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質量守恒定律(一)定義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叫做質量守恒定律。(二)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適用范圍:適用于化學變化而不適用于物理變化。如1克水加熱后變成了1克水蒸氣,這一變化前后雖然質量相等,但不能說這一變化符合質量守恒定律。(2)這里“參加反應的”不是反應物的質量簡單相加,而是真正參與了反應的那一部分的質量,不包括沒有參與反應(反應剩余)的那部分的質量。(3)該定律指的是“質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對反應物和生成物均是氣體的反應來說,反應前后的總質量守恒,但是其體積卻不一定相等。(4)很多化學反應有氣體或沉淀生成,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包括固、液、氣三種狀態物質的質量總和。(三)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實驗方案 鎂條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 氫氧化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反應原理 鎂+氧氣 點燃 氧化鎂Mg O2 MgO 氫氧化鈉 + 硫酸銅 → 氫氧化銅 + 硫酸鈉NaOH CuSO4 Cu(OH)2 Na2SO4實驗裝置實驗步驟 將錐形瓶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平衡。然后取下錐形實驗瓶,將瓶塞上的鎂在酒精燈上燒紅后, 并立即塞緊瓶塞。待反應結束后,重新放在天平托盤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將錐形瓶放在天平托盤上,調節平衡。然后取下錐形瓶,把滴管內的溶液滴人瓶內,使兩種溶液混合。再將錐形瓶放回天平托盤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實驗現象 鎂燃燒,發光、放熱燃燒前后質量相等 反應生成藍色沉淀,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前后的質量相等實驗結論 參加反應的鎂和氧氣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生成的氧化鎂的質量 參加反應的氫氧化鈉和硫酸銅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硫酸鈉和氫氧化銅的質量總和(四)對質量守恒定律的解釋實質:(1)微觀角度:從原子、分子角度來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反應物)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過程。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并沒有改變,所以,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2)宏觀角度:反應前后組成物質的元素種類和元素的質量均不變。(五)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1)解釋有關現象。如鎂帶燃燒質量增加是因為鎂和空氣中物質反應,生成物的質量等于鎂帶和空氣中反應的物質的質量和。煤燃燒后質量減小,是因為煤燃燒后生成了氣體,逸散到空氣中。(2)推測物質的組成。如蠟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據元素守恒,可知蠟燭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及氫元素。(3)進行相關計算。如計算反應物或者生成物的質量,進行相對原子質量推算等。(4)根據原子守恒,推斷化學反應中的化學式。【能力拓展】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可,為“六個不變,兩個一定改變,兩可能改變”。六個不變宏觀 ①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總質量不變②元素種類不變③元素質量不變微觀 ①原子種類不變②原子數目不變③原子質量不變兩個一定改變:①物質種類改變②構成物質的粒子改變(變為構成生成物的微粒)兩個可能改變:①分子總數可能改變②元素的化合價可能改變二、化學方程式的定義、讀法及其意義(一)化學方程式的定義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方程式叫做化學方程式。