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快人一步】浙教版2022-2023學年寒假七(下)科學講義(十九):壓強【wrod,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快人一步】浙教版2022-2023學年寒假七(下)科學講義(十九):壓強【wrod,含答案】

資源簡介

一、壓力
(一)概念
壓力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是物體之間由于相互擠壓而產生的。
(二)特點
壓力作用在受力物體的表面上,力的方向與受力物體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體。
(1)壓力產生的原因:物體之間相互接觸并擠壓。
(2)壓力的作用點:作用在受力物體表面,作用點等效作用在接觸面中心。
(3)壓力的方向:與受力物體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體。
(三)壓力和重力的辨析
壓力 重力
定義 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產生原因 物體之間相互接觸并擠壓 地球的吸引
施力物體 對物體產生擠壓的物體 地球
受力物體 受到擠壓的物體 物體本身
大小 可小于、等于、大于重力,也可能與重力無關 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
方向 垂直于受力物體表面并指向受力物體 豎直向下
作用點 受力物體的接觸面 重心
【能力拓展】由于受力物體的受力面可能是水平面,也可能是豎直面,還可能是斜面,因此壓力的方向沒有固定的指向,它可能指向任何方向,但始終和受力物體的受力面相垂直。
二、壓力的作用效果
(一)實驗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設計并進行實驗
①按照圖甲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②在小桌上放上砝碼,按照圖乙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③在小桌上放上砝碼,按照圖丙所示將小桌放在海綿上。觀察海綿被壓下的深淺。
(2)分析與論證
①比較甲圖和乙圖:海綿的受力面積相同,乙圖中小桌對海綿的壓力大,乙圖中的海綿被壓下得深,即乙圖壓力的作用效果比甲圖的明顯,故可得出: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②比較乙圖和丙圖:海綿受到的壓力相同,乙圖海綿的受力面積小,乙圖中海綿被壓下得深,即乙圖壓力的作用效果比丙圖的明顯,故可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結論: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的大小。當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當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二)壓強
(1)定義: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叫做壓強。
(2)公式:壓強=壓力/受力面積 (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3)單位:國際單位制中,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Pa)。1帕=1牛/米2,帕斯卡是一個很小的單位, 常用的壓強單位有百帕(102Pa)、千帕(103Pa )、兆帕(106Pa )。
(4)對壓強單位的認識: 一張對折的報紙平鋪在桌面上時,對桌面的壓強約為1帕;一塊平放的磚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3帕,坦克履帶對地面的壓強約為105帕。
【能力拓展】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壓力大小的關系時,使受力面積保持不變,改變壓力的大小,觀察受壓物體形變的大??;研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積的關系時,使壓力大小保持不變,改變受力面積的大小,觀察受壓物體形變的大小。這是利用了控制變量法。。
三、增大或減小壓強的方法
由壓強公式可知,壓強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因此改變壓強的途徑是:若壓力大小一定,改變受力面積大小;若受力面積大小一定,改變壓力大??;或者兩者同時改變。
(1)增大壓強的方法:增大壓力(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壓力一定時),或者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減小壓力(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壓力一定時),或者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四、液體的壓強
(一)科學中,常用壓強計來比較液體內部的壓強。
(二)壓強計的工作原理:當金屬盒的橡皮膜受到壓強時,U形管左右液面就會出現高度差。橡皮膜受到的壓強越大,兩管內液面的高度差就越大。
(三)液體對容器底部和側壁的壓強
大量實驗:表明,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都會產生壓強,液體的深度越大,產生的壓強越大。
液體不但對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會產生壓強,液體的內部也存在壓強。例如,游泳時,若潛入水中,水的壓強會使你感到胸悶。
