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第6課 艱難探索與建設成就 使用時間:2023年3月3日 編號:6一、 目標導學 1.閱讀書本P27-P28: (1)劃出中共八大召開的時間、地點,劃出并掌握其主要內容;(重點) (2)劃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知道“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結果及評價。(難點) (3)劃出調整國民經濟的八字方針及實施時間; 2.閱讀書本P28最后一段-P30第一段,劃出“文革”起止時間、結束的標志,理解“文化大革命”的嚴重危害和主要教訓。(難點) 3.閱讀書本P30第二段-P31,劃出并掌握這一時期的建設成就。(重點)二、預習檢測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及其所帶來的危害三、 合作探究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史料實證】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發行的一本圖書,目錄如下(節選)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進,反冒進,反反冒進 第二章 發動“大躍進”,出臺“總路線” 第三章 高產“衛星上天”,鋼鐵“元帥升帳” 第四章 共產主義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橋梁 …… 【家國情懷】材料二 【唯物史觀】材料三 這場持續了十年的政治運動,給十億中國人民帶來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損失以及人身傷害,更大的傷害是心靈層面的,只有那些經歷過這次運動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義。 1.根據節選圖書目錄判斷在這一時期我國社會的主要任務是什么?(2分) 2.“總路線”的提出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怎樣的良好愿望?在“總路線”的指引下,“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造成了什么不良的后果?(2分) 3.材料二圖片中三位英雄模范分別是誰?他們的稱謂分別是什么?從他們的事跡中,我們應該學習什么精神?(8分) 4.材料三中“這場持續了十年的政治運動”指的是什么?在這場運動中被誣蔑為“叛徒、內奸、工賊”的人物是誰?(2分) 5.根據材料三,簡述文化大革命對給國家帶來的危害,我們應該從中吸取哪些經驗教訓?(6分)四、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括號里。4.每題2分。 1.1956年~1966年是我國“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時期,下列哪一項全面反映了其歷史階段特征( ) A. 改革開放新時期 B. 文革時期 C. 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D. 正確與失誤、成就和挫折錯綜交織 2.“中共八大”“國民經濟的調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時代主題是( ) A. 走向社會主義之路 B. 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C.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D. 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面對充滿期待又前所未有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在探索過程中也有過曲折和失誤。下列屬于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曲折和失誤的是( ) ①“大躍進” ②人民公社化運動 ③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4.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探索時期, 我國經濟建設呈現的趨勢是( ) A. 經濟建設基本上處于停滯狀態 B. 初期和中期較好,后期有問題 C. 初期和后期較好,中期有問題 D. 初期有問題,后期逐步得到糾正 5.時代特點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烙印,人們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時期的歷史情況。下列名字反映了新中國的歷史進程,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馬文革 ②李援朝 ③張躍進 ④劉開放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6.學習歷史需要區分歷史事實與歷史結論。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表述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 到1952年底,約3億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約7億畝土地 C. 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 D. 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運動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律 7.新中國成立后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黨所犯嚴重錯誤主要有三:經濟建設急于求成;所有制結構急于求純;階級斗爭擴大化。這些錯誤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損失。其中“所有制結構急于求純”是指( ) A. “大躍進” B. 人民公社化運動 C. 文化大革命 D. 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 8.不同時期流行語的變化能夠反映時代的變遷,下列屬于全面探索社會主義時期的流行語是( ) A. “保家衛國”“農民翻身” B. “鐵人”精神、“四人幫” C. “大包干”“特區”速度 D. “中國夢”“一帶一路” 9.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口號、標語往往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下列口號、標語排序正確的是( ) ①抗美援朝,保家衛國②以階級斗爭為綱 ③發展才是硬道理 ④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A. ②①④③ B. ④①②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②④③五、 我的疑問【合作探究】(1)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2)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1959年至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3)圖(a):王進喜——“鐵人”,圖(b):焦裕祿——黨的好干部,圖(c):雷鋒——解放軍好戰士。艱苦奮斗,堅定信念,以國家利益為重。(言之有理即可)(4)“文化大革命”。劉少奇。(5)危害:①民主與法制遭到肆意踐踏②科教文化事業遭到嚴重摧殘③國民經濟遭受了巨大損失。教訓:社會主義建設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立足本國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健全民主與法制;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反對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等。(言之有理即可)【課堂檢測】題號 1 2 3 4 5 6 7 8 9答案 D D A C B D B B C八年級歷史下冊第6課導案 第3頁 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