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9課《秦統一中國》導案 班級 姓名 學號一、預習要求 1、閱讀p44.了解秦朝建立的原因以及秦朝的基本史實 (建立時間、都城、建立者、疆界)。 2、認識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秦的統一在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 3、理解并掌握秦朝中央集權統治的建立和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重點)及作用。(難點)二、預習檢測 1.秦國的軍隊勢如破竹,先后攻滅 六國。 2.秦朝的建立:公元前 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 建立秦朝,定都 3.歷史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征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 國家。 中央政權機構,由 、 、 統領,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 5.秦統一全國以后,全國通行的貨幣是_________,全國通用的文字是________。三、合作探究 一、小組成員合作探究“秦始皇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采取了哪些對策?這些對策為當時的社會帶來了什么好處?”這一問題,并完成下列表格: 措施影響 交通 文化 經濟 軍事二、聯系實際,說說感悟 有很多人曾經對秦始皇進行過評價,李贄曾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郭沫若也說“秦皇畢竟是雄才,北筑長城南嶺開”,《觀始皇像筆記》中也曾稱贊秦始皇“一帝干戈馳騁盡,從今不復演春秋”,那么,結合本節課內容,你認為我們應該如何評價秦始皇,為什么? 【感悟提升】 秦王贏政任用任用許多能干的人,如李斯、尉繚、王翦等。李斯原來是楚國的一個布衣(平民),因才能被秦王拜為客卿。尉繚是當時的軍事家,當嬴政發現這位出色的軍事人才時,竟然放下國王的架子,“衣服飲食與繚同”,后來任命他統管全國的軍事。王翦是秦國名將,嬴政因未采納王翦的意見,用人失當,伐楚失敗,就親自趕到王翦家,當面檢討,再三請求他率兵伐楚。四、我的疑問五、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公元前221年的某一天,嬴政在宮中大宴群臣,舉國一片歡騰,他們最可能是在慶祝 A.滅六國,建秦朝 B.商鞅變法成功 C.靈渠的開通 D.長城的修筑 ( )2、“六合之內,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這則紀功石刻說的是 秦始皇統一文字 B.秦始皇統一六國 C.元世祖鞏固和發展統一多民族國家 D.元世祖奠定了今天中國行政區域劃分的基礎 ( )3、古代監察體制的建立用于監督官員的規范執政,防止官員的貪污腐敗。秦朝負責監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刺史 ( )4、很多歷史信息來源于我們對圖表的研究與解讀,下圖所反映的歷史事實是 A.秦統一貨幣 B.秦統一尺寸 C.秦統一文字 D.齊統一文字 ( )5、《帝國的終結》是易中天迄今為止最為用力也最為看重的一部著作,該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國帝國制度形成和滅亡的原因。書中說“秦,雖死猶存,它亡得悲壯”。從政治上看,“秦,雖死猶存”主要是指 A.統一度量衡、貨幣 B.“焚書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統一國家和中央集權制六、知識鏈接 理解概念: 君主專制:是與民主政體相對立的概念,是體現在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個人的專斷獨裁,匯集國家最高權力于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財政大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 中央集權:是相對于地方分權而言的,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七年級歷史上冊第9課導案 第 1 頁 共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