(四)研究水內部壓強的特點
(1)猜想:①水的內部可能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這些壓強可能相等。
②水的內部壓強大小可能與水的深度有關。
(2)實驗器材:壓強計、盛水的杯子、刻度尺。
(3)設計實驗方案
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和轉換法。
具體步驟:控制深度不變,轉動金屬盒的方向(朝上、朝下、朝側面),探究同一深度不同方向上水的壓強大小是否相等;控制金屬盒的方向不變(同為朝上或朝下),改變金屬盒在水中的深度,探究水的深度對水的壓強的影響。通過壓強計中U形管左右兩管液面高度差的大小來比較液體壓強的大小。將抽象的東西變成了直觀且形象的東西,使問題簡化,這是運用了轉換法。
結論:水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存在壓強,在同一-深度,水對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水的深度對水的內部的壓強有影響,深度越大,水的內部壓強越大。
(五)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
大量實驗表明:切液體內部都存在著壓強。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的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同一深度處,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能力拓展】①液體內部壓強產生的原因:由于液體受到重力作用,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產生壓強;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所以對阻礙它流動的容器壁產生壓強;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且在液體內部相互擠壓,所以液體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②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應該注意的是深度與高度不同,深度是指液體與空氣接觸面到計算壓強的那個面之間的豎直距離,即深度是由上往下量的。高度是由下往上量的。
例1、如圖所示,用35牛的水平壓力把一重為15牛的物體壓在豎直墻壁上,若物體與墻壁AB的接觸面積是50厘米2,則墻面AB受到的壓強是(  )
A.10×103帕 B.3×103帕 C.7×103帕 D.4×104帕
例2、如圖所示,一木塊靜止在盛滿水的容器中?,F將木塊緩慢下壓至浸沒,水對容器底部的(  )
A.壓力不變,壓強不變 B.壓力變大,壓強變大
C.壓力不變,壓強變大 D.壓力變大,壓強不變
例3、如圖所示,一塊長方體橡皮,當側放于水平桌面上時對比平放時對桌面的壓力_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沿ab方向豎直向下切去一塊,則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例4、某同學利用小桌、砝碼、泡沫塑料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時,實驗過程如圖所示,請仔細觀察并回答下列問題:
(1)該實驗是通過   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由甲、乙兩圖所示實驗現象可得出:受力面積一定時,    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   。
(3)由   兩圖所示實驗現象可得出: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    。
(4)該同學在實驗時將圖乙中的小桌和砝碼又放到一塊木板上,如圖丁所示,則在乙、丁兩種情況中小桌產生的壓強p乙   (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p丁。該實驗的研究方法是   。
例5、2020年11月10日8時12分,中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如圖甲所示?!皧^斗者”號需要承載的水壓是1.12×108帕,由此小卡猜想液體內部壓強可能與液體的深度有關。于是用液體壓強計對此進行了探究,如圖乙所示。
(1)使用壓強計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說明   。
(2)圖乙中實驗①、②、③說明,當液體密度相同時,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   。
(3)圖乙中實驗④、⑤,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別盛有適量的液體a和液體b。液體a的密度   (選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液體b的密度。
1.小敏利用海綿、桌子和砝碼進行了如圖的探究實驗。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
B.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
C.探究過程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面積大小判斷受力效果
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2.如圖所示,一個未裝滿水的瓶子,正立放置在水平面上時瓶對桌面的壓強為p1,瓶底受到水的壓力為F1,倒立放置時瓶對桌面的壓強為p2,瓶蓋受到水的壓力為F2。則(  )
