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太陽(一)概況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它是一顆自己能發(fā)光和發(fā)熱的氣體星球。(二)作用對地球來說,太陽是最為重要的天體。太陽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活動的能量源泉,也是地球上許多自然現象產生和變化的決定者。它用自身的光和熱為地球表層和人類的活動提供了最重要的能量,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陽息息相關。(三)基本數據日地平均距離 約為1.5億千米直徑 約為140萬千米表面溫度 約6000℃中心溫度 高達1500萬℃體積 為地球的130萬倍質量 為地球的33萬倍(四)太陽大氣層太陽是一個由熾熱氣體組成的球體,我們平時所看到的是太陽的大氣層。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可分為3層,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1)光球層:光球層厚約500千米,我們所見到的太陽可見光,幾乎全是由光球層發(fā)出的。(2)色球層:位于光球層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約幾千千米,只有在日全食時或用特殊望遠鏡才能觀測到。(3)日冕層:色球層之外為日冕層,它溫度極高,延伸到幾倍甚至幾十倍太陽半徑外。日冕物質非常稀薄,但溫度非常高,可達200萬℃以上。日冕也只有在日全食時或用特制的日冕儀才可以觀測到。(亮度太小,無法用肉眼直接觀測)。(五)太陽活動太陽表面經常發(fā)生變化,這些變化通稱為太陽活動。常見的太陽活動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太陽風等。(1)太陽黑子:人們把太陽光球層上的許多黑班點稱為太陽黑子。太陽黑子實際上是太陽表面一種熾熱氣體的巨大渦旋,因為其溫度比太陽的光球層表面其他地方溫度要低,所以看上去像一些黑斑點。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2)耀斑:發(fā)生在色球層上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塊。耀斑爆發(fā)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周期約為11年。發(fā)生在色球層中,所以也叫“色球爆發(fā)”。其主要觀測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現迅速發(fā)展的亮斑閃耀。耀斑爆發(fā)時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當耀斑輻射來到地球附近時,與大氣發(fā)生劇烈碰撞,干擾電離層,使它失去反射無線電短波的功能。此外,耀斑對氣象和水文等方面也有著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間接影響。(3)日珥:日珥是突出在日面邊緣外面的一種太陽活動現象。它比太陽圓面暗弱得多,在一般情況下被地球大氣所散射的太陽光淹沒,不能被直接看到。日珥通常發(fā)生在色球層,它像是太陽的“耳環(huán)”一樣。(4)太陽風:日冕層發(fā)射出的帶電粒子流,稱為太陽風。在南極和北極附近,這些粒子可以進入地球大氣層,撞擊地球大氣中的氣體分子,并使這些分子發(fā)光,產生極光現象。6.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約為11年。黑子數最多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峰年;黑子數極少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國際上規(guī)定從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為第1周,從2009年開始為第24周。7.太陽活動的影響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很大。例如,耀斑增強時地球上的短波通信會受到明顯影響。太陽黑子、耀斑活動增強時,人們需要用各種防曬措施來避免太陽光中過強的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傷。太陽大氣層情況及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如下表:由內到外 最內層 中間層 最外層名稱 光球層 色球層 日冕層太陽活動 太陽黑子 日珥、耀斑 太陽風對地球的影響 會導致紫外線增強或氣候異常,危害人類身體健康 會影響地球的無線電短波通信 會導致“極光”的產生8.太陽活動的觀測我們可以使用加濾鏡的天文望遠鏡或涂黑的玻璃等觀測太陽黑子,也可以通過科普書籍或相關的網站收集與太陽活動相關的資料,進-步了解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9.學習使用天文望遠鏡一般天文望遠鏡是一種可以增大單位面積上的光強,從而使得可以觀察遙遠的、更為暗弱的天體和更多的細節(jié)的工具。【能力拓展】太陽的大氣有三層,分別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但是三層之間沒有明確的界線。平時我們看到的太陽是一個光亮的圓盤,實際上就是光球層。