以C+O2CO2來說明(二)化學方程式的讀法及其意義意義 C+O2CO2 讀法宏觀(質的方面) 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及反應條件 ①反應物是碳和氧氣,生成物是二氧化碳②反應條件是點燃 碳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宏觀(量的方面) 表示反應物、生成物各物質之間的質量比,各物質間質量比=相對分子質量與化學計量數的乘積比 C + O2 CO2(12*1):(32*1):(44*1) 每12份質量的碳和32份質量的氧氣反應,生成44份質量的二氧化碳微觀方面 表示各物質間分子或原子的個數比, 即化學式前化學計量數之比 C + O2 CO21 : 1 : 1 每1個碳原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1個二氧化碳分子三、化學方程式的書寫(一)書寫化學方程式時必須遵循的原則(1)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寫出反應物和生成物。(2)要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即化學方程式左、右兩邊各原子的種類與數目必須相等。(3)說明反應條件和生成物的狀態。(二)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的步驟(五步)(1)寫:反應物的化學式寫在式子的左邊,生成物的化學式寫在式子的右邊,中間連一條短線。 多種反應物或生成物之間分別用“+”相連。(2)配:在式子左、右兩邊的化學式前面,要配上適當的化學計量數,使式子兩邊每一種元素的原子總數相等,式子兩邊各元素的原子數配平第后,把短線改成等號。(3)注:注明反應條件,通常寫在“===”的 上方。“加熱”常用“△”表示。(4)標:生成物是沉淀的用“↓”標明,生成物是氣體的用“↑”標明,寫在相應化學式的后邊。(5)查:檢查化學式是否正確,化學方程式是否配平,條件和生成物狀態是否標注,標得是否恰當。(三)配平化學方程式的方法(1)最小公倍數法配平化學方程式常用的方法是最小公倍數法(以磷在空氣中燃燒為例)。①首先找出其中出現次數較多且原子個數相差較大的原子作為配平起點,求出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再由最小公倍數確定相關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如P + O2 → P2O5,O2和P2O5中0的最小公倍數為2x 5=10。②用最小公倍數分別除以含有該元素的化學式中的原子個數,其商就是該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如P2O5中含有5個氧原子,則P2O5的化學計量數為2(分子的個數);O2中含有2個氧原子,則O2的化學計量數為5③由己有化學計量數,確定其他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并把短線改為等號,得出配平的化學方程式為4P +5 O2 4P2O5,然后注明“反應條件”“↑”和“↓”等,即4P +5 O2 4P2O5(2)奇數配偶法如配平O2+FeS2---Fe2O3+SO2 ,觀察該反應,氧元素出現次數最多(3次)且在Fe2O3中個數為奇數3,因此可直接在其前面寫2。根據鐵的原子個數可確定FeS2,的化學計量數為4,再根據硫的原子個數確定SO2的化學計量數為8,最后根據氧原子的個數確定O2 的化學計量數為11。平后的化學方程式為11O2+4FeS2高溫Fe2O3+8SO2。(3)觀察法如配平CO+Fe2O3--Fe+CO2,觀察發現此反應的特點是1個CO分子結合1個氧原子生成1個CO2分子,而1個Fe2O3分子可提供3個氧原子,需要3個CO分子與之結合生成3個CO2分子,因此CO、CO2的化學計量數均為3, Fe的化學計量數為2,把短線改為等號:3CO+Fe2O3高溫2Fe+CO2。(4)定一法①將化學方程式中最復雜的化學式的化學計量數定為1,作為配平起點。②根據原子個數守恒確定其他物質的化學計量數(可為分數)。③若配平后化學計量數出現分數,則在式子兩邊同時乘以其分母,使化學計量數之比變成最簡整數比。如配平CH3OH+O2---CO2+H2O。所給化學方程式中,CH3OH的化學式最復雜,將其化學計量數定為1,作為配平起點;通過觀察,根據碳原子守恒,在CO2前配上化學計量數1,根據氫原子守恒,在H2O前配上化學計量數2,故生成物中含有氧原子數為1 x2+2x 1=4,而反應物CH3OH中含有一個氧原子,故在O2前配上化學計量數=3/2;通分化整,將化學方程式兩邊物質的化學計量數都乘以2,去掉O2的化學計量數的分母,化學方程式即配平完成。配平結果為CH3OH+3O2 2CO2+4H2O。【能力拓展】①正確區分反應條件和反應過程,如“點燃”和“燃燒”,“通電”和“電解”等,“點燃”“通電”是反應條件,“燃燒”“電解”是反應過程。②不要混淆“點燃”與“加熱”,二者表示的意義不同。“點燃”是指在有外界熱源(如酒精燈、火柴等)提供熱量的條件下,使可燃物發生燃燒,一旦燃燒發生后,熱源可撤掉。“加熱”是指熱源始終為反應提供熱量,維持反應的進行,一旦撤掉熱源,反應就會停止,“加熱”可用符號“△”表示,一般指溫度為400 ~ 500 。③若反應條件有兩個或多個時,“△”寫在“===” 下邊,其他條件寫在“===”上邊。例1、參加反應的各物質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質量總和,是因為( )A.反應后物質的種類沒有變化B.