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8課《百家爭鳴》導案 班級 姓名 學號一、預習要求 1、閱讀課文第38頁第一段,劃出老子的生活年代和國籍,理解并掌握老子的思想主張。 2、閱讀課文第38頁第二段和第40頁第一段,劃出孔子的生活年代和國籍,理解并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理解孔子的學說對后世產生的影響。(重點) 3、閱讀課文第40頁第二段到42頁,理解并掌握“百家爭鳴”出現的背景,劃出并掌握各派學說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張,理解并掌握“百家爭鳴”給后世產生的影響。(重點)二、預習檢測 1.老子: 學派創始人;政治上主張“ ”;著作:《 》(又稱《道德經》) 2.孔子: 學派創始人;核心思想“ ”,主張以德治國;創辦私學,主張 ;著作:《 》 3.百家爭鳴 墨家,代表人物: ,主張“兼愛”,“ ”,提出要選賢能的人治理國家,提倡節儉。 儒家,代表人物: ,主張“ ”,提出“以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反對非正義戰爭。 儒家,代表人物:荀子,主張實行“ ”,明確尊卑等級,以維系社會秩序。 道家,代表人物:莊子,主張順應自然和民心 法家,代表人物: ,反對空談,實行 。建立中央集權專制統治。三、合作探究 【群星閃耀,萬古流芳——百家爭鳴】 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諸侯力政,時君世主,好惡殊方。是以九家之術,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之馳說,取合諸侯。 ——《漢書·藝文志》 (十家:陰陽、儒、墨、名、法、道、農、縱橫、雜、小說;力政:主持政治;殊方:相當懸殊;馳說:游說) 1.問題:結合材料思考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出現的原因? 【家國情懷——感悟圣哲智慧】 2.諸子百家為解決社會問題,提出各種主張和方略,并不斷辯論,取長補短,相互影響。對此,你有何感觸? 【聯系實際—生活之窗】 3.有些學校存在一些不良的風氣,比如有的同學不愛護學校公共財物。怎樣來借鑒諸子百家的思想改善不良風氣,使同學們自覺地保護好學校的公共財物呢 【感悟提升】 春秋戰國時期,由于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學術思想領域異常活躍,產生了一批學者,如老子、孔子等,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百家爭鳴促進了思想和學術的繁榮,成為我國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發展的高峰。青少年學生要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學習先賢們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和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創新意識。四、我的疑問五、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圖為某中學“魅力歷史”社團在研究性學習中選用的一張歷史圖片。據圖,你認為其研究性學習的主題可能的是 A.墨子論節用 B.韓非論法 C.老子論道 D.孔子論禮 ( )2.“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這體現了《道德經》中 A.辯證法的思想 B. “兼愛”“非攻”的思想 C. “仁”的思想 D. 以“法”治國的思想 ( )3.商鞅制定的刑律非常嚴格,如百姓違反規定,在路邊倒垃圾就要被坎去雙手。商鞅制定的刑律非常嚴格,如百姓違反規定,在路邊倒垃圾,就要被砍去雙手。史書記載,商鞅曾一次在渭水邊處決了七百多人,渭水為之變赤”。這體現了哪個學派的治國思想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 )4.(2018·濱州學業考)以下是春秋戰國時期時代特征示意圖,圖示中“大變革”處的內容應是 A.國家產生 B.文明起源 C.政權分立 D.社會轉型 ( )5.(2019·天津河東期末)追求建立和諧穩定的社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墨子思想中體現這一特點的主張是 A.“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 B.“兼愛”“非攻” C.“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 D.“仁者愛人”“為政以德”六、知識鏈接 “百家爭鳴”:百家爭鳴中的“百家”是虛指,形容學派之多,是對先秦至漢代初期各學派的總稱。漢初司馬談將諸子概括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東漢班固則概括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等,合成九流,再加上小說家,則稱十家。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所謂“爭鳴”,指當時代表各階級、各階層的學者和思想家,按照本階級、本階層的利益訴求,對宇宙、社會進行解釋,發表各自的見解。從春秋末年到漢初的300多年時間里,各家學說互相爭鳴、互相吸取融合,不斷豐富,不斷深入,形成了學術文化上空前繁榮的局面。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思想文化逐漸統一,結束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七年級歷史上冊第8課導案 第 1 頁 共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