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九上第2章 物質轉化與材料利用(2.3-2.5)期末備考秘籍(學案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九上第2章 物質轉化與材料利用(2.3-2.5)期末備考秘籍(學案 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第二章 期末備考
(復習范圍:2.3-2.5)
考點一、常見的有機物
考點精要:一類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除外)叫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大多數有機物易揮發、易燃燒,保存時一定要密封,做實驗時一定要遠離明火,防止著火或爆炸。有機物是生物體各組織的主要成分。糖類、蛋白質、脂肪等都是人體內基本的有機物,其中糖類是生命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物質,脂肪起到貯存能量的作用。
典例1:(2022九上·嘉興期末)物質的性質、用途與其組成有密切的聯系。現有氯化鈉、甲烷、氫氣、乙炔、水、丁烷等六種物質,試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常根據組成來對物質進行分類,會把上述物質中的氯化鈉、氫氣、水歸為一類,甲烷、乙炔、丁烷歸為另一類,其分類依據是物質組成中是否含有   。
(2)甲烷、乙炔、丁烷、氫氣四種物質都能在空氣中燃燒,它們在反應中被   (選填“氧化”或“還原”)。
【答案】(1)碳元素(2)氧化
【解析】(1)甲烷、乙炔、丁烷組成中都含碳元素,可歸為有機物類;
(2)甲烷、乙炔、丁烷、氫氣四種物質都能在空氣中燃燒,即與氧氣發生反應,在反應中都被氧化;
考點二、有機合成材料
考點精要:有機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有合成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常見的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具有可塑性。合成纖維是以石油化工產品等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制得的。常見的合成纖維有耐磨性較好的錦綸,耐摺性較好的滌綸以及保暖性較好的腈綸。合成橡膠是以煤、石油、天然氣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的高彈性聚合物。有機合成材料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如“白色污染”是指難降解塑料垃圾引起的污染。
典例2:(2022九上·鄞州期中)日常生活、社會發展都與化學密切相關。
(1)3D打印機根據不同需求,使用不同材料,如鋁合金、聚乙烯、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其中屬于無機材料的是________,屬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屬于復合材料的是________。
(2)《本草綱目》記載,楊桃具有去風熱、生津止渴等功效。楊桃的主要成分是水,還含有糖類和蛋白質等。葡萄糖和蛋白質中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答案】(1)鋁合金;聚乙烯;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 (2)蛋白質
【解析】(2)(1)根據物質的分類、物質的組成進行分析;
(2)相對分子質量從幾萬到幾十萬、甚至高達百萬或更高,這樣的有機物稱為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解答】(1)鋁合金屬于金屬材料;聚乙烯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屬于復合材料;
(2)糖類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小,而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很大,因此蛋白質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考點三、物質分類
考點精要:物質的性質、用途與其組成有密切的聯系,科學家常常根據它來給物質分類。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據組成元素的不同,氧化物又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
物質
典例3:(2022·浙江舟山·九年級期末)現有6種物質:Fe、Cu、H2SO4、NaOH、NaCl和AgCl。
(1)有人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如下分類,請在表中相應的位置指出分類的標準。
分類 分類標準
類別一:Fe、Cu類別二:H2SO4、NaOH、NaCl、AgCl 用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為分類依據
類別一:Fe、Cu、AgCl類別二:H2SO4、NaOH、NaCl 用________為分類依據
(2)請在上述6種物質中選出2種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物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是否能溶于水 H2SO4+2NaOH=Na2SO4+2H2O
【解析】(1)幾種物質中,Fe、Cu、AgCl都難溶于水, H2SO4、NaOH、NaCl都易溶于水,所以是按溶解性,即是否能溶于水進行分類的,故填是否能溶于水。
(2)所給物質中,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是兩種化合物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的特點,屬于復分解反應,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寫為:H2SO4+2NaOH=Na2SO4+2H2O。
考點四、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考點精要:非金屬單質可以與氧氣反應生成相對應的非金屬氧化物,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又可以與水反應轉化生成相對應的酸,不穩定的酸受熱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屬氧化物。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質間的轉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鈣”,①C+O2==CO2,②H2O+CO2===H2CO3,③H2CO3+Ca(OH)2===CaCO3↓+2H2O。寫出相應的轉化規律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
典例4:(2020九上·臺州期中)含硫的物質在實驗室或工業生產過程中可出現下列圖示的轉化:
(1)實驗室中,點燃少量單質硫于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產生漂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物質A.A是工業排放物中一種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也是酸雨形成的主因之一.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可將A轉化成Na2SO3,你提供的試劑是________.
(2)在硫酸工業中,將A在一定條件下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得到B,B與水結合得到硫酸.B與A的組成元素相同,B中硫元素與硫酸中硫元素化合價相同,寫出A轉化成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上述物質轉化過程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________(填序號).
(4)若回收工業排放物A 32噸,理論上可生產硫酸________ 噸.
【答案】(1)氫氧化鈉 (2)2SO2+O2=2SO3 (3)①③④ (4)49
【解析】(1)根據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判斷物質A的名稱。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據此分析解答;
(2)首先根據組成元素和化合價分析物質B的組成,然后再寫出轉化為硫酸的方程式。
(3)兩種或多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那么就是化合反應;
(4)物質A和硫酸中硫元素的質量保持不變,根據硫元素質量=物質質量×硫元素的質量分數列出方程計算即可。
【解答】(1)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因此物質A就是二氧化硫。因為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所以將A轉化為亞硫酸鈉,需要的試劑為氫氧化鈉。
(2)因為B和A的組成元素相同,所以B也是由硫和氧元素組成。在硫酸H2SO4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所以B中硫元素的化合價也是+6價。設B的化學式為SxOy,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得到:(+6)x+(-2)y=0,解得:x:y=1:3,那么B的化學式為SO3。二氧化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反應的方程式為:2SO2+O2=2SO3。
(3)①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硫,為化合反應;②二氧化硫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亞硫酸鈉和水,肯定不是化合反應;③二氧化硫和氧氣反應,生成三氧化硫,為化合反應;故選①③④。
(4)設理論上可生成硫酸的質量為x, ; ;
解得:x=49噸。
考點五、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考點精要:金屬可以轉化為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又可以轉化生成堿。金屬和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金屬和非金屬反應生成鹽;金屬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堿(只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能與水反應);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質間的轉化:“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③Ca(OH)2+CO2===CaCO3↓+H2O。寫出相應的轉化規律: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