反應后元素的種類沒有變化C.反應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D.反應后分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例2、納米二氧化硅(SiO2)俗稱白炭黑,具有對抗紫外線、提高材料強度、抗老化和耐化學性等特性,用途廣泛。制備二氧化硅的微觀示意圖如下。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反應類型為化合反應 B.產物SiO2中Si的化合價是+4價C.反應前后元素、原子和分子種類都不變 D.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SiCl4+O2=SiO2+Cl2↑例3、化學反應的實質是構成物質分子的原子重新進行組合,形成新分子的過程。如圖是在密閉容器中某化學反應過程的微觀變化示意圖。據圖回答正確的是( )A.該反應生成了單質B.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C.反應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種類與數目發生改變D.參加反應的“ ” 與“ ” 的分子個數比為2:3例4、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1)________Fe2O3+________CO ________Fe+________CO2(2)________KClO3 ________KCl+________O2↑(3)________KMnO4 ________K2MnO4+________MnO2+O2↑(4)CH4+________O2 ________H2O+________CO21.科學研究表明,氨氣在常壓下就可液化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車的清潔燃料,其燃燒時的主要反應為4NH3+3O2 一定條件 2X+6H2O,則X的化學式為( )A.NO B.N2 C.NO2 D.O22.小樂將蠟燭燃燒后的蠟油收集起來,發現質量變小。關于蠟燭的燃燒,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蠟燭燃燒生成了新物質,故此過程只有化學變化B.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說明蠟燭燃燒生成了二氧化碳C.蠟燭減少的質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的質量D.燃燒后蠟油的質量小于蠟燭的質量,體現了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3.用“ ”和“ ”代表兩種不同的單質分子,它們在一定條件下能發生化學反應,反應前后的模擬模型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反應有2種生成物 B.參加反應的“ ”和“ ”分子的個數比是 1︰2C.該反應是化合反應 D.該反應不遵循質量守恒定律4.某倉庫工作人員違章操作,在雨天轉運“保險粉”引起爆炸。“保險粉”的化學名為連二亞硫酸鈉(Na2S2O4),主要用于印染工業。該化學品在潮濕空氣中極不穩定,易分解并引起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S2O4=Na2S2O3+Na2SO3+X。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X的化學式為SO2 B.該反應屬于分解反應C.Na2S2O3中S的化合價為+3價 D.Na2S2O4通常要在干燥陰涼處密閉貯存5.煤油中含有噻吩,噻吩(用X表示)有令人不愉快的氣味,其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可表示為X+6O2 點燃 4CO2+SO2+2H2O,則噻吩Ⅹ的化學式為( )A.C4H4S2 B.C2H6S C.C4H4S D.C6H6S6.配平下列化學方程式。(1) Na+ H2O= NaOH+ H2↑。(2) Fe2O+ HCl = FeCl3+ H2O。(3) C2H6O+ O2H2O+ CO2。(4)4FeS2+ O2Fe2O3+ SO2。(5) Fe2O3+ CO Fe+ CO2。(6) C2H2+ O2CO2+ H2O。7.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神舟十二號成功發射,順利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火箭常用聯氨(N2H4)做燃料,以四氧化二氮(N2O4)助燃,生成物有兩種:其中一種生成物是在空氣中體積占比最大的氣體,而另一種則被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請依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請寫出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在(1)題反應中,氫和氧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保持不變,則所含元素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生了降低的物質是 。