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快人一步】浙教版2022-2023學年寒假七(下)科學講義(三):耳和聽覺【wro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快人一步】浙教版2022-2023學年寒假七(下)科學講義(三):耳和聽覺【wrod,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一、耳的構造及聽覺的形成
(一)耳的構造及各部位功能
結構 功能
外耳 耳廓 收集聲波
外耳道 傳導聲波
中耳 鼓膜 隨著聲波的振動而引起振動,將振動傳到聽小骨
鼓室 與耳道一起引起共鳴,并且起到平衡氣壓的作用
聽小骨 把聲音放大后傳到內耳
咽鼓管 連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內外空氣壓力保持平衡,從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動
內耳 耳蝸 內有液體和聽覺感受器,接受聲波的刺激,產生神經沖動
前庭 感覺頭部位置變動,產生神經沖動
(二)聽覺的形成
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即: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內聽小骨→耳蝸→聽神經→大腦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三)耳有保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內耳的半規管和前庭中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感受器過于敏感的人,在受到過長或過強的刺激時,易出現暈車、暈船和航空病。
二、音調、響度和音色
(一) 響度、音調、音色的決定因素和表現
決定因素 聽感表現
響度 由聲源的振幅決定。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響度大:震耳欲聾響度小:輕聲耳語
音調 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大,音調高;頻率小,音調低 音調高:聲音清脆、尖細音調低:聲音粗獷、低沉
音色 發聲體的材料、結構和發聲方式不同,發出的音色就不同 可以用來分辨不同發聲體發出的聲音
三、噪聲污染
減弱噪聲的途徑:①在聲源處減弱。如改造噪聲大的機器或換用噪聲小的設備或加一些消聲裝置。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馬路和住宅間設立屏障或植樹造林,建造隔音墻等,使傳來的噪聲被反射或部分被吸收而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在工作時佩戴個人防護用具。
四、超聲波和次聲波
(一)超聲波
頻率高于20000Hz的聲波叫做超聲波。超聲波超過了人類聽覺的上限,不能被人聽到,但能被一些動物聽到。蝙蝠在飛行時會發出超聲波,并通過接收碰到獵物后返回的超聲波來辨別獵物的方位及距離,B超是利用超聲波工作的。
(二)次聲波 頻率低于20Hz的聲波叫做次聲波,因為它低于人類聽覺的下限,不能被人聽到,但能被一些動物聽到。
例1、根據圖中所給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大
B.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 1000Hz的聲音
C.人能聽到蝙蝠發出的所有頻率的聲音
D.5Hz的聲音只要響度足夠大,人耳是能聽到的
例2、如圖所示,在8個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質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1)若用相同的力量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此時發出的聲音的聲源是   (填“空氣柱”或“瓶壁”),盛水越多,敲擊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   。
(2)若用嘴依次吹瓶口,也可以發出不同的音調,此時發出的聲音的聲源是   (填“空氣柱”或“瓶壁”),瓶中的空氣柱越短,振動得越快,頻率就越   ,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    。
(3)往保溫瓶里灌開水的過程中,聽聲音就能判斷保溫瓶里水位的高低,這是因為 (填字母)。
A.隨著水位升高,音調逐漸升高
B.隨著水位升高,音調逐漸降低