太陽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其表面溫度約為6000℃,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一般我們看到的是太陽的光球層;太陽不是空心的,它是一個由熾熱氣體組成的球體。從里到外太陽的大氣層具有亮度減小、密度減小、厚度增大、溫度升高的變化特點。太陽黑子并不黑,只是溫度比周圍溫度低。二、月球(一)月球的概況月球,俗稱月亮,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也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4萬千米)。月球本身不發(fā)光,它依靠反射太陽光發(fā)亮,我們看到的月球是太陽照亮的月面。(二)月球的大小直徑 約為3 476千米,大約是地球的3/11,太陽的1/40體積 約為地球的1/49質量 只有地球的1/81地月平均距離 約為38.44萬千米,約為日地距離的1/400(三)月球的表面(1)月陸和月海。月球表面明暗相間,亮區(qū)是高地,暗區(qū)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被稱為月陸和月海,平均高差為2~ 3千米。(2)環(huán)形山。①概況環(huán)形山是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地形,是種環(huán)形隆起的低洼地形,也稱月坑,月球的正面直徑大于1千米的環(huán)形山有33 000個以上。②成因研究表明,環(huán)形山主要是月球形成早期小天體頻繁撞擊月球的產物,也有一些是由月球上古老的火山爆發(fā)形成的。(四)月球環(huán)境(1)月球上沒有大氣。在月球上聽不到聲音(2)月球表面晝夜的溫差很大,可達到300 ℃。(3)在月球表面,物體所受重力是地球上的1/6,月球上面的物體變“輕了”(4)月球的表面除了巖石及其碎屑外,幾乎什么都沒有,既沒有空氣和水,也沒有生命。(五)探測月球(1)探測月球的意義。月球對地球的重要性僅次于太陽。例如,月相變化是古代計時的依據,潮汐現象主要是月球對地球的吸引所致,月球上還有豐富的礦產資源。月球探測對認識地球、太陽系的演化、開發(fā)宇宙有特殊意義。(2)登月大事記及我國的探月工程。月球是人類探索宇宙的第一站。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是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我國成功發(fā)射了“神舟”系列飛船和“嫦娥”系列人造衛(wèi)星,2019年1月發(fā)射的“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實現軟著陸,“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面開始巡視探測。【能力拓展】外圖關于環(huán)形山的形成,比較科學的解釋有兩種。①噴射: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內部的熔巖與氣體沖破表層,噴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噴發(fā)。它們開始時威力較強,熔巖噴出又高又遠,堆積噴口外部,形成了環(huán)形山。②流星體撞擊月球:在距今約30億年前,太空的隕星體很多,月球正處于半熔融狀態(tài)。巨大的隕星撞擊月面時,在其四周濺出巖石與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環(huán)形山。又因為月面上沒有風雨的洗刷與猛烈的地質構造活動,所以當初形成的環(huán)形山就一直保留下來了。例1、對太陽結構示意圖中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A.日冕層上可出現日珥現象 B.太陽黑子出現在色球層C.耀斑爆發(fā)的周期約為11年 D.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不大例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月球上沒有空氣和水,也沒有生命。下列四幅月面景觀圖中不是由于沒有空氣引起的是( )A.月球表面環(huán)形山的形成B.月球表面物體所受重力較小C.月球表面晝夜溫差達300℃D.月球表面聽不到聲音例3、如圖是宇宙天體系統(tǒng)結構示意圖。請回答:(1)該示意圖中A的天體系統(tǒng)名稱是 ;(2)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一顆 星,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是 。例4、太陽是離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和太陽息息相關(1)如圖甲,小明分別用大球、小球模擬太陽、月球,把大、小兩個球放置在同水平面上,并將小球由A向B移動,觀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過程。該實驗模擬的天文現象是 過程。(2)如圖乙是用專用儀器拍攝的太陽照片照片中①區(qū)域呈現的太陽活動主要是日珥,日珥發(fā)生在太陽大氣層的 層。例5、關于月球的形成,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說:分裂說:月球本來是地球的一部分,后來由于地球轉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質拋了出去,這些物質脫離地球后形成了月球。