典例5:(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小舟歸納了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請寫出符合圖中轉化規律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寫一個即可)。
(2)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發明使用濕法煉銅,其原理是:第一步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為可溶性的硫酸銅,第二步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其中利用了圖中轉化規律⑧的是第___________步。
【答案】2Mg+O22MgO(合理即可) 二
【解析】(1)轉化規律①是金屬轉化為金屬氧化物,如鎂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氧化鎂,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轉化規律⑧是鹽轉化為金屬,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鐵與硫酸銅反應生成硫酸亞鐵和銅,是鹽轉化為金屬,故填:二。
考點六、金屬的冶煉——氫氣還原氧化銅
考點精要:
實驗操作:在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銅,觀察顏色,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試管中變化,反應結束后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管冷卻。
實驗現象:加熱前氧化銅為黑色粉末狀固體,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黑色的固體逐漸變成紅色。
實驗結論:氫氣也可以使氧化銅變成銅。注意:點燃酒精燈前需要通入一段時間的氫氣,是為了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反應結束后仍然需要通入一段時間的氫氣,目的是為了避免銅又重新被氧化為氧化銅。
典例6:(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現有一份質量為m1的氧化銅樣品,小金想要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
(1)寫出反應后裝置A中的現象___________;
(2)停止加熱后,繼續通CO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完全反應后,甲同學稱得裝置B增重m2,則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______(用實驗所得數據表示);
(4)小胡覺得該裝置存在不足,需改進之處是________。
【答案】黑色固體變紅 防止Cu被空氣氧化,防止氫氧化鈉溶液倒吸 在B裝置后加尾氣處理裝置
【解析】(1)裝置A中氧化銅被CO還原成銅,觀察到的現象為黑色固體變紅;
(2)停止加熱后,為防止Cu被空氣氧化,防止氫氧化鈉溶液倒吸 ,需繼續通CO;
(3)完全反應后,甲同學稱得裝置B增重m2,說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質量為m2,設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x,則
解得,即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4)該實驗的尾氣中含有CO,該裝置沒有尾氣處理裝置,會污染空氣,應在B裝置之后加尾氣處理裝置。
考點七、物質的鑒別
考點精要物質的鑒別:是把已知而未定的幾種物質,根據它們的不同特性,用實驗的方法來區別它們各是什么物質。物質鑒別的原理:(1)用一種試劑鑒別多種物質的方法:選用適當的指示劑或用pH試紙檢驗,可區別有明顯酸堿性差異的物質;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可檢驗有較明顯溶解性差異的物質。(2)特征現象法:①借助待鑒別物質的特殊顏色,如含Cu2+的水溶液顯藍色,含Fe2+的水溶液顯淺綠色,含Fe3+的水溶液顯黃色,藍色沉淀為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淀為氫氧化鐵等。②特殊離子的鑒別:如氯離子,可加入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硫酸根離子,可加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碳酸根離子,可加入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典例7:(2022·溫州九上期中)鑒定是根據一種物質的特殊性質檢驗物質的方法。
(1)①農民檢驗氮肥:將適量消石灰【Ca(OH)2】和硫酸銨放在手心里搓,通過聞氣味來檢驗是不是氮肥,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這樣做的原理:________。
②實驗室檢驗銨鹽: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方法檢驗銨鹽(所用硫酸銨、氧氧化鈉、試紙均未失效)。一段時間后,發現試紙的顏色無明顯變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寫出一個原因即可)。
(2)若某溶液中含有較大量的Na+、Cl-、CO32-、SO42-四種離子,老師要求同學們分別用三種試劑先后檢驗出三種陰離子(要求每加入一種試劑能夠檢驗出一種離子),并且待測溶液只能取一次。第一步操作:取一試管,加入待測溶液適量,再向其中加入________;此實驗的最后一步操作是:靜置,在上層清液中加適量________溶液,確定最后檢出離子的存在。
【答案】(1)(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沒有加熱或反應物濃度過低(合理即可)
(2)過量稀HNO3;AgNO3溶液
【解析】(1)硫酸銨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硫酸鈣、氨氣和水,據此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硫酸銨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的氨氣遇到水分生成氨水呈堿性,可以使石蕊試紙變藍色。如果試紙沒有明顯變化,說明產生的氨氣質量太少,可從反應速度或反應物的濃度方面思考;
(3)要依次鑒別出三種離子,那么每次加入的物質只能和一種離子反應。第一次加入過量的稀硝酸,它只能和碳酸根離子反應生成氣體;第二次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鋇,它只能與硫酸根離子反應生成沉淀;第三次,加入過量的硝酸銀溶液,它只能與氯離子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據此解答即可。
【解答】(1) 將適量消石灰【Ca(OH)2】和硫酸銨放在手心里搓,通過聞氣味來檢驗是不是氮肥,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NH4)2SO4+Ca(OH)2=CaSO4+2NH3↑+2H2O ;
(2)一段時間后,發現試紙的顏色無明顯變化,可能的原因是: 沒有加熱或反應物濃度過低 ;
(3)若某溶液中含有較大量的Na+、Cl-、CO32-、SO42-四種離子,老師要求同學們分別用三種試劑先后檢驗出三種陰離子(要求每加入一種試劑能夠檢驗出一種離子),并且待測溶液只能取一次。第一步操作:取一試管,加入待測溶液適量,再向其中加入過量的稀硝酸,檢驗碳酸根離子的存在;此實驗的最后一步操作是:靜置,在上層清液中加適量硝酸銀溶液,確定最后檢出氯離子的存在。
考點八、物質的推斷
考點精要:推斷題是初中科學試題中常見且非常重要的一類題型。該類題目考察知識面廣、思維量大、綜合性強,是考查學生求異思維、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的一類題目。物質推斷題的解題步驟:①審題,弄清文意和圖意,理出題給條件,深挖細找,反復推敲。②分析,找準解題的突破口,并從突破口出發,探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應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嚴密的分析和邏輯推理,推出符合題意的結果。③解答,根據題目的要求,進行全面的解答。④檢驗,將所得答案放回原題中進行檢驗,若完全符合,則說明答案正確。若出現不符,則說明答案有誤,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確答案。
典例8:(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鈣、氧化鐵、氧化銅、木炭粉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實驗如下:
(1)高溫加熱混合物,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向剩余殘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殘渣全部溶解且放出可燃性氣體。
由此推斷: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
若要確認可能含有物質是否存在,可設計如下實驗:___________。
【答案】氧化鐵、碳粉 碳酸鈣##CaCO3 取原粉末少量,加入足量稀鹽酸,若有氣泡生成,說明有碳酸鈣,反之沒有碳酸鈣
【解析】(1)高溫加熱混合物,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說明混合物受熱可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碳酸鈣分解可產生二氧化碳,碳與氧化鐵或氧化銅反應可生成二氧化碳;
(2)向剩余殘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殘渣全部溶解且放出可燃性氣體 ,說明殘渣中不能有銅,一定有鐵,則粉末成分中一定有木炭粉和氧化鐵,一定沒有氧化銅,可能有碳酸鈣。
由分析可知,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氧化鐵、碳粉;可能含有碳酸鈣;
碳酸鈣可以與稀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氣體,若要確定碳酸鈣的存在,可直接取粉末加入鹽酸,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若有,則含碳酸鈣,若沒有,則不含碳酸鈣。
1.(2021九上·拱墅期末)關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從分類上看:屬于有機物 B.從變化上看:燃燒只生成一種物質
C.從性質上看:具有可燃性 D.從使用上看:點燃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
【答案】B
【解析】A、甲烷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屬于有機物,不符合題意;
B、甲烷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符合題意;
C、甲烷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題意;
D、甲烷具有可燃性,與空氣混合燃燒易發生爆炸,所以點燃前需先驗純,不符合題意;
