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上科學第四章《物質的特性》復習提綱1. 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分子之間存在 空隙 ;分子在不停地 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之間存在著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的運動是物質發生擴散的原因,分子間的空隙為物質擴散提供了條件。擴散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進行,而且溫度越高,擴散越快。2.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劇烈。3. 擴散現象能說明:一是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二是 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4.氣體容易壓縮是因為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較大,液體和固體不容易壓縮是因為液體和固體分子之間的空隙較小。5.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質量,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符號是kg。質量是物體本身的一種屬性,它不隨物體的形狀、狀態、溫度、位置的改變而改變。6.托盤天平的使用:⑴調平:①將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上;②把游碼撥到標尺的零刻度線處;③調節平衡螺母,使指針對準分度盤 中央 刻度線。【注意:調平中若指針偏左,把平衡螺母向 右 調;若指針偏右,把平衡螺母向 左調】。⑵)稱量:①把被測物體放在左盤;②估計物體的質量,用鑷子由大到小把砝碼放在右盤里,并調節游碼直到指針重新對準分度盤 中央 刻度線。【注意:稱量過程中若指針偏左,應該增加砝碼質量或向右移動游碼;若指針偏右,應該減小砝碼質量或向左移動游碼。】③左盤物體的質量=右盤砝碼的總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值。⑶整理:①用鑷子把砝碼放回砝碼盒;②游碼歸“零”。7.用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如果把物體放右盤,砝碼放在左盤,當天平平衡時,物體的質量=砝碼的總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值。8.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的定義式為ρ=m/v【ρ-表示密度、m-表示質量、v-表示體積】密度的單位是千克/米3或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9.(1)對于同種物質:ρ是一個定值, m與v成正比,ρ的大小與 m、v無關。(2)對于不同種物質:當v相同時,m越大的ρ越大(ρ與m成正比);當m相同時,v越大的ρ越小(ρ與v成反比)。10.ρ水=1.0×103千克/米3=1.0克/厘米3 ,表示每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103千克.11. 稱16.4克食鹽的步驟:1.在天平左右托盤各放一張相同的白紙,并調節天平平衡;2.在右盤放10克和5克砝碼各一個,把游碼移到1.4克的位置;3.在左盤里用藥匙添加食鹽,直到指針對準分度盤的中央刻度線為止。12.測量物質密度的原理:ρ=m/v ;需要測量的量: ①質量:m (用天平稱) ② 體積V(用量筒測量)(1)如何測固體(如小石塊)的密度(步驟)1、用天平測出石塊的質量m;2、用量筒測出水的體積V1;3、將石塊放入量筒中,測出水和石塊的總體積V2;計算出石塊的體積v= V2- V1;4.根據公式ρ=m/v,計算石塊的密度。(2)如何測液體(如鹽水)的密度的步驟(最佳方法)1、用天平測出燒杯和鹽水的總質量m1 ;2、將一部分鹽水倒入量筒中,讀出量筒中鹽水的體積V ; 3、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鹽水的總質量m2;計算出量筒中鹽水的質量m= m1 - m2;4.根據公式 ρ=m/v, 計算鹽水的密度。13.溫度不同的兩個物體之間發生熱傳遞時,熱量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高溫物體放出了熱,溫度降低;低溫物體吸收了熱,溫度升高,一直到兩個物體的溫度相同為止。14.物體吸收或放出熱的多少叫做熱量,用符號Q表示。熱量的單位為焦耳,符號位J.15.自然界中的物質一般存在有三種狀態:固態、液態和氣態。三態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固體熔化、液體汽化、固體升華都需要吸熱,液體凝固、氣體液化、氣體凝華都需要放熱。“白汽”露“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霜或“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小冰晶。干冰營造舞臺效果的原因:干冰升華吸熱,致使空氣的溫度降低,從而使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迅速液化成霧狀小水珠。16.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的多少跟物體的質量、升高的溫度、物質的種類有關。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吸收的熱量并不相同;降低相同的溫度,放出的熱量也不相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吸收(或放出)熱量較多的物質比熱較大;吸收(或放出)熱量較少的物質比熱較小。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溫度,比熱較大的物質吸收(或放出)熱量較多。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熱量,比熱較小的物質升高(或降低)的溫度較多。不同的物質比熱不同,比熱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越大,吸熱或放熱本領越強。比熱大的物質溫度不容易改變,比熱小的物質溫度較容易改變。比熱越小,對冷熱反應越靈敏。17.⑴晶體熔化的特點:繼續吸熱,溫度保持不變。⑵凝固是熔化過程的逆過程,凝固時放熱、溫度保持不變。⑶晶體熔化的條件:①溫度達到熔點;②能夠繼續吸熱。