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練習 2022--2023學年 信息技術九年級上冊 人教版一、選擇題1.在VB中,如下圖所示,選中的對象是( )。A.窗體 B.標簽 C.框架 D.文本框2.下圖用C++編寫的計算圓周率的程序,若程序輸出時,n=4096.請問pi輸出時最有可能為多少( )A.約等于3.14147 B.約等于3.14159 C.約等于常數e D.約等于0.6183.如圖所示,程序的運算結果是( )。A.10,5,5 B.5,10,5 C.10,10,5 D.10,5,104.行人過紅綠燈路口的自然語言算法描述如下,該算法可以采用( )來實現。步驟1:走到紅燈路口。步驟2:如果是綠燈,走斑馬線過馬路。步驟3:如果是紅燈,停下等待。A.順序結構B.分支結構C.樹形結構D.循環結構5.如下程序的功能是( )A.s=1-2+3-……-10 B.s=1*2*3*……*10C.s=1!-2!+3!......-10! D.s=1-2*3+3*4+……+9*106.周伯豪設計了一段VB程序,用來計算1+3+5+……199的和,該程序中位置應該輸入的是( )A.1 B.2 C.s D.i7.在VB中,rgb(255,255,255)表示的顏色是( )A.白色 B.黑色 C.紅色 D.藍色8.畢超繪制了一個畫同心圓的算法流程圖,圖中虛線部分是( )A.循環初值 B.循環終止 C.循環體 D.循環步長二、填空題9.在Python的IDLE環境中,執行下列語句。>>>test=list(range(1,5))>>>test________________ #請寫出結果10.閱讀下面的流程圖,回答問題。該程序執行結束后:a的值是__________,b的值是__________;x的值是__________,y的值是__________。11.VB程序結構與程序閱讀:疫情期間,我們進出校門必須測量體溫。小華想用本學期所學的VB制作一個小程序,如下圖所示,通過輸入人體體溫,判斷并顯示體溫是否正常。 【圖1】流程圖是計算機程序設計中常常使用的一種形式和方法(如下圖所示),可用于表達程字執行的順序。流程圖中使用的圖形符號有固定的含義,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圖2】A.開始與結束 B.輸入與輸出 C.判斷 D.處理 E.程序執行的方向請同學們將正確的字母編號填入表2“符號含義”列中對應的位置。圖形符號 符號含義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2】12.無人機是目前很熱門的娛樂和科技工具,某公司最近推出了一款先進的無人機,可以探測到不同方向的障礙物,并主動避開。其原理類似于雷達,每向前移動0.02米就向四周發送超聲波。假設該無人機與前方障礙物的起始距離為10米(圖1),那么當移動到距離只剩下1米時,該無人機就會主動避開(圖2)。該運行部分代碼利用循環結構來編寫,請你來完善該代碼。(s為無人機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變量)圖1圖2Private sub Form1_click( )For s= _______ to1step _______Print “無人機繼續向前移動” _______Print “無人機停止移動,并轉向”End sub13.有一列表s=[4,8,12,3,19,7,23,0,2],那么Python語句max(s)=________________。三、判斷題14.在VB中,單擊按鈕可以終止程序的運行。( )15.利用程序設計語言實現算法,一般要經歷界面設計、編寫代碼和運行調試3個階段。( )16.在VB中,單擊按鈕1的事件代碼應該寫在Command1_Click中。( )17.修改初值、終值、步長都可以改變循環的次數。( )18.在VB中,修改的程序可以保存。( )四、操作題19.這是用Python編寫的 “三角形”程序,根據截圖完成填空。(1)程序中使用的遍歷結構是_________函數。(2)程序中使用________保留字自定義sjx()函數。(3)從程序中可以看出,該循環語句共執行______次。(4)程序編寫完成后,需要進行保存,命名為“三角形.py”,運行程序時執行編輯窗口中的“ _______”—“Run Module”命令。五、簡答題20.VB中For循環的語法格式如下:請畫出For循環執行的流程框圖21.根據內容進行連線。 Label TextBox OptionButton Timer Image CommandButton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A2.B3.A4.B5.C6.D7.A8.C9.[1,2,3,4]10. 58 32 90 2611. A C B12. 10 -0.02 Next13.2314.正確15.正確16.正確17.正確18.正確19. range() def 9 Run20.21.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