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八上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使用時間:2023年4月21日 導案編號:29號一、 復習要點 1.講述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故事;(5年2考) 2.列舉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認識鴉片戰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5年4考,2020年是鴉片戰爭爆發的180周年。點撥:本考點在識記《南京條約》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要能分析鴉片戰爭對中國的影響。本考點可能出綜合題。) 3.簡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俄國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的侵略史實。(5年2考;2020年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160周年;點撥:本考點注意從史實中理解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4.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衰。二、 復習檢測 完成《領跑中考》P43-45的填空題三、 合作探究 材料一 鴉片是在最徹底的手段下被銷毀了……在世界史中,一個非基督教的君主寧愿銷毀損害他的臣民的東西,而不愿出售它來裝滿自己的腰包,這是唯一的一個實例。全部事務的處理,在人類歷史上也必將永遠是一個最為卓越的事件。 ——[美]衛三畏《中國總論》 (1)衛三畏評論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什么說它“必將永遠是一個最為卓越的事件”? 材料二 從1840年開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國蹣跚地走入近代,隨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國人通過條約“合法”地剝奪榨取、管束控制中國,驅使中國社會脫出常軌,改道變形。 ——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2)“在炮口的逼迫下”指什么事件?這一事件如何讓中國“改道變形”? 材料三 如果我們將當時所締結的條約比較一下,就不得不承認這樣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實,這次戰爭不是對英國和法國有利,而是對俄國有利。 ——恩格斯 (3)這次戰爭是什么?為什么說它對俄國有利? 材料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多分,雜以九等……務使天下共享天父上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 ——《天朝田畝制度》 (4)《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內容是什么?此文獻不能實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 1.范小靜在《十三行故事》一書中寫道:“鴉片戰爭打響,廣州的林則徐給朝廷的奏折中這樣分析敵情:那些英國人的裝束,全身纏裹得緊緊的,腰和腿都僵硬得很,一跌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中國人對付這種軍隊,不但一個士兵就可以撂倒他幾個,即使是鄉村和市井的平民也能要了他們的命。”造成這種認識的根源是: A.中西方文化差異 B.中西方人種差異 C.中國文人的偏見 D.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2.林則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則危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yìyì)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边@反映了當時的中國社會: A.鴉片泛濫成災 B.西方傳教士活動猖獗 C.自然經濟加速解體 D.國家主權不斷喪失 3.大鴉片販子義律被迫繳出鴉片煙后,報告英國外交大臣稱,中國政府禁煙……乃是擴大對華貿易“最有希望的機會”。這揭示了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深層次原因是: A.清政府的統治日益腐敗 B.林則徐的銷煙損害了英國的商業利益 C.幫助中國發展工業文明 D.英國力圖打開中國市場推銷商品 4.“1840年的鴉片戰爭,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個優于自己的外來文明的挑戰……面對這個挑戰卻毫無認識?!睂Υ死斫庹_的是: A.戰前清政府與西方完全隔絕 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隨著戰爭 C.中國已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 D.戰爭打斷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5.陳旭麓先生評價鴉片戰爭時這樣說:“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的社會在炮口逼迫下趕往近代的最初一步?!睂@句話理解有誤的是: A.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開端 B.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從古代過渡到了近代 C.中國是被迫走進近代社會的 D.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6.從《中國文物流失概況簡圖》中可以看出近代我國文物流失海外的第一次高潮是在: 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抗日戰爭 7.據史料記載,19世紀50年代末,清廷將在東北一直保持的13000名八旗兵大部分調往南方,用于鎮壓太平天國為首的農民起義,留在黑龍江的駐軍只有5500人,在重鎮璦琿,只有1000人左右,而且裝備較差。下列哪個國家乘虛而入侵占中國北部大量領土: A.英國 B.法國 C.美國 D.沙俄 8.19世紀50年代初,部分沙俄政府官員呼吁:“占領黑龍江地區對于俄國分享東洋的國際利益的問題也具有很大意義。”俄國實現這一戰略是通過: A.中俄《璦琿條約》 B.中俄《北京條約》 C.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D.中俄《改訂條約》 9.(2019臨沂)“城內太平軍將士萬余人,全部壯烈犧牲,無一降者。入城湘軍,肆意焚掠,繁華的古都南京頓成瓦礫。湘軍屠城后,‘秦淮長河,尸首如麻’,而十之八九為老幼婦孺。太平天國英雄們艱苦卓絕的斗爭,表現了農民革命優秀人物的偉大犧牲精神。”這里的“城”當時被太平軍稱為: A.南京 B.北京 C.天京 D.東京 10.1840年,英國政府借口“保護通商”,發動侵華戰爭。憑借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大門,迫使清政府簽訂了《南京條約》。鴉片戰爭后,中華民族面臨的新課題是: A.加強軍隊建設,實現富國強兵 B.抗擊外來侵略,保護傳統經濟 C.捍衛民族獨立,發展近代文明 D.大力發展教育,維護傳統文化八上第一單元復習導案參考答案三、合作探究:(1)評論的是林則徐虎門銷煙。銷煙期間將鴉片徹底銷毀,而不是出售來獲取利益,因此是一個卓越的事件。(2)“在炮口的逼迫下”指鴉片戰爭。鴉片戰爭使中國由封建社會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也開始向近代社會過渡(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3)戰爭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俄國趁火打劫,占領我國北方150多萬平方千米的土地。(4)《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內容是絕對平均主義。因絕對平均主義嚴重脫離實際,故無法實現。課堂檢測:1-5:DADCD 6-10: BDACC八上第一單元復習導案 第1 頁 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