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四章 期末備考(復習范圍:4.4-4.5)考點一、能量的獲得考點精要: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天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數來源于糖類,也有一部分來源于脂肪,極少數來源于蛋白質。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根據是否需要氧氣,把細胞的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糖類+氧→水+二氧化碳+能量;無氧呼吸:(動物)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植物)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典例1:(2022·浙江嘉興·九年級期末)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將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為兩等份,如圖所示分別裝入甲、乙兩個相同的燒瓶中,用帶有導管的瓶塞塞緊,導管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定時向甲燒瓶內通入氧氣。根據酵母菌代謝方式的多樣性推斷。(1)乙燒瓶內最后的產物是_________。(2)從理論上推測,哪個燒瓶對應的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請說明理由________。【答案】酒精和二氧化碳 甲燒瓶,因為甲燒瓶中的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氣,進行有氧呼吸,有機物的分解較為徹底,并釋放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而乙燒瓶中的酵母菌氧氣不足,進行無氧呼吸,有機物分解不徹底,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少,所以變渾濁較慢【分析】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也能進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無氧呼吸:。【解析】(1)乙燒瓶內沒有通入氧氣,所以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酵母菌無氧呼吸的表達式為:,所以乙燒瓶內最后的產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2)甲燒瓶先變渾濁,因為甲燒瓶中的酵母菌有充足的氧氣,進行有氧呼吸,有機物的分解較為徹底,并釋放較多的二氧化碳,所以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而乙燒瓶中的酵母菌氧氣不足,進行無氧呼吸,有機物分解不徹底,釋放的二氧化碳較少,所以變渾濁較慢。考點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考點精要: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的其他物質均可通過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過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等。尿液排出:腎盂內的終尿,經輸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內蓄積到一定的量以后,通過神經系統給大腦發出指令產生“尿意”。最后經尿道排出體外,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小便。典例2:(2022·浙江溫州·一模)如圖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為不同的結構。(1)結構______中的液體為尿液。(填序號)(2)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比①低,這與圖中______有關。(填結構名稱)(3)排尿是人體排出水分的重要途徑,請再寫出一種人體排出體內水分的途徑______。【答案】③ 腎小球 呼吸或排汗【分析】(1)腎單位是腎臟的結構和功能單位,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腎小體包括呈球狀的腎小球和呈囊狀包繞在腎小球外面的腎小囊,腎小囊腔與腎小管相通。(2)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解析】(1)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形成了尿液。因此③中的液體為尿液。(2)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形成原尿,所以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比①低,這與圖中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有關。(3)人體內的水分還可以通過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把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以及通過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除體外。考點三、水鹽平衡考點精要:當體內水分過多時,腎臟會產生很多的尿,將多余的水分排出。如果喝很多水,又不增加鹽分,腎臟就會形成鹽含量較低的尿,除了腎臟對水鹽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外,皮膚、呼吸系統也承擔部分功能。典例3:(2020九上·西湖期末)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關于正常人體內水分的自身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排尿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之一,而排糞不是B.獲得水分的途徑有飲水、進食和呼吸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D.若攝入的糖分較多,腎臟會產生糖含量較高的尿液【答案】C【解析】人體內產生的廢物必須及時排出,否則會影響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甚至危及生命。人體排出尿,不僅出廢物的且對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A.為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每天有一定量的水通過以下渠道損失:呼吸與汗水(平均約900ml)、尿液(平均約1500ml)、糞便(平均約100ml),A錯誤。B.人體獲得水分的途徑有食物中含的水、飲料中的水以及代謝水,B錯誤。C.當體內鹽含量過高時,腎臟就會產生含鹽量較高的尿液,C正確。D.若人攝入的糖分較多,胰島素的分泌增加,促進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轉化成非糖類物質,不會進入尿液,D錯誤。考點四、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考點精要: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組成物質,并貯存能量。同化作用按營養方式可分為自養和異養。典例4:(2022·浙江·溫州市九年級開學考試)據調查,我國青少年肥胖率近五年增長明顯。(1)肥胖是由于人體的同化作用 ___________ (選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異化作用而導致的。(2)多運動可減肥,運動后有時會感到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了___________的緣故。(3)有人提出:通過長期素食可以減輕肥胖煩惱,使人更健康。該觀點是否合理?請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答案】大于 乳酸 該觀點合理,素食中含有的糖類等提供能量的營養素相對較少,有利于減輕肥胖。(不合理,長期素食會導致攝入營養素種類不全,會影響健康或不合理,有些素食中也會含有較多的供能物質,比如糧谷類,不一定能減輕肥胖。)【分析】人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經過一系列的變化,轉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并且儲存了能量,這種變化叫做同化作用。與此同時,構成身體的一部分物質不斷的分解,同時釋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異化作用。【解析】(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把從外界環境中獲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或能量儲存的過程。故肥胖是由于人體的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而導致的。(2)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了乳酸從而導致肌肉酸痛。