A.p2=p1,F2=F1 B.p2<p1,F2<F1
C.p2<p1,F2>F1 D.p2>p1,F2<F1
3.如圖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積和質量都相同的甲、乙兩平底容器,分別裝有深度相同、質量相等的不同液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①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F乙
②容器對桌面的壓力:F甲'=F乙'
③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p乙
④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③和④
4.如圖1是a、b兩種不同物質質量和體積的關系圖像,則a、b兩種物質密度之比為    ,如果用質量相等的上述兩種物質分別制成甲、乙(圖2)兩個底面積不同、高度相同的實心圓柱體,并將它們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則甲、乙兩圓柱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
5.在探究液體壓強的實驗中,進行了如圖所示的操作。
(1)實驗中,探究液體壓強的工具是   。
(2)由丙、丁兩圖實驗進行對比,得出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   (填“有關”或“無關”)。
(3)甲、乙兩圖是探究液體壓強與   的關系,結論是   。
(4)要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應選用   兩圖進行對比。
(5)在圖乙中,固定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兩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了在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   。
6.現有一根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將其下端蒙上橡皮膜,描述橡皮膜外表面在以下不同情境中的形狀變化。
(1)向管內緩緩注水,觀察到橡皮展向外凸。隨著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將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裝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  ?。ㄟx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當玻璃管移動到管內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時,橡皮膜的形狀是  ?。ㄟx填“凸面”“凹面”或“平面”),試說明理由   。
1.如圖所示,小明將壓強計的探頭放入水中某一深度處,記下U形管中兩液面的高度差h。下列操作能夠使高度差h增大的是(  )
A.將探頭向下移動一段距離
B.將探頭水平向左移動一段距離
C.將探頭放在酒精中的同樣深度處
D.將探頭在原深度處向其他方向任意轉動一個角度
2.如圖是某同學在探究甲、乙兩種物質質量和體積關系時得到的圖像。若用這兩種物質分別做成A、B兩個質量相等的實心正方體。把它們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兩物體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pA: pB為(  )
A.8:1 B.4:1 C.2:1 D.1:1
3.如下圖所示,在甲、乙兩個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已知ρ水>ρ酒)其中a、b兩點到液面的距離相同,a、c兩點到容器底部的距離相同。
(1)甲盛的是   。
(2)在a、c兩點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質量比酒精   (選填“大”或“小”)
(3)在a、b兩點水平面以下,容器中水的質量比酒精   (選填“大”或“小”)
4.小金自制了一根可以估測液體密度的工具,其制作過程為將一根兩端開口的直玻璃管下端蒙上橡皮膜(如圖甲)。實驗過程如下:
(1)將此玻璃管慢慢放人盛有水的燒杯中(如圖乙),發現橡皮膜向里凹,此現象說明   。(2)保持橡皮膜所在深度h不變,逐漸向玻璃管內注入液體(如圖丙),此過程中橡皮膜向里凹的程度會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3)繼續向玻璃管內注入液體至圖丁所示位置,此時橡皮膜的形狀正好是平面,由此可推測出管內注入的液體可能是   (填字母),并說明理由:    。
A.鹽水 B.酒精 C.蒸餾水
5.小明用如上圖甲所示的裝置,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的因素。
(1)在上圖乙中,將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處可知,同種液體,深度越大,壓強越大,支持該結論的實驗現象是   。
(2)為了探究密度對液體內部壓強的影響,還需將橡皮膜放在上圖丙中   (填“c”或“d”)位置處。
答案及解析
例1、C
解析】墻面AB受到的壓強:。故C正確,而A、B、D錯誤。
例2、A
【解析】首先分析水面高度的變化,再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水對容器底部壓強的變化,最后根據F=pS判斷水對容器底部壓力的變化。