C.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大
D.灌水過程中音調保持不變,響度越來越小
例3、學習科學要學會利用書籍的信息進行反思,并從中獲取新的信息。
(1)如關于聲音的速度,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在15°C的空氣中,聲音每秒傳播340米。從描述中反思,我們可以得到:聲音的傳播速度與   和   有關。
(2)當音調或響度改變時,示波器上所顯示的內容也會改變。如圖甲中給出了相同時間內兩個不同音調或響度的發聲體A和B振動的圖像,其中   的音調高。而乙、丙是兩種聲音的波形圖,從圖形可知:   是樂音的波形圖。
1.在科學中對聲音的特征的描述有“響度、音調、音色”這些詞,下列判斷中錯誤的是(  )
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
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響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
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
2.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有很多有關聲音的成語,下列對有關聲音的成語的解釋,不正確的是(  )
A.“聲如洪鐘”:說明聲音的響度很大
B.“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音調很高
C.“抑揚頓挫”:說明聲音的音調高低起伏,停頓轉折
D.“天籟之音”:說明聲音的音色很好
3.我國“海警3901”號所攜帶的非殺傷性定向聲波武器引起媒體高度關注,定向聲波武器是一種遠距離聲波設備,它可以發出高達150分貝的高能聲波。使用時將該設備對準目標,集中施放高分貝警告音,令目標感到極度不適、頭痛甚至休克,從而失去對抗能力。對此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定向聲波武器施放的是超聲波 B.分貝是聲音頻率的單位
C.該例子說明聲波具有能量 D.距離遠近不影響武器效果
4.如圖是人腦的部分結構示意圖,請分析回答:
(1)一位小朋友要暈車,最可能的是________(填字母)太敏感所致;
(2)如果鼻咽喉感染,應及時治療,否則病菌有可能通過 ________進入中耳引起發炎。
(3)當你在〝打哈欠〞時,會聽不清別人對你說的話,主要是影響了________(結構名稱)。
5.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
(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
①若他選擇b、c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   的關系。
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長度的關系,則應選擇   兩弦線做實驗。
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    
(2)請你據圖2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低的是按住   點,最高的是按住   點。
6.某學校課外活動興趣小組在黑暗的實驗室里,對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什么決定進行了如下探究。
實驗一:先后用不同顏色的玻璃對著不同顏色的光進行觀察,得到的結果如表一所示。
表一:透明物體的顏色
照射光的顏色 綠色 紅色 紅色 綠色 白光
玻璃的顏色 綠色 紅色 藍色 紅色 黃色
觀察到的顏色 綠色 紅色 黑色 黑色 黃色
(1)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體的顏色由   決定。
實驗二:將不同顏色的光分別照射到不同顏色的紙上,觀察紙的顏色,得到的結果如表二所示。
表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
照射光的顏色 綠色 紅色 藍色 紅色 白光
紙的顏色 綠色 紅色 紅色 綠色 黃色
觀察到的顏色 綠色 紅色 黑色 黑色 黃色
(2)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   決定。
(3)請你根據上述結論解釋,為什么水果店賣西瓜(紅瓤)時,總喜歡撐一頂紅色半透明的遮陽傘? 。
1.下列各組中,能表示聽覺形成的正常途徑是( )
①聲波;②聽神經;③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④鼓膜;⑤聽小骨;⑥大腦皮層聽覺中樞.
