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導案 班級 姓名 學號一、 預習要求 1、閱讀課文第54-56頁第2段,結合“相關史事”總結都市生活繁華的表現(瓦子為代表),還有文化娛樂活動和節慶習俗的變化。 2、(重點)閱讀56-57頁的,掌握以瓦子為代表的繁榮的都市生活、宋詞、元曲的代表人物。 3、閱讀課文第58頁,分析司馬光與《資治通鑒》的史學成就。二、 預習檢測 一、繁榮的都市生活 1、原因:隨著城市的 ,宋代的不斷壯大。 2、著名的大都市:北宋時的 ;南宋時的 ;元朝的 。 3、娛樂、戲劇和節日: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 ”;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傳統節日: 、 、 等。 二、宋詞 1、豪放派著名詞人:北宋 、南宋 ; 2、婉約派著名詞人:女詞人 ; 三、元曲 1、包括: 、 和 等; 2、代表性作品:關漢卿創作的《 》; 3、“元曲四大家”: 、 、 、 ; 四、司馬光和《 》——是一部 的通史巨著。三、 合作探究 【史料實證——繁華的都市生活】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的圖片反映的景象出現在什么場所 這種場所出現的原因是什么? 【時空觀念——史學的鴻篇巨著】 (4) 比較《資治通鑒》和《史記》 【感悟提升】 宋元時期的經濟在隋唐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發展,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兩宋的局部統一和元朝國家的統一,為文化的發展創造了相對安定的環境;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民族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頻繁,大量外來文化的傳入,豐富、發展了宋元文化。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下圖為我國古代的“瓦舍”,取“來時瓦舍,去時瓦解”之意。它的出現反映了 A.隋唐科舉制發展 B.唐朝民族關系和諧 C.宋代市民文化豐富 D.明清工商業繁榮 ( )2.(2019·南京質檢)中央電視臺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觸發了全民學習研究古詩詞文化的熱情,某班詩詞比賽中有這樣一道題目:“特點:豪放風格。成就:文學家、書法家。經典名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符合題目要求的人物是 A.蘇軾 B.李清照 C.岳飛 D.辛棄疾 ( )3.兩宋詞壇的風格雖有豪放和婉約之分,但這一時期許多詞作中均流露出較為濃厚的憂患意識。這種憂患意識所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A.國家繁榮,社會安定 B.土地兼并,社會矛盾激化 C.政治黑暗,民不聊生 D.國家分裂,民族政權并立 ( )4.《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下列史實能在此書中查到的是 A.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B.戰國七雄 C.元滅南宋 D.大興文字獄 ( )5.近代學者梁啟超在評價《資治通鑒》時說:“司馬溫公《資治通鑒》,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上述內容表明 A.《資治通鑒》由北宋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 B.《資治通鑒》是中國史書中價值最高的一部 C.《資治通鑒》對后世通史寫作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D.《資治通鑒》對統治者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借鑒 ( )6.假如你穿越時空來到兩宋時期,可能經歷的事情有 ①用“交子”在腳店換酒喝 ②在“瓦子”里聽說書 ③在“宛囿”里賞花、喝茶、品茶 ④去“夜市”吃宵夜 ⑤在“勾欄”里聽當時流行的散曲和看《竇娥冤》 A.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1-6 CADBCC六、 知識鏈接 瓦子:在宋代大興,它的出現標志著一場城市生活、城市景觀變革的完成。在宋代以前,城內街道上一律不準開設店鋪。晚上街上會實行宵禁。變化始于唐朝末年,到了北宋,商家街頭買賣既成事實,皇帝下詔,承認現狀。于是,大街上店鋪櫛比,熙熙攘攘。在大城市里(比如開封),一類固定的聚會玩鬧場所也在熱鬧地點出現。這種固定的玩鬧場所就叫“瓦子”。 由于市民階層不斷壯大,瓦子興起。之所以叫“瓦子”是因為當時沒有一個現成的名稱,古人發現這類玩鬧之徒忽聚忽散,猶如磚瓦之屬,便將其聚會玩鬧的場所稱作“瓦舍”、“瓦子”。南宋末年吳自牧在《夢粱錄》中寫道:“瓦舍者,謂其來者瓦合,去時瓦解之義,易聚易散也。”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2課導案 第 4 頁 共 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