【解答】燒杯中裝滿水,將木塊緩慢下壓至浸沒時,水會不斷的流出,但是水面的高度保持不變。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強不變。根據F=pS可知,水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變。
例3、不變;不變
【解析】(1)當物體處在水平地面上時,它對地面的壓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上下粗細均勻的柱體在水平地面上時,它對地面的壓強,因此它對地面的壓強只與自身的密度和高度有關,與接觸面積大小無關。
【解答】(1)一塊長方體橡皮,無論側放還是平放,它對水平桌面上的壓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因此壓力保持不變;
(2)若沿ab方向豎直向下切去一塊,則剩余部分仍然是一個長方體,根據公式p=ρgh可知,剩余部分對桌面的壓強保持不變。
例4、(1)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2)壓力;明顯(3)乙、丙;不明顯
(4)等于;控制變量法(或轉 換法)
【解析】(1)該實驗是通過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來顯示壓力的作用效果。
(2)甲和乙圖中,受力面積相同,但是壓力大小不同,那么得到結論: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
(3)探究受力面積對壓力作用效果的影響時,必須控制壓力大小相同而改變受力面積,故選乙和丙。
丙圖中受力面積大,泡沫塑料凹陷的程度更小,那么得到結論: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顯。
(4)該同學在實驗時將圖乙中的小桌和砝碼又放到一塊木板上,如圖丁所示,則在乙、丁兩種情況中小桌產生的壓強p乙=p丁。該實驗的研究方法是控制變量法。
例5、(1)裝置不漏氣 (2)增大 (3)小于
【解析】(1)如果裝置的氣密性良好,那么橡皮膜受到擠壓后,U型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增大;撤去外力后,橡皮膜恢復原狀,U型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變為零,
(2)根據液面的高度差的大小確定液體壓強的大小,進而得到實驗結論;
(3)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比較液體密度的大小。
【解答】(1)使用壓強計前,用手輕輕按壓幾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體能靈活升降,說明裝置不漏氣。
(2)比較圖乙中實驗①、②、③可知,在水中時,橡皮膜所在的深度越大,U型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因此得到結論:當液體密度相同時,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3)根據圖片可知,在實驗④⑤中,U型管兩側液面的高度差相等,說明液體壓強相等,此時深度ha>hb,根據公式p=ρ液gh可知,液體的密度ρa<ρb。
1.C
【解析】實驗甲和乙中,桌子與海綿的接觸面積相同,乙中壓力大,海綿的凹陷程度越大,那么得到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大小有關。在實驗乙和丙中,壓力大小相等,乙與海綿的接觸面積小,而海綿的凹陷程度大,那么得到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
A.探究的問題:壓力的作用效果與什么因素有關,故A正確不合題意;
B.探究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故B正確不合題意;
C.探究過程分析:通過觀察海綿凹陷程度的大小判斷受力效果,故C錯誤符合題意;
D.探究的結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故D正確不合題意。
2.D
【解析】(1)水平面上受到的壓力等于上面物體的重力之和,據此比較桌面受到壓力的大小,再根據公式比較壓強的大?。?br/>(2)根據瓶子的形狀不同比較瓶底和瓶蓋受到水的壓力的大小。
【解答】(1)根據F=G瓶+G水可知,桌面受到的壓力相等。根據公式可知,因為S2p1;
(2)當瓶子正立時,有水的部分為柱體,則水對瓶子底部的壓力F1=G;當瓶子倒立時,瓶子下口小上口大,則水對瓶蓋的壓力F23.B
【解析】(1)首先根據比較液體密度的大小,再根據p=ρ液gh比較容器底部受到壓強的大小,最后根據F=pS比較容器底部受到壓力的大小;
(2)首先根據F=G容器+G液比較容器底部對桌面的壓力大小,再根據比較容器底部對桌面壓強的大小。
【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液體的體積V甲ρ乙。根據公式p=ρ液gh可知,對容器底部的壓強p甲>p乙;
(2)根據F=G容器+G液可知,容器對桌面的壓力相等,即F甲'=F乙',且容器的底面積S甲=S乙,根據公式可知,容器對桌面的壓強p甲'=p乙'。故B正確,而A、C、D錯誤。
4.2:1;2:1
【解析】(1)根據圖1可知,a的密度:;
b的密度:;
則a、b的密度之比為:。
(2)上下粗細一致且密度均勻的柱體,對地面的壓強:;
則甲乙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5.(1)壓強計
(2)無關
(3)深度;在密度一定時,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乙、丙
(5)相等
【解析】(1)根據測量液體壓強的工具解答;
(2)在丙和丁中,橡皮膜所處的液體和深度相同,只是容器的形狀不同,此時壓強計液面的高度差相等,即橡皮膜受到的壓強相等,據此分析液體壓強是否與容器形狀有關。
