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導案 班級 姓名 學號一、預習要求 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現,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滅亡的基本歷史知識,并了解楚漢之爭的簡單情況。(重點) 充分利用本課豐富的歷史故事和成語,如“鴻門宴”“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四面楚歌”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知識面。 秦的暴政是導致秦末農民起義和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難點),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認識到人民才是歷史的真正主宰者。二、預習檢測 1.秦朝實行的法律非常嚴苛,民眾稍有不慎即觸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________和________都要受到牽連。秦始皇死后,________的統治更加殘暴。 2. 公元前______年夏,一群被征發的農民在_______和______的號召下,在大澤鄉舉起反抗的旗幟,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爆發了。 3. 在攻占陳縣后,陳勝稱王,建立了“________”政權,各地農民紛紛響應。起義軍主力直逼咸陽,但在秦軍的強大攻勢下,起義軍缺乏后援,最終失敗。 4. 項羽在___________中以少勝多,將秦軍主力殲滅;劉邦則直抵咸陽。 年,秦朝統治者被迫投降,秦朝滅亡。 5.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為爭奪帝位,展開歷時四的戰爭,史稱“__________”。________雖勢力強大,卻剛愎自用,一味依賴武力;________注重收攬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漸由弱變強。最終,劉邦軍隊將項羽及部下包圍在________,項羽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三、合作探究 陳勝、吳廣起義 【自學質疑】快速閱讀課本有關“陳勝、吳廣起義”部分并結合秦末農民起義形勢圖,完成表格相關內容。 陳勝、吳廣起義發生時間地點口號政權名稱直接原因結果歷史地位【探究議題】如果陳勝吳廣在前行漁陽戍邊的途中沒遇雨,秦末的農民起義還會爆發嗎?為什么? 【感悟提升】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后,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后世關于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于此。四、我的疑問五、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是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 ( )2、秦末有一老農這樣講述他家的生活情況:“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長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邊關,至今未歸還;老三忙耕田,租稅沉甸甸;飯菜不得飽,一家難團圓;敢怒不敢言,唯恐遭劫難?!鄙鲜霾牧戏从吵銮啬? ) ①濫用民力,徭役沉重?、诜蓢揽痢、坶L年征戰,兵役繁重?、艹林氐馁x稅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3、大澤鄉起義后,陳勝自立為王,建立________農民政權( ) A.大楚 B.大齊 C.張楚 D.大順 ( )4、下列有關項羽的歷史故事中,最具“正能量”的是( ) A.鴻門宴 B.破釜沉舟 C.霸王別姬 D.四面楚歌 ( )5、秦末農民戰爭中,對推翻秦朝的統治起決定性作用的戰役是( ) A.長平之戰 B.巨鹿之戰 C.城濮之戰 D.馬陵之戰六、知識鏈接 戍邊誤期 秦二世元年(前209)七月,一隊被征發到漁陽(今北京密云)戍守的貧苦農民,行進到蘄縣大澤鄉(今安徽宿縣),遇到連日大雨,道路不通,無法按期到達目的地。按照秦法規定,誤期當斬。在這種情況下,戍卒中的兩個屯長陳勝和吳廣密議,既然不管是逃亡還是起來造反都是死路一條,那么何不拼死干出一番事業來呢。于是,他們利用“魚腹丹書”、“篝火狐鳴”等計策發動戍卒起義,殺死監押的軍官,提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陳勝自立為將軍,以吳廣為都尉,用秦始皇長子扶蘇和楚將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起義。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0課導案 第 1 頁 共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