A.①→④→⑤→③→②→⑥ B.①→②→④→⑤→③→⑥
C.①→⑥→⑤→②→③→④ D.①→③→④→⑤→②→⑥
2.近段時間一首名叫《驚雷》的喊麥歌曲刷屏各大短視頻平臺,“驚雷這通天修為天塌地陷紫金錘…”:歌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同學們爭相模仿,其中小樂同學的模仿受到大家的稱贊,堪比原唱。“堪比原唱”稱贊的是他的( )
A.音調 B.音色 C.響度 D.波長
3.小華學習了有關聲音的知識后,對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興趣,于是他設計了如下實驗進行探究,請閱讀并回答下列問題。
實驗步驟:
①先搜集各種材料,如衣服、報紙、平裝書、塑料袋、襪子。
②把鬧鐘放到一個鞋盒里,將衣服蓋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漸遠離鞋盒直到聽不見滴答聲,記下此時人離鞋盒的距離。
③分別將各種材料蓋在鞋盒上方,重復以上實驗,得到下表的數據:
材料 衣服 報紙 平裝書 塑料袋 襪子
聽不見滴答聲的實際距離/m 2.1 2.8 3.7 5.2 1.2
回答問題:
(1)小華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    (填“ 大”或“小”)的原理。(2)根據小華所得數據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   (填“好”或“ 差”),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聲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強。
(3)在噪聲污染嚴重的環境里,“隔音”就是為了改變聲音的   ,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聲的方法分類中,“隔音”是在   減弱噪聲。
(4)“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描繪出詩人對林泉美景的喜愛。“蟬”和“鳥”的叫聲是根據聲音的   區分的,茂密的樹林有吸聲和消聲的作用,能在   控制噪聲。
4.小聞同學按如圖所示將四個相同的玻璃瓶里裝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貼著瓶口吹氣,如果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個音階,就能探究出“音調與空氣柱長短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聞同學對瓶吹氣時會引起   振動。
(2)小聞同學分辨出A、B、C、D四個瓶子中發出的聲音分別對應do(1)、re(2)、mi(3)、fa(4)四個音階,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調的排序和貼著瓶口吹氣時的音調排序剛好相反,請說明理由。   。
(4)小聞同學利用同一個聲音傳感器將實驗過程中三次敲打瓶子產生的波形圖拍了下來,如下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三次實驗小聞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擊了同一個瓶子
B.三次實驗小聞是用相同的力度敲擊了不同的瓶子
C.甲、乙兩圖對應的實驗中,小聞敲擊瓶子的快慢相同
D.丙圖對應實驗中,小聞的敲擊的瓶子發出的聲音尖銳
答案及解析
例1、A
【解析】觀察圖片,分別確定人和蝙蝠的發聲頻率范圍與聽覺范圍,然后進行比較判斷。
A.人的聽覺范圍為:20Hz~20000Hz,人的發聲頻率范圍:85Hz~1100Hz,因此人的聽覺頻率范圍比人發聲頻率范圍大,故A正確;
B.蝙蝠可以發出頻率為 10000Hz~120000Hz,不能發出頻率為1000Hz的聲音,故B錯誤;
C.人只能聽到蝙蝠發出的聲音頻率范圍:10000Hz~20000Hz,故C錯誤;
D.5Hz低于人的聽覺下限20Hz,聲音再大,也不能引起人的聽覺,故D錯誤。
例2、(1)瓶壁;低 (2)空氣柱;大;高 (3)A
【解析】分析敲擊時的振動的物體,它就是聲源。音調由發聲體的頻率大小決定;分析吹氣時的振動的物體,它就是聲源。音調由發聲體的頻率大小決定;
(1)敲擊時振動的物體是瓶子,因此發出聲音的聲源是瓶壁。盛水越多,瓶子的質量越大,它的振動頻率越小,因此發出聲音的音調就越低。
(2)若用嘴依次吹氣,則振動的物體是里面的空氣柱,即聲源是空氣柱。瓶中的空氣柱越短,振動得越快,頻率就越大,發出的聲音的音調就越高。
(3)往保溫瓶中灌開水時,水撞擊水面引起空氣柱的振動發聲。隨著水位的升高,空氣柱越來越短,則頻率越來越大,音調越來越高。而空氣柱的振幅逐漸減小,則響度越來越小,故A正確,而B、C、D錯誤。