同源說:月球和地球在同一個浮動星云內同時形成。碰撞說:在太陽系形成的過程中,地球與一個較大天體發(fā)生了劇烈的碰撞,拋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質和該碰撞天體的殘骸不斷相互吸引,最終形成了月球。(1)有科學家用圖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種形成過程:你認為這種圖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種假說?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體頻繁撞擊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隨處可見的 。1.若太空隕石撞擊在月球表面,繞月球飛行的宇航員不能聽到撞擊的爆炸聲,是因為( )A.隕石撞擊在月球表面,但沒有產生振動B.隕石撞擊在月球表面,但振動微小,導致聲音太小C.隕石撞擊在月球表面,但真空不能傳聲D.以上原因均不是2.下列有關太陽和月球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太陽是一個由熾熱固體組成的球體B.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C.月球表面沒有空氣不能直接對話D.月球表面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環(huán)形山3.太陽黑子、耀斑等太陽活動依次發(fā)生在( )A.色球層、光球層 B.光球層、色球層C.日冕層、光球層 D.光球層、日冕層4.根據以前對太陽黑子數量變化的觀察記載,1987年.是太陽活動谷年,1990年是太陽活動峰年。請你預測2020年后遇到的第一個峰年是( )A.2025年 B.2021年 C.2022年 D.2023 年5.上是天文望遠鏡所拍攝的太陽表面照片,照片中①區(qū)域呈現的太陽活動主要是( )A.日珥 B.太陽風 C.耀斑 D.太陽黑子6.2021 年 6 月 10 日上演了今年全球唯一一次日環(huán)食,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日環(huán)食很好看,直接用雙筒望遠鏡觀察效果更佳B.太陽是一顆由熾熱氣體組成的恒星,是離地球最近的天體C.日環(huán)食發(fā)生時,可能看到滿天的星空下一輪淡淡的圓月D.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7.“織物版”五星紅旗在月球的展示,體現了很高的科技含量。為了能讓紅旗在月球表面長時間保存,科研隊員在設計時候不需要考慮的因素的是( )A.月球表面隨處可見環(huán)形山 B.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很大C.月球表面有很強電磁輻射 D.月球表面有紫外線8. 2021 年 5 月 26 日,上演了一次罕見的天象——超級血月全食,即超級月亮+血月+月全食。(1)月食的形成與小孔成像一樣,是由于光的 原理;(2)發(fā)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銅色,這是由于地球大氣對太陽光的 ,從而形成血月;(3)月食發(fā)生當天的月相是 ;月食結束后,若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 。9.如圖為嫦娥五號著陸器依靠四個“腳掌”停留在月球一平原低陷地帶的情景。著陸器總質量為2.4噸,每個“腳掌”與月面的接觸面積為3000厘米2。已知1千克物體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為1.62牛。回答以下問題(1)月球表面平原等低陷地帶被稱為 ?(2)在圖中畫出此時著陸器所受重力示意圖。(3)計算著陸器對月面的壓強為多大 并說明把每個“腳掌設計如臉盆大的原因。10.小軍通過高倍望遠鏡觀察月亮,發(fā)現月面是凹凸不平的,如圖甲所示。這是由于流星在太空中運行到靠近月球時,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墜落到月面,與月面發(fā)生碰撞而形成的坑洞,叫做月坑。小軍猜想月坑的深度可能與流星的質量、體積及下落的高度有關。于是,他設計了一個用一只鋪滿厚厚細沙的盤子、幾個不同的小球及刻度尺進行探究月坑深度的模擬實驗,如圖乙所示。實驗數據記錄如下表。實驗序號 質量 m(克) 體積V(厘米3) 下落高度(厘米) 坑的深度d(厘米)1 20 7.5 50 2.62 20 7.5 60 3.53 20 7.5 70 5.04 20 2.5 70 11.35 20 1.8 70 12.46 60 7.5 70 14.67 85 7.5 70 15.9請你分析實驗數據,并回答下列問題:(1)由1、2、3三組數據可得:“月坑”的深度與流星的 有關。(2)由 (填實驗序號)組數據可得:“月坑”的深度與流星的質量有關。(3)“月坑”的深度還與流星的體積有關: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體積越大,“月坑”的深度 (4)請你結合小軍的研究過程就“影響月坑深度的因素”問題另外提出一個合理的猜想 1.