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一 單元 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 認識生物第二節 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課標要求 1.嘗試調查校園環境中生物的種類。 2.描述身邊的生物和它們的生存環境。課標解讀 1.《調查校園、公園或農田的生物種類》是教材中的第一個實踐活動。通過調查活動,使學生了解調查的一般方法,在調查過程中熟悉身邊的生物,了解它們的種類、形態特征,嘗試對生物進行簡單的分類。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經過親身實踐,可以初步形成熱愛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 2.通過本節的調查活動,學生可以初步認識到生物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為第二章的學習打下基礎。(續表)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嘗試對記錄的生物進行分類,初步認識生物的多樣性;初步認識生物與環境的關系。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學生的調查能力以及和同學分工合作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次調查活動,培養同學們的分工合作意識;通過本次調查活動,使同學們更進一步了解身邊生物生存狀況,從而增強他們熱愛大自然,保護生物資源的品質。重點難點 重點 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學會做調查記錄;調查活動的組織和實施。難點 組織學生觀察和描述周邊環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環境。教學準備 校園部分植物圖片(宣傳冊或PPT)或提前為校園植物掛牌。教學策略 建議將本節課上成一節戶外課。在進行這節課前,教師應該首先對附近的情況進行了解,確定調查地點和調查地區內的常見生物。在課前,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培訓,強調調查過程中要注意自身安全和對環境的保護。在進行調查之前,教師首先安排學生分成調查小組,各組選出組長負責本小組調查活動的組織,如按路線進行調查、小組成員的安全、小組的紀律、結果的記錄和整理等。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每天與我們朝夕相處的生物有哪些呢?看來我們并不寂寞,有那么多“伙伴”在陪伴著我們。可是,你們知道它們有多少種,分別叫什么名字?可分為幾類?今天我們就來當一次“小科學家”,調查一下我們身邊的生物。 學生回答:“非常多,如花、草、鳥、蟲等。” (大部分搖頭)不知道。探討調查校園的方案 引導學生討論,如何進行調查,并設計調查方案,教師給予適當提示。 讓各組匯報本組的調查路線及注意事項。對各組的匯報給以評價、鼓勵,必要時給以補充,并協調全班的調查路線,避免多組重復一條路線。 在教師的指導幫助下,同學們分成六組,每組推舉一名組長。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怎樣調查校園生物,探討調查校園生物的方案。 按1~6組順序,各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匯報本組的調查路線,并簡單說明理由。可以口述,也可以把本組設計路線圖向同學們展示。各組實地調查 老師強調調查時的紀律及注意事項,并宣布調查活動開始。 在學生調查時,教師巡視,及時解決學生在調查中出現的問題,并把某組好的方法及時向其他組介紹。 老師強調調查時的紀律、注意事項以及集合時間、地點等。 1.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按本組的調查路線進行調查、記錄,認真收集材料。 2.注意有關事項,如安全、不傷害動植物、不破壞生物的生活環境等。 3.試著把不知名的生物的特征做簡單地描述。 4.應特別關注一些小生物。如樹皮、草叢、枯枝落葉等處的小生物和天空中偶爾飛過的鳥和昆蟲。(續表)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以組為單位整理、統計 老師組織學生迅速以組為單位全班集合,給每組設計幾個問題: 1.你們組調查了多少種生物? 2.你們是按什么特征對它們進行分類的?分多少類?各多少種?每類選1~2種生物,說說它們的生活環境?調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問題? 各組學生迅速到某某地點集合,組長組織本組同學,圍繞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統計。更好地領會及如何去認識和研究生物,從而增強同學們愛護生物的意識。各組匯報、交流 師生討論、歸納調查的一般方法。 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出調查生物的一般方法,突出調查是一項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 各組按順序由代表向全體師生匯報(其他同學可以適當補充),小組間相互評比。 在教師的引導下,分組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話舉例說出調查的一般方法。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而且要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等。書寫調查報告 教師要求同學們課后結合教材P11的第2題的要求,完成一篇校園生物的調查報告。思考如何調查你所居住的小區及你周圍某一農田的生物。 學生根據老師要求,完成一篇調查報告,并思考如何對社區及農田的生物進行調查。板書設計 第二節 調查周邊環境中的生物 一、調查的概念 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調查的一般步驟 1.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 2.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 3.調查; 4.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整理和分析。 三、生物的歸類 1.按形態結構劃分; 2.按生活環境劃分;教學反思 七年級新生剛剛實際接觸身邊的生物,非常感興趣,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種好奇心理,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展開實地調查。本人覺得讓學生體驗調查的一般過程要比有一個完美的調查結果更重要,所以勿需選擇太大的調查范圍,調查校園內的生物即可。教師課前一定要精心準備,分組,小組分工負責制,教學效果一定較好。 3.按用途劃分。探究點一 調查[情景展示][問題探究] 我們在進行野外調查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調查的時候需要注意以下事項:1.不要憑個人愛好取舍,認真觀察、如實記錄。2.不要破壞生態環境和傷害動植物。3.注意個人安全,不要一個人走到偏僻的地方;不要攀爬高處,不要下水,防止被動物咬等。4.調查范圍較大的時候要抽樣調查。抽樣時,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①隨機取樣,保證樣本要全面且具有代表性。②樣本大小合適,以減小誤差。[課堂速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點二 對生物進行歸類[情景展示][問題探究]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各種分類,在進行校園生物調查的時候我們調查到了很多生物,我們應該如何對它們進行歸類呢?[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歸納提升] 不同的分類標準,就會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對生物進行分類時,首先要明確各類生物的異同點,然后確定分類依據,最后在統一的分類標準下進行分類。[課堂速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