2.(2022·浙江浙江·中考真題)“宏觀—微觀—符號—量”是科學特有的表征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飛行任務。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為推進劑,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量的角度看:反應前后原子總數減少
B.從微觀構成看: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
C.從符號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學式是N2O4
D.從宏觀物質看:燃燒產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
【答案】A
【解析】A、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質量、種類、數目不變,從量的角度看:反應前后原子總數不變,故A不正確。
B、從微觀構成看: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故B正確。
C、從符號表征看:1個四氧化二氮分子由2個氮原子和4個氧原子構成,故化學式是N2O4,故C正確。
D、從宏觀物質看:燃燒產物為二氧化碳、水和氮氣,二氧化碳、水都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化合物,氮氣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于單質,故D正確。故選:A。
3.(2022九上·西湖期末)我國科學家創造性地構建了“單中心鐵催化劑”,在甲烷高效轉化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該轉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是有機物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發生變化
C.反應前后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答案】B
【解析】根據圖示中各分子的構成分析,結合有機物定義、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及分解反應符合“一變多”的特點分析。
A、是甲烷,屬于有機物 ,不符合題意;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一定發生變化 ,符合題意;
C、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不符合題意;
D、該反應是一種物質變成兩種物質,屬于分解反應,不符合題意;
4.(2022九上·衢江期末)如圖為三種物質可能存在的轉化關系,根據所學物質的性質及化學變化規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能一步實現轉化的有①②
B.實現③轉化,可通至氯化鈉溶液
C.實現⑤轉化,可加入碳酸鈣粉末
D.實現⑥轉化,可加入氫氧化鉀溶液
【答案】A
【解析】根據二氧化碳、氫氧化鈉、碳酸鈉的轉化關系,結合三種物質的性質及復分解反應條件進行解答。
A、二氧化碳不能一步形成氫氧化鈉,氫氧化鈉也不能一步形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酸鈉可一步相互轉化,氫氧化鈉和碳酸鈉也可一步相互轉化,符合題意;
B、二氧化碳轉化為碳酸鈉需與氫氧化鈉反應,而與氯化鈉不能反應,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鈉轉化為碳酸鈉可與二氧化碳反應,碳酸鈣不溶,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不符合題意;
D、碳酸鈉轉化為氫氧化鈉可與氫氧化鈣或氫氧化鋇反應,與氫氧化鉀不能反應,不符合題意;5.(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中國科學院首創室溫制氫方案,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B.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
C.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D.反應物CO和都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根據微觀反應示意圖信息書寫化學方程式,然后結合化學方程式以及選項內容進行分析解答。
由微觀反應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化學方程式可知,該反應反應前后都是2個分子,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正確不符合題意。
C.在反應物水中,氫元素顯+1價,在生成物氫氣中,氫元素的化合價為零,因此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錯誤符合題意。
D.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且其中一種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反應物CO和H2O都是氧化物,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
6.(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是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點燃酒精燈之前,應先通入氫氣一段時間 B.反應后,銅元素的化合價升高了
C.本實驗體現了氫氣具有還原性 D.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答案】B
【解析】A、氫氣還原氧化銅實驗時,為防止點燃氫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發生爆炸,點燃酒精燈前先通一會氫氣,以排除裝置內空氣,不符合題意;
B、反應后,銅元素化合價由+2價下降至0價,符合題意;
C、該實驗氫氣發生氧化反應,體現了其還原性,不符合題意;
D、該反應中反應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不符合題意;故選:B。
7.(2022·浙江紹興·中考真題)春秋初期,紹興一帶是南方的一個冶鐵中心,其煉鐵方法是在1000℃左右的溫度下,使木炭和鐵礦石(主要成分為Fe2O3)發生一系列的反應生成含較多雜質的海綿鐵,其中主要化學反應為:3CO+ Fe2O32Fe+3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海綿鐵是一種純凈物 B.Fe2O3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C.上述反應中涉及的氧化物只有2種 D.煉鐵過程中,木炭只是作為燃料使用
【答案】B
【解析】A.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有多種物質組成,海綿鐵含有多種物質,屬于混合物,故A錯誤。
B.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為零,Fe2O3中,氧元素為-2價,則鐵元素的化合價是+3,故B正確。
C.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是氧元素,由化學方程式看出,上述反應中涉及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氧化鐵和二氧化碳,有3種,故C錯誤。
D.木炭不完全燃燒還可以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用于煉鐵,木炭不只是作為燃料使用,故D錯誤。
8.(2021九上·金華月考)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用其它試劑,只利用組內溶夜,就能將它們鑒別出來的一組是(  )
A.KOH、FeCl3、MgSO4、NaCl B.BaCl2、Na2SO4、HNO3、HCl
C.NaCl、CuSO4、NaOH、KNO3 D.Na2CO3、KNO3、H2SO4、Na2SO4
【答案】A
【解析】對于不加試劑的物質鑒別題,首先要掌握各物質的性質,然后根據物質的特殊性質及物質間相互反應的不同現象加以區分,鑒別題時各物質的現象必須不能相同,否則無法區分。
A、先觀察溶液顏色,呈黃色的為氯化鐵,將氯化鐵加入其它溶液中,產生紅褐色沉淀的為氫氧化鉀,再將氫氧化鉀加入另兩種溶液中,產生白色沉淀的為硫酸鎂,無明顯現象的為氯化鈉,符合題意;
B、溶液都呈無色,兩兩反應產生沉淀的為氯化鋇和硫酸鈉中的一種,硝酸和鹽酸都無明顯現象,不無法鑒別,不符合題意;
C、觀察顏色,呈藍色的為硫酸銅,將硫酸銅溶液加入另三種溶液中,產生藍色沉淀的為氫氧化鈉,但無法鑒別出氯化鈉和硝酸鉀,不符合題意;
D、溶液都呈無色,兩兩混合,產生沉淀的為碳酸鈉和硫酸中的一種,硝酸鉀和硫酸鈉都無明顯現象,不能鑒別,不符合題意;
9.(2021九上·紹興期中)下列各組稀溶液中,利用組內物質相互反應就能加以鑒別的是 (  )
A.Na2CO3、H2SO4、HCl、KNO3 B.Na2SO4、Na2CO3、BaCl2、HNO3
C.CuSO4、KOH、NaCl、NaOH D.NaNO3、MgCl2、KCl、Ba(OH)2
【答案】B
【解析】對于物質鑒別題,首先要掌握各物質的性質,然后根據物質的性質選擇所需物質,再利用反應的不同現象加以區分,鑒別題時各物質的現象必須不能相同,否則無法區分。
【解答】A、兩兩反應,能產生兩種氣體的為碳酸鈉,都無明顯現象的為硝酸鉀,但硫酸和鹽酸無法鑒別,不符合題意;
B、兩兩反應,能產生兩種沉淀的為氯化鋇,既有沉淀又有氣體的為碳酸鈉,只一種氣體現象的為硝酸,只一種沉淀現象的為硫酸鈉,可以鑒別,符合題意;
C、先觀察顏色鑒別出藍色溶液硫酸銅,再將硫酸銅加入另三種溶液中,不產生藍色沉淀的為氯化鈉,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鉀都與硫酸銅反應產生藍色沉淀,無法鑒別,不符合題意;
D、兩兩反應,產生沉淀的為氯化鎂和氫氧化鋇的一種,無明顯現象的為硝酸鈉和氯化鉀中的一種,無法繼續鑒別,不符合題意;
10.(2022九上·新昌期末)歸納總結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學對有關知識的總結,請你填寫空格:
(1)邏輯關系:物質類屬間存在著如下關系,其中酸和堿屬于________關系。
(2)轉化關系:右圖表示幾種化合物能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含鋅化合物R.。圖中物質R屬于________(選填“氧化物”、“酸”、“堿”或“鹽”);其中轉化②涉及的反應屬于化學反應基本類型中的________。
【答案】(1)并列 (2)鹽;置換反應
【解析】(1)酸和堿屬于并列關系;
(2)硫酸銅加鋅可生成硫酸鋅,氧化鋅與硫酸反應可生成硫酸鋅,硫酸與鋅能反應生成硫酸鋅,所以R可以是硫酸鋅,屬于鹽, 轉化② 為硫酸銅與鋅的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11.(2022·浙江溫州·九年級期末)某氣體可能由CO、H2、水蒸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小科利用下圖的裝置探究其成分,已知無水硫酸銅遇水會變藍色。
(1)甲裝置中盛放的液體是________ 。
(2)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無水硫酸銅不變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原氣體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填化學式),同時乙裝置中黑色固體變________色。