(3)“通過長期素食可以減輕肥胖煩惱,使人更健康”該觀點合理,素食中含有的糖類等提供能量的營養素相對較少,有利于減輕肥胖。(不合理,長期素食會導致攝入營養素種類不全,會影響健康或不合理,有些素食中也會含有較多的供能物質,比如糧谷類,不一定能減輕肥胖。)1.(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漿、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單位:g/100ml),則A、B、C三種液體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A 1.95 0.01 0 1.5B 0.03 0.01 0.15 0.7C 0.03 7.20 0.15 0.7A.尿液、原尿、血漿 B.尿液、血漿、原尿C.原尿、尿液、血漿 D.血漿、原尿、尿液【答案】A【分析】血漿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質、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原尿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尿液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和尿素。【解析】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血漿和原尿相比,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質;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有葡萄糖。故A為尿液,B為原尿,C為血漿。2.人體的排泄途徑概念圖如下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指皮膚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 B.②指腎臟,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輸尿管,將尿液排出體外 D.④指呼吸系統,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答案】C【解析】A、①指皮膚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A不符合題意。B、人體生命活動產生的廢物,尿素、多余的水、無機鹽等經過②指腎臟,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B不符合題意。C、腎臟中形成的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當膀胱內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時,人就產生尿意,排尿時,尿液經尿道排出體外, ③ 指的是膀胱,C符合題意。D:人體生命活動產生廢物,二氧化碳經過④指呼吸系統,然后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D不符合題意。3.(2021·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人體在劇烈運動狀態下,不可能發生的(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 B.貯存的糖元減少C.乳酸積累增加 D.皮膚分泌汗液增加【答案】A【分析】人體在劇烈運動狀態下,有氧呼吸供能不足,因此會進行無氧呼吸。【解析】人體在劇烈運動時,貯存的糖元分解以提供能量,皮膚分泌汗液以調節體溫。由于暫時性的無氧呼吸,乳酸積累增加。植物無氧呼吸時才會產生酒精。4.(2022·浙江寧波·八年級期末)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④中若含大分子蛋白質可能與③的病變有關B.⑥和⑦中液體成分相比較,二氧化碳含量減少C.①到②的過程中,血液從動脈血變為靜脈血D.正常人⑤中含有尿素、葡萄糖、無機鹽、水等【答案】A【分析】腎臟是血液體循環流經的器官,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腎臟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如圖所示腎單位的結構名稱為:①入球小動脈、②出球小動脈、③腎小球、④腎小囊、⑤腎小管、⑥腎動脈、⑦腎靜脈。【解析】A.④腎小囊內流動的是原尿,原尿的成分是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等,大分子蛋白質不能濾過,若原尿中有蛋白質,說明③腎小球出現了問題,A正確。B.⑥腎動脈和⑦腎靜脈中的血液成分相比較,腎靜脈的血液中血液流經腎臟后,其成分發生的變化是氧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尿酸等廢物減少,B錯誤。C.腎動脈屬于體循環,里面流的是含氧多的動脈血,通過①入球小動脈進入到腎小球,因為沒有發生氣體交換,故②出球小動脈中仍然是動脈血,C錯誤。D.正常情況下,原尿經⑤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剩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最后形成尿液,所以沒有葡萄糖,D錯誤。5.(2022·浙江舟山·九年級期末)如圖為人體內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②、③表示的結構(或生理作用)分別是( ) A.動脈、濾過、重吸收 B.靜脈、濾過、重吸收C.靜脈、重吸收、濾過 D.動脈、重吸收、濾過【答案】A【分析】尿的形成過程是: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廢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無機鹽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解析】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②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在腎小球里,血液只進行了過濾作用,并沒有發生氣體交換,所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幾乎沒有變化,也就是血液仍然是動脈血,①為出球小動脈。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③腎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6.(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所示為人體血液循環過程中某物質含量在各血管內的變化情況。如果I代表肺泡間的毛細血管,Ⅲ代表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則該物質最可能是( )A.二氧化碳 B.氧氣 C.葡萄糖 D.尿素【答案】A【分析】圖中橫軸中的I段代表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此種物質逐漸下降,Ⅲ段代表組織處的毛細血管,此種物質逐漸增多,可以結合血液循環中各物質的變化進行解答。【解析】AB.如果為Ⅰ包繞在肺泡外的毛細血管,血液要進行肺循環。路線為:右心室→肺動脈→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經過肺循環,血液在肺泡周圍的毛細血管內進行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內的氧氣進入血液,因此血液就由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變為含氧較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Ⅲ段代表組織處的毛細血管,血液要進行體循環,途徑為: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全身各處毛細血管→全身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組織細胞要進行生理活動,消耗氧氣,產生二氧化碳,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進入血液,因此血液就由含氧較多,顏色鮮紅的動脈血變為含氧較少、顏色暗紅的靜脈血,所以曲線應代表的是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故A符合題意,B不符合題意。CD.組織細胞進行生理活動要消耗能量,葡萄糖分解能產生能量,所以不管是在肺泡處還是在組織細胞,葡萄糖的量應減少。組織細胞進行生理活動要產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廢物,所以不管是在肺泡處還是在組織細胞,尿素的量應增加,故CD不符合題意。7.(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血液流經人體器官②時的狀況,圖中曲線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②代表小腸,則曲線X可表示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B.若②代表腦,則曲線Y可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C.若②代表腎臟,則曲線X可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D.