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第14課 文藝復興運動 使用時間:2022年11月26日 導案編號:14號一、 預習要求 通讀課文,在課本上用藍色的筆劃出: (1)文藝復興運動興起的背景。 (2)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核心)思想、性質和意義。 (3)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2.學習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的敢于追求真理,勇于開拓創新的優秀品質。二、 預習檢測 用5分鐘時間完成練習冊66頁-第67頁的填空題。三、 合作探究 【黎明破曉的世界】 材料一 它在中世紀的歐洲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控制和影響社會所有人的思想、言論和行動,強調知識必須服從信仰,反對任何思想自由。 材料二 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引起了社會的巨大變化,以自然經濟為基礎的西歐封建社會漸趨瓦解。……商品經濟逐漸取代自然經濟。 根據材料一,分析文藝復興出現的原因。結合材料二,說出文藝復興的前提條件。 【能辨真偽的慧眼】 材料三 甲、乙兩位同學對文藝復興是“復古還是創新”問題持有分歧: 針對材料三中的分歧問題,你贊成哪位同學的觀點 為什么 【透露 “人性”的藝術】 《蒙娜麗莎》描繪了中世紀一位市民女性的迷人微笑,刻畫出了她微妙的心理活動。她神秘的“微笑”的含義是什么 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 1.“如果沒有那些思想的火花,我們今天還生活在愚鈍之中;如果沒有這場偉大的運動,我們今天還在黑暗中彷徨。” 發端于14世紀歐洲的“這場偉大的運動”是指: A.基督教誕生 B.文藝復興發生 C.西歐城市的興起 D.伯里克利改革 2.14世紀初期,在黑暗的中世紀昏睡了千年的歐洲漸漸蘇醒過來,文明和理性的曙光再度從這里的地平線上冉冉升起。文中的“這里”指的是: A.英國 B.法國 C.意大利 D.俄國 3.14世紀的意大利人彼特拉克曾說過:“我不想變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懷里。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我就夠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凡人的幸福!”這句話體現的思想是: A.禁欲主義 B.蒙昧主義 C.人文主義 D.理性主義 4.文藝復興期間,一位位藝術巨匠以史無前例的勇氣和才華照亮了人類文明。其中,代表畫家又被譽為“美術三杰”的是: ①拉斐爾 ②達·芬奇 ③莎士比亞 ④米開朗琪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恩格斯認為“文藝復興這個名字沒有把這個時代充分表達出來”。這句話的含義是指“文藝復興”沒有: A.把古代文化全部復興 B.將古代文化發揚光大 C.準確地揭示這場運動的性質 D.提出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的要求六、 知識鏈接 1.彼特拉克在一生中用了大量時間研究古典文化,把古典文化看作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他說:“在我感興趣的事物中,我總是著意于古典,因為當今世代對于我常常是難以忍受的。”出于這一想法,他不辭勞苦,四處周游,極力搜集希臘、羅馬的古籍抄本和歷史文物,然后反復閱讀,認真校對,并用自己的觀點予以詮釋和闡述。他把自己的文藝思想和學術思想稱之為“人學”或“人文學”,以此和“神學”相對立。他大聲疾呼,要來“一個古代學術——它的語言、文學風格和道德思想的復興”。因此,彼特拉克是文藝復興的發起者,有“人文主義之父”之稱。 2.喬萬尼·薄伽丘的早期作品的共同特點都是以愛情為主題,借鑒古希臘、古羅馬詩歌、神話、傳奇,顯示了中世紀傳統和騎士文學的痕跡,但又擺脫了俗套,充滿對人世生活和對幸福的追求,譴責禁欲主義。薄伽丘在他的理論著述中,批判教會對詩歌的詆毀,提出“詩歌即神學”的觀點;要求詩人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中汲取營養,并講求虛構、想象。對歐洲的文學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其代表作《十日談》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它批判宗教守舊思想,主張“幸福在人間”,被視為文藝復興的宣言。(九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導案 第1頁 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