【答案】濃硫酸(或濃H2SO4) CO; 紅
【解析】根據一氧化碳和氫氣都有還原性,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氫氣還原氧化銅生成銅和水,由此判斷氣體成分。
(1)甲裝置為檢驗和吸收水蒸氣的裝置,則盛放液體為濃硫酸;
(2)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無水硫酸銅不變色,則說明沒有水生成,即原氣體中沒有氫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說明有二氧化碳生成,即原氣體含有CO,一氧化碳有還原性,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乙裝置現象為黑色固體變成紅色。
12.(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天工開物》中記載了許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物質的認識和應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質與鹽同母,大地之下潮氣蒸成,現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用以砌墻、石,則篩去石塊,水調黏合。”
(1)硝石(硝酸鉀)與食鹽同屬于___________類物質(選填“酸”“堿”或“鹽”)。
(2)文中石灰指氧化鈣,可通過反應制備,此反應屬于___________反應(填寫反應的基本類型);水調黏合過程中,氧化鈣和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答案】鹽 分解
【解析】(1)硝石(硝酸鉀)與食鹽都是由金屬陽離子與酸根陰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同屬于鹽;
(2)由可知,該反應是由一種物質生成兩種新物質,屬于分解反應;氧化鈣和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O=Ca(OH)2。
13.(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鉆石素有“寶石之王的稱謂,因其優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眾喜愛(圖甲)。
(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___________搬運到地表附近。
(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___________。
(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請補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___________。
【答案】地殼變動 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
【解析】(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地殼變動搬運到地表附近;
(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后者屬于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分類的依據是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
(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人射光線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光從鉆石傳播到空氣時,是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如圖所示: 。
14.(2022九上·西湖期末)現有一份質量為m1的氧化銅樣品,小金想要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
(1)寫出反應后裝置A中的現象   ;
(2)停止加熱后,繼續通CO的目的是   。
(3)完全反應后,甲同學稱得裝置B增重m2,則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用實驗所得數據表示);
(4)小胡覺得該裝置存在不足,需改進之處是   。
【答案】(1)黑色固體變紅 (2)防止Cu被空氣氧化,防止氫氧化鈉溶液倒吸
(3)20m2/11m1 (4)B裝置后加尾氣處理裝置
【解析】根據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實驗結束后需防止銅再被氧化,由氫氧化鈉溶液增重質量為產生二氧化碳質量,利用二氧化碳質量和方程式中物質間質量關系計算氧化銅質量分數及CO對空氣的污染分析。
(1)A中氧化銅被一氧化碳還原成銅,觀察到黑色固體變紅;
(2)停止加熱后,為防止Cu被空氣氧化,防止氫氧化鈉溶液倒吸 ,需繼續通CO;
(3)完全反應后,甲同學稱得裝置B增重m2,說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m2克,設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x
CuO+CO=Cu+CO2
80 44
m2x m2
80:44=m2x :m2 x= 20m2/11m1
(4)該實驗的尾氣中含有CO,該裝置沒有尾氣處理裝置,會污染空氣,應在B裝置之后加尾氣處理裝置。
15.(2022·鹿城模擬)學校舉行科學實驗考查:鑒別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鈉溶液。
(1)小明用滴管取少量上述4種溶液中藍色的溶液,分別滴加到其他3種無色溶液中,其中產生藍色沉淀現象的溶液是   。
(2)小紅認為用pH試紙也能鑒別上述3種無色溶液。寫出具體的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   。
(3)實驗結束后,小明同學將以上4種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入同一個燒杯中,混合后過濾,濾液呈無色,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呈紅色,則濾液中除酚酞外,還含有的溶質為   。
【答案】(1)氫氧化鈉
(2)分別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確定其PH。測得溶液pH小于7的為稀硫酸,等于7的為氯化鈉溶液,大于7的為氫氧化鈉溶液
(3)氫氧化鈉、硫酸鈉、氯化鈉
【解析】(1)根據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可產生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分析;
(2)根據pH試紙的使用方法及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硫酸呈酸性分析;
(3)根據反應后生成物、氯化鈉不參與反應及氫氧化鈉呈堿性分析。
【解答】(1)硫酸銅溶液呈藍色,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可產生氫氧化銅藍色沉淀。
(2)氯化鈉溶液呈中性,氫氧化鈉溶液呈堿性,硫酸呈酸性,所以可分別測溶液pH來鑒別三種溶液,操作為分別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少量被測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確定其pH,測得溶液pH小于7的為稀硫酸,等于7的為氯化鈉溶液,大于7的為氫氧化鈉溶液;
(3)硫酸銅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和硫酸鈉,氫氧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氯化鈉和其它物質不反應,所以溶液中一定有硫酸鈉、氯化鈉,因加酚酞呈紅色,溶液呈堿性,說明溶液中還有氫氧化鈉。
16.(2021九上·紹興月考)鑒別失去標簽的五瓶溶液:稀鹽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1)根據溶液顏色即可確定CuSO4溶液.取少量四種無色溶液分別放入四支試管中,再分別滴加CuSO4溶液,可鑒別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鑒別出NaOH溶液的現象是________ ;
(2)另取少量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再分別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試管內產生白色沉淀,該反應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至此,五瓶溶液已全部鑒別出來;
(3)實驗結束后,將所有試管中的物質充分混合,過濾除去沉淀,得到無色濾液;取少量無色濾液滴加Na2SO4溶液,無明顯現象,另取少量無色濾液分別與下列物質混合時,一定無明顯現象的是_____.
A.酚酞溶液 B.Mg C.CuO D.Ba(OH)2溶液 E.AgNO3溶液.
【答案】(1)產生藍色沉淀 (2)H2SO4+BaCl2═BaSO4↓+2HCl (3)B,C
【解析】(1)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銅和硫酸鈉;
(2)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和稀鹽酸,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3)含有銅離子的溶液呈藍色;氫氧化銅與酸能夠反應;硫酸鋇和氯化銀為白色沉淀,據此分析判斷即可。
【解答】(1)分別滴加CuSO4溶液,可鑒別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鑒別出NaOH溶液的現象是:產生藍色沉淀;
(2)氯化鋇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白色的硫酸鋇沉淀和稀鹽酸,方程式為: H2SO4+BaCl2═BaSO4↓+2HCl ;
(3)①過濾除去沉淀,得到無色濾液,說明不含有銅離子,即氫氧化銅全部被過濾出去;因為氫氧化銅與酸反應,因此濾液中不含有稀鹽酸和稀硫酸;
②取少量無色濾液滴加Na2SO4溶液,無明顯現象,說明不含有鋇離子。
無法確定濾液中是否存在氫氧化鈉,而含有氫氧化鈉,能使酚酞變紅,故A不合題意;
溶液中不含有鹽酸和硫酸,就不能與鎂或是氧化銅反應,沒有現象,故B、C符合題意;
硫酸根離子加氫氧化鋇會生成沉淀,而無法確定硫酸根離子是否存在,故D不合題意;
溶液中含有氯離子,加入硝酸銀溶液會產生白色沉淀,故E不合題意。
17.(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小金通過實驗研究一氧化碳和氧化銅的反應,其操作步驟及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步驟1: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步驟2:按圖甲所示向雙具支試管內加入木炭粉和氧化銅,用向上排空氣法使雙具支試管內集滿二氧化碳后塞上帶有導管和德氣球的橡皮塞。
步驟3:按圖乙所示將雙具支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并使木炭粉平鋪于試管底部:用酒精噴燈加熱氧化銅一段時間,未觀察到明顯現象。