若②代表肺,則曲線Y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答案】C【分析】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方向是: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血液在流經毛細血管時發生物質交換,血液流經的器官不同,血液從該器官流出后,血液的成分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分析成分變化時結合各器官的功能進行。【解析】A.若②代表小腸,由于在小腸內吸收營養物質,因此飯后人體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則曲線Y表示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A錯誤。B.根據圖示中的血流方向可以判定:①段是動脈,②是毛細血管,③是靜脈。腦部的組織細胞內進行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血液流經腦部后,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所以,若曲線②代表腦,則曲線Y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B錯誤。C.若②代表腎臟,經過腎小球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含量減少,即曲線X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C正確。D.當血液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時,由于吸入肺泡內的空氣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內的氧氣擴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里,這樣,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較多的靜脈血變成了含氧氣較多、二氧化碳較少的動脈血。所以,若②代表肺,則曲線X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D錯誤。8.(2022·浙江麗水·中考真題)小科整理了人體內物質代謝過程的知識結構及說明,其中說明有錯誤的是( )A.消化系統①過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內完成B.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質交換的場所C.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負責物質運輸D.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答案】A【分析】如圖是人體消化、呼吸、泌尿、循環系統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中①表示吸收、a是氧氣、b是二氧化碳。【解析】A.消化系統圖中①表示吸收,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場所,A錯誤。B.呼吸系統的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兩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氣體交換的主要場所,a氧氣、b二氧化碳物質交換的場所,B正確。C.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負責物質運輸,輸送營養物質和代謝廢物,C正確。D.腎臟由大約一百萬個腎單位組成,腎單位由腎小體、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囊、腎小球組成。當血液流經腎時,腎將多余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從血液中分離出來,使血液得到凈化;可見腎臟是形成尿的場所,因而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D正確。9.(2022·浙江·中考真題)科學觀念是指在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整體認識。物質與能量觀是重要的科學觀念。圖甲為小棉同學構建的植物體的能量變化模型,請模仿并完成圖乙中動物體的能量變化模型建構:(1)圖乙中“?”處應該填___________;(2)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___。【答案】化學能 生命活動【分析】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供生物生命活動的需要的過程。【解析】(1)活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作呼吸作用。有機物中含有的能量為化學能,可見圖乙中“?”處應該填化學能。(2)呼吸作用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10.(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種白色乳劑,具有良好的運輸氧氣能力,化學性質穩定,對人體沒有毒害作用。(1)這種人造血能運輸氧氣,與人體血液中的___________(填血細胞名稱)作用相似。(2)若該人造血從失血者的上肢靜脈注入體內,最先到達心臟的___________。人造血不會在體內長期貯留,能隨尿液排出體外。請用圖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隨尿液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___________。【答案】紅細胞 右心房 a→b→c【分析】圖中a入球小動脈,b腎小球,c腎小管,d腎靜脈。【解析】(1)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能運輸氧氣。因此這種人造血能運輸氧氣,與人體血液中的紅細胞用相似。(2)在體循環中,血液由左心室進入主動脈,再經過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最后匯集到上腔、下腔靜脈,流回右心房。若該人造血從失血者的上肢靜脈注入體內,最先到達心臟的心房。 當血液經a入球小動脈進入b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其他的如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會濾過到腎小囊腔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c腎小管時,其中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無機鹽和水等由腎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經輸尿管流入膀胱,暫時儲存,最后由尿道排出體外。因此人造血隨尿液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a→b→c。11.(2022·浙江·龍泉市民族中學九年級期末)如圖表示人體部分系統之間的聯系,a表示物質,A、B表示生理過程,請回答:(1)“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是指外界空氣中的氧氣通過__________系統,在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血液流經肺泡后氧含量將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物質a經消化系統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完成該過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3)腎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尿液是通過腎單位的作用形成的,圖中A表示人體腎小球的______作用。【答案】呼吸 升高 小腸 濾過【分析】呼吸系統由肺和呼吸道組成,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肺由許多肺泡構成,肺泡是進行氣體交換的功能單位。【解析】(1)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氣體總是由濃度高的地方向濃度低的地方擴散,直到平衡為止;外界空氣中的氧氣通過呼吸系統進入肺泡,肺泡中氧氣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氧氣由肺泡擴散到血液里,這樣,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后氧含量將升高。(2)小腸是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營養物質經消化后,主要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系統。(3)腎臟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由腎小體和腎小管組成,腎小體由腎小球和神小囊組成。尿的形成要經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的濾過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圖中A表示人體腎小球的濾過作用。12.(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淀粉經B系統消化后的終產物是__________。(2)進入C系統的氧氣,大部分會與紅細胞中的__________結合。