(填化學式)8.雞蛋腐敗時會產生一種無色、有臭雞蛋氣味的硫化氫(H2S)氣體,它是一種大氣污染物,在空氣中點燃完全燃燒時,生成SO2和H2O,H2S通入濃硫酸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2S+H2SO4(濃)=SO2+X↓+2H2O。(1)上述內容中,屬于H2S物理性質的是 。(2)寫出H2S在空氣中完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3)H2S與H2SO4(濃)反應時,生成物中X的化學式是 。(4)若尾氣中含有H2S,可以用濃硫酸來吸收嗎?為什么?1.NH4ClO4(高氯酸銨)可用作火箭推進劑,當它發生分解反應時,不能生成的物質是( )A.CO2 B.Cl2 C.O2 D.N22.化學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學用語。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2KMnO4 K2MnO4+MnO2+O2↑ B.P+O2=P2O5C.4Fe+3O2 2Fe2O3 D.C+O2 CO2↑3.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圖中“●”表示硫原子,“O”表示氧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B.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1:1C.反應前后硫元素的化合價沒有發生改變D.該反應有兩種反應物,兩種生成物4.將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廢液過濾后,向其濾液中加入碳酸鈉溶液(Na2CO3),會發生如下反應:反應①:Na2CO3+2HCl=2NaCl+H2O+X反應②:□Na2CO3+□CaCl2——□CaCO3↓+□NaCl(1)反應①中X的化學式是________。(2)反應②還沒有配平,請在方框中填上配平后的化學計量數________ 。5.定量研究對于化學科學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應該掌握有關質量守恒的相關知識。(1)在化學變化前后一定不變的是________ (選填序號)。①原子數目 ②原子的種類 ③分子數目 ④分子的種類⑤元素的種類 ⑥物質的總質量 ⑦物質的種類(2)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時,下列A,B,C三個實驗設計中能達到實驗目的是________(選填序號)。(3)“ “、“ ”、“ ”分別表示A、B、C三種物質的分子。如圖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學反應前后反應物與生成物分子及其數目的變化。則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中A、B、C前面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 ________。(4)氧燭是一種用于缺氧環境中自救的化學氧源,廣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領域。其主要成分為NaClO3,還含有適量的催化劑、成型劑等。氧燭通過撞擊火帽引發反應后,能持續放出高純氧氣,主要反應原理為2NaClO3=2X+3O2↑,則X的化學式為________。答案及解析例1、C【解析】化學反應的過程是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沒有變化,因此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例2、B【解析】A.根據圖片可知,該反應的生成物有兩種,肯定不是化合反應,故A錯誤;B.在SiO2中,O的化合價為-2價,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得到:x+(-2)×2=0,解得:x=+4價,故B正確;C.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原子的種類保持不變,但是分子種類發生改變,故C錯誤;D.反應的方程式為:SiCl4+O2=SiO2+2Cl2↑,故D錯誤。例3、B【解析】(1)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單質;(2)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的反應叫化合反應;(3)根據質量守恒定量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質量和種類都沒有發生變化;(4)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配平,即可判斷參加反應的分子個數。