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冷戰后的世界格局和不斷發展的現代社會 使用時間:2023年3月10日 導案編號:20號一、 預習要求 閱讀課本第97頁,用藍筆劃出:冷戰結束后世界形勢發展的總趨勢和時代主題、威脅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因素,了解霸權主義與地區沖突的兩個典型事例。 閱讀課本第98頁到99頁第1段,用藍筆劃出并掌握蘇聯解體后世界格局的發展趨勢、“多級”指的是哪幾個力量中心或國際組織。(重點) 閱讀課本第99頁到100頁,用藍筆劃出不結盟運動成立的時間及其影響,理解并掌握中國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而貢獻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重點) 閱讀課本第102頁到103頁第一段,了解網絡的發展概況,劃出并掌握人類社會開始進入信息時代的時間及標志,了解網絡普及帶來的影響。(重點) 閱讀課本第103頁剩余部分到106頁,了解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來婦女地位提高的概況,了解人類需共同面對的各種生態問題、人口增長過快問題及其影響(重點)。二、 預習檢測 完成練習冊上的填空題。三、 合作探究 【歷史圖片 談大國霸權】 材料一 出現圖一所示情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圖二漫畫揭露了該事件的什么本質 【歷史圖示 析格局變化】 材料二 如右圖:20世紀不同時期的形勢與國際關系圖解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世界格局的變化情況。 【史料實證 論變化原因】 材料三 近500年來發生過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變……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歐洲)的崛起,此轉變始于15世紀,在19 世紀急劇加速;第二次轉變發生在19世紀末美國的崛起……到20世紀,全球經濟、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時間由美國主導;我們目前正在經歷的則是現代世界的第三次權力轉變,或可稱為“群雄競起”的時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亞《后美國世界》 (3)請用史實說明材料中的“第三次權力轉變”。 【現代生活的變化】 材料四 如右圖 (4)圖片反映的是當今社會哪一種現象 該現象與哪個科技發明有關 請舉例說明該現象對你生活的影響。 【婦女地位的提高】 材料五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北京演講 (5)撒切爾夫人、默克爾等女性成為國家領導人,這表明婦女已經取得了與男性同等的地位與權利。你認為這種說法準確嗎 并說明理由。 【生態人口的警示】 材料六 (6)這兩幅圖片反映的是當前人類面臨的什么問題 該問題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七 (7)材料中的柱狀圖反映了世界人口怎樣的趨勢 該趨勢給世界帶來哪些問題 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1.20世紀90年代民族沖突、地區沖突、宗教沖突激烈的主要原因是 A.美蘇爭霸 B.國際經濟舊秩序 C.多國插手 D.冷戰結束,各國間力量對比失衡 2.(2019·滁州明光模擬)有一幅漫畫,形容科索沃戰爭很恰當,它反映的主題是 A.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強”的格局 B.美國無視聯合國原則,置聯合國于不顧 C.美國和聯合國聯合應對南聯盟 D.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大國 3.(2019·北京朝陽模擬)當今世界和平與動蕩并存。如圖漫畫形象地說明哪一因素影響了世界和平 A.恐怖主義 B.霸權主義 C.民族矛盾 D.宗教紛爭 4.(2019·達州模擬)圖片對歷史學習和研究有著重要作用。下列組圖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世界日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B.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已經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D.中國已經可以和歐美等國平起平坐 5.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國家關系結構。這種結構在一定時期內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但又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下列關于當今世界格局發展,表述不準確的是 A.冷戰結束后,世界發展形勢總的趨勢是緩和,但地區沖突等局部動蕩仍然存在 B.以中國為首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已成為影響世界格局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C.冷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重新確立 D.冷戰結束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成為大多數國家的要求 6.(2019·鹽城東臺模擬)2019年1月1日,“學習強國”學習平臺上線儀式在北京舉行。“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由PC端、手機客戶端兩大終端組成。聚合了大量可免費閱讀的期刊、古籍、公開課、歌曲、戲曲、電影、圖書等資料。平臺涉及的科技成果誕生于 A.信息時代 B.工業時代C.電氣時代 D.蒸汽時代 7.下列對于右圖表述錯誤的是 A.互聯網已在全球普及 B.互聯網使現代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C.互聯網拓展了人類的生活空間 D.互聯網推進了世界多極化趨勢 8.“沙化的良田、瀕危的物種、連綿的酸雨、貪婪的無休止的索取……正無情損傷著母親的軀體……”該文反映了生態環境惡化的現實問題。那么,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因素有 ①二氧化碳過度的排放 ②資源的破壞 ③土地荒漠化 ④對森林資源的亂砍濫伐 ⑤人口增長過快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9.(2019·綿陽三臺模擬)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規模的擴大,全球環境狀況在過去幾十年里持續惡化,水、土壤、大氣等污染嚴重。人類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關注,1972年聯合國將每年的6月5日定為世界環境日。材料沒有體現出的是 A.治理環境問題的效果 B.環境惡化出現的原因 C.環境問題的主要表現 D.人類對環境問題的態度及對策 10.(2019·合肥長豐模擬)20世紀末21世紀初,生態環境惡化、能源短缺、貧富分化加劇、恐怖主義等問題,日益成為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這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需要 A.進行大力宣傳和教育 B.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C.采取適當的治理對策 D.全世界的共同努力六、 知識鏈接 1999年5月8日,美國空軍對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實施多枚導彈襲擊,3名中國記者犧牲。此舉嚴重違反聯合國憲章,粗暴踐踏中國主權!立即激起全中國人民的憤怒!美國防部長、國務卿、美國總統不斷地在各種場合反復向中國政府解釋、道歉。經雙方政府多次談判達成協議,美國政府須賠償犧牲的記者家屬450萬美元,賠償中國大使館館舍2800萬美元,減去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及駐沈陽、上海、廣州、成都領事館的館舍損失250萬美元(中國人民抗議美國暴行對這幾處大使館和領事館造成的損失),美國政府要賠償中國政府3000萬美元。第21、22課導案答案合作探究答:原因: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進行轟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遭到北約導彈襲擊,造成3名中國記者犧牲。本質:揭露了美國打著“人權高于主權”的幌子,踐踏聯合國憲章,推行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的嘴臉。答: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形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形成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兩極格局結束后,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答:蘇聯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企圖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 但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一些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聯盟或國家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答:互聯網的普及。電子計算機。可以通過網上課堂進行課本內容的學習;可以通過互聯網認識異國朋友;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最前沿的科技動向等。答:不準確。因為受歷史、文化傳統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婦女在許多方面還沒有取得與男性完全平等的權利,實現婦女和男性的完全平等,還需要人類社會不斷努力。答:全球變暖、土地荒漠化。原因:環境污染、人類過度砍伐及對環境的破壞、對水資源的浪費等。答:人口增長過快。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壓力,世界糧食問題日益凸顯;在教育、就業、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人口過快增長也帶來了新的挑戰;人們的衛生和健康狀況難以迅速改善等。課堂檢測:1-5:DBBCC; 6-10: ADCAD九年級歷史下冊第21、22課導案 第2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