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6課《三國鼎立》導案 班級 姓名 學號預習 要求 1、閱讀課文第80頁,劃出并掌握曹操為擴大勢力所采取的措施;結合《官渡之戰形勢圖》,劃出并掌握官渡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和影響。 2、閱讀課文第81 -82頁第1段,結合81頁《赤壁之戰形勢圖》,了解赤壁之戰的背景,劃出并掌握赤壁之戰的時間、交戰雙方、結果和影響。(重點及難點) 3、閱讀課文第82頁第2段-84頁,理解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和影響,劃出并掌握魏、蜀、吳這三個政權的建立時間、建立者、都城;結合《三國鼎立形勢圖》,掌握三國的地理位置;掌握三個政權所采取的措施,理解這些措施的作用。 4、思考:赤壁之戰中,軍事上占據優勢的曹操為何會被孫劉聯軍打敗?預習檢測 戰爭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時間地點交戰雙方特點結果影響政權名稱時間創建者都城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 (1)曹魏重視農業生產,大力________ (2)孫吳開發江東,________發達,發展了海外貿易。230年,孫權派將軍________率領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大陸與________的聯系。 (3)蜀漢在丞相諸葛亮的治理下,發展經, ,加速了________的開發。三、合作探究 探究1、結合課本80頁第一段內容,分析曹操勢力崛起的原因? 探究2、結合課本81-82頁內容,分析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敗的原因? 探究3、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探究4、有人說曹操是英雄,有人說他曹操是奸雄,你眼中的曹操是怎樣的?四、我的疑問五、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東漢末年,控制了漢獻帝,借皇帝的名義號令天下的是 A.劉備 B.曹操 C.孫權 D.諸葛亮 ( )2.曹操在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決定性的戰役是 A.牧野之戰 B.長平之戰 C.官渡之戰 D.赤壁之戰 ( )3.公元207年,曹操曾寫詩言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結合所學知識判斷,當時曹操“志”在 A.消滅袁紹 B.稱雄北方 C.廢漢建魏 D.統一全國 ( )4.“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這次戰役是 A.長平之戰 B.巨鹿之戰 C.赤壁之戰 D.官渡之戰 ( )5.“……由是曹之勢力,不能復至南方,而三國之勢遂定。”該材料反映的是 A.長平之戰的結果 B.官渡之戰的背景 C.赤壁之戰的影響 D.淝水之戰的過程 ( )6.(2018·岳陽學業考改編)青年歌手林俊杰在歌曲《曹操》中唱道:“東漢末年分三國,烽火連天不休……”歌詞中的“分三國”是指歷史上的三國鼎立,其形成的標志是 A.208年,赤壁之戰 B.220年,曹丕稱帝 C.221年,劉備稱帝 D.229年,孫權稱帝 ( )7.下列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評價,符合歷史發展趨勢的是 A.局部統一,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 B.戰亂頻繁,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 C.政權割據,形成了國家分裂局面 D.破壞了民族關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 )8.三國時期,曾派萬人船隊到達夷洲(今臺灣),首次加強了海峽兩岸交流的政權是 A.東漢 B.魏國 C.蜀國 D.吳國六、知識鏈接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者,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并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6課導案 第 1 頁 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