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第17課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 使用時間:2022年11月22日 導案編號:一、 目標導學 1.閱讀課文第81頁:了解紅軍長征的背景,劃出紅軍進行戰略轉移的原因; 2.閱讀課文第82頁,了解遵義會議召開的背景、時間、內容和意義;(重難點); 3.閱讀課文第83、84頁:了解紅軍長征的路線以及長征勝利的意義;(重點)二、 預習 檢測 觀看本課微視頻,了解紅軍長征的歷史; 完成《高分突破》第104、105頁填空題部分。三、 合作探究 【史料實證】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此次會議集中全力糾正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是完全正確的。這次會議開始了新的中央領導人,是中共黨史最有歷史意義的轉變。--摘自《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 材料二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顏。 --毛澤東《長征》 材料三 (1)材料一中“此次會議”是指什么會議 新的中央領導人是誰 這一次會議的召開有什么的影響? (2)依據材料二、三和結合所學知識,繪制紅軍長征的路線。 (3)你認為紅軍長征勝利的原因是什么?長征精神有哪些? 【感悟提升】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中國革命史乃至世界軍事史上都是一次偉大的壯舉。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長征勝利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所以說它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具有重要地位。長征還具有現實意義,它是一種偉大精神的象征,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動力。四、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 1. 中共中央于 1935 年1月在貴州省遵義召開會議,決定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會后,中央由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組成三人軍事指揮小組,統一指揮紅軍的行動。從中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來看,遵義會議 A.使紅軍跳出敵人的包圍圈 B.形成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領導力量 C.使中國革命從此一帆風順 D,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 )2.毛澤東在《長征》中寫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首詩概況了長征的艱難,贊揚了紅軍無所畏懼的英雄氣概。長征途中跳出敵人包圍圈的是 A.血戰湘江 B.四渡赤水 C.渡過金沙江 D.飛奪瀘定橋 ( )3.貴州省黎平縣老人任時諾回憶說:“我見過紅軍,那是冬天。雖然他們很苦,身上穿的很薄、很爛,但他們對老百姓都很好,到各家各戶借的東西,用過之后都歸還。”從老人的話中可以得知 A.紅軍從江西瑞金出發 B.紅軍勝利會師 C. 紅軍紀律嚴明 D.遵義會議是重要轉折點 ( )4.有學者評價:“長征簡直是將革命劃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條分界線。”“分界線”喻指的是長征 A. 開啟了新民主主義革命 B.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 C.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 D.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 )5. 美國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一書中說:“從紅軍 1934 年 10 月 16 日在華南渡過淺淺的于都河,直至毛澤東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長征把中國這段歷史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下列能說明長征與這段歷史聯系的是 A.長征精神對中國人民爭取民主革命的最后勝利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B.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C.長征實現了中國共產黨工作重心由農村到城市的轉移 D.長征播下了革命火種,成為人民革命戰爭取得勝利的可靠保證 ( )6. 陳云向共產國際匯報中 紅軍長征情況時指出:“我們的黨當然犯過某些 錯誤,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糾正了。......犯錯誤時需要共產國際出面干預的情況,再也不會有了。目前,我們的黨在新的情況下能夠提出新的任務。”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 A. 擺脫了共產國際的影響 B.開始獨立領導中國武裝斗爭 C.政治上從幼年走向成熟 D.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五、 我的疑問【合作探究】(1)遵義會議 毛澤東遵義會議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2)紅軍長征路線:中央革命根據地(江西瑞金)---突破四道防線---突破湘江—渡過烏江---解放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陜北吳起鎮會師—紅軍三大主力甘肅會寧會師(3)樂于吃苦、不懼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勇于戰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新膽略精神、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精神【課堂檢測】題號 1 2 3 4 5 6答案 B B C D C C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7課導案 第1頁 共3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