失業率高、人民困苦。 3.解決導入所提問題,歸納經濟危機的原因。 農場主為何要銷毀“過剩”牛奶? (產品過剩問題)見PPT圖例。 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壟斷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窮苦百姓無力購買,導致生產過剩。 經濟危機的原因: 4.經濟危機的特點。 展示地圖,提問:為什么經濟危機會迅速蔓延并演變成世界性的經濟危機? 5.談一談這場經濟危機產生了什么影響 (1) 1929—1933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生產下降情況 經濟上:資本主義經濟遭巨大破壞 歸納知識點: 經濟危機影響:1)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生產下降,貿易銳減,物價暴跌,企業和銀行紛紛倒閉,失業激增。 (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農民們生產的東西賣不出去,或者抵不上所耗成本。一位牧場主,將牛羊全部射殺后扔進山溝,因為飼料昂貴,而運往市場的運費大大超過了賣掉它們的價錢。地里的棉花沒有采摘,果園里掛滿正在潰爛的葡萄和橄欖。1車小麥賣到城里僅夠買一雙4美元的鞋,用玉米棒子當燃料比賣玉米買煤還合算,而千百萬的城市人卻買不起那賤到使農民破產的農產品。沒有失業的工人拿的是名曰“餓不死人的工資”。 為什么勞動人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而資本家卻人為地銷毀產品?這暴露了資本家什么本性? ------《羅斯福傳》 A、銷毀商品的原因: 壟斷資本家要保持商品價格,維持利潤 B、暴露的本性:資本家殘忍,資本主義制度腐朽。 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造成這場危機的根本原因。 經濟危機影響:2)加劇了資本主義的各種矛盾; 課堂小結: 從經濟的虛假繁榮到經濟大危機的爆發,經濟的發展不能自由放任,也不能像前蘇聯一樣高度集中。要正確處理市場和政府的關系,結合本國國情的歷史條件,我國的改革應該吸取羅斯福新政的經驗教訓,調整生產關系中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因素。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2羅斯福新政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 了解經濟大危機發生的背景、特點、表現; 2. 知道羅斯福新政實施的內容、作用;認識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 3.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
重難點 教學重點: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及其歷史作用。 教學難點:評價羅斯福新政。
教具準備 多媒體、樂課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導入新課: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依靠羅斯福新政走出困局,羅斯福采取那些措施挽救危機?為什么這些措施被稱為“新政”,本節課我們將講述這些內容: (二)、講授新課: 一、從繁榮到危機 1、背景: 政治相對穩定: 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形成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使世界處于相對穩定時期。 經濟繁榮: 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繁榮”的表現: 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新興產業迅猛發展,收音機、電冰箱、吸塵器等新產品開始進入大眾家庭,汽車也不再是富人才能賣得起的奢侈品。但是,繁榮的表象下隱藏著巨大的危機。 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 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 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 于生產資料的資本家私人占有制與社會化大生產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由于生產的相對過剩造成了生產與銷售的矛盾日益激化。于是,在“繁榮”的背后孕育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主要原因:資本主義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和勞動人民購買力嚴重不足的矛盾生產過剩。 直接原因: 全國性的股票投機活動刺激了資本家盲目生產,加速危機的爆發 3、危機的爆發: 1929年10月24日,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股票崩潰,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 4、特點: 持續時間長 :1929---1933年,一般的經濟危機持續一年最多不過兩年,而30年代初的危機持續了長達5年之久,有的甚至更長。 波及范圍 廣:從金融業迅速波及到幾乎所有部門;從美國迅速蔓延到所有資本主義國家。 破壞程度 大: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40%以上,貿易額減少了2/3。美國的工業產量下降超過40%,貿易額減少70%。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美國有1500萬---1700萬失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人數更是超過3000萬。 二、羅斯福新政: 1、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 2.內容 3.意義
教學反思
上課日期: 年 月 日 第 課時
課 題 3 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課 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意大利、德國、日本法西斯統治的建立;法西斯統治上臺的歷史背景; 2.通過思考討論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原因和啟示,培養學生的歷史理解力。通過對史料的研讀、概括,提高學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歷史實證意識。 3.通過德國法西斯政權內外政策的學習,進一步認識法西斯政權的反動本性;同時認識到珍愛和平要有珍愛和平,制止戰爭的能力,警惕法西斯勢力抬頭,死灰復燃。
重難點 教學重點: 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 教學難點: 歐洲、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樂課
師生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問題導入: 什么是“法西斯”? 二.新課: (1)意大利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意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 2.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奪取意大利政權,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 3.對外擴展:1935年10月意大利發動了侵略埃塞俄比亞的戰爭; 1936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亞 (2)德國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1.原因: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1932年,德國的工業產量比1929年下降了近40%,農業產值下降了近30%,失業人數超過600萬。廣大中下層民眾困苦不堪,對政府分不滿加劇。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黨….. 2.上臺過程: 學生合作完成 歸納: ①1932年,在德國國會選舉中,納粹黨成為第一大黨。 ②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開始掌握國家大權——德國走上對內實行法西斯獨裁統治、對外積極擴張的道路。 ③1933年,制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④1934年,希特勒成為元首及國家總理,解散國會,禁止其他政黨活動,集黨、政、軍大權于一身,建立起法西斯專政。 (3)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與擴張 1.背景 2.核心組織:軍部 3.侵略 4.建政:受軍部控制的內閣上臺(1936年) 歸納整合:德國日本法西斯化的異同 同: A 利用的時機相同 (經濟危機 社會動蕩不安 趁機擴張勢力進而奪取政權 ) B 上臺后都加強了擴軍備戰,對外侵略,形成了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 異: A 德國希特勒納粹黨上臺執政,一下子就確定了法西斯統治 B 日本以軍部為主力的法西斯勢力逐漸抬頭,逐步完成法西斯化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明市| 德阳市| 平定县| 阿合奇县| 惠来县| 安仁县| 仪陇县| 湖南省| 泗水县| 收藏| 巴林右旗| 安塞县| 颍上县| 凌云县| 丹凤县| 鄯善县| 铁岭市| 亳州市| 明光市| 家居| 墨脱县| 新化县| 武夷山市| 伊金霍洛旗| 化隆| 惠水县| 肥城市| 玉树县| 文山县| 阿巴嘎旗| 绥德县| 大名县| 南康市| 崇信县| 颍上县| 仪征市| 满洲里市| 米泉市| 衡阳市| 乐亭县|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