例3、(1)介質;溫度(2)發聲體A;乙
【解析】(1)根據題干的描述分析影響聲速的因素;
(2)在示波器上,波峰到波谷的距離就是聲音的振幅,決定聲音的響度。波峰的個數多少就是頻率的大小,決定聲音的音調。波形的特點決定聲音的音色,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據“15℃”和“空氣”可知,聲音的傳播度與介質和溫度有關。
(2)根據甲圖可知,在相同的時間內,A有3個波峰,而B只有1個波峰,因此A的頻率大,音調高。乙中波形非常有規律,而丙中波形雜亂無章,因此乙是樂音的波形圖。
1.B
【解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A.“我這破鑼似的喉嚨,怕唱不好”,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色太差,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這個蚊子飛來飛去,吵死了”,形容發出的聲音音調高,故B錯誤符合題意;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這里的“音”是指聲音的音調太高,故C正確不合題意;
D.“震耳欲聾”指的是聲音響度大,故D正確不合題意。
2.B
【解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據此分析判斷。
A.“聲如洪鐘”:說明聲音的響度很大,故A正確不合題意;
B.“震耳欲聾”:說明聲音的響度很大,故B錯誤符合題意;
C.“抑揚頓挫”:說明聲音的音調高低起伏,停頓轉折,故C正確不合題意;
D.“天籟之音”:說明聲音的音色很好,故D正確不合題意。
3.C
【解析】(1)超聲波的頻率高于20000Hz,次聲波的頻率低于20Hz;
(2)分貝是聲音強度的單位;
(3)聲波不但能夠傳遞信息,還能夠傳播能量;
(4)聲音的強度與發聲體的振幅和到發聲體的距離有關。
A.定向聲波武器施放的聲音人類能夠聽到,肯定不是超聲波,故A錯誤;
B.分貝是聲音響度的單位,故B錯誤;
C.該例子說明聲波具有能量,故C正確;
D.距離越遠,聲音越分散,這種武器的效果越差,故D錯誤。
4.(1)H (2)咽鼓管 (3)鼓膜
【解析】外界傳來的聲音經過耳郭收集,進入外耳道后便會撞擊鼓膜,使其產生振動。鼓膜的振動會帶動聽小骨振動,聽小骨把聲音放大后再傳入耳蝸。耳蝸上的聽覺感受器便把聲音信息沿聽神經傳到腦部聽覺中樞,從而形成聽覺。內耳中的前庭和半規管有感受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感受器過于敏感的人,就容易暈車、暈船。咽鼓管連通咽部和鼓室,使鼓膜內外空氣壓力保持平衡,從而使鼓膜能夠正常振動。
(1)暈車最可能是前庭、半規管太過敏感。
(2)鼻咽喉感染,不及時治療的話,病菌有可能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炎癥。
(3)“打哈欠”時,咽鼓管開發,使鼓室內氣壓增高,鼓膜外凸,引起聽小骨與鼓膜之間傳導聲波出現障礙,所以聽不到或聽不清聲音。
5.(1)材料;b d;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
(2)B;A
【解析】(1)①比較c、d兩根弦的哪個因素不同即可;②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琴弦;
③根據①②中的現象得出結論即可。
(2)根據音調與弦的粗細和長度的關系進行比較即可。
【解答】(1)①根據圖片可知,c、d兩弦材料不同,因此研究的是音調與弦線的材料的關系;
②探究音調與弦線長度的關系時,必須控制弦的材料和粗細相同而改變長度,故選bd;
③小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
(2)A、C兩點弦的粗細,材料相同,A點的長度小,因此A點的音調比C點的音調高;
B、C兩點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C點的弦更細,那么C點的音調比B點的音調高。
因此音調最高的是A點,最低的在B點。
6.(1)透過的色光
(2)反射的色光
(3)撐一頂紅色半透明的遮陽傘,陽光照射在傘上時,只有紅光能透過傘而照在西瓜上,使瓜瓤看起來更紅,瓜更好賣。
【解析】(1)根據表格一數據分析透明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
(2)根據表格二確定不透明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
(3)根據不透明物體顏色的決定因素分析判斷。
【解答】(1)根據表格一可知,綠色透明體只能透過綠光,紅色透明體只能透過紅光,那么得到結論:透明物體的顏色由透過的色光決定。
