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自轉現象(一)概念地球繞地軸的旋轉運動叫地球自轉。(二)地軸地球斜軸,又稱地球自轉軸(實際上地球是沒有地軸的)。是地球自轉所繞的軸,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北極,南端與地表的交點是南極。地軸空間指向:其北端始終指向北極星附近。(三)地球自轉的特點(1)繞轉中心:地軸。(2)周期:一天(約24小時)。(3)方向:自西向東(從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逆時針;從南極上空看,地球自轉的方向為順時針)。(北逆南順)(四)地球自轉與太陽的東升西落地球自轉使我們看到太陽位置在一天中不斷地發生變化。由于地球的自轉方向是自西向東,所以我們總是從東方迎來黎明的曙光,在西方送走落日的余暉。二、晝夜交替(一)晝夜產生的原因(1)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也不透明的球體。(2)在同一時間里,太陽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白晝,稱為晝半球;沒有被陽光照亮的半個地球是黑夜,稱為夜半球。(二)晝夜交替發生的原因(1)地球本身不發光且不透明。(2)地球不停地繞著地軸轉動。(三)晝夜交替的周期地球每自轉1周,白天和黑夜就更替1次,即晝夜交替的時間約為24 小時,叫做一個太陽日。太陽日影響著人類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來作為基本的時間單位。(四)晝夜交替的特點(1)由于地球的自轉,地球不同位置同一時刻的晝夜情況是不一樣的,有的是正午,有的是子夜,有的正經歷晝夜交替的早晨或傍晚。(2)因為地軸是傾斜的,所以地球上不同地區的晝夜長短是不同的。在地球的南北兩極地區,晝夜長短變化最大。(五)晝夜交替的意義晝夜交替的時間不長,使整個地球表面溫差不至于過大,從而保證了地球上生命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六)晨昏線(圈)(1)晨昏線(圈)。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做晨昏線(圈)。①晨線指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從黑夜進入白晝的分界線,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如圖中弧ABC為晨線。②昏線指順著地球自轉方向,從白晝進人黑夜的分界線,是太陽落下的地方。如圖中弧ADC是昏線。(2)晨昏線(圈)的作用。晨昏線(圈)把它所通過的結線圈分成晝弧和夜弧,晝弧與夜弧的長短可表示該緯線圈晝夜長短的狀況。(3)在日照圖上,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①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順著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②根據晝夜半球判斷:位于晝半球西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位于晝半球東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4)晨昏線(圈)的主要特點。①如果把地球看作個正球體, 同時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晝半球與夜半球的面積應相等,即晨昏圈是一個過球心的大圓,且平分地球。②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能力拓展】南北半球的較高緯度地區會出現太陽終日不落或終日不出的現象,即一天24小時都是白天或者都是黑夜,這就是極地地區的“極晝”和“極夜”現象。在南北極點,有長達半年的極晝和極夜。。例1、下列現象由地球自轉形成的有( )①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 ②地球上有晝、夜半球 ③地球儀上有經緯線 ④白天和黑夜的更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例2、2019年6月18日(晴),小明在惠來某地進行了“立竿見影”的探究活動。如圖,從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長度的變化規律是( )A.逐漸變短 B.逐漸變長C.先變短再變長 D.先變長再變短例3、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地球自轉息息相關,下列生活場景中離不開地球自轉的是(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們吃早餐時,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要說“晚上好!”③每天大家都讀書、看報,學習知識 ④北京人去新疆,開始會很不適應,原因有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時,新疆太陽還很高,大家都還要工作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例4、小科在模擬地球自轉活動時(如圖甲),進行以下操作:①剪一塊白紙板,畫上箭頭,模型太陽平行光線:②用火柴梗模擬“人”:③在地球儀上找到學校所在地的大致位置,將火柴梗用橡皮泥固定在地球儀上:④轉動地球儀,觀察并記錄太陽方位的變化。