【解答】將○看做x,將●看做y,那么化學方程式為:A.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反應物中有單質,但生成物中沒有單質,故A錯誤;B.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故B正確;C.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目沒有改變,但分子的種類和數目發生了改變,故C錯誤;D. 參加反應的“ ” 與“ ” 的分子個數比為 2:1,故D錯誤。例4、(1)1;3;2;3(2)2;2;3(3)2;1;1(4)2;2;1【解析】根據方程式配平的原則分析,利用原子個數反應前后不變書寫系數。(1)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的反應方程式為Fe2O3+3CO2Fe+3CO2;(2)氯酸鉀受熱分解的方程式為2KClO32KCl+3O2↑;(3)高錳酸鉀受熱分解方程式為2KMnO4K2MnO4+MnO2+O2↑;(4)甲烷燃燒的方程式為CH4+2O2CO2+2H2O;1.B【解析】反應前各原子種類及個數為:氮4、氫12、氧6,反應后原子種類及個數為:氫12、氧6,所以2X中含有4個氮原子,則X化學式為 N2 ;2.D【解析】A.在蠟燭燃燒時,它會吸熱由固態變成液體發生物態變化,故A錯誤;B.自己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的氣體有很多,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故B錯誤;C.蠟燭質量的減少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減去消耗的氧氣的質量,故C錯誤;D.燃燒后蠟油的質量小于蠟燭的質量,體現了化學反應前后質量不變,故D正確。3.C【解析】根據圖中所給反應前和反應后各粒子的構成情況及種類分析,確定出反應物和生成物,以及參加反應及生成的各粒子個數比。A、該反應只有1種生成物 ,另一個分子是反應物剩余,錯誤;B、參加反應的“ ”和“ ”分子的個數比是 2:6=1︰3,錯誤;C、該反應反應物兩種,生成物一種,是化合反應,正確;D、該反應是化學變化,遵循質量守恒定律,錯誤;4.C【解析】A.根據化學方程式2Na2S2O4=Na2S2O3+Na2SO3+X得到:4Na+4S+8O=4Na+3S+6O+x,那么X=S+2O,即它的化學式為SO2,故A正確不合題意;B.該反應物只有一種,生成物有三種,屬于分解反應,故B正確不合題意;C.在化學式Na2S2O3中,Na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O元素為-2價,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得到:(+1)×2+2x+(-2)×3=0,解得:x=+2價,故C錯誤符合題意;D.因為連二亞硫酸鈉在潮濕空氣中易分解而燃燒,所以通常要在干燥陰涼處密閉保存,故D正確不合題意。5.C【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變化前后構成物質的原子種類不變、原子個數沒有增減。利用燃燒的化學方程式X+6O2 點燃 4CO2+SO2+2H2O,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推斷反應物X物質噻吩的化學式。根據燃燒的化學方程式X+6O2點燃4CO2+SO2+2H2O可知,反應后的生成物質中C、O、S、H各元素的質子個數依次為4、12、1、4;而已知反應物中6O2中含有12個O原子,噻吩X的系數為1,因此反應物噻吩X的每個分子中應含有4個C原子、4個H原子和1個S原子,則物質X的化學式為C4H4S。C符合題意。6.(1)2;2;2;1 (2)1;6;2;3 (3)1;3;3;2(4)11;2;8 (5)1;3;2;3 (6)2;5;4;2【解析】根據反應前后原子個數不變,利用最小公倍數的方法進行配平分析。【解答】(1)由反應前后各原子個數不變可知,該方程式為2Na+2H2O=2NaOH+H2↑。(2)由反應前后各原子個數不變可知,氧化鐵與鹽酸反應方程式為Fe2O+6HCl =2FeCl3+3H2O。(3)酒精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由反應前后各原子個數不變可知,該反應方程式為 C2H6O+3O2 3H2O+2CO2。(4)由反應前后各原子個數不變可知,反應方程式為4FeS2+ 11O2 2Fe2O3+8SO2。(5)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時,每個一氧化碳得一個氧原子形成二氧化碳,氧化鐵中有3個氧原子,所以需3個一氧化碳分子反應,結合反應前后各原子個數不變可知,反應方程式為 Fe2O3+3CO 2Fe+3CO2。(6)C2H2 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各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知,該方程式為2C2H2+5O2 4CO2+2H2O 。