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講 聲現象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注意: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不是振動停止,聲音消失。2.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3.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一般情況下:4.回聲:聲音的反射。當人與障礙物的距離< 17m(原聲與回聲間隔0.1s以內),人耳無法區分原聲與回聲,此時回聲起到加強原聲的作用。聲音的產生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1”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出哨聲。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生的B.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C.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解:AB、敲擊瓶子時由于瓶子與水柱的振動而發出聲音,故AB錯誤;CD、往瓶中吹氣也會聽到聲音,這是空氣振動產生的,故C正確,D錯誤。答案:C。(2021秋 襄州區期末)關于聲音的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有聲音產生,就一定有物體在振動C.振動停止后,物體停止發聲D.有時候物體不振動也可以發聲【解答】解:、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停止,故正確;、因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所以有聲音產生,就一定有物體在振動,故正確;、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物體不振動就不會發出聲音,故錯誤。故選:。(2022 杭州模擬)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把聲音的振動時間延遲C.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D.顯示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解答】解:發聲的音叉振動較弱,不易觀察,但可以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發現小球被多次被彈起,這樣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故選:。聲音的傳播(2019 聊城)下列各圖描述的實驗中,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是 A.小“人”隨著音樂起舞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C.讓空氣進入抽成真空的罩內D.用不同力敲擊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解答】解:、將小“人”放在音樂盒(或音箱)上,會發現小“人”隨著音樂跳動,說明發聲的物體在振動;故不符合題意;、改變圖中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鋼尺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故不符合題意。、讓空氣進入抽成真空的罩內,振鈴的聲音越來越大,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故符合題意;、用不同力敲擊音叉,音叉發出聲音的響度不同,同時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說明響度與振幅有關,故不符合題意。故選:。學校走廊內有大小不同的若干魚缸,這些魚缸構成了學校特有的一種文化。某同學站在魚缸旁用力拍掌,魚缸內的魚驚得四處亂跑。魚接收到聲波的主要過程依次是( )A.空氣→水→魚 B.地面→空氣→水→魚C.空氣→魚缸→水→魚 D.地面→空氣→魚缸→水→魚解:該同學在魚缸旁拍掌時,發出的聲音首先通過空氣向外傳播,然后大多數聲音通過魚缸、水傳到魚耳內,當然也有一小部分是通過空氣、水傳給魚。答案:C。2025年我國將實現宇航員登月計劃,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員須借助無線電通訊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是( ?。?br/>A.月球上真空不能傳聲B.月球上只能傳遞超聲波C.月球上聲音傳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員聲帶無法振動發聲解: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員面對面的交談也要借助無線電通訊設備。答案:A。老師的講話聲是通 傳入學生耳中的;敲響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 的而產生的。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m/s。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 ?。ㄟx填“快”“慢”或“相同”)。解:(1)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上課時,老師的講話聲是通過空氣傳入學生耳中的;(2)當把正在發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時,音叉的振動使水面濺起水花,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成水面濺起水花的現象,這是用物理學中常用的“轉換法”來研究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3)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4)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快。答案:空氣;振動;340;快。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搜救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所示),它是利用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來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則測位儀發出信號后需經過 秒才能接收到信號。