(2)根據表二的數據可知,綠色物體只反射綠光,紅色物體只反射紅光,那么得到結論:不透明物體的顏色由反射的色光決定。
(3)水果店賣西瓜時,總喜歡撐起一頂紅色半透明的遮陽傘,目的是:陽光照射在傘上時,只有紅光能透過傘而照在西瓜上,使瓜瓤看起來更紅,瓜更好賣。
1.A
【解析】聽覺器官在聲波的作用下產生的對聲音特性的感覺。其適宜刺激物是聲波。聲波是由物體的振動所激起的空氣的周期性壓縮和稀疏。聽覺器官是耳。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聽覺形成的正常途徑是聲波傳遞到人耳處,經過外耳道到鼓膜、聽小骨,然后到達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聽覺感受把神經沖動傳經聽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從而形成聽覺;
2.B
【解析】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
“堪比原唱”稱贊的是他的聲音特點和原唱十分相似,因此指的是音色,故B正確,而A、C、D錯誤。
3.(1)小
(2)好
(3)響度;傳播過程中
(4)音色;傳播過程中
【解析】(1)離聲源越遠,則聲音越分散,那么聽到聲音的響度就越小;
(2)吸音能力越好,則傳出聲音的響度越小,即隔音性能越好;
(3)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響度越小,對人的影響越小。減弱噪聲的方法:①在聲源處減弱;②在傳播過程中減弱;③在人耳處減弱。
(4)聲音的大小叫響度,聲音的高低叫音調,聲音的特點叫音色。根據減弱噪聲的途徑分析解答。
【解答】(1)小華設計的實驗利用了離聲源越遠,聽到聲音的響度越小的原理。
(2)根據小華所得數據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的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的材料吸收聲音的性能要比平滑的材料強。
(3)在噪聲污染嚴重的環境里,“隔音”就是為了改變聲音的響度,是有效的降噪方法之一。在控制噪聲的方法分類中,“隔音”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描繪出詩人對林泉美景的喜愛。“蟬”和“鳥”的叫聲是根據聲音的音色區分的,茂密的樹林有吸聲和消聲的作用,能在傳播過程中控制噪聲。
4.(1)空氣柱 (2)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3)敲打瓶子,水量越多,瓶子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4)B
【解析】(1)對瓶口吹氣時,引起瓶內空氣不斷擾動,從而使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出聲音;
(2)do(1)、re(2)、mi(3)、fa(4)四個音階的音調越來越高,根據圖片分析空氣中的長度與振動快慢的關系,進而得到對應的音調變化;
(3)敲打瓶子時,振動的物體就不是空氣,而是里面的水和瓶子,據此分析水量多少與音調高低的關系;
(4)聲音的大小叫響度,由振幅決定;聲音的高低叫音調,由振動頻率決定;聲音的特點叫音色,與發聲體的特點有關,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1)小聞同學對瓶吹氣時會引起空氣柱振動。
(2)根據圖片可知,從A到D,四個瓶子內的空氣柱逐漸變短,而四個音階的音調逐漸升高,那么得到結論:空氣柱越短,振動越快,音調越高。
(3)根據圖片可知,從A到B,空氣柱逐漸變短,而里面水量逐漸增大,那么得到結論:敲打瓶子,水量越多,瓶子振動越慢,音調越低。
(4)三次實驗中振幅相同,那么敲打的力度相同;波形不同,說明音色不同,即發聲體不同,因此不是一個瓶子,故A錯誤,B正確;
甲和乙中,波峰的個數相同,說明瓶子振動的頻率相同,但不是敲擊瓶子的快慢相同,故C錯誤;
丙的波形比乙的波形圓潤一些,因此乙圖中的瓶子發生的聲音更尖銳,故D錯誤。
浙教版寒假“快人一步”七(下)科學講義(三)
耳和聽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拜城县| 晋中市| 滨海县| 祁连县| 新民市| 浦城县| 北海市| 怀仁县| 耒阳市| 遂溪县| 当雄县| 陆川县| 山丹县| 永德县| 华阴市| 清新县| 铜梁县| 鄄城县| 高唐县| 东乌| 平陆县| 合作市| 闽清县| 和静县| 彭州市| 呼图壁县| 阳朔县| 吉木萨尔县| 敦化市| 秦皇岛市| 石景山区| 汶川县| 丹凤县| 景宁| 涞源县| 颍上县| 福清市| 罗定市| 天峻县| 扎鲁特旗| 呈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