⑷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⑸晶體和非晶體的主要區別是有無熔點和凝固點。⑹晶體在熔化和凝固過程中溫度保持不變,固液共存;非晶體在熔化中溫度一直升高,先變軟再變稀最后變液體。18.⑴ 液體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和沸騰。蒸發是在 任何 溫度下都能進行的汽化現象;沸騰是在 一定 的溫度下,在液體表面和內部 進行的劇烈汽化的汽化現象。⑵蒸發吸熱有制冷作用;⑶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并且能夠繼續吸熱。19. 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是: 液體溫度 、 液體的表面積 、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液體種類 。液體表面積越大,溫度越高,液體表面空氣流動越快,液體蒸發就越快。20.蒸發和沸騰的比較:蒸 發 沸 騰相 同 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收熱量。不同點 特點 1.只發生在液體表面 1.同時發生在液體表面和內部2.緩慢平和的汽化 2.劇烈的汽化3.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3.只在一定溫度(沸點)下進行影響因素 1.液體溫度的高低 沸點受氣壓的影響(氣壓高,沸點高;氣壓低,沸點低)2.液體表面積的大小3.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4.液體的種類21、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做沸點,不同的液體沸點不同,沸點也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一個標準大氣壓的水的沸點是100℃。22. 氣體液化的兩種方式:降低溫度 、壓縮體積(加壓)23.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物理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叫化學變化;兩者主要區別是: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24.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叫物理性質;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叫化學性質。屬于物理性質的有: 顏色、氣味、味道、狀態、形狀、軟硬程度、熔點、沸點、密度、揮發性、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溶解性等 。屬于化學性質的有: 酸性、堿性、可燃性、腐蝕性、毒性、氧化性、還原性、易生銹、穩定性(受熱易分解)等等。25.根據物質的變化可推測物質的性質,物質的性質決定物質的用途。2 6.測量液體質量的步驟:1.調節天平平衡;2.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1;3.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2;4.計算出水的質量m=m2-m1.27.測量一滴水的質量的步驟:1.調節天平平衡;2.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為m1;3. 在燒杯中用滴管滴入50滴水,稱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為m2;4.計算出50滴水的質量為m2-m1;5.計算出一滴水的質量是(m2-m1)/50.28.試解釋為什么在盛夏炎日之下,河灘上的砂石灼熱難熬,而河水卻涼爽宜人?答:因為水的比熱比砂石大很多。質量相同的水和砂石吸收相同的熱量后,砂石升高的溫度要比水升高的溫度大得多,所以砂石的溫度高,水的溫度低。29.密度的應用(強調計算過程的書寫格式,單位要統一并且參加運算)1、計算密度,鑒別物質:ρ= m/v例:1:他用天平測得湯匙的質量是31.6克,當他將湯匙浸沒在量筒的水中,量筒的讀數由25毫升增大為29毫升,試根據這些數據判斷這把湯匙可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解:∵m=31.6克,v=29毫升-25毫升=4毫升=4厘米3;∴ρ=m/v=31.6克/4厘米3=7.9克/厘米3查密度表可知,湯匙的密度與鐵的密度相同。答:這把湯匙可能是用鐵制成的。例2:某同學在測量液體密度的實驗中,實驗數據如下表,根據數據可以計算液體的密度是多少?實驗次數 液體的體積(厘米3) 液體和燒杯的質量(克)1 50 2282 70 242解:∵m=242克-228克=14克,v=70厘米3-50厘米3=20厘米3;∴ρ=m/v=14克/20厘米3=0.7克/厘米3=0.7×103千克/米3答:液體的密度是0.7×103千克/米3。2.計算物體的體積: V=m/ ρ例3:用天平稱得一捆細銅絲的質量是445克,已知銅的密度是8.9×103千克/米3,這捆細銅絲的體積是多少?解:∵ρ= 8.9×103千克/米3=8.9克/厘米3,m=445克;∴ v=m/ρ=445克/8.9克/厘米3= 50厘米3答:這捆細銅絲的體積是50厘米3.3.計算物體的質量: m=ρV例4: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心石是體積為42.6米3的一整塊花崗巖,花崗巖的密度是2.6×103千克/米3,碑心石的質量是多少?解:∵ρ= 2.6×103千克/米3,V=42.6米3;∴ m=ρV= 2.6×103千克/米3 ×42.6米3=110760 千克答:碑心石的質量是110760千克。例5:教室的長9米、寬6米、高3.5米,空氣的密度是1.29千克/米3,教室里的空氣質量約為多少?解:∵ρ= 1.29千克/米3, V=9米×6米×3.5米=189米3;∴ m=ρV= 1.29千克/米3 ×189米3=243.81千克答:教室里的空氣質量約為243.81千克。例6:一輛油罐車裝了30立方米的石油,小明想測量石油的密度,從車上取出30毫升石油,測得它的質量是24.6克。(1)石油的密度是多少?(2)這輛運油車所裝石油的質量是多少?(1)解:∵m=24.6克,v=30毫升=30厘米3;∴ρ=m/v=24.6克/30厘米3=0.82克/厘米3(2)解:∵ρ==0.82克/厘米3=0.82×103 千克/米3,V=30米3;∴m=ρV= 0.82×103千克/米3 ×30米3=2.46×104千克答:石油的密度是0.82克/厘米3,這輛運油車所裝石油的質量是2.46×104千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