解:(1)聲波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傳播?!俺暅y位儀”是利用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來工作的。(2)超聲波傳播的距離s=2×6.75×103m=1.35×104m,由v=可得接受到超聲波所用的時間:t===9s。答案:液體;9。聲音產生與傳播的探究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它說明了 。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這種思維方法 叫做 ?。ǖ刃Х?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類比法)(2)如圖②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3)如圖③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聲。(4)如圖④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解:(1)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乒乓球彈跳起來;它說明發聲體在振動;音叉的振動不能直接觀察,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將音叉的振動放大,更容易直觀觀察;通過乒乓球被彈起,說明音叉在振動,采用的是轉換法;(2)桌子是較大的物體,發聲振動不易觀察,可轉換成桌面上小紙屑的振動,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紙屑;(3)敲擊右面的音叉,左面的小球跳起來了,說明空氣可以傳聲;(4)瓶內空氣越來越少,聲音就越來越小,是聲音傳播的物質(空氣)逐漸減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傳聲。答案:(1)乒乓球彈跳起來;發聲的物體在振動;將音叉的振動放大;轉換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紙屑;(3)空氣;(4)聲音逐漸變小;真空不能傳聲。1.音調①音調:聲音的高低。決定因素:頻率(指物體振動的快慢)。②頻率:物體1秒內振動的次數,用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赫茲,簡稱赫()③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范圍:20—20000,人類能聽到的聲叫做聲音。高于20000的聲叫做超聲波,低于20的聲叫做次聲波,聲音、超聲波、次聲波統稱聲。2.響度①響度:聲音的強弱(大?。?。決定因素: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②人聽到聲音是否響亮還跟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音色①音色:聲音的特色。決定因素: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②波形圖4.音調、響度、音色波形圖的區分5.音調、響度、音色的辨析音調、響度、音色的辨析(2021秋 開福區校級月考)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敘述及其解釋正確的是 A.“聞其聲知其人”的依據是不同人的聲音,其音色不同B.“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在公共場所說話,音調要放低些C.“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是描述聲音的響度大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聲音的頻率高【解答】解:、不同的人說話時,在音調和響度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其音色是不同的,所以“聞其聲知其人”的依據是音色不同,故正確;、“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指讓人們的說話聲要小些,即響度要小一些,故錯誤;、“余音繞梁”是指音樂長久地在屋梁上回蕩,形容歌聲高亢、優美悅耳,余味無窮,指的是音色,故錯誤;、“高聲語”是指大聲說話,即響度大,不是音調高,故錯誤。故選:。如圖,手機與音叉的位置保持不變。利用手機軟件測出音叉發出的聲音從30dB變為50dB.說明音叉振動的( )A.振幅變大 B.振幅變小 C.頻率變大 D.頻率變小解:決定響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利用手機軟件測出音叉發出的聲音從30dB變為50dB,表明響度變大了,則振幅變大。答案:A。(2021秋 東坡區校級期中)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1”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也可以發出哨聲。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生的B.敲擊瓶子時,左邊音調高,右邊音調低C.用嘴吹氣時,左邊音調高,右邊音調低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解答】解:、敲擊瓶子時,聲音是由瓶本身的振動和水振動產生,瓶子和水的質量越大,越不容易振動,音調越低,所以裝水多的瓶子的音調低,故錯誤;、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空氣柱越短,振動的頻率越高,音調越高,故正確,錯誤。故選:。(2022 蘇州模擬)當火車進站??亢?,工人師傅總是用鐵錘敲打火車輪上的部件,聽發出的聲音,便可分辨出部件間是否有松動,他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這里的“輕聲”是指聲音的 小。【解答】解:火車輪上的部件,是否有松動時發出的聲音的音色不同,故可用敲打火車輪上的部件來檢查;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這里的“輕聲”是指聲音的響度要小。故答案為:音色;響度。(2017 成都)如圖所示,小秦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尺子,尺子振動的快慢不同,他聽到的聲音不同。這表明 A.