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 彈力 導案(班級: 學號: 姓名: )【學習目標】1.了解彈力及彈力產生的條件2.了解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原理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學習重點】1.彈力產生的條件;2.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方法【學習難點】1.彈力的概念及產生條件【課前預習】導學一:彈力1.自學教材P6頁第1-4自然段,填寫:(1)物體受力后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________,產生的形變叫做 ;物體受力后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不能恢復到原狀的特性叫做____________,產生的形變叫做 .(2)手拉或壓彈簧時感覺它對手有力的作用,主要是由于彈簧要恢復原狀而產生一種力叫做_________,它是由于物體____________而產生的,形變量越大,產生的彈力就越______.(3)通常所說的拉力、壓力和支持力都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實際上都是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______力.2.彈力產生的條件:(1)兩物體必須直接接觸。(2)必須發生彈性形變。3.彈力的大小: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4.彈力的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導學二:彈簧測力計1.測力計是測量______________的工具.實驗室中常用的是彈簧測力計,它的原理是: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量跟受到的拉力成________,它的刻度是__________的.2.彈簧測力計的使用:(1)使用前,首先觀察它的 ,加在測力計上的力不得超過其_______;認清________ ;觀察指針是否指在____________ .還應把彈簧測力計的掛鉤輕輕地來回拉動幾次是為了 。(2)測量時,應使彈簧測力計_______方向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3)讀數時,視線必須與刻度盤__________.彈簧測力計的的示數等于掛鉤(彈簧自由端)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3.如右圖,彈簧測力計上的刻度值用的單位是_________,每一小格是_____N,每一大格是________N,量程是________N.【課堂評學】1.關于彈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形變,就會產生彈力 B.彈力的大小與物體發生彈性形變的程度有關C.彈力的方向與物體形變的方向相反 D.支持力、壓力、拉力、推力屬于彈力2. 如圖所示,在彈簧測力計的兩側沿水平方向各加4N拉力并使其保持靜止,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為 ( )A.0N B.2NC.4N D.8N3.有一零刻度不準的彈簧測力計,在使用之前發現指針正對0.4N的刻度線,受力后指針在3.6N的刻度處,由此可知此力的大小為 ( )A、4.0N B、3.6N C、3.2N D、0.4N4.有一只彈簧測力計,掛鉤上不受力時,指針不是指在零刻線位置,而是指在零刻度線以上的位置,此時用手拉測力計的掛鉤,使測力計示數為4 N,則手拉掛鉤的力是( )A.大于4N B.等于4 N C.小于4N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5.在彈性限度內,彈簧伸長量△l與受到拉力F成正比,下列圖象中,能正確表示這一關系的( )6.如圖所示,幾個同學用同一根彈簧拉力器比試臂力,拉力器上有并在一起的三根彈簧,結果每個同學都能把手臂撐直,則 ( )A.臂力大的同學所用拉力大 B.手臂長的同學所用拉力大C.體重大的同學所用拉力大 D.每個人所用拉力一樣大7.某實驗小組的同學對A、B兩根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進行研究,并做成橡皮筋測力計。將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懸掛鉤碼(圖甲所示),記錄橡皮筋受到的拉力大小F和橡皮筋的伸長量△x,根據多組測量數據做出的圖線如圖乙所示。(1)當在兩根橡皮筋上都懸掛重力為8N的物體時,橡皮筋A的伸長量為 cm,橡皮筋B的伸長量為 cm。(2)分別用這兩根橡皮筋制成的測力計代替彈簧秤,則用橡皮筋 制成的測力計量程大,用橡皮筋 制成的測力計測量的精確程度高。(均選填“A”或“B”)(3)將與本實驗中A和B細橡皮筋串起來代替彈簧測力計,能夠測量力的最大值為 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