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著陸,并傳回著陸影像圖,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月球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 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隨處可見的環(huán)形山B.月球上的環(huán)形山都是由古老的火山爆發(fā)形成的C.月球表面明暗相間,亮區(qū)是高地,稱為月陸D.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為月球表面沒有大氣2.如圖太陽和月球分別是離我們最近恒星和衛(wèi)星,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平時所看到的太陽是它的大氣層,耀斑發(fā)生在光球層B.月球表面有許多較暗的區(qū)域,是由于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C.月球表面有許多由于火山噴發(fā)和小天體撞擊而形成的環(huán)形山D.太陽的質量比月球要大得多,但是體積和月球相近3.科幻片《流浪地球》震撼了廣大觀眾,故事中太陽由子某些原因提前步入晚年,而現實中的太陽大概還有50億年的壽命。下列關于太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太陽是一顆自己能發(fā)光和發(fā)熱的氣體星球B.日珥是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C.太陽大氣從里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D.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由于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的氣體斑塊4.關于太陽和月球說法錯誤的是( )A.太陽是銀河系中唯一的恒星B.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D.月球表面的亮區(qū)是高地5.2020年12月17日(農歷十一月初三),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qū)域成功著陸,攜帶從月海地區(qū)采集的1.731千克月球土壤樣本。(1)月球表面地形復雜,最引人注目的是隨處可見的 ,即月坑。(2)著陸器在向月面降落的過程中,不能采用打開降落傘的方法來減小下落的速度,原因是月球上 。(3)當天晚上月球運行到圖甲中的 (選填字母)位置。6.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為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某研究人員以當地每年相同區(qū)域內的野生山菇為例,對太陽黑子與農作物的關系進行研究,數據處理結果如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一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陽黑子數的變換曲線,讀圖可以發(fā)現:太陽黑子數從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從最大值至最小值減少的速度 。(2)圖二為當地的野生山菇產量的直方圖,對照兩圖,可以發(fā)現隨著太陽活動的加強,香菇產量總體呈現 趨勢。7.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為保證返回器安全著陸,采用了類似“打水漂”的方式來減速 ,其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它從月球上帶回了“土特產”—1731克月壤。(1)嫦娥五號發(fā)射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是 之間。(2)你認為下列成分中月壤最可能攜帶的是 。A.水分 B.空氣C.有機營養(yǎng)物質 D.礦物質(3)“嫦娥五號”抵達月球的時候,是利用火箭發(fā)動機反推的方式進行減速,而無法采用“打水漂”的方式,其原因是 。答案及解析例1、C【解析】太陽大氣層從外到內分為:日冕(最外層)、色球、光球(太陽表面、最亮)。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太陽黑子(周期11年)。耀斑也是重要標志,它是太陽活動最強烈的顯示。太陽風在日冕層;太陽風暴發(fā)生于太陽表面。【解答】A、日珥發(fā)生于色球層,A不符合題意;B、太陽黑子一般出現在光球層,B不符合題意;C、耀斑爆發(fā)的周期約為11年,C符合題意;D、太陽風:太陽風形成的帶電粒子流造成了地球上的極光。耀斑:發(fā)出的強大的短波輻射,會造成地球電離層的急劇變化。對人類的影響很大。造成短波通訊中斷。日珥:在日全食時,太陽的周圍鑲著一個紅色的環(huán)圈,上面跳動著鮮紅的火舌,這種火舌狀物體就叫做日珥。影響:太陽活動對于地震、火山爆發(fā)、旱災、水災、人類心臟和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甚至交通事故都有關系,D不符合題意。例2、B【解析】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層,月表處于超高真空狀態(tài),月球表面晝夜溫差極大;月球表面最顯著的特征是有許多大小不一,深淺不一的環(huán)形山,月球上沒有水。