(3)分析甲和乙兩個實驗中哪個因素不同即可,根據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選擇對照實驗;
(5)高度差不變,即橡皮膜所處位置的壓強相同,據此分析液體在同一深度時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
【解答】(1)實驗中,探究液體壓強的工具是壓強計。
(2)由丙、丁兩圖實驗進行對比,得出液體壓強與盛液體的容器形狀無關。
(3)在甲和乙實驗中,液體的密度相同,只是橡皮膜所在的深度不同,那么得到結論:在密度一定時,液體內部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根據控制變量法的要求可知,要探究液體壓強與密度的關系,必須控制深度相同而改變液體密度,故選乙和丙。
(5)在圖乙中,固定金屬盒上的橡皮膜在水中的深度,使金屬盒處于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方位時,兩玻璃管中液面高度差不變,說明了在液體內部同一深度處,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大小相等。
6.(1)變大
(2)變小
(3)平面;橡皮膜受到試管中水向下的壓強等于受到水槽中水向上的壓強
【解析】(1)橡皮膜的凸起程度與受到壓強的大小有關,壓強越大,橡皮膜的凸起程度越大。
(2)將玻璃管放入水中后,橡皮膜的下表面會受到向上的壓強,且深度越大,向上的壓強越大。上下壓強抵消部分后,向下的壓強變小,自然外凸的程度會減小;
(3)根據公式p=ρ液gh可知,當液體密度相同時,深度越大,壓強越大,據此比較內外壓強大小,從而確定橡皮膜的形狀。
【解答】(1)向管內緩緩注水,觀察到橡皮展向外凸。隨著加入的水量增多,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變大。
(2)將注入水后的玻璃管放入裝有水的水槽中,慢慢向下移動到如圖所示的位置。橡皮膜向外凸的程度會變小。
(3)當玻璃管移動到管內液面和水槽液面恰好相平時,橡皮膜的形狀是平面,理由:橡皮膜受到試管中水向下的壓強等于受到水槽中水向上的壓強。
1.A
【解析】增大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h,即增大壓強計探頭受到的壓強,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要么增大液體的密度,要么增大探頭所處的深度,故A正確,而B、C、D錯誤。
2.B
【解析】首先根據圖像,利用公式計算出二者的密度之比,再計算出A、B兩個物體的體積之比,進而得到二者的底面積之比,最后根據公式計算出它們對地面的壓強之比,
【解答】根據圖像可知,甲的密度為:;乙的密度為:;
則A、B的密度之比:ρA:ρB=8g/cm3:1g/cm3=8:1;A、B的質量之比:mA:mB=1:1;
則二者的體積之比:VA:VB=;那么A、B的邊長之比:LA:LB=1:2;
A、B的底面積之比:SA:SB=1:4;則A、B對地面的壓強之比:。
3.(1)水(2)大(3)小
【解析】本題考查容器底部所受液體壓強的計算,最關鍵的是知道液體中某一點的深度指的是這一點到液面的垂直距離,而不是距離容器底的距離。
(1)水和酒精的質量相同,根據密度公式可以判斷體積的大小;
(2)質量=體積密度,據此分析解答。
【解答】(1)質量相同時,密度越大,體積越小,因為水的密度大,所以體積小的是水,故甲容器中盛的液體是水;
(2) 容器是形狀規則的相同容器, 在a、c兩點水平面以下,水的體積和酒精 體積一樣,水的密度大,故水的質量大;
(3) 容器是形狀規則的相同容器, 在a、b兩點水平面以上,水的體積和酒精體積一樣,水的密度大,水的質量大;而水和酒精的總質量一樣,所以a、b兩點水平面以下,水的質量比酒精 小。
4.(1)液體內部存在壓強
(2)變小
(3)B;在橡皮膜處兩液體壓強相等,深度越深,液體密度越小
【解析】(1)橡皮膜向里凹,說明水對它施加了向上的壓力,即水里存在壓強;
(2)玻璃管內注入液體后,液體會對橡皮膜產生向下的壓強,于是與外面向上的壓強抵消一部分,從而使橡皮膜受到向上的壓強減小,據此確定橡皮膜凸起程度的變化;
(3)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分析判斷。
【解答】(1)將此玻璃管慢慢放人盛有水的燒杯中(如圖乙),發現橡皮膜向里凹,此現象說明液體內部存在壓強。
(2)保持橡皮膜所在的深度h不變,逐漸向玻璃管內注入液體(如圖丙),此過程中橡皮膜向里凹的程度會變小。
(3)根據丁圖可知,橡皮膜處于水平狀態,即液體產生的壓強和水產生的壓強相等。
即p液=p水; 液體的深度h液>h水;
根據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液體密度ρ液<ρ水。
那么這種液體只能是酒精,故選B。
5.(1)在b處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2)c
【解析】(1)在上圖乙中,將橡皮膜先后放在a、b位置處可知,同種液體,深度越大,壓強越大,支持該結論的實驗現象是:在b處時U形管兩邊的液面高度差越大。
(2)為了探究密度對液體內部壓強的影響,需要控制液體的深度相同而改變液體密度,則應該將橡皮膜放在圖丙中的c處。
浙教版寒假“快人一步”七(下)科學講義(十九)
壓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昌县| 永川市| 鹤壁市| 乌兰县| 青龙| 伊金霍洛旗| 石狮市| 山东省| 广丰县| 颍上县| 曲麻莱县| 本溪| 平度市| 丰原市| 越西县| 昭苏县| 临朐县| 北海市| 绥阳县| 勐海县| 广河县| 陇川县| 吴堡县| 芒康县| 敖汉旗| 固安县| 南开区| 青川县| 莆田市| 花莲市| 灵宝市| 清原| 高青县| 奉节县| 文水县| 海宁市| 锡林浩特市| 西充县| 濉溪县| 肇东市| 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