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一單元作業設計一、單元教學內容與分析位置與方向是形成學生空間觀念的重基組成部分。本單元是在學生已掌握了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的基礎上,學習辨認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并認識簡單的路線圖。力求借助豐富的生活和活動情境(如在校園中認識方向、在家中觀察物體、觀察天安門示意圖等)得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掌握辯認方向的方法。本單元的學習,不但豐富了學生有關空間方位的感性經驗,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還滲透了愛國主義的教育。本單元包括兩部分內容:認識東、南、西、北;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認識東、南、西、北(例1——例2);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并通過第一學年的學習,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本節課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學習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認識四個方向的特征。學生積累了有關位置知識的感性經驗,能通過一些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節課是這個單元的第一探索,進行實際操作,才能掌握這方面知識。為學生創設實際活動的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經歷認識方向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2、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例3——例4);本節課學生在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四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學習辨認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是對先前“方向”這一知識的補充與延伸。教材在內容的呈現上都是力求借助學生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主動構建方位知識,讓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讓學生在活動中可以進一步經歷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感受自己身邊的數學知識,體會學數學中的樂趣。二、單元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二)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際的效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商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2、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3、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4、學會與他人合作,并能與他人交流思考的過程和結果。三、單元教學重、難點重點: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湘西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七個方向,并能用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方位,積累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單元學情分析三年級學生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關鍵期,此時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與感性經驗相聯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章提還是比較抽象的,需要大量的感性支在和主富的表象積累。因此,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已看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民板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浦等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單元作業設計1、設計童趣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熱情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程標準也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作業設計時,應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經驗出發,設計具有童趣性的數學作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一個學習的熱情者和主動者。2、設計探索性的作業,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學生完成數學作業也是一種數學學習活動,而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和數學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的經驗。為此,在作業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的內容以及學生已具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設計一些以學生主動探索、實驗、思考與合作為主的探索性作業,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為一個問題的探索者。3、設計生活性作業,讓學生成為知識的實踐者生活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場所,也是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場所。因此,在課外作業設計時,課外作業設計的根本是讓學生能品嘗學習的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新課標》中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作業課時設計(一)、課時安排認識東、南、西、北,會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間的位置關系。(1課時)認識東北、西北、東南、西南。(1課時)用八個方向詞語描述物體位置及簡單的路線。(2課時)(二)、作業安排 第一課時作業時間(10分鐘)根據日常生活填空。(1)、每天早上太陽從( )方升起;每天傍晚太陽從( )方落下;北極星總是在 ( )方。(2)、想一想:早晨當你面對著太陽,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晚上當你面對著北極星,你的后面是( )面,你的右面是( )面,你的左面是( )面。【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東、南、西、北四個方位。】2、觀察仔細找找學校或者教室的東、南、西、北有什么?【設計意圖:從現實生活的場景中學習,使學生體會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識,能夠描述出物體所在的方向,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第二課時作業時間(10分鐘)1、請根據一個方向繪制出其它七個方向(方向自定)。【設計意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能夠根據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七個方向。】第三課時作業時間(20分鐘)請你寫出你旁邊的同學吧(▆表示自己)【設計意圖:通過實際情況,讓學生掌握所學八個方位,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學生親身體驗方位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2、根據地圖回答問題。、黑龍江在北京的( )方位,西藏自治區在北京的( )方位。(2)、澳門大約在北京的( )面,青海大約在北京的( )面。(3)、北京的東北方向分別是( )【設計意圖:通過中國地圖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所學的八個方位,進一步感受中國地圖與數學緊密相關。】3、請你說一說,你的房間每個物品的位置在哪。【設計意圖:緊密結合學生熟悉的、身邊的事物引出東南西北了解東南西北的重要作用,使學生產生對所要研究問題的興趣和欲望。】第三課時作業時間(15分鐘)先觀察下圖在回答問題。(1)在大門處,向南首先看見了什么 向西首先看見了什么?(2)旋轉木馬在游樂場的什么位置 進了大門怎樣走可以到達旋轉木馬?(3)小冬剛玩過激流勇進,又想玩摩天輪,他應該怎樣走?【設計意圖:使學生會看簡單的線路圖,可以準確、簡潔描述行走路線。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2、有五名同學,放學時從學校回家,小明先向北走,再向西走回到了家;小亮先向東走,再向東南方向走回到了家;小敏先向南走,再向西南方向走,最后向西走回到了家;小芳先向東走,再向東北方向走回到了家;小濤先向北走,再向東走回到了家。請你在□里標出他們各自的家。【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描述使學生能夠根據一個方向辨認出其它方向,能正確的描述出每個人的所在位置,體會數學與生活有種熱密切聯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