【解答】A、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因此失去大氣層的保護,隕石等容易撞擊月球表面造成月球表面環(huán)形山的形成,A不符合題意;B、月球表面物體所受重力較小與月球的大氣層并無直接關系,B符合題意;C、大氣層能夠調節(jié)氣溫,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因此月球表面晝夜溫度很大,C不符合題意;D、由于月球沒有大氣層,而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因此月球表面聽不到聲音,D不符合題意。例3、(1)銀河系(2)恒;太陽黑子的多少與大小【解析】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原因是其它行星圍繞太陽公轉。太陽系從屬于銀河系,銀河系從屬于宇宙,月球從屬于地月系,地月系從屬于太陽系。【解答】(1)宇宙包括河外星系和銀河系,銀河系包括太陽系,太陽系包括地月系。(2)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太陽自身能發(fā)光發(fā)熱,因此是一顆恒星,太陽活動強弱的標志是太陽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例4、(1)日食(2)色球【解析】①當不發(fā)光的月球轉到太陽與地球之間,不透明的月球擋住了沿直線傳播的太陽光,地球上看不到太陽的現象是日食;日食分為日全食、日偏食、日環(huán)食三種.②太陽被月球完全遮住形成的日食叫日全食,在太陽光完全照不到的區(qū)域(本影區(qū))可以觀察到日全食; 月球遮住太陽的一部分形成的日食叫日偏食,在部分太陽光照射到的區(qū)域(半影區(qū))可以觀察到日偏食; 月球只遮住太陽的中心部分,在太陽周圍還露出一圈日面,好象一個光環(huán)似的叫日環(huán)食.③這三種不同的日食現象與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對位置有關,根據太陽光的照射情況判斷是哪種日食。【解答】(1) 如圖甲,小明分別用大球、小球模擬太陽、月球,把大、小兩個球放置在同水平面上,并將小球由A向B移動,觀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過程。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并與太陽、地球成一條直線時,月球的陰影就可能落到地球上。這月球的陰影覆蓋的地面范圍內,月球陰影遮擋住了太陽,就形成了日食這種天文現象,故該實驗模擬的天文現象是日食過程。(2)如圖乙是用專用儀器拍攝的太陽照片照片中①區(qū)域呈現的太陽活動主要是日珥,日珥發(fā)生在太陽大氣層的色球層。例5、(1)碰撞說。 (2)環(huán)形山【解析】由圖示可知在月球形成過程中有外來星球與地球發(fā)生了碰撞,碰撞中激射出大量的物質,這些物質在空中不斷吸引形成了一個新的天體,即月球;根據對月球的了解可回答月球表面的月坑。【解答】(1)從左向右看,第一幅圖中有外來星球飛向原始地球,圖二外來星球與地球相撞,圖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體及地球上的物質,這些物質在空中運動時相互吸引,最終形成了圖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圖符合了碰撞說;(2)月球表面由于沒有空氣,所以不會像落向地球時克服摩擦做功而燒毀,故小天體頻繁撞擊月球而在月球表面形成一個個較大的坑,故稱月坑;坑的周邊就是我們所看到的環(huán)形山。1.C【解析】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解答】若太空隕石撞擊在月球表面,有振動產生,但繞月球飛行的宇航員不能聽到撞擊的爆炸聲,因為聲音的傳播靠介質,在真空中聲音不能傳播。2.A【解析】太陽是一個巨大熾熱的氣體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太陽活動是太陽大氣經常發(fā)生的大規(guī)模的運動。太陽活動的類型較多,其中最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它們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月球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稱為"月坑",大多數月坑的周圍環(huán)繞著高出月面的環(huán)形山,月球表面布滿了環(huán)形山。【解答】太陽是一個巨大熾熱的氣體球,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故A錯誤。3.B【解析】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由于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的氣體斑塊;耀斑是太陽表面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塊。 【解答】太陽黑子發(fā)生在大氣層的光球層。耀斑發(fā)生在色球層。4.D【解析】在一個活動周期開始的4年左右時間里,黑子不斷產生,越來越多,活動逐漸加劇。在黑子數達到極大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峰年。在隨后的7年左右時間里,黑子活動逐漸減弱,黑子也越來越少,黑子數極小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解答】1990年時太陽活動峰年,因為太陽活動周期為11年,故2020年遇到的第一個峰年為2023年。