步驟4:將酒精噴燈移至木炭粉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氣球明顯脹大;再次將酒精噴燈移至氧化銅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為紫紅色固體。
(1)步驟2中,可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燃著的木條應___________(選填“放置在雙具支試管口”或“伸入到雙具支試管內”)。
(2)小金設計步驟3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實驗中能表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
【答案】放置在雙具支試管口 證明二氧化碳不能與氧化銅反應 黑色粉末變為紫紅色固體
【解析】(1)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時,燃著的木條應應該放在雙具支試管口,若木條熄滅,則證明二氧化碳收集滿;
(2)步驟3中,雙具支試管內裝滿二氧化碳,用酒精噴燈加熱氧化銅一段時間,未觀察到明顯現象,說明二氧化碳不能與氧化銅反應,再由步驟4中的現象,證明一氧化碳能與氧化銅發生反應;
(3)步驟4中,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為紫紅色固體,說明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反應生成了銅,證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故答案為:黑色粉末變為紫紅色固體。
18.(2022·浙江·寧波市九年級階段練習)某氧化銅(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亞銅(Cu2O),現有一課外活動小組利用下圖裝置測定其中Cu2O含量,請根據圖示內容和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相關資料:a.氧化銅和氧化亞銅都能在加熱條件下與氫氣反應生成銅和水;b.氯化鈣固體可以吸收水分。
(1)裝置B中應放的試劑為_______。
(2)E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
(3)已知反應前混合物的總質量為15.2g,完全反應后U型管內物質的質量增加了2.7g(損失忽略不計),則原混合物中Cu2O的質量為_______g。
【答案】濃硫酸 防止空氣中的H2O進入D裝置中 7.2
完全反應后U型管內物質的質量增加了2.7g,則氫氣還原氧化銅和氧化亞銅生成的水為2.7g,假設氧化亞銅質量為x,氧化銅質量為y,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元素質量不變,氧化銅和氧化亞銅中氧元素質量等于水中氧元素質量,為:,則根據氧化銅和氧化亞銅總質量為15.2g可列方程:x+y=15.2g,氧化銅和氧化亞銅中氧元素質量等于水中氧元素質量可列方程:,聯立兩個方程得x=7.2g,故原混合物中Cu2O的質量為7.2g。
【解析】氯化鈣固體可以吸收水分,通過增加的質量可以知道還原氧化亞銅生成的水質量,故需要除去氫氣中的水分,故裝置B中應放的試劑為濃硫酸;
空氣中有水蒸氣E裝置中的堿石灰可以吸收水分,防止空氣中的H2O進入D裝置中;
19.(2022·浙江·舟山市定海區階段練習)秸稈用于制沼氣可以解決農村的燃料短缺問題。沼氣的主要成分是CH4,可能含有CO2、CO。小張采集了某沼氣池中的氣體樣品,探究該找其中是否含有CO2和CO。
資料①CH4+4CuO4Cu+CO2+2H2O; CuO+COCu+CO2 ②CH4不與堿溶液、濃硫酸發生反應。
小張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用裝置F收集尾氣,導管口的連接順序是a接________(填“b”或“c”)。
(2)實驗前要先通一會兒氣體樣品,然后再點燃D處酒精燈,其目的是________。
(3)小張想通過裝置E和裝置F增加的質量來判斷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CO。實驗停止加熱后,繼續通入一會兒氣體樣品,充分排除裝置D內反應生成的殘留氣體。反應結束后,測得數據如下表,請通過計算判斷沼氣中是否含有CO________。
裝置 原來總質量/克 完全吸收氣體后總質量/克 增加的質量/克
裝置E 115.2 118.8
裝置F 111.5 115.9
【答案】c 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爆炸 不含CO,計算過程見解析
【解析】(1)分析F裝置的特點可知,用排水法收集氣體導管口的連接順序是a接c。
(2)因為甲烷具有可燃性,點燃不純的甲烷會發生爆炸,實驗前要先通一會兒氣體樣品,然后再點燃D處的酒精燈,其目的是排盡裝置內空氣,防止爆炸。
(3)裝置E的增加量等于反應生成水的質量,為118.8g-115.2g=3.6g,
裝置F的增加量等于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115.9g-111.5g=4.4g。
設生成3.6g水同時生成二氧化碳的質量為x
x=4.4g
則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來自于甲烷和氧化銅反應生成,故沼氣中不含CO。
20.(2022·浙江杭州·二模)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關性質,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Ⅰ:關閉K2、打開K1緩緩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再關閉K1;
步驟Ⅱ:點燃裝置B、D兩處的酒精燈;
步驟Ⅲ:打開K2,通入純凈的一氧化碳;
步驟Ⅳ:待裝置B玻璃管中固體全部變色時,停止加熱;
步驟Ⅴ:……
(1)步驟Ⅴ的相關操作是___________。
(2)裝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B中有紅色物質生成,而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個現象體現了一氧化碳的性質是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稱得銅12.8g,則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是___________g。
【答案】關閉K2、打開K1,通入氮氣至玻璃管冷卻為止 還原性 16
【解析】(1)分析實驗步驟可知,步驟Ⅴ為關閉K2打開K1通入氮氣至玻璃管冷卻為止(或繼續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卻為止);
(2)一氧化碳與氧化銅在高溫下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B中有紅色物質生成,而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能夠證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
(3)設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是x
x=16g 則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是16g。
21.(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小樂查閱資料發現:氫氣還原氧化銅的一些實驗中,得到的固體產物是銅和氧化亞銅(Cu2O)組成的混合物。于是她對反應產物的變化情況進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稱取若干份質量均為0.6000g的氧化銅,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氫氣還原不同時間并檢測固體中氧化亞銅的質量。
(1)實驗裝置中通入氫氣的導管末端應位于試管______(選填“①”“②”或“③”)處;在加熱氧化銅前,需要先通一段時間的氫氣,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氫氣還原不同時間(t),檢測所得固體中氧化亞銅的質量(m),結果如圖乙所示。為確保反應所得固體中氧化亞銅盡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樂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過程提出如下假設:經歷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兩個反應,且在同一條件下兩個反應同時進行。試根據圖乙所示的探究結果計算分析,假設中“在同一條件下兩個反應能同時進行”合理的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除去試管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 加熱條件下通入氫氣足夠長時間(合理即可) 如果分步進行,氧化亞銅最大質量應該是0.5400g,而不是0.3218g(合理即可)
【解析】(1)為使氫氣與氧化銅充分接觸,實驗裝置中通入氫氣的導管末端應位于試管①處,因氫氣與空氣混合氣體點燃易發生爆炸,為除去試管內的空氣,防止加熱時發生爆炸,在加熱氧化銅前,需要先通一段時間的氫氣;
(2)由圖乙變化趨勢可知,生成氧化亞銅隨時間的延長逐漸減小,所以要確保反應所得固體中氧化亞銅盡可能少,可加熱條件下通入氫氣足夠長時間;
(3)設氧化銅完全轉化為氧化亞銅質量為x,
x=0.5400g
如果分步進行,氧化亞銅最大質量應該是0.5400g,而不是0.3218g,說明在同一條件下兩個反應能同時進行。
22.(2021九下·紹興月考)實驗室用燃燒法測定某種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構成。取Wg該種氨基酸放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氣。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開始時,首先通入一段時間的氧氣,其理由是________。
(2)以上裝置中需要加熱的儀器有A和D兩處,操作時應先點燃________處的酒精燈。
(3)實驗測得B、C裝置分別增重4.5克和8.8克,則該物質化學式中x、y之比為________。
(4)將B和C裝置互換,則測得的氫元素的含量會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不變”)。
【答案】(1)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的干擾 (2)D (3)2:5 (4)偏大
【解析】(1)該實驗是通過測定生成的水、二氧化碳的量得出化學式的,而空氣中含有這些成分,所以需要先通一段時間的氧氣,排盡裝置內的空氣避免對實驗的干擾;
(2)裝置內充滿了氧氣,開始實驗后裝置的氧氣受熱膨脹會進入E中,影響實驗,所以先加熱D,利用受熱的銅來吸收氧氣;
(3)濃硫酸可以吸收水,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產生的水是4.5g,二氧化碳是8.8g;;;;
(4)當BC互換后,氣體通過NaOH溶液后,會帶出一部分額外的水,導致水的質量偏大,則測量的氫元素質量也會偏大;
23.(2022·松陽模擬)化學實驗過程經常會產生廢液,經過無害化處理可有效防止水體污染。在一次實驗課上,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鑒別,并對廢液成分展開探究。
活動一:通過小組合作,同學們完成了如圖甲所示的三組小實驗。
活動二:小科將六支試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個潔凈的大燒杯中,充分攪拌、靜置,觀察到杯內上層是無色溶液,下層有白色沉淀 (如圖乙)。
[提出問題]上層溶液中可 能含有什么離子?