(1)步驟④中轉動地球儀的方向為 ;(2)當地球旋轉到圖乙中的 位置時(填字母),“人"影最短:(3)當地球旋轉到圖乙的C位置時,小科看到的太陽方位是 。1.假如地球自東向西自轉,則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太陽將西升東落B.月亮仍東升西落C.地球上仍有晝夜更替現象D.地球上各地仍保持一定的晝夜溫差2.以極地為中心的地球自轉示意圖如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此時A點是晝長夜短,正值夏季B.此時B處要天亮,而C處進入夜晚啦C.此圖是南半球的日照圖D.H在A的北方,在B的東方3.下列地理現象中由地球自轉產生的是( )A.赤道上每24小時出現一次晝夜更替 B.北京地區連續兩天出現陰雨天C.北京地區晝夜長短每天都在變化 D.位于中緯度地區的北京市四季分明4.從北極的上空看到圖中A、B、C、D四地中,處在晨線上的是________,過6小時以后處于深夜的是________。如果圖中D處是中國,則B處最有可能的是下列哪個國家________。A.日本 B.英國 C.巴西 D.美國5.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中NS這條虛線表示 。(2)從北極的上空看到如圖乙所示現象時,a、b、c、d四地中,處在晨線上的是 (填字母,下同),過6小時以后處于深夜的是 。如果圖中d處是中國,則b處最有可能是 (填字母)。A.日本B.英國C.美國D.德國1.圖中地球自轉方向表示正確的有(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請解釋下列產生的原因:(1)“嫦娥一號”衛星在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員的精確控制下,準確落于月球東經 52.36 度、南緯 1.50 度的預定撞擊點。“嫦娥一號”撞擊月球留下的坑,將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 (2)當我們在早自修時,位于新疆的學生還在床上睡覺,這是因為 。(3)桃子中只有一個種子,而西瓜中卻有很多種子,這是因為 。3.某中學地理學習小組在學習“地球的自轉”時,運用地球儀做了一個演示實驗。閱讀演示實驗示意圖,幫他們解決下列問題。[演示實驗]在暗室里,將一盞電燈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陽,在電燈旁放一個地球儀代表地球,撥動地球儀模擬地球自轉運動,觀察地球儀的受光區域及其變化。(1)模擬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圖中的字母 所在的地軸不停地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 ,如果從北極上空看是 時針。(2)觀察這一演示實驗,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 。(3)圖中的E、F兩點中,正處在白天的是 ,處在黑夜的是 ,說明兩點時間不一樣,其中時間早的是 。4.演示地球自轉時,用手電筒模擬“太陽”,撥動地球儀。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在演示過程中,撥動地球儀的正確方向是 (填字母)。A.自東向西 B.自西向東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是 (填字母)。A.晝夜現象 B.晝夜更替現象C.四季變化 D.晝夜長短變化(3)地球自轉的周期為 (填字母)。A.一年 B.一月 C.一周 D.一天答案及解析例1、D【解析】(1)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由南極俯視,呈順時針方向,由北極俯視,呈逆時針方向;(3)地球自轉的周期是24小時,即一天;(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解答】①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由地球自轉形成。②地球上有晝、夜半球,是由于地球不透明造成的。③地球儀上有經緯線,人為定義的。④白天和黑夜的更替,由地球自轉形成。例2、A【解析】由于地球自轉,一天中的太陽高度不斷發生變化,早晨太陽高度角小,影子長,中午太陽高度角大,影子短。因此從日出到正午,竹竿影子長度的變化規律是逐漸變短。例3、C【解析】(1)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由南極俯視,呈順時針方向,由北極俯視,呈逆時針方向;(3)地球自轉的周期是24小時,即一天;(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解答】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分析題干可知,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②我們吃早餐時,給美國的朋友打電話要說“晚上好!”,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④北京人到新疆去開始很不適應,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時,新疆太陽還老高,大家都還要工作,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例4、(1)自西向東(2)B(3)西南(或西)【解析】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太陽高度越大,桿影越短,太陽高度越小,桿影越長。