音色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 B.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C.響度跟人與聲源的距離無關 D.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解答】解:尺子發出聲音的音調與尺子振動快慢有關,(1)當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長時,振動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2)當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越短時,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故探究的是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的關系。故選:。聲波圖像(2022秋 德惠市期中)如圖所示,分別是長笛、音叉、鋼琴發出的調的波形,比較它們的波形可知 A.它們的音調不同、響度相同、音色相同B.它們的音調相同、響度不同、音色不同C.它們的音調相同、響度相同、音色不同D.它們的音調不同、響度不同、音色不同【解答】解:由圖可知,長笛、音叉、鋼琴三圖的波形總體上頻率及振動幅度相同,因此音調、響度相同;它們的波形不同,所以發聲體不同,故音色不同。綜上分析,只有正確。故選:。(2022 蘇州模擬 多選)如圖所示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B.甲、丙的音調和音色相同C.甲、丁的音調和音色相同 D.乙、丁的音色和音調相同【解答】解:、從圖中可以看出,甲、乙的振幅相同,所以甲、乙響度相同;相同時間內,甲和乙振動的頻率相同,音調相同,所以甲、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故正確;、甲、丙的振動的頻率不同,所以音調不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錯誤;、甲、丁的振動的頻率相同,所以音調相同;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正確;、乙、丁振動的頻率相同,所以音調相同;波形不同,音色不同,故錯誤。故選:。探究聲音的特征探究聲音的特征:(1)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如圖所示,你認為不能夠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過探究可知: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 ?。ㄟx填“振幅”或“頻率”)決定的。(2)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 ?。ㄟx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發出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則聽到聲音的 (選填“音調”、“音色”或“響度”)變大;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仔細聆聽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后,發現音調逐漸變 ?。ㄟx填“高”或“低”)了。(3)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響度 (選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振幅 (選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頻率 ?。ㄟx填“改變”或“不變”), 音調 (選填“改變”或“不變”)。解:(1)A、硬紙板接觸齒數不同的齒輪。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故A不符合題意;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故B不符合題意;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齒上快慢不同的滑動時,梳子齒振動的頻率不同,發出的聲音的音調不同,故C不符合題意;D、改變吹筆帽的力度,振幅不同,響度不同。研究響度跟振幅的關系,故D符合題意;通過探究可知: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頻率決定的;(2)將一把鋼尺緊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鋼尺的振幅變大,響度變大;改變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大小的力撥動其伸出桌面的一端,這樣會導致鋼尺振動的快慢不同,即發出聲音的音調不同;鋼尺伸出桌面越長,振動越慢,音調會逐漸變低;(3)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340m/s,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頻率高低保持不變,音調不變,但聲音的振幅不斷減小,隨著距離的增大,聲音的響度逐漸減小。答案:(1)D;頻率;(2)鋼尺;響度;低;(3)變??;變小;不變;不變。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①若他選擇b、d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 的關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 和 兩弦線做實驗。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2)請你據圖2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按住 點,最低的是按住 點。解:(1)①由圖示可知,琴弦b、d的材料和粗細相同而長度不同,選擇琴弦b、d進行實驗可以探究音調高低與琴弦長度的關系;②要探究音調的高低與琴弦粗細的關系,應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長度相同而粗細不同,由圖示可知,可以選琴弦a、b進行實驗;(2)由圖示可知,在琴弦材料和張力相同的情況下,琴弦越長,音調越低,琴弦越粗,音調越低,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按住A點,最低的是按住B點。答案:(1)①長度;②a;b;(2)A;B。1.