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第9課 中世紀城市和大學的興起 使用時間:2022年11月4日 導案編號:9號一、 預習要求 通讀課文,在課本上用藍筆劃出以下重點內容:西歐城市的興起的時間,城市居民爭取自由和自治的手段與典型城市,市民階層的形成與分化,早期資產階級的出現,大學興起的時間與影響。 了解城市居民身份的獲得途徑,城市自治的表現;了解大學自治地位的主要體現與大學課程的設置。 感受城市居民為了自由與自治的斗爭精神。二、 預習檢測 用5分鐘時間完成練習冊第41頁-第42頁的填空題。三、 合作探究 中古西歐和中國的城市、文化差異,構成了世界文明的一部分。 你認為他們倆誰說得更有道理 為什么 【文化對比】 時間14-16世紀 歐洲大學10-13世紀 中國書院課程 教學 主要 內容文學、歷史、文法、辯證法、 算術、幾何學、地理學、天文學、力學、音樂(1)基本教材:儒家經典 (2)重要讀物:理學大師著作、講義、語錄、注疏;史學著作包括《左傳》《漢書》等;詩詞教材包括《詩經》《楚辭》等 (3)其他:治民、講武、水利、算術等學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家經典地位高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4—16世紀歐洲大學與10—13世紀中國書院的課程設置的差異并簡要分析其原因。 【反思對比】 (3)依據以上問題的探究,你獲得了哪些認識 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 1.這里,發展起來的商品經濟逐漸瓦解了封建經濟;這里,洋溢著自由的空氣;這里,成為世俗文化的搖籃;這里,點亮了沖破中世紀黑暗的曙光。“這里”是: A.古希臘雅典城邦 B.中世紀歐洲莊園 C.中世紀歐洲的城市 D.中世紀羅馬教廷 2.10世紀開始西歐城市重新興起,關于其興起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是: A.手工業和商業中心的發展 B.資本主義的興起 C.法國瑯城市民的斗爭 D.市民階級的形成 3.歐洲中世紀有一句諺語:“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這句話的意思是: A.城市的自然條件優越 B.城市相對獨立和自治 C.城市的空氣比較清新 D.城市已不受國王管轄 4.中世紀的歐洲城市中誕生了早期資產階級。當時的資產階級包括: ①農民 ②手工業者 ③大手工業作坊主 ④商人 ⑤銀行家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2018·成都質檢)10世紀興起的西歐城市被稱為“中世紀的花朵”,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這些城市: A.規模大,人口多,布局合理 B.商業和手工業發達,貿易繁榮 C.興起后,促進了以土地為紐帶的封建等級制度的形成 D.商品經濟發達,對西歐城市的封建經濟具有一定的瓦解作用 6.中世紀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學稱作“為整個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爐”。“巴黎大學”最早可能出現在: A.8世紀 B.10世紀 C.12世紀 D.13世紀 7.12世紀以后隨著西歐城市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據此判斷大學的產生具有: A.重視教化的宗教化特點 B.神學為主的神學化特點 C.求實致用的世俗化特點 D.培養官僚的官方化特點 8.某歷史活動課場景,同學們激烈討論,暢所欲言,內容涉及 “莊園制度”“城市自治”“大學的誕生”。這堂課正在探究的是: A.上古亞非文明 B.上古歐洲文明 C.亞洲封建國家 D.歐洲封建國家六、 知識鏈接 城市的興起、商業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極大的作用,那些擁有自由和自治權力的城市,成為新的政治實體,城市里的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他們中分化出了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等,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觀念逐漸形成,這為以后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 城市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極大地沖擊著農村的自然經濟。從13世紀起,西歐許多國家的勞役和實物地租逐漸被貨幣地租取代。貨幣地租出現以后,農民雖然還向土地所有者提供無償的勞動,但他們提供的是產品的價格而不是產品或直接勞動,因此農民必須把一部分產品出賣,即當作商品來生產。封建主為獲得更多的貨幣,便把自營地幾乎全部租出去,終于使莊園解體,領主制漸漸被地主制代替。與此同時,封建主和農民之間的關系逐漸變成單純的貨幣關系,農奴制消失,有的甚至變成不僅擁有工具和動產甚至擁有土地所有權的自耕農。 城市興起的政治影響是巨大的。市民要求為工商業的發展創造有利的條件,反對封建割據,支持國家統一和王權強化。城市的興起和繁榮,也引起文化方面的巨大變動。反映市民利益的世俗文化逐漸發展,唯名論哲學、羅馬法開始復興,并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興起創造了條件。 歐洲早期的大學: (1)巴黎大學:前身是屬于巴黎圣母院的索邦神學院,1180年,法皇路易七世正式頒布“大學”稱號。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學”一詞。17世紀,宰相黎世留出任巴黎大學的校長,使巴黎大學有了飛速的發展,奠定了它的國際威望。 巴黎大學著名成員: 瑪麗·居里,物理學者,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191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皮埃爾·居里,物理學者,1903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加布里埃爾·李普曼,物理學者,1908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讓·佩蘭,物理學者,192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路易·維克多·皮埃爾·雷蒙,物理學者,1929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2)牛津大學:牛津是泰晤士河谷地的主要城市,傳說是古代牛群涉水而過的地方,因而取名牛津(Oxford)。牛津大學最早成立于1167年,為英語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現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 牛津大學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被公認為是當今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牛津大學培養了大量開創紀元的藝術大師以及國家元首,其中包括27位英國首相以及數十位世界各國元首、政商界領袖。(九年級歷史上冊第9課導案 第1頁 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