[猜想與假設]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一定沒有H+,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 有OH-
方案二 另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 有OH-和CO32-,無Ca2+
[反思與評價]
(1)小科猜想上層溶液一定沒有H+的理由是   ;
(2)小松同學對方案一的結論提出質疑,他的理由是   ;
(3)方案二中的實驗現象是   。
【答案】(1)下層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鈣,與H+不能共存
(2)碳酸鈉溶液(CO32-) 也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
(3)先無明顯現象,后產生氣泡
【解析】(1)因下層白色沉淀是碳酸鈣,與H+不能共存,所以小科猜想上層溶液中一定沒有氫離子;
(2)碳酸鈉溶液也呈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所以方案一結論不正確;
(3)因溶液中有OH-和CO32-,加入鹽酸,鹽酸先與OH-反應然后再與CO32-反應,所以加入鹽酸后先無明顯現象,后產生氣泡。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精選精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九上第二章 期末備考
(復習范圍:2.3-2.5)
考點一、常見的有機物
考點精要:一類含碳的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鹽等除外)叫有機化合物,簡稱有機物。大多數有機物易揮發、易燃燒,保存時一定要密封,做實驗時一定要遠離明火,防止著火或爆炸。有機物是生物體各組織的主要成分。糖類、蛋白質、脂肪等都是人體內基本的有機物,其中糖類是生命活動能量的主要來源,蛋白質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物質,脂肪起到貯存能量的作用。
典例1:(2022九上·嘉興期末)物質的性質、用途與其組成有密切的聯系。現有氯化鈉、甲烷、氫氣、乙炔、水、丁烷等六種物質,試根據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1)科學家常根據組成來對物質進行分類,會把上述物質中的氯化鈉、氫氣、水歸為一類,甲烷、乙炔、丁烷歸為另一類,其分類依據是物質組成中是否含有   。
(2)甲烷、乙炔、丁烷、氫氣四種物質都能在空氣中燃燒,它們在反應中被   (選填“氧化”或“還原”)。
考點二、有機合成材料
考點精要:有機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得的高分子化合物。通常有合成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常見的塑料有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具有可塑性。合成纖維是以石油化工產品等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制得的。常見的合成纖維有耐磨性較好的錦綸,耐摺性較好的滌綸以及保暖性較好的腈綸。合成橡膠是以煤、石油、天然氣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的高彈性聚合物。有機合成材料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如“白色污染”是指難降解塑料垃圾引起的污染。
典例2:(2022九上·鄞州期中)日常生活、社會發展都與化學密切相關。
(1)3D打印機根據不同需求,使用不同材料,如鋁合金、聚乙烯、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其中屬于無機材料的是________,屬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屬于復合材料的是________。
(2)《本草綱目》記載,楊桃具有去風熱、生津止渴等功效。楊桃的主要成分是水,還含有糖類和蛋白質等。葡萄糖和蛋白質中屬于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是________。
考點三、物質分類
考點精要:物質的性質、用途與其組成有密切的聯系,科學家常常根據它來給物質分類。氧化物是由兩種元素組成,其中一種為氧元素的化合物。根據組成元素的不同,氧化物又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
物質
典例3:(2022·浙江舟山·九年級期末)現有6種物質:Fe、Cu、H2SO4、NaOH、NaCl和AgCl。
(1)有人根據不同的標準進行如下分類,請在表中相應的位置指出分類的標準。
分類 分類標準
類別一:Fe、Cu類別二:H2SO4、NaOH、NaCl、AgCl 用是否由同種元素組成為分類依據
類別一:Fe、Cu、AgCl類別二:H2SO4、NaOH、NaCl 用________為分類依據
(2)請在上述6種物質中選出2種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物質,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考點四、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考點精要:非金屬單質可以與氧氣反應生成相對應的非金屬氧化物,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又可以與水反應轉化生成相對應的酸,不穩定的酸受熱分解后又重新生成非金屬氧化物。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質間的轉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鈣”,①C+O2==CO2,②H2O+CO2===H2CO3,③H2CO3+Ca(OH)2===CaCO3↓+2H2O。寫出相應的轉化規律非金屬→非金屬氧化物→酸→鹽。
典例4:(2020九上·臺州期中)含硫的物質在實驗室或工業生產過程中可出現下列圖示的轉化:
(1)實驗室中,點燃少量單質硫于充滿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產生漂亮的藍紫色火焰,生成物質A.A是工業排放物中一種主要的空氣污染物,也是酸雨形成的主因之一.根據你學過的知識可將A轉化成Na2SO3,你提供的試劑是________.
(2)在硫酸工業中,將A在一定條件下與空氣中的物質反應得到B,B與水結合得到硫酸.B與A的組成元素相同,B中硫元素與硫酸中硫元素化合價相同,寫出A轉化成B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3)上述物質轉化過程中,屬于化合反應的是________(填序號).
(4)若回收工業排放物A 32噸,理論上可生產硫酸________ 噸.
考點五、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轉化
考點精要:金屬可以轉化為金屬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又可以轉化生成堿。金屬和氧氣反應生成金屬氧化物;金屬和非金屬反應生成鹽;金屬氧化物和水反應生成堿(只有氧化鋇、氧化鉀、氧化鈣、氧化鈉能與水反應);金屬氧化物和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質間的轉化:“鈣→氧化鈣→氫氧化鈣→碳酸鈣”,①2Ca+O2===2CaO,②CaO+H2O===Ca(OH)2,③Ca(OH)2+CO2===CaCO3↓+H2O。寫出相應的轉化規律:金屬→金屬氧化物→堿→鹽。
典例5:(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小舟歸納了金屬及其化合物之間的部分轉化關系,如圖所示。
(1)請寫出符合圖中轉化規律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寫一個即可)。
(2)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最早發明使用濕法煉銅,其原理是:第一步用硫酸將銅礦中的銅轉變為可溶性的硫酸銅,第二步將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其中利用了圖中轉化規律⑧的是第___________步。
考點六、金屬的冶煉——氫氣還原氧化銅
考點精要:
實驗操作:在一支試管中加入少量的氧化銅,觀察顏色,通入氫氣,過一會兒,再給氧化銅加熱,注意觀察試管中變化,反應結束后繼續通入氫氣直至試管冷卻。
實驗現象:加熱前氧化銅為黑色粉末狀固體,加熱反應一段時間后可觀察到黑色的固體逐漸變成紅色。
實驗結論:氫氣也可以使氧化銅變成銅。注意:點燃酒精燈前需要通入一段時間的氫氣,是為了排盡裝置內的空氣,反應結束后仍然需要通入一段時間的氫氣,目的是為了避免銅又重新被氧化為氧化銅。
典例6:(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現有一份質量為m1的氧化銅樣品,小金想要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
(1)寫出反應后裝置A中的現象___________;
(2)停止加熱后,繼續通CO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完全反應后,甲同學稱得裝置B增重m2,則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______(用實驗所得數據表示);
(4)小胡覺得該裝置存在不足,需改進之處是________。
考點七、物質的鑒別
考點精要物質的鑒別:是把已知而未定的幾種物質,根據它們的不同特性,用實驗的方法來區別它們各是什么物質。物質鑒別的原理:(1)用一種試劑鑒別多種物質的方法:選用適當的指示劑或用pH試紙檢驗,可區別有明顯酸堿性差異的物質;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可檢驗有較明顯溶解性差異的物質。(2)特征現象法:①借助待鑒別物質的特殊顏色,如含Cu2+的水溶液顯藍色,含Fe2+的水溶液顯淺綠色,含Fe3+的水溶液顯黃色,藍色沉淀為氫氧化銅,紅褐色沉淀為氫氧化鐵等。②特殊離子的鑒別:如氯離子,可加入硝酸銀溶液和稀硝酸;硫酸根離子,可加硝酸鋇溶液和稀硝酸;碳酸根離子,可加入稀鹽酸,將產生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典例7:(2022·溫州九上期中)鑒定是根據一種物質的特殊性質檢驗物質的方法。