聲可以傳遞信息①聽課學習知識;②有些動物預判自然災害的發生;③聲吶判斷魚群位置;④“B超”診病。2.聲可以傳遞能量①超聲波去除人體結石;②超聲波清洗精密儀器。聲能夠傳遞“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 ?。?br/>A.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B.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C.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D.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解:A、利用超聲波給金屬探傷,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A不符合題意;B、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B不符合題意;C、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屬于利用聲音傳遞信息,故C不符合題意;D、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屬于利用聲音傳遞能量,故D符合題意。答案:D。蝙蝠可以靠超聲波發現昆蟲,這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這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解:蝙蝠可以靠超聲波發現昆蟲,這是由于聲音能夠傳遞信息;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這是由于聲音能夠傳遞能量。答案:信息,能量。(2022 蘇州模擬)聲波能傳遞能量,下列不是對這一原理的應用的是 A.醫生利用超聲波給病人治療腎結石B.利用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C.醫生通過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狀況D.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中,劇烈的振動會使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可以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解答】解:、醫生利用超聲波給病人治療腎結石,說明聲可以傳遞能量;故錯誤;、工業上利用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的微小部件,聲傳遞能量;故錯誤;、醫生用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情況,是利用了聲音能傳遞信息,故正確;、聲波加濕器的原理是把超聲波通入水罐中,劇烈的振動會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從而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聲傳遞能量;故錯誤;故選:。1.噪聲2.噪聲等級:以分貝()為單位表示聲音強弱等級。0是人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3.噪聲的控制:①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②傳播中:阻斷噪聲傳播;③人耳處:防止噪聲進入耳朵。注意:道路上安裝噪聲監測儀只能監測噪聲數據,不能控制噪聲。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的禁鳴喇叭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C.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 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解:圖示含義為禁止鳴笛,禁止鳴笛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是在人耳處減弱,不合題意。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不合題意。C、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不合題意。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符合題意。答案:D。近年,全國各地掀起跳廣場舞的熱潮,廣場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為避免給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擾,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br/>A.調節音響的音量,使聲音的音調不要太高B.居民關閉門窗,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C.在廣場上安裝噪聲監測裝置,以阻斷噪聲的傳播D.晚八點半以后停止跳廣場舞,以防止噪聲的產生解:A、調節音響的音量旋鈕,能夠改變聲音的響度大小,音量大則響度大,音量小則響度小;調節音量旋鈕不能改變聲音的音調,故A錯誤;B、居民關閉門窗,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故B錯誤;C、在廣場上安裝噪聲監測裝置,不能阻斷噪聲的傳播,故C錯誤;D、晚八點半以后停止跳廣場舞,防止噪聲的產生,是在聲源處減弱噪聲,故D正確。答案:D。長沙福元路大橋東入口采用了全封閉的隔音措施,如圖所示,該設施長175m,高7m,由隔音板組成,能降噪20分貝左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采用全封閉隔音是在聲源處阻斷噪聲的傳播B.分貝是用來表示聲音強弱等級的單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聲的音調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聲音的直線傳播解:A、高速公路安裝的隔音板能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不是在聲源處阻斷噪聲的傳播,故A錯誤;B、聲音的強弱等級用分貝為單位來劃分,故B正確;C、隔音板不能降低噪聲的音調,故C錯誤D、聲音向前傳播遇到隔音板時,聲音會被反射回來,不是直線傳播,故D錯誤。答案:B。