(3)在D系統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答案】葡萄糖 血紅蛋白 腎臟##腎【分析】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示中,A系統為呼吸系統,C系統為循環系統,B是消化系統、D是泌尿系統,識圖分析作答。【解析】(1)淀粉在B消化系統中,在口腔內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麥芽糖,最終被徹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2)氧氣進入C血液循環系統后,會與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結合,再運輸到身體的組織細胞。(3)D系統是泌尿系統,泌尿系統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腎臟。13.(2021·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某中學的小胡同學早晨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參加學校秋季運動會的1500米長跑比賽。賽后,小胡感到頭暈乏力,雙腿酸脹。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胡將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攝取到體內并轉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___________作用。 (2)跑步時小胡的呼吸和脈搏明顯加快,從而及時為骨骼肌細胞運送_________和營養物質。 (3)賽后小胡感到雙腿酸脹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有人說小胡膽囊所分泌的膽汁能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 【答案】同化 氧氣 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不同意,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分析】(1)生物的代謝活動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兩個方面。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新的自身組成物質,并貯存能量的過程。如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人體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過程等都是同化作用。異化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地氧化分解自身組成物質,釋放能量,并不斷排出代謝廢物的過程。如呼吸作用是生物異化作用的主要過程。(2)人體每天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所需的能量大多來源于糖類,也有一部分來源于脂肪,極少數來源于蛋白質。這些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是主要通過細胞的有氧呼吸進行的,同時產生二氧化碳、水等產物。(3)人體在劇烈運動時,肌肉細胞急需大量能量的供應,這時,雖然呼吸運動和血液循環都大大增加了,但仍不能滿足肌肉組織對氧的需求,以致肌肉處于暫時相對缺氧的狀態,于是細胞就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并產生少量的能量。(4)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腺,分泌的膽汁流入膽囊濃縮和貯存。【解析】(1)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會不斷地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新的自身組成物質,并貯存能量的過程,所以小胡將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攝取到體內并轉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這一過程屬于同化作用。(2) 跑步時,骨骼肌細胞需要更多的氧氣以更好的進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3) 肌細胞無氧呼吸產生乳酸 ,從而使人感到雙腿酸脹 。(4)不同意,膽汁是由肝臟分泌的,膽囊只是一個儲存膽汁的器官。14.(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階段練習)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各系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圖A、B、C、D分別表示人體的四個系統,序號①、②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若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為淀粉,則物質①為________。(2)A系統能為全身各處細胞輸送氧氣和營養,其動力器官是________。(3)C系統獲得的氧氣通過A系統輸送到組織細胞處利用,從而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________,A系統與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____實現的。【答案】葡萄糖 心臟 能量 氣體擴散作用##擴散作用【分析】觀圖可知:A表示循環系統、B表示消化系統、C表示呼吸系統、D表示泌尿系統。【解析】(1)淀粉被分解為葡萄糖才能被人體吸收,故若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為淀粉,則物質①為葡萄糖。(2)A循環系統的動力器官是心臟,心臟主要由心肌組成,它不停的收縮和舒張,推動血液在血管里循環流動,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3)C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氧氣進入該器官時,膈肌所處狀態是收縮獲得的氧氣通過A循環系統輸送到組織細胞處利用,從而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A系統與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擴散作用實現的。15.(2022·浙江溫州·中考真題)在學習了“泌尿系統”相關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腎單位模型”,以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評價表。“腎單位模型”評價表(節選)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腎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濾過作用,效果明顯 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某同學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顆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1)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寫出其中一種成分。___________(2)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功能,則形成的“尿液”將從部位___________中流出。(選填圖中序號)(3)根據評價表,該模型“指標一”被評為“優秀”,“指標二”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___________。【答案】大分子蛋白質(或血細胞等) ③ 使用不同大小顆粒模擬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處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質的小顆粒能濾過,代表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的大顆粒不能濾過【分析】圖中①模擬腎小球、②模擬腎靜脈、③模擬收集管。【解析】(1)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是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2)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功能,則形成的“尿液”將從部位③集合管中流出。(3)對“指標二”的建議:使用不同大小顆粒模擬不同成分,并在部位①處戳出若干小孔,使代表尿素等物質的小顆粒能濾過,代表大分子蛋白質等物質的大顆粒不能濾過。16.(2022·浙江溫州·中考真題)科學中普遍存在著“系統與模型”。(1)內燃機可當作一個動力系統,工作時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內能再轉化為___________。(2)人體可當作一個生命系統,時刻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轉換;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同化作用強度大于___________作用。