(1)①農民檢驗氮肥:將適量消石灰【Ca(OH)2】和硫酸銨放在手心里搓,通過聞氣味來檢驗是不是氮肥,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這樣做的原理:________。
②實驗室檢驗銨鹽: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方法檢驗銨鹽(所用硫酸銨、氧氧化鈉、試紙均未失效)。一段時間后,發現試紙的顏色無明顯變化,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寫出一個原因即可)。
(2)若某溶液中含有較大量的Na+、Cl-、CO32-、SO42-四種離子,老師要求同學們分別用三種試劑先后檢驗出三種陰離子(要求每加入一種試劑能夠檢驗出一種離子),并且待測溶液只能取一次。第一步操作:取一試管,加入待測溶液適量,再向其中加入________;此實驗的最后一步操作是:靜置,在上層清液中加適量________溶液,確定最后檢出離子的存在。
考點八、物質的推斷
考點精要:推斷題是初中科學試題中常見且非常重要的一類題型。該類題目考察知識面廣、思維量大、綜合性強,是考查學生求異思維、抽象思維及邏輯思維的一類題目。物質推斷題的解題步驟:①審題,弄清文意和圖意,理出題給條件,深挖細找,反復推敲。②分析,找準解題的突破口,并從突破口出發,探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應用多種思維方式,進行嚴密的分析和邏輯推理,推出符合題意的結果。③解答,根據題目的要求,進行全面的解答。④檢驗,將所得答案放回原題中進行檢驗,若完全符合,則說明答案正確。若出現不符,則說明答案有誤,需另行思考,推出正確答案。
典例8:(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鈣、氧化鐵、氧化銅、木炭粉中的一種或幾種,現做實驗如下:
(1)高溫加熱混合物,產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
(2)向剩余殘渣中加入足量稀鹽酸,殘渣全部溶解且放出可燃性氣體。
由此推斷: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
若要確認可能含有物質是否存在,可設計如下實驗:___________。
1.(2021九上·拱墅期末)關于天然氣的主要成分甲烷(CH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從分類上看:屬于有機物 B.從變化上看:燃燒只生成一種物質
C.從性質上看:具有可燃性 D.從使用上看:點燃前要檢驗氣體的純度
2.(2022·浙江浙江·中考真題)“宏觀—微觀—符號—量”是科學特有的表征物質及其變化的方法。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圓滿完成飛行任務。火箭助推器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為推進劑,燃燒時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從量的角度看:反應前后原子總數減少
B.從微觀構成看: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
C.從符號表征看:四氧化二氮的化學式是N2O4
D.從宏觀物質看:燃燒產物中含有單質與化合物兩類物質
3.(2022九上·西湖期末)我國科學家創造性地構建了“單中心鐵催化劑”,在甲烷高效轉化研究中獲得重大突破。該轉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是有機物 B.反應前后分子種類不發生變化
C.反應前后原子數目不發生變化 D.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
4.(2022九上·衢江期末)如圖為三種物質可能存在的轉化關系,根據所學物質的性質及化學變化規律,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不能一步實現轉化的有①②
B.實現③轉化,可通至氯化鈉溶液
C.實現⑤轉化,可加入碳酸鈣粉末
D.實現⑥轉化,可加入氫氧化鉀溶液
5.(2022·浙江寧波·中考真題)中國科學院首創室溫制氫方案,其反應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B.該反應前后分子數目不變
C.該反應前后氫元素的化合價不變 D.反應物CO和都是氧化物
6.(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是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點燃酒精燈之前,應先通入氫氣一段時間 B.反應后,銅元素的化合價升高了
C.本實驗體現了氫氣具有還原性 D.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7.(2022·浙江紹興·中考真題)春秋初期,紹興一帶是南方的一個冶鐵中心,其煉鐵方法是在1000℃左右的溫度下,使木炭和鐵礦石(主要成分為Fe2O3)發生一系列的反應生成含較多雜質的海綿鐵,其中主要化學反應為:3CO+ Fe2O32Fe+3CO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海綿鐵是一種純凈物 B.Fe2O3中鐵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
C.上述反應中涉及的氧化物只有2種 D.煉鐵過程中,木炭只是作為燃料使用
8.(2021九上·金華月考)下列各組物質的溶液,不用其它試劑,只利用組內溶夜,就能將它們鑒別出來的一組是(  )
A.KOH、FeCl3、MgSO4、NaCl B.BaCl2、Na2SO4、HNO3、HCl
C.NaCl、CuSO4、NaOH、KNO3 D.Na2CO3、KNO3、H2SO4、Na2SO4
9.(2021九上·紹興期中)下列各組稀溶液中,利用組內物質相互反應就能加以鑒別的是 (  )
A.Na2CO3、H2SO4、HCl、KNO3 B.Na2SO4、Na2CO3、BaCl2、HNO3
C.CuSO4、KOH、NaCl、NaOH D.NaNO3、MgCl2、KCl、Ba(OH)2
10.(2022九上·新昌期末)歸納總結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學對有關知識的總結,請你填寫空格:
(1)邏輯關系:物質類屬間存在著如下關系,其中酸和堿屬于________關系。
(2)轉化關系:右圖表示幾種化合物能通過一步反應轉化為含鋅化合物R.。圖中物質R屬于________(選填“氧化物”、“酸”、“堿”或“鹽”);其中轉化②涉及的反應屬于化學反應基本類型中的________。
11.(2022·浙江溫州·九年級期末)某氣體可能由CO、H2、水蒸氣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小科利用下圖的裝置探究其成分,已知無水硫酸銅遇水會變藍色。
(1)甲裝置中盛放的液體是________ 。
(2)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無水硫酸銅不變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原氣體中一定含有________ (填化學式),同時乙裝置中黑色固體變________色。
12.(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天工開物》中記載了許多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物質的認識和應用的事例。如:硝石:“硝質與鹽同母,大地之下潮氣蒸成,現于地面。”石灰:“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用以砌墻、石,則篩去石塊,水調黏合。”
(1)硝石(硝酸鉀)與食鹽同屬于___________類物質(選填“酸”“堿”或“鹽”)。
(2)文中石灰指氧化鈣,可通過反應制備,此反應屬于___________反應(填寫反應的基本類型);水調黏合過程中,氧化鈣和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
13.(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題)鉆石素有“寶石之王的稱謂,因其優越的特性和漂亮的外表而受到大眾喜愛(圖甲)。
(1)鉆石是在地下150~250千米的深處,由熔化的地幔中的碳元素冷卻生成的八面體晶體。之后,這些晶體經___________搬運到地表附近。
(2)天然鉆石產量極其稀少,在很多領域會用性質相近的氧化鋯(ZrO2)替代。前者屬于單質,后者屬于化合物,分類的依據是___________。
(3)鉆石閃閃發光的奧秘在于控制切割鉆石的角度,使入射光線不穿透下都亭部面,而被全部反射。圖乙為光線經鉆石傳播的部分光路圖,請補充光傳播到E處后的折射光線,___________。
14.(2022九上·西湖期末)現有一份質量為m1的氧化銅樣品,小金想要測定該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
(1)寫出反應后裝置A中的現象   ;
(2)停止加熱后,繼續通CO的目的是   。
(3)完全反應后,甲同學稱得裝置B增重m2,則樣品中氧化銅的質量分數為   (用實驗所得數據表示);
(4)小胡覺得該裝置存在不足,需改進之處是   。
15.(2022·鹿城模擬)學校舉行科學實驗考查:鑒別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稀硫酸和氯化鈉溶液。
(1)小明用滴管取少量上述4種溶液中藍色的溶液,分別滴加到其他3種無色溶液中,其中產生藍色沉淀現象的溶液是   。
(2)小紅認為用pH試紙也能鑒別上述3種無色溶液。寫出具體的實驗操作、現象及結論:   。
(3)實驗結束后,小明同學將以上4種剩余的溶液全部倒入同一個燒杯中,混合后過濾,濾液呈無色,向濾液中滴加無色酚酞呈紅色,則濾液中除酚酞外,還含有的溶質為   。
16.(2021九上·紹興月考)鑒別失去標簽的五瓶溶液:稀鹽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
(1)根據溶液顏色即可確定CuSO4溶液.取少量四種無色溶液分別放入四支試管中,再分別滴加CuSO4溶液,可鑒別出NaOH溶液和BaCl2溶液.鑒別出NaOH溶液的現象是________ ;
(2)另取少量剩余的兩種溶液分別放入兩支試管中,再分別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試管內產生白色沉淀,該反應可用化學方程式表示為________,至此,五瓶溶液已全部鑒別出來;
(3)實驗結束后,將所有試管中的物質充分混合,過濾除去沉淀,得到無色濾液;取少量無色濾液滴加Na2SO4溶液,無明顯現象,另取少量無色濾液分別與下列物質混合時,一定無明顯現象的是_____.