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講 聲現象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正在發聲的物體叫做聲源。注意: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不是振動停止,聲音消失。2.聲音以波的形式傳播,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氣體都能傳播聲音,真空不能傳聲。3.聲速與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15℃時空氣中的聲速為340m/s。一般情況下:4.回聲:聲音的反射。當人與障礙物的距離< 17m(原聲與回聲間隔0.1s以內),人耳無法區分原聲與回聲,此時回聲起到加強原聲的作用。聲音的產生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1”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可以發出哨聲。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生的B.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C.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空氣柱振動產生的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2021秋 襄州區期末)關于聲音的產生,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B.有聲音產生,就一定有物體在振動C.振動停止后,物體停止發聲D.有時候物體不振動也可以發聲(2022 杭州模擬)如圖所示,在探究“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實驗中,將正在發聲的音叉緊靠懸線下的輕質小球,發現小球被多次彈開。這樣做是為了 A.使音叉的振動盡快停下來B.把聲音的振動時間延遲C.把音叉的微小振動放大,便于觀察D.顯示聲音可以在固體中傳播聲音的傳播(2019 聊城)下列各圖描述的實驗中,能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是 A.小“人”隨著音樂起舞B.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撥動鋼尺C.讓空氣進入抽成真空的罩內D.用不同力敲擊音叉,觀察乒乓球被彈開的幅度學校走廊內有大小不同的若干魚缸,這些魚缸構成了學校特有的一種文化。某同學站在魚缸旁用力拍掌,魚缸內的魚驚得四處亂跑。魚接收到聲波的主要過程依次是( ?。?br/>A.空氣→水→魚 B.地面→空氣→水→魚C.空氣→魚缸→水→魚 D.地面→空氣→魚缸→水→魚2025年我國將實現宇航員登月計劃,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員須借助無線電通訊設備才能進行交談,其原因是( ?。?br/>A.月球上真空不能傳聲B.月球上只能傳遞超聲波C.月球上聲音傳播速度快D.月球上宇航員聲帶無法振動發聲老師的講話聲是通 傳入學生耳中的;敲響的音叉接觸水面能濺起水花,說明聲音是由于物體 的而產生的。通常情況下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為 m/s。聲音在固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液體中傳播的速度 (選填“快”“慢”或“相同”)。在飛機失事搜尋過程中,搜救艦船在定位和測量海深時都要用到超聲測位儀(如圖所示),它是利用聲音可以在 中傳播來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6.75km,聲音在海水中的傳播速度是1500m/s,則測位儀發出信號后需經過 秒才能接收到信號。聲音產生與傳播的探究在探究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小明和小華一起做了下面的實驗:(1)如圖①所示,用懸掛著的乒乓球接觸正在發聲的音叉,可觀察到 ,它說明了 。此探究中懸掛著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這種思維方法 叫做 (等效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類比法)(2)如圖②所示,為了驗證(1)中的探究結論,小華同學用手使勁敲桌子,桌子發出了很大的聲響,但他幾乎沒有看到桌子的振動,為了明顯地看到實驗現象,你的改進方法是: 。(3)如圖③所示,敲響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也會發聲,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彈起。該實驗能說明 可以傳聲。(4)如圖④所示,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將聽到 ,并由此推理可知: 。1.音調①音調:聲音的高低。決定因素:頻率(指物體振動的快慢)。②頻率:物體1秒內振動的次數,用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赫茲,簡稱赫()③人能感受的聲音頻率范圍:20—20000,人類能聽到的聲叫做聲音。高于20000的聲叫做超聲波,低于20的聲叫做次聲波,聲音、超聲波、次聲波統稱聲。2.響度①響度:聲音的強弱(大?。Q定因素:振幅(物體振動的幅度)。②人聽到聲音是否響亮還跟人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3.音色①音色:聲音的特色。決定因素: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②波形圖4.音調、響度、音色波形圖的區分5.音調、響度、音色的辨析音調、響度、音色的辨析(2021秋 開福區校級月考)下列關于聲現象的敘述及其解釋正確的是 A.“聞其聲知其人”的依據是不同人的聲音,其音色不同B.“公共場所不要大聲喧嘩”是要求人們在公共場所說話,音調要放低些C.“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是描述聲音的響度大D.“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的“高”指聲音的頻率高如圖,手機與音叉的位置保持不變。利用手機軟件測出音叉發出的聲音從30dB變為50dB.說明音叉振動的( ?。?br/>A.振幅變大 B.振幅變小 C.頻率變大 D.頻率變小(2021秋 東坡區校級期中)如圖所示,8個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細調節水的高度,敲擊它們,就可以發出“1.2.3.4.5.6.7.1”的聲音來;而用嘴吹每個瓶子的上端,也可以發出哨聲。