(3)建立模型是解決系統問題的常用方法。如圖甲為50毫升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5個“ ”代表所有的蔗分子。往該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質質量分數稀釋為5%,稀釋后溶液密度變小。在答題紙圖乙中,補充完成稀釋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畫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___________【答案】機械能 異化 【解析】(1)內燃機可當作一個動力系統,工作時先將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燃氣的內能,再將燃氣的內能再轉化為機械能。(2)人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經過一系列變化,轉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并且儲存了能量,這種變化叫做同化作用;與此同時,構成身體的一部分物質不斷地分解,同時釋放出能量,并把分解所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這種變化叫做異化作用。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同時不間斷地進行,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身體之所以能夠不斷的生長,就是因為他們的同化作用大于異化作用。(3)根據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設10%的蔗糖溶液密度為ρ1,5%的蔗糖溶液密度為ρ2,5%溶液體積為x,則有50mL×ρ1×10%=x×ρ2×5%,由于稀釋后溶液密度變小,即ρ1>ρ2,故x>100mL,稀釋后的蔗糖溶液密度減小,蔗糖分子間間隔增大,溶液是均一的,故蔗糖分子均勻分布,故稀釋后的蔗糖溶液模型如下:。17.(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如圖為人體代謝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字母A、B、C、D表示物質,①、②、③表示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1)圖中物質B是 _____;小腸中,參與完成生理過程①的消化液有 _____ ;(2)甲細胞能運輸B物質,若血液中該細胞的數量過少,會患 _____ ,經常出現頭暈癥狀;(3)C進入血液后,隨血液循環首先到達心臟的 _____ ,自C進入血液到被運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整個過程中,需流經心臟 _____ 次;(4)D中含有的尿素是人體內 _____ 徹底氧化分解的產物;(5)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C,則可能是圖中生理過程 _____ (填序號)出現了障礙。【答案】(1)氧氣 唾液、腸液、 胰液 (2)貧血(3)右心房 2 (4)蛋白質##氨基酸 (5)③【分析】觀圖可知:①表示食物的消化過程、②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③表示腎小管的重吸收,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氣、C表示葡萄糖、D表示尿液,據此解答。【解析】(1)血液流經肺泡時,肺泡中的氧氣會經過擴散作用進入到血液當中,圖中物質B是氧氣。生理過程①表示淀粉的消化,淀粉的消化是在口腔中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成麥芽糖,進入小腸在腸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由小腸吸收進入血液。(2)紅細胞的主要功能是運輸氧氣,B是氧氣,甲細胞能運輸B物質,因此甲細胞的名稱是紅細胞,若血液中該細胞的數量過少,會患貧血,經常出現頭暈癥狀。(3)食物中的淀粉,在人體的口腔內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為麥芽糖,最終在小腸內在胰液腸液消化淀粉酶的作用下,被最終消化為C葡萄糖。人體內的C葡萄糖被小腸吸收進血液后,通過體循環由肝靜脈匯入下腔靜脈,進入右心房。小腸吸收的C葡萄糖隨血液循環被運送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途徑是:肝靜脈→下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下肢骨骼肌,因此由經吸收后物質a隨血液循環被運送至肺部利用,整個過程至少經過心臟2次。(4)人體的三大供能物質中,蛋白質含有氮元素,所以D尿液中含有的尿素是人體內蛋白質或氨基酸徹底氧化分解的產物。(5)尿液的形成過程是: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了血細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質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過腎小球濾過到腎小囊內,形成原尿;當原尿流經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無機鹽,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并且進入包繞在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C葡萄糖,則可能是圖中生理過程③腎小管的重吸收出現了障礙。18.(2022·浙江金華·九年級期末)下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中的序號表示不同的軍理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2)圖中D表示___________系統。(3)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則很可能是C系統中構成腎臟的腎單位中的___________發生了病變。(4)經過圖中的①②④過程后,組織細胞獲得了___________,用于各種生命活動。【答案】(1)吸收 (2)血液循環 (3)腎小管 (4)氧氣和營養物質【分析】圖中結構名稱:①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②、④表示氧氣,③、⑤二氧化碳,A是消化系統、B是呼吸系統、C是泌尿系統、D表示血液循環系統,據此解答。(1)食物在A系統中被消化和吸收,因此A是消化系統,消化的主要場所是小腸,吸收是指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因此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吸收。(2)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液和血管組成。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血管是血液流通的管道,血液是流動的組織,血液就在心臟和血管組成的密閉的管道系統中循環流動。圖中D表示血液循環系統。(3)尿的形成包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兩個連續的過程;當腎小球發生病變、導致腎小球通透性增大時,在尿液中會出現蛋白質或血細胞;若人體一次攝入大量的糖類物質,導致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過多,超過了腎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也會出現少量的葡萄糖;但是如果尿液中發現大量的葡萄糖,則說明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發生了障礙。(4)①表示營養物質的吸收過程,②表示肺泡里的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血液,④表示血液里氧氣通過擴散作用進入組織細胞,經過①②④過程后,組織細胞獲得了氧氣和營養物質,氧化分解了有機物,釋放了能量,用于生命活動。19.(2022·浙江·天臺實驗中學九年級開學考試)螺螄粉是風靡全國的網紅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筍。腌制酸筍時常加入食鹽,為探究食鹽含量對酸筍發酵和保存的影響,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第一步 將新鮮竹筍洗凈,切絲第二步控制食鹽含量 A組 B組 C組食鹽含量1% 食鹽含量7% 食鹽含量12%第三步 對發酵罐進行X處理,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結果 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現腐臭 第11天酸化第30天出現腐臭 酸化不明顯第60天出現腐臭(1)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2)在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X”表示的處理方式是___________(選填“密封”或“敞開”)。(3)在實驗結果中三均出現腐臭現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4)根據實驗結果分析,食鹽含量會影響酸筍的發酵時間和保存期限。