【解答】(1)地球自轉方向為自西向東,為研究地球自轉活動,因此步驟④中轉動地球儀的方向為自西向東。(2)B位置太陽高度角最大,因此“人”影最短。(3)太陽光來向代表太陽方位,在C位置時,太陽光從正西方射來,說明太陽方位在正西方。1.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地球自轉產生了同一時間,經度不同的地區地方時不同。東早西晚;產生了晝夜的更替;產生水平運動的物體的偏轉,具有南半球向左偏轉,北半球向右偏轉,赤道不偏轉的特征。【解答】假如地球自東向西自轉,則和現在自轉方向相反。A:太陽將西升東落,正確。B:月亮將西升東落,錯誤。C:地球上仍有晝夜更替現象,正確。D:地球上各地仍保持一定的晝夜溫差,正確。2.A【解析】據圖可知:該圖為極地俯視圖,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可判斷該圖為北半球俯視圖,北極圈以內出現了極晝現象。【解答】A.此時太陽直射在北回歸線上,北半球正值夏季,晝長夜短,故A正確;B.B點所在的晝夜分界線,根據晨昏線的判斷法可判斷,為昏線,即將進入夜晚,C位于晨線,即將迎來日出,故B錯誤;C.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可知,該圖是北半球日照圖,故C錯誤;D.根據“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可知:H位于A的正北方,位于B的正西方,故D錯誤。3.A【解析】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公轉產生的現象有季節的變化、晝夜長短的變化、五帶的產生、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選項A是地球的自轉運動形成的,選項CD是地球的公轉運動形成的,選項B屬于天氣現象,與地球的運動無關。4.C;A;D【解析】晨昏線即晨昏圈,是指地球上晝半球和夜半球之間的分界線,是地球的大圓圈。由圖可只,C地即將進入太陽照射區域,所以C處在晨線上;A地處于昏線上,6小時后處于深夜;BD相差12個小時,因此最有可能的國家是美國;5.(1)地軸(2)c;a;C【解析】地球是個巨大的不透明球體,繞地軸不停轉動;在受到太陽光的照射時,被照亮部分稱為晝半球,而未被照亮部分稱為夜半球。晨昏線指地球上迎著太陽的晝半球與背著太陽的夜半球之間的分界線,從夜半球至晝半球之間的交線是晨線,而從晝半球至夜半球之間的交線則是昏線。【解答】(1)圖甲中NS這條虛線表示地軸。(2)從北極的上空看到如圖乙所示現象時,a、b、c、d四地中,處在晨線上的是c,過6小時以后處于深夜的是a。如果圖中d處是中國,則b處最有可能是美國。1.A【解析】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由南極俯視,呈順時針方向,由北極俯視,呈逆時針方向;【解答】①方向是從南極上方看,順時針,正確;② 方向是從北極上方看,順時針,錯誤;③方向是自西向東,正確;④ 方向是自東向西,錯誤;2.(1)月球上沒有大氣和水(2)地球自轉(3)子房中胚珠數目不同【解析】(1) 月球上沒有大氣和水,不存在空氣流動,月球表面可以長期保存隕石坑。(2)地球的自轉造成時間差異。(3)一朵完整的花經過傳粉、受精后,花萼、花瓣、雄蕊、柱頭等結構逐漸凋落,只有子房逐漸膨大,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發育成胚。果實中含有的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所以種子的數目取決于子房中胚珠的數目,即果實里有許多種子,說明子房里有許多個胚珠【解答】(1)嫦娥一號”撞擊月球留下的坑,將在月球表面保留上千年,其主要原因是月球上沒有大氣和水。(2)地球的自轉造成時間差異,我們當地和新疆經度不同,由于地球的自轉,太陽光照射時間不同,存在時差,故 當我們在早自修時,位于新疆的學生還在床上睡覺 。(3)果實中含有的種子是由胚珠發育而來, 桃子中只有一個種子,而西瓜中卻有很多種子 ,說明二者子房中胚珠數目不同 。3.(1)B;自西向東;逆(2)晝夜交替(3)F;E;F【解析】地球自轉是地球繞地軸自西向東轉動的運動方式,其周期為一天。產生了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時間差異。此題通過地球儀與光源演示了地球自轉,地球自轉是繞地軸旋轉,自轉一周約是24小時,產生了晝夜交替現象;【解答】(1)模擬地球自轉,是指地球繞著圖中的字母B所在的地軸不停地旋轉運動;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如果從北極上空看是逆時針。(2)觀察這一演示實驗,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3)圖中的E、F兩點中,正處在白天的是F,處在黑夜的是E,說明兩點時間不一樣,其中時間早的是F。4.(1)B(2)B(3)D【解析】(1)地球繞地軸不停轉動,叫地球自轉;(2)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由南極俯視,呈順時針方向,由北極俯視,呈逆時針方向;(3)地球自轉的周期是24小時,即一天;(4)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解答】(1)地球自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在演示過程中,撥動地球儀的正確方向是自西向東。 故選B。(2)地球自轉產生的自然現象是晝夜更替現象。 故選B。(3)地球自轉的周期為 一天。 故選D。浙教版寒假“快人一步”七(下)科學講義(二十一)地球的自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