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敲擊瓶子時,聲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動產生的B.敲擊瓶子時,左邊音調高,右邊音調低C.用嘴吹氣時,左邊音調高,右邊音調低D.用嘴吹氣時,哨聲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動產生的(2022 蘇州模擬)當火車進站停靠后,工人師傅總是用鐵錘敲打火車輪上的部件,聽發出的聲音,便可分辨出部件間是否有松動,他主要是依據聲音的 。在公共場所“輕聲”說話是文明的表現,這里的“輕聲”是指聲音的 小。(2017 成都)如圖所示,小秦改變尺子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撥動尺子,尺子振動的快慢不同,他聽到的聲音不同。這表明 A.音色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有關 B.音調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C.響度跟人與聲源的距離無關 D.聲音只能在空氣中傳播聲波圖像(2022秋 德惠市期中)如圖所示,分別是長笛、音叉、鋼琴發出的調的波形,比較它們的波形可知 A.它們的音調不同、響度相同、音色相同B.它們的音調相同、響度不同、音色不同C.它們的音調相同、響度相同、音色不同D.它們的音調不同、響度不同、音色不同(2022 蘇州模擬 多選)如圖所示為聲波的波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乙的音調和響度相同 B.甲、丙的音調和音色相同C.甲、丁的音調和音色相同 D.乙、丁的音色和音調相同探究聲音的特征探究聲音的特征:(1)為了探究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小明設計了下面幾個實驗,如圖所示,你認為不能夠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過探究可知:音調是由發聲體振動的 ?。ㄟx填“振幅”或“頻率”)決定的。(2)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適當的長度,撥動鋼尺,就可聽到 (選填“鋼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動發出的聲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撥動鋼尺,則聽到聲音的 ?。ㄟx填“音調”、“音色”或“響度”)變大;逐漸增加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仔細聆聽鋼尺振動發出的聲音后,發現音調逐漸變 (選填“高”或“低”)了。(3)通常情況下,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響度 ?。ㄟx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振幅 (選填“變大”或“變小”或“不變”),頻率 ?。ㄟx填“改變”或“不變”), 音調 (選填“改變”或“不變”)。小明在吉他演奏中發現,琴弦發出的音調與弦線的長度、粗細和張力有關。于是他想(1)利用弦音計做研究,如圖1所示,其中a、b、c、d四根弦線的張力相同。①若他選擇b、d兩弦線做實驗,則研究的目的是探究音調與弦線 的關系。②若他要研究音調與弦線粗細的關系,則應選擇 和 兩弦線做實驗。③小明研究后得出結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弦線越長,發出的音調越低;弦線越粗,發出的音調越低。(2)請你據圖2判斷,在張力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按住A點、B點、C點后撥動琴弦,發出的音調最高的是按住 點,最低的是按住 點。1.聲可以傳遞信息①聽課學習知識;②有些動物預判自然災害的發生;③聲吶判斷魚群位置;④“B超”診病。2.聲可以傳遞能量①超聲波去除人體結石;②超聲波清洗精密儀器。聲能夠傳遞“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聲傳遞“能量”的是( )A.利用超聲波給金屬工件探傷B.醫生通過聽診器給病人診病C.通過聲學儀器接收到的次聲波等信息判斷地震的方位和強度D.利用超聲波排除人體內的結石蝙蝠可以靠超聲波發現昆蟲,這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外科醫生可以利用超聲波振動除去人體內的結石,這說明聲音可以傳遞 。(2022 蘇州模擬)聲波能傳遞能量,下列不是對這一原理的應用的是 A.醫生利用超聲波給病人治療腎結石B.利用超聲波清洗精細機械C.醫生通過聽診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狀況D.如果把超聲波通入水中,劇烈的振動會使水破碎成許多小霧滴,再用小風扇把霧滴吹入室內,可以增加室內空氣的濕度1.噪聲2.噪聲等級:以分貝()為單位表示聲音強弱等級。0是人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3.噪聲的控制:①聲源處:防止噪聲產生;②傳播中:阻斷噪聲傳播;③人耳處:防止噪聲進入耳朵。注意:道路上安裝噪聲監測儀只能監測噪聲數據,不能控制噪聲。在醫院,學校和科學研究部門附近,有如圖所示的禁鳴喇叭標志,在下列方法中,與這種控制噪聲的方法相同的是( ?。?br/>A.工人戴上防噪聲耳罩 B.在道路旁設置隔聲板C.上課時關閉教室的門窗 D.在摩托車上安裝消聲器近年,全國各地掀起跳廣場舞的熱潮,廣場舞有益身心健康,但也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為避免給周邊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擾,下列措施合理有效的是( ?。?br/>A.調節音響的音量,使聲音的音調不要太高B.居民關閉門窗,是在人耳處減弱噪聲C.在廣場上安裝噪聲監測裝置,以阻斷噪聲的傳播D.晚八點半以后停止跳廣場舞,以防止噪聲的產生長沙福元路大橋東入口采用了全封閉的隔音措施,如圖所示,該設施長175m,高7m,由隔音板組成,能降噪20分貝左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br/>A.采用全封閉隔音是在聲源處阻斷噪聲的傳播B.分貝是用來表示聲音強弱等級的單位C.隔音板能降低噪聲的音調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聲音的直線傳播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2講 聲現象 - 原卷版.docx 第2講 聲現象- 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