因此,在酸筍腌制過程中,我們可采用___________組中設置的食鹽含量讓筍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適量食鹽以延緩酸筍腐敗。【答案】食鹽含量 密封 其它微生物大量繁殖 A【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解析】(1)實驗中控制不同的食鹽含量,食鹽含量1%、食鹽含量7%、食鹽含量12%形成對照,因此該實驗變量是食鹽含量。(2)在無氧的條件下,乳酸菌發酵產生乳酸,在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的處理方式是密封,使乳酸菌進行無氧發酵。(3)食物腐敗的原因是雜菌大量繁殖。在實驗結果中三均出現腐臭現象,主要原因是其他細菌、真菌在筍中大量生長繁殖。(4)根據實驗結果,A組在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現腐臭,因此,在酸筍腌制過程中,我們可采用A組中設置的食鹽含量1%讓筍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適量食鹽以延緩酸筍腐敗。食鹽含量高,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20.(2021·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如圖是研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物差異的實驗: 步驟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燒杯中,加入200毫升的32℃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攪拌使其均勻混合。步驟二:取兩支相同的注射器,編號為A和B,在注射器內分別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養液,B號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氣,振蕩幾次;步驟三:用橡膠管分別連接注射器和裝有BTB試劑的試管,5分鐘后觀察實驗現象。步驟四:將注射器內的酵母菌培養液分別倒入燒杯中,加入酸性重鉻酸鉀溶液,觀察實驗現象。查閱資料:①BTB試劑在中性環境中呈淡藍色,在酸性環境中呈黃色;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呈橙色,遇酒精變成灰綠色。②無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1)實驗用32℃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寫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 (3)若A、B兩組試管中出現________現象,說明相同條件下,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4)實驗結束后,發現兩個燒杯中的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均變為灰綠色,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答案】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并提供其呼吸作用所需的有機物 葡萄糖+氧氣 水+二氧化碳+能量 A試管中黃色比B中的黃色淡 實驗時間較長,B試管中空氣不足,酵母菌也進行了無氧呼吸,產生了酒精【分析】(1)實驗時葡萄糖溶液溫度控制在32℃,此時酵母菌最適宜的生活溫度,過高過低都會殺死酵母菌;酵母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有機物。(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的過程,就是葡萄糖和氧氣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二氧化碳和能量的過程。(3)若A、B兩組試管中都會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有氧呼吸產生的多于無氧呼吸。BTB試劑在酸性環境中呈黃色,二氧化碳溶解于水呈酸性,若出現B試管首先由藍色變為黃色,說明相同條件下,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4)實驗結束后,B試管中氧氣消耗干凈,酵母菌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了少量酒精,于是發現兩個燒杯中的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均變為灰綠色。【解析】(1)實驗用32℃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并提供其呼吸作用所需的有機物。(2)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文字表達式:。(3)若A、B兩組試管中出現A試管中黃色比B中的黃色淡現象,說明相同條件下,無氧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4)實驗結束后,發現兩個燒杯中的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均變為灰綠色,其中的原因為:實驗時間較長,B試管中空氣不足,酵母菌也進行了無氧呼吸,產生了酒精。21.(2022·浙江舟山·九年級期末)新冠肺炎傳染性強,嚴重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窒息導致死亡。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復雜。(1)進行新冠肺炎手術治療中,可能會出現肺部出血,需要輸血,輸血前需要做好各項檢查,化驗病人血型。ABO血型系統是人類最早認識也是最為重要的血型系統。為了更好地理解人類的ABO 血型系統,左圖是某同學繪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圖,據此推測,O型血的模型圖是___________;(2)正常情況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這一過程屬于代謝的___________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如果病毒侵害肺部嚴重損害肺功能時,人體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有氧呼吸,此時人體某些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寫出此時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3)因為防疫的需要,很多地方常用如圖甲所示的伸縮隔離柱分流人群。圓盤形底座質量分布均勻,直徑32cm,正中有一立柱桿身,頂端伸縮頭中有可收縮的布帶,內部有彈性裝置固定,松手后布帶會自動收回伸縮頭中。其模型結構如圖乙,A為伸縮頭固定裝置,B為桿身和底座連接處(桿身直徑、布帶寬度、底座厚度均不計,除底座外其余部件的質量都不計),AB長80cm,底座標配質量為6.5kg。①圖甲中布帶向右拉出時,可將隔離柱整體看作一根杠桿,在圖乙中畫出隔離柱受到拉力的力臂L。②在使用“標配底座”時,布帶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為多少?(g取10N/kg)【答案】D 異化 葡萄糖乳酸+能量 【分析】ABO血型的對比:血型 紅細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A型 A 抗BB型 B 抗AAB型 A、B 無O型 無 抗A、抗B【解析】(1)由圖可知,A型血中只有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B型血中只有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而O型血沒有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和抗B兩種凝集素,故D圖表示O型血。(2)人體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經過一系列的變化,轉變成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并且儲存了能量,這種變化叫做同化作用;與此同時,構成身體的一部分物質不斷的分解,同時釋放出能量,并且把分解所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的過程叫做異化作用。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這一過程屬于代謝的異化作用。人體進行無氧呼吸的文字表達式:葡萄糖乳酸+能量。(3)①隔離柱整體看成是一根杠桿,則底座的右端是支點,過支點作拉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拉力的力臂L,如下圖所示:②底座標配的重力G=mg=6.5kgx10N/kg=65N圓盤的半徑為由圖知,以底盤右側點為支點,則L=AB=80cm自身重力力臂L′=16cm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L=GL′所以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精選精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九上第四章 期末備考(復習范圍:4.4-4.5)考點一、能量的獲得考點精要: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天進行各種生理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多數來源于糖類,也有一部分來源于脂肪,極少數來源于蛋白質。