5.A【解析】常見的太陽活動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等。【解答】照片中①區(qū)域呈現的太陽活動主要是日珥,因為太陽的周圍鑲著一個紅色的環(huán)圈,上面跳動著鮮紅的火舌,這種火舌狀物體就叫做日珥,A符合題意。6.D【解析】按距離太陽遠近的位置,由近及遠的排列順數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陽能發(fā)光、發(fā)熱,太陽是一顆恒星。【解答】A、不能通過望遠鏡直接對太陽進行觀測,A不符合題意;B、離地球最近的天體是月球,B不符合題意;C、發(fā)生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邊緣仍然明亮,形成光環(huán)。這是因為月球在太陽和地球之間,但是距離地球較遠,不能完全遮住太陽而形成的,由于月亮本身本身不會發(fā)光,是通過太陽光的反射形成的月相,因此不能看到圓月,C不符合題意;D、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D符合題意。7.A【解析】紅旗處于晝夜溫差極大環(huán)境,月球上紅旗不能隔離很強電磁輻射和紫外線,月球上的非生物因素能對紅旗造成損害。【解答】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月球表面有很強電磁輻射,有紫外線這些都是破壞紅旗保存完好的因素,而月球表面隨處可見的環(huán)形山不會對紅旗保存造成影響,A符合題意。8. (1)直線傳播(2)折射(3)滿月;環(huán)形山【解析】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解答】(1)發(fā)生月食時,太陽、月球、地球三者都在同一直線上,可以用光沿直線傳播來解釋,發(fā)生月食時地球在中間。(2)發(fā)生月食部分的月球并非全黑,而是呈暗弱的古銅色,這是由于地球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從而形成血月。(3)月食發(fā)生當天的月相是滿月;月食結束后,若用天文望遠鏡觀察,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環(huán)形山。9.(1)月海(2)解: (3)解:m=2.4噸=2400千克 g=1.62牛/千克G=mg=2400千克×1.62牛/千克=3888牛S=3000厘米2×4=12000厘米2=1.2米2p=F/S=3888牛/1.2米2=3240帕因為著陸器重力大,對月面的壓力大,根據p=F/S,當受力面積較小時,產生的壓強很大,會使著陸器的“腳”陷入月壤中。所以把著陸器的“腳掌”做成臉盆大,是在壓力大小一定時,用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防止陷入月壤中。【解析】(1)月海,是指月球月面上比較低洼的平原,用肉眼遙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塊,這些大面積的陰暗區(qū)就叫做月海。(2)著陸器所受的重力豎直向下,從重力的作用點(即著陸器的重心)作豎直向下的有向線段,并標上重力的符號G,即為著陸器所受重力的示意圖。(3)先求出著陸器的所受重力,根據公式p=F/S求出著陸器對月面的壓強。【解答】(1)月球表面平原等低陷地帶被稱為月海。(2)著陸器所受的重力豎直向下,從重力的作用點——著陸器的重心豎直向下作有向線段,標上符號G,即可作出著陸器所受重力的示意圖,如圖所示:10.(1)下落高度(2)3、6、7(3)越淺(4)月坑的深度可能與月球表面的松實程度有關【解析】(1)根據控制變量法設置對照實驗的方法可知,可通過實驗中控制了什么條件不同,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研究的因素,再由現象可得出與這一因素的關系;(2)要得出月坑的深度與流星的質量有關,需要選取的實驗控制了流星的質量不同,而使其它條件相同的實驗序號;(3)選取表格中,流星體積不同,其他條件相同的數據,根據現象可得出結論;(4)月坑的深度涉及下落的流星體和月面,表格中研究了流星的不同條件,還可能與月面的松實等條件有關。【解答】(1)在1、2、3三組數據中,控制了質量相同,體積相同,下落高度不同,所以在研究與下落高度的關系,得到的現象是下落高度越高,坑的深度越深,所以可得“月坑”的深度與流星的下落高度有關;(2)要得到“月坑”的深度與流星的質量有關,需要設計的實驗是控制流星質量不同,而使其他因素相同,符合條件的是3、6、7;(3)要得出結論“月坑”的深度還與流星的體積有關,需要控制流星的體積不同,而使其它因素相同,可選取實驗序號3、4、5的實驗,現象是流星體積越大,坑的深度越淺;(4)月坑的深度除了與流星有關,還與月面有關,所以可提出的猜想是:月坑的深度可能與月球表面的松實程度有關。1.B【解析】月球表面沒有大氣層,月球上有凹凸不平的環(huán)形山。【解答】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小行星落到月球上時,不能燃燒這些隕石,導致月球表面上撞出很大的洞,于是形成了環(huán)形山了,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隨處可見的環(huán)形山,月球表面明暗相間,亮區(qū)是高地,稱為月陸,由于月球沒有大氣層,太陽光是直接到達月球表面的,反射回的光線沒有大氣層的阻擋直接回到宇宙中去,不會進入我們的眼睛,因此人看不見,自然就成黑色了,B符合題意。