A.酚酞溶液 B.Mg C.CuO D.Ba(OH)2溶液 E.AgNO3溶液.
17.(2022·浙江杭州·中考真題)小金通過實驗研究一氧化碳和氧化銅的反應,其操作步驟及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步驟1:連接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步驟2:按圖甲所示向雙具支試管內加入木炭粉和氧化銅,用向上排空氣法使雙具支試管內集滿二氧化碳后塞上帶有導管和德氣球的橡皮塞。
步驟3:按圖乙所示將雙具支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并使木炭粉平鋪于試管底部:用酒精噴燈加熱氧化銅一段時間,未觀察到明顯現象。
步驟4:將酒精噴燈移至木炭粉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氣球明顯脹大;再次將酒精噴燈移至氧化銅處,加熱一段時間,觀察到黑色粉末變為紫紅色固體。
(1)步驟2中,可用燃著的木條檢驗二氧化碳是否集滿,燃著的木條應___________(選填“放置在雙具支試管口”或“伸入到雙具支試管內”)。
(2)小金設計步驟3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實驗中能表明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
18.(2022·浙江·寧波市九年級階段練習)某氧化銅(CuO)粉末中混有少量氧化亞銅(Cu2O),現有一課外活動小組利用下圖裝置測定其中Cu2O含量,請根據圖示內容和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相關資料:a.氧化銅和氧化亞銅都能在加熱條件下與氫氣反應生成銅和水;b.氯化鈣固體可以吸收水分。
(1)裝置B中應放的試劑為_______。
(2)E裝置的作用是_______。
(3)已知反應前混合物的總質量為15.2g,完全反應后U型管內物質的質量增加了2.7g(損失忽略不計),則原混合物中Cu2O的質量為_______g。
19.(2022·浙江·舟山市定海區階段練習)秸稈用于制沼氣可以解決農村的燃料短缺問題。沼氣的主要成分是CH4,可能含有CO2、CO。小張采集了某沼氣池中的氣體樣品,探究該找其中是否含有CO2和CO。
資料①CH4+4CuO4Cu+CO2+2H2O; CuO+COCu+CO2 ②CH4不與堿溶液、濃硫酸發生反應。
小張設計并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用裝置F收集尾氣,導管口的連接順序是a接________(填“b”或“c”)。
(2)實驗前要先通一會兒氣體樣品,然后再點燃D處酒精燈,其目的是________。
(3)小張想通過裝置E和裝置F增加的質量來判斷混合氣體中是否含有CO。實驗停止加熱后,繼續通入一會兒氣體樣品,充分排除裝置D內反應生成的殘留氣體。反應結束后,測得數據如下表,請通過計算判斷沼氣中是否含有CO________。
裝置 原來總質量/克 完全吸收氣體后總質量/克 增加的質量/克
裝置E 115.2 118.8
裝置F 111.5 115.9
20.(2022·浙江杭州·二模)利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關性質,實驗步驟如下:
步驟Ⅰ:關閉K2、打開K1緩緩通入氮氣一段時間再關閉K1;
步驟Ⅱ:點燃裝置B、D兩處的酒精燈;
步驟Ⅲ:打開K2,通入純凈的一氧化碳;
步驟Ⅳ:待裝置B玻璃管中固體全部變色時,停止加熱;
步驟Ⅴ:……
(1)步驟Ⅴ的相關操作是___________。
(2)裝置A中的澄清石灰水不變渾濁,B中有紅色物質生成,而C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這個現象體現了一氧化碳的性質是___________。
(3)實驗結束,稱得銅12.8g,則參加反應的氧化銅的質量是___________g。
21.(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小樂查閱資料發現:氫氣還原氧化銅的一些實驗中,得到的固體產物是銅和氧化亞銅(Cu2O)組成的混合物。于是她對反應產物的變化情況進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圖甲所示實驗裝置,稱取若干份質量均為0.6000g的氧化銅,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氫氣還原不同時間并檢測固體中氧化亞銅的質量。
(1)實驗裝置中通入氫氣的導管末端應位于試管______(選填“①”“②”或“③”)處;在加熱氧化銅前,需要先通一段時間的氫氣,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用氫氣還原不同時間(t),檢測所得固體中氧化亞銅的質量(m),結果如圖乙所示。為確保反應所得固體中氧化亞銅盡可能少,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樂對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反應過程提出如下假設:經歷2CuO+H2Cu2O+H2O,H2+Cu2O2Cu+H2O兩個反應,且在同一條件下兩個反應同時進行。試根據圖乙所示的探究結果計算分析,假設中“在同一條件下兩個反應能同時進行”合理的依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2021九下·紹興月考)實驗室用燃燒法測定某種氨基酸(CxHyOzNm)的分子構成。取Wg該種氨基酸放在純氧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氣。按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每步均充分反應。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開始時,首先通入一段時間的氧氣,其理由是________。
(2)以上裝置中需要加熱的儀器有A和D兩處,操作時應先點燃________處的酒精燈。
(3)實驗測得B、C裝置分別增重4.5克和8.8克,則該物質化學式中x、y之比為________。
(4)將B和C裝置互換,則測得的氫元素的含量會________(選填“偏大”、“偏小”“不變”)。
23.(2022·松陽模擬)化學實驗過程經常會產生廢液,經過無害化處理可有效防止水體污染。在一次實驗課上,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完成了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的鑒別,并對廢液成分展開探究。
活動一:通過小組合作,同學們完成了如圖甲所示的三組小實驗。
活動二:小科將六支試管中的剩余物倒入一個潔凈的大燒杯中,充分攪拌、靜置,觀察到杯內上層是無色溶液,下層有白色沉淀 (如圖乙)。
[提出問題]上層溶液中可 能含有什么離子?
[猜想與假設]上層溶液中一定含有Na+、Cl-,一定沒有H+,可能含有OH-、CO32-、Ca2+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行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 有OH-
方案二 另取少量溶液于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 有OH-和CO32-,無Ca2+
[反思與評價]
(1)小科猜想上層溶液一定沒有H+的理由是   ;
(2)小松同學對方案一的結論提出質疑,他的理由是   ;
(3)方案二中的實驗現象是   。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精選精練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州市| 中西区| 河源市| 江城| 阆中市| 诸暨市| 东源县| 阳西县| 常德市| 贞丰县| 吉林省| 黄龙县| 胶州市| 七台河市| 应用必备| 襄城县| 定远县| 商城县| 桑日县| 高邑县| 芜湖市| 嘉荫县| 德安县| 三门县| 永康市| 房山区| 龙陵县| 宾阳县| 祁门县| 莎车县| 治多县| 济阳县| 河北区| 德江县| 临沂市| 洱源县| 内丘县| 仙居县| 桂阳县| 屯昌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