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根據是否需要氧氣,把細胞的呼吸作用分為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糖類+氧→水+二氧化碳+能量;無氧呼吸:(動物)葡萄糖→乳酸+能量(少量);(植物)葡萄糖→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典例1:(2022·浙江嘉興·九年級期末)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將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分為兩等份,如圖所示分別裝入甲、乙兩個相同的燒瓶中,用帶有導管的瓶塞塞緊,導管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并定時向甲燒瓶內通入氧氣。根據酵母菌代謝方式的多樣性推斷。(1)乙燒瓶內最后的產物是_________。(2)從理論上推測,哪個燒瓶對應的澄清石灰水先變渾濁?請說明理由________。考點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考點精要: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外的其他物質均可通過濾過作用進入腎小囊形成原尿。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過腎小管時,其中對人體有用的物質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等。尿液排出:腎盂內的終尿,經輸尿管流入膀胱,在膀胱內蓄積到一定的量以后,通過神經系統給大腦發出指令產生“尿意”。最后經尿道排出體外,就是我們平常所見的小便。典例2:(2022·浙江溫州·一模)如圖為腎單位結構示意圖,①②③④分別為不同的結構。(1)結構______中的液體為尿液。(填序號)(2)④中尿酸和尿素含量比①低,這與圖中______有關。(填結構名稱)(3)排尿是人體排出水分的重要途徑,請再寫出一種人體排出體內水分的途徑______。考點三、水鹽平衡考點精要:當體內水分過多時,腎臟會產生很多的尿,將多余的水分排出。如果喝很多水,又不增加鹽分,腎臟就會形成鹽含量較低的尿,除了腎臟對水鹽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外,皮膚、呼吸系統也承擔部分功能。典例3:(2020九上·西湖期末)水鹽平衡是人體生命活動調節的重要方面,對維持人體的健康有著重要的意義。關于正常人體內水分的自身調節,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排尿是人體內水分流失的途徑之一,而排糞不是B.獲得水分的途徑有飲水、進食和呼吸C.若攝入的鹽較多,腎臟會產生鹽含量較高的尿液D.若攝入的糖分較多,腎臟會產生糖含量較高的尿液考點四、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考點精要:新陳代謝包括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同化作用是指生物體不斷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合成自身組成物質,并貯存能量。同化作用按營養方式可分為自養和異養。典例4:(2022·浙江·溫州市九年級開學考試)據調查,我國青少年肥胖率近五年增長明顯。(1)肥胖是由于人體的同化作用 ___________ (選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異化作用而導致的。(2)多運動可減肥,運動后有時會感到肌肉酸痛,是由于肌肉細胞進行無氧呼吸而產生了___________的緣故。(3)有人提出:通過長期素食可以減輕肥胖煩惱,使人更健康。該觀點是否合理?請判斷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1.(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漿、原尿和尿液中部分成分含量(單位:g/100ml),則A、B、C三種液體依次是( ) 成分 尿素 蛋白質 葡萄糖 無機鹽A 1.95 0.01 0 1.5B 0.03 0.01 0.15 0.7C 0.03 7.20 0.15 0.7A.尿液、原尿、血漿 B.尿液、血漿、原尿C.原尿、尿液、血漿 D.血漿、原尿、尿液2.人體的排泄途徑概念圖如下所示,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①指皮膚中的汗腺,汗液中含有尿素 B.②指腎臟,它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③指輸尿管,將尿液排出體外 D.④指呼吸系統,將二氧化碳排出體外3.(2021·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人體在劇烈運動狀態下,不可能發生的( )A.血液中酒精含量增加 B.貯存的糖元減少C.乳酸積累增加 D.皮膚分泌汗液增加4.(2022·浙江寧波·八年級期末)如圖為一個腎單位的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④中若含大分子蛋白質可能與③的病變有關B.⑥和⑦中液體成分相比較,二氧化碳含量減少C.①到②的過程中,血液從動脈血變為靜脈血D.正常人⑤中含有尿素、葡萄糖、無機鹽、水等5.(2022·浙江舟山·九年級期末)如圖為人體內尿液形成過程示意圖,圖中①、②、③表示的結構(或生理作用)分別是( ) A.動脈、濾過、重吸收 B.靜脈、濾過、重吸收C.靜脈、重吸收、濾過 D.動脈、重吸收、濾過6.(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階段練習)如圖所示為人體血液循環過程中某物質含量在各血管內的變化情況。如果I代表肺泡間的毛細血管,Ⅲ代表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則該物質最可能是( )A.二氧化碳 B.氧氣 C.葡萄糖 D.尿素7.(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所示為血液流經人體器官②時的狀況,圖中曲線X或Y表示血液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②代表小腸,則曲線X可表示飯后葡萄糖含量的變化B.若②代表腦,則曲線Y可表示氧氣含量的變化C.若②代表腎臟,則曲線X可表示尿素含量的變化D.若②代表肺,則曲線Y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8.(2022·浙江麗水·中考真題)小科整理了人體內物質代謝過程的知識結構及說明,其中說明有錯誤的是( )A.消化系統①過程表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胃內完成B.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是a、b物質交換的場所C.血液循環系統由心臟、血管和血液組成,負責物質運輸D.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腎臟,是形成尿液的器官9.(2022·浙江·中考真題)科學觀念是指在理解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的整體認識。物質與能量觀是重要的科學觀念。圖甲為小棉同學構建的植物體的能量變化模型,請模仿并完成圖乙中動物體的能量變化模型建構:(1)圖乙中“?”處應該填___________;(2)生物呼吸作用產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___。10.(2022·浙江臺州·中考真題)“全氟碳人造血”是一種白色乳劑,具有良好的運輸氧氣能力,化學性質穩定,對人體沒有毒害作用。(1)這種人造血能運輸氧氣,與人體血液中的___________(填血細胞名稱)作用相似。(2)若該人造血從失血者的上肢靜脈注入體內,最先到達心臟的___________。人造血不會在體內長期貯留,能隨尿液排出體外。請用圖中字母表示人造血隨尿液排出體外所經過的路徑:___________。11.(2022·浙江·龍泉市民族中學九年級期末)如圖表示人體部分系統之間的聯系,a表示物質,A、B表示生理過程,請回答:(1)“生命不息,呼吸不止”是指外界空氣中的氧氣通過__________系統,在肺泡內進行氣體交換,血液流經肺泡后氧含量將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2)物質a經消化系統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完成該過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__;(3)腎臟是人體最主要的排泄器官,尿液是通過腎單位的作用形成的,圖中A表示人體腎小球的______作用。12.(2022·浙江臺州·九年級期末)如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淀粉經B系統消化后的終產物是__________。(2)進入C系統的氧氣,大部分會與紅細胞中的__________結合。(3)在D系統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__________。13.(2021·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某中學的小胡同學早晨僅吃了一小片奶油面包就匆匆去參加學校秋季運動會的1500米長跑比賽。賽后,小胡感到頭暈乏力,雙腿酸脹。請回答下列問題: (1)小胡將奶油面包中的淀粉攝取到體內并轉化成骨骼肌中的葡萄糖,這一過程屬于新陳代謝的___________作用。 (2)跑步時小胡的呼吸和脈搏明顯加快,從而及時為骨骼肌細胞運送_________和營養物質。 (3)賽后小胡感到雙腿酸脹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有人說小胡膽囊所分泌的膽汁能幫助消化奶油面包中的脂肪。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請說明理由。___________。 14.(2022·浙江杭州·九年級階段練習)人體是一個統一整體,各系統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圖A、B、C、D分別表示人體的四個系統,序號①、②分別表示不同的生理過程。請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若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為淀粉,則物質①為________。(2)A系統能為全身各處細胞輸送氧氣和營養,其動力器官是________。(3)C系統獲得的氧氣通過A系統輸送到組織細胞處利用,從而為細胞的生命活動提供________,A系統與細胞之間的氣體交換是通過________實現的。15.(2022·浙江溫州·中考真題)在學習了“泌尿系統”相關內容后,同學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制作“腎單位模型”,以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同時針對該模型的科學性設計了評價表。“腎單位模型”評價表(節選)評價指標 優秀 合格 待改進指標一 設計合理,有創意,結構完整 結構完整 結構不完整,有1處以上缺失指標二 能模擬腎小球中不同成分的濾過作用,效果明顯 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但效果不明顯 不能模擬腎小球的濾過作用某同學利用橡皮管、漏斗、水、相同的塑料顆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圖所示的模型。(1)用塑料顆粒模擬血液中不能進入腎小囊的成分,寫出其中一種成分。___________(2)若該模型能模擬腎單位功能,則形成的“尿液”將從部位___________中流出。(選填圖中序號)(3)根據評價表,該模型“指標一”被評為“優秀”,“指標二”被評為“待改進”。為使該模型的“指標二”達到優秀水平,請你對該模型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___________。16.(2022·浙江溫州·中考真題)科學中普遍存在著“系統與模型”。(1)內燃機可當作一個動力系統,工作時將化學能轉化為內能,內能再轉化為___________。(2)人體可當作一個生命系統,時刻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轉換;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同化作用強度大于___________作用。(3)建立模型是解決系統問題的常用方法。如圖甲為50毫升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蔗糖溶液模型,其中5個“ ”代表所有的蔗分子。往該溶液中加水使其溶質質量分數稀釋為5%,稀釋后溶液密度變小。在答題紙圖乙中,補充完成稀釋后的蔗糖溶液模型(要求畫出液面和蔗糖分子分布)。17.(2022·浙江紹興·九年級期末)如圖為人體代謝的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字母A、B、C、D表示物質,①、②、③表示生理過程,請據圖回答。(1)圖中物質B是 _____;小腸中,參與完成生理過程①的消化液有 _____ ;(2)甲細胞能運輸B物質,若血液中該細胞的數量過少,會患 _____ ,經常出現頭暈癥狀;(3)C進入血液后,隨血液循環首先到達心臟的 _____ ,自C進入血液到被運至下肢骨骼肌利用的整個過程中,需流經心臟 _____ 次;(4)D中含有的尿素是人體內 _____ 徹底氧化分解的產物;(5)若某人的尿液中出現C,則可能是圖中生理過程 _____ (填序號)出現了障礙。18.(2022·浙江金華·九年級期末)下圖是人體部分生理活動示意圖,圖中的序號表示不同的軍理過程。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①表示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2)圖中D表示___________系統。(3)若某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則很可能是C系統中構成腎臟的腎單位中的___________發生了病變。(4)經過圖中的①②④過程后,組織細胞獲得了___________,用于各種生命活動。19.(2022·浙江·天臺實驗中學九年級開學考試)螺螄粉是風靡全國的網紅食品,其重要配菜是酸筍。腌制酸筍時常加入食鹽,為探究食鹽含量對酸筍發酵和保存的影響,設計并進行了以下實驗:第一步 將新鮮竹筍洗凈,切絲第二步控制食鹽含量 A組 B組 C組食鹽含量1% 食鹽含量7% 食鹽含量12%第三步 對發酵罐進行X處理,其他條件相同且適宜。實驗結果 第3天酸化第11天出現腐臭 第11天酸化第30天出現腐臭 酸化不明顯第60天出現腐臭(1)該實驗的變量是___________。(2)在發酵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因此第三步“X”表示的處理方式是___________(選填“密封”或“敞開”)。(3)在實驗結果中三均出現腐臭現象,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4)根據實驗結果分析,食鹽含量會影響酸筍的發酵時間和保存期限。因此,在酸筍腌制過程中,我們可采用___________組中設置的食鹽含量讓筍迅速酸化;在酸化后可添加適量食鹽以延緩酸筍腐敗。20.(2021·浙江·九年級專題練習)如圖是研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產物差異的實驗: 步驟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燒杯中,加入200毫升的32℃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攪拌使其均勻混合。步驟二:取兩支相同的注射器,編號為A和B,在注射器內分別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養液,B號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氣,振蕩幾次;步驟三:用橡膠管分別連接注射器和裝有BTB試劑的試管,5分鐘后觀察實驗現象。步驟四:將注射器內的酵母菌培養液分別倒入燒杯中,加入酸性重鉻酸鉀溶液,觀察實驗現象。查閱資料:①BTB試劑在中性環境中呈淡藍色,在酸性環境中呈黃色;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呈橙色,遇酒精變成灰綠色。②無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1)實驗用32℃的質量分數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寫出酵母菌有氧呼吸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 (3)若A、B兩組試管中出現________現象,說明相同條件下,無氧呼吸產生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4)實驗結束后,發現兩個燒杯中的酸性重鉻酸鉀溶液均變為灰綠色,試分析其原因________。21.(2022·浙江舟山·九年級期末)新冠肺炎傳染性強,嚴重患者會出現呼吸衰竭、窒息導致死亡。目前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復雜。(1)進行新冠肺炎手術治療中,可能會出現肺部出血,需要輸血,輸血前需要做好各項檢查,化驗病人血型。ABO血型系統是人類最早認識也是最為重要的血型系統。為了更好地理解人類的ABO 血型系統,左圖是某同學繪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圖,據此推測,O型血的模型圖是___________;(2)正常情況下,葡萄糖在人體內氧化分解產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釋放能量,這一過程屬于代謝的___________作用(選填“同化”或“異化”)。如果病毒侵害肺部嚴重損害肺功能時,人體呼吸衰竭吸收不了外界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有氧呼吸,此時人體某些細胞只能進行無氧呼吸。寫出此時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3)因為防疫的需要,很多地方常用如圖甲所示的伸縮隔離柱分流人群。圓盤形底座質量分布均勻,直徑32cm,正中有一立柱桿身,頂端伸縮頭中有可收縮的布帶,內部有彈性裝置固定,松手后布帶會自動收回伸縮頭中。其模型結構如圖乙,A為伸縮頭固定裝置,B為桿身和底座連接處(桿身直徑、布帶寬度、底座厚度均不計,除底座外其余部件的質量都不計),AB長80cm,底座標配質量為6.5kg。①圖甲中布帶向右拉出時,可將隔離柱整體看作一根杠桿,在圖乙中畫出隔離柱受到拉力的力臂L。②在使用“標配底座”時,布帶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為多少?(g取10N/kg)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典例分析精選精練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上第四章 4.4-4.5 期末備考秘籍(原卷版).doc 九上第四章 4.4-4.5 期末備考秘籍(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