7.(1)2N2H4+N2O4 3N2+4H2O (2)N2O4【解析】(1)根據題目的描述,確定反應物、反應條件和生成物,據此寫出反應的方程式,注意配平;(2)注意分析氮元素的化合價的變化。【解答】(1)在空氣中體積占比最大的氣體是氮氣,而稱為人類生命的源泉的是水。則聯氨(N2H4)在四氧化二氮(N2O4)點燃,生成氮氣和水,反應的方程式為: 2N2H4+N2O4 3N2+4H2O ;(2)在反應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在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0價,則化合價在反應前后降低的物質是 N2O4 。8.(1)無色、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2)2H2S+ 3O2 2SO2 +2H2O(3)S(4)不可以,因為生成物 SO2也是一種污染性氣體【解析】(1)所給信息中, 無色、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屬于硫化氫的物理性質;(2)硫化氫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和水,反應方程式為2H2S+ 3O2 2SO2 +2H2O ;(3)由H2S與H2SO4(濃)反應的方程式可知,反應前各原子種類和個數為:氫4、硫2、氧4 ,反應后為:氫4、硫、氧4,根據反應前后原子種類和個數不變可知,X化學式為S;(4)濃硫酸與硫化氫反應的生成物 SO2也是一種污染性氣體 ,所以不能用濃硫酸吸收尾氣中的硫化氫。1.A【解析】A、反應物中沒有碳元素,分解時不可能生成二氧化碳,符合題意;B、反應物中含氯元素,分解可能生成氯氣,不符合題意;C、反應物中含氧元素,分解可能生成氧氣,不符合題意;D、反應物中含氮元素,分解可能生成氮氣,不符合題意;2.A【解析】檢查方程式書寫是否正確時要先看化學式書寫是否正確,然后再檢查是否配平,最后看是否寫清條件標注氣體或沉淀符號。A、方程式書寫正確,符合題意;B、方程式沒有條件、沒有配平,不符合題意;C、方程式中左邊反應物有氣體,所以有氣體生成不標氣體符號,不符合題意;D、鐵燃燒生成物為四氧化三鐵,生成物化學式書寫錯誤,不符合題意;3.A【解析】根據圖片可知,反應后還有一個,那么它沒有參加反應,將其去掉,如下圖所示:A.反應前后,硫原子都是2個,氧原子都是6個,則原子種類和個數保存不變,故A正確;B.參加反應的兩種物質的分子個數比為2:1,故B錯誤;C.反應前,在SO2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4價;反應后,在SO3中,硫元素的化合價為+6價,故C錯誤;D.該反應有兩種反應物,一種生成物,故D錯誤。4.(1)CO2 (2)1112【解析】(1)根據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X得到:2Na+1C+3O+2H+2Cl=2Na+2Cl+2H+1O+X,解得:X=1C+2O,即X的化學式為CO2;(2)左邊有2個Na原子,那么可以在右邊NaCl前加系數2,此時左右兩邊都有2個Na、2個Cl、1個Ca、1個C和3個O,此時正好平衡,因此配平后應該是:1Na2CO3+1CaCl2——1CaCO3↓+2NaCl,蛤蟆方框中配平后的化學計量數依次為:1、1、1、2。5.(1)①②⑤⑥ (2)C (3)1:2:2 (4)NaCl【解析】(1)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本質是分子分解為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分子的過程,據此判斷。(2)驗證質量守恒定律,關鍵是反應前后托盤上物質的總質量保持不變;(3)將反應前后同時存在的分子減去相同的數量,剩下的就是參加反應和生成的分子;(4)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數量保持不變,據此確定X的組成。【解答】(1)在化學變化前后一定不變的是:原子的數目、種類、元素的種類和物質的總質量,故選①②⑤⑥;(2)A中的鎂條燃燒生成氧化鎂,會以白煙的形式逸散到空氣中,B中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會消散到空氣中,只有C中的錐形瓶是封閉容器,反應后總質量保持不變,因此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應選C。(3)據圖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2B=2C,A、B、C前面的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2:2。(4)根據方程式 2NaClO3=2X+3O2↑ 可知,2Na+2Cl+6O=2X+6O,那么2X=2NaCl,即,X=NaCl。浙教版寒假“快人一步”八(下)科學講義(十八)化學方程式(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