2.C【解析】太陽本身會發(fā)光發(fā)熱,太陽活動強會導致地球溫度升高,太陽大氣層從里到外依次劃分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耀斑發(fā)生在色球層,太陽黑子發(fā)生在光球層。環(huán)形山的形成:①月球形成不久,月球內部的高熱熔巖與氣體沖破表層,噴射而出,就像地球上的火山噴發(fā);②流星體、隕石撞擊。【解答】A、肉眼可以看見的是光球層,耀斑發(fā)生在色球層,太陽黑子發(fā)生在光球層,A不符合題意;B、月亮主要靠反射太陽的光而發(fā)亮,那些“高原”地區(qū)反射光的能力強,看上去就明亮;那些“平原”地區(qū)反射光的能力弱,看上去就比較暗了,B不符合題意;C、月球表面有許多由于火山噴發(fā)和小天體撞擊而形成的環(huán)形山,C符合題意;D、太陽的質量和體積都比月球要大得多,D不符合題意。3.B【解析】太陽是銀河系中一顆恒星,太陽是一顆熊熊燃燒的氣態(tài)星球,太陽是地球及人類的主要能量來源。【解答】A、太陽是一顆自己能發(fā)光和發(fā)熱的氣體星球,A不符合題意;B、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B符合題意;C、太陽大氣從里到外依次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C不符合題意;D、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由于溫度較低而顯得較暗的氣體斑塊,D不符合題意。4.A【解析】(1)銀河系絕大多數恒星和星際物質集中分布在銀河系中心平面附近。(2)太陽表面發(fā)生的變化統(tǒng)稱為太陽活動。(3)月球和地球組成地月系。(4)月亮的亮區(qū)是高地,月亮的暗區(qū)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分別稱為月陸和月海。【解答】A、銀河系中的恒星不是只有太陽,A符合題意;B、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強弱的主要標志,B不符合題意;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C不符合題意;D、月球表面的亮區(qū)是高地,D不符合題意。5.(1)環(huán)形山(2)沒有空氣(3)d【解析】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wèi)星,月球表面布滿的大大小小的圓環(huán)形的坑,稱為環(huán)形山,月球表面晝夜溫差大。每逢農歷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人們觀察到的月球有圓缺變化的原因是: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不斷發(fā)生變化。【解答】(1)月球表面地形復雜,最引人注目的是隨處可見的環(huán)形山,即月坑。(2)著陸器在向月面降落的過程中,不能采用打開降落傘的方法來減小下落的速度,降落傘是一種空氣阻力傘,月球上沒有空氣就不能太使用降落傘。(3)每月初一月相是新月,2020年12月17日為(農歷十一月初三) ,因此當天晚上月球運行到圖甲中的d位置,即新月與上弦月之間的位置。6.(1)大(2)上升【解析】以題干為資料,結合圖片答題即可。【解答】讀圖可知,(1)圖一表示每年的平均太陽黑子數的變換曲線,太陽黑子數從最小值至最大值增加的速度,比從最大值至最小值減少的速度快。(2)圖二為當地的野生山菇產量的直方圖,隨著太陽活動的加強, 香菇產量總體呈現增加趨勢。7.(1)b c(2)D(3)月球表面沒有空氣【解析】(1)地球繞太陽不停的旋轉,叫地球的公轉,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周期是一年.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時,一年內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guī)律地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當太陽光線直射赤道時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夏至日;當太陽光線直射南回歸線時是北半球的冬至日。(2)月球沒有空氣,月球晝夜溫差大。【解答】(1)當太陽的直射點在南回歸線上,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是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而嫦娥五號返回地球日為12月17日,接近冬至日,C位置為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為冬至日,因此嫦娥五號發(fā)射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是bc之間。(2)由于月球上沒有空氣,而月壤富含豐富的鈦、鋁、鉀等物質,因此月壤最可能攜帶的是礦物質,D符合題意。(3)“嫦娥五號”抵達月球的時候,是利用火箭發(fā)動機反推的方式進行減速,而無法采用“打水漂”的方式,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沒有空氣。浙教版寒假“快人一步”七(下)科學講義(二十)太陽和月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