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班級 姓名 學號課題:第13課 五四運動 使用時間:2022年10月23日 導案編號:13號一、 預習要求 1.閱讀課文第59頁到第60頁,了解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時間、口號和結果; 2.閱讀課文第61頁到第62頁,了解五四運動擴大的背景、時間、性質和結果; 3.思考:結合課本第61頁到62頁第1段、課本62頁的“知識拓展”部分,分析總結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二、 預習檢測 用5分鐘時間完成練習冊第61頁的填空題。三、 合作探究 2018年《五月的鮮花》特別節目,以“筑夢新時代,創造新未來”為主題,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全國大中學生表演的昂揚向上、青春勵志、激情澎湃的文藝節目,表達他們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與祖國同命運,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同呼吸的家國情懷。 2018年《五月的鮮花》特別節目,以“筑夢新時代,創造新未來”為主題,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通過全國大中學生表演的昂揚向上、青春勵志、激情澎湃的文藝節目,表達他們在五四精神的感召下,與祖國同命運,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同呼吸的家國情懷。 【歷史解釋·漫畫“找”原因】 巴黎和會后,中國的一份報紙上刊登了右面的漫畫。 結合漫畫回答:巴黎和會上做出了怎樣的決定使日本人 如此“得意” 從中你能體會到什么道理 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 原因是什么 【史料實證·口號“現”精神】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誓死力爭,還我青島!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 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2)這些口號反映出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什么 體現了什么樣的精神 【史料實證·圖片“說”結果】 (3)請根據這三幅圖片說出五四運動的結果。 【家國情懷·歷史“聯”現實】 (4)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你認為應該如何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 【感悟提升】 五四運動,是以一批先進青年和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加的偉大運動,在五四時期,革命青年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奔走呼號,奮不顧身,通過學習,體會到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學生是時代的主人翁,繼承和發揚五四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四、 我的疑問五、 課堂檢測 要求:1、不看課本和資料;2、劃出關鍵詞;3、把選項寫在題號前的括號里。 ( )1.(2018·十堰學業考) 2018年6月9-10日“上海合作組織” 青島峰會隆重舉行。近代青島曾經經歷了一段屈辱的歷史。如圖卡片 中的口號與下列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A.新文化運動 B.五四運動 C.國民革命運動 D.抗日救亡運動 ( )2.1919年北洋軍閥政府教育部主事在條陳中寫道:“此次罷學風潮,近因由政治問題發生。”條陳中說的“罷學風潮”和“政治問題”分別指 A.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B.新文化運動;十月革命爆發 C.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誕生 D.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誕生 ( )3.下面是革命老人張三晚年回憶1919年5月4日所看到的情景,其中有誤的是 A.北京大學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演講 B.有個學生發給群眾小旗幟,寫著“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C.有個學生給盲人解釋“還我青島”的意思 D.他看到一些學生演講時慷慨陳詞 ( )4.(2019·陽江質檢)1919年6月《新聞報》載:“此次滬上風潮始由學生罷課,繼由商人罷市,近日將有勞動工人同盟罷工,初因青島外交……后即以釋放京師被捕學生,并罷斥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三人為要求條件?!边@表明 ①五四運動擴展到上海 ②學生是運動的先鋒 ③工人已經舉行浩大的罷工 ④運動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右圖是馬星馳先生所作的漫畫《民氣一致之效果》, 它揭示了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罷市的推動 B.工人階級參加斗爭的巨大作用 C.各階層人民的聯合斗爭 D.學生罷課的作用 ( )6.1919年6月的英國《泰晤士報》評論道,巴黎和會與其說引起了中國學生的爭取國權運動,不如說它是近代中國人第一次對西方人說“不”的國際會議。這主要是因為 A.巴黎和會促使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 B.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 C.五四運動迫使北洋政府廢除了“二十一條” D.中國在巴黎和會上收回了山東主權 ( )7.說“1919年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的最主要的依據是 A.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展示了偉大力量 B.青年學生成為斗爭主力 C.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的口號 D.知識分子起了帶頭作用 ( )8.某歷史興趣小組進行“中國的民主革命”課題研討,進一步確認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最主要區別是 A.指導思想不同 B.對象不同 C.領導階級不同 D.斗爭方式不同 ( )9.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青年節參加“實現中國夢、青春勇擔當”主題活動時發表講話,號召青年一代繼續發揚五四精神,催人奮進。五四運動所體現的五四精神最突出的是 A.國際主義精神 B.科學創新精神 C.民主法制精神 D.愛國主義精神知識鏈接 1、謝紹敏,五四運動中北大學生領袖。1919年五月三日(星期六)晚七時在北河沿北大法科(后來的北大三院)大禮堂召開全體學生大會,當大會開得很緊張的時候,法科學生謝紹敏悲憤填膺,當場將中指嚙破,撕裂衣襟,血書“還我青島”四個大字,揭之于眾,這就更激勵了全體代表的情緒,于是決定第二天即五月四日早晨全體游行示威,大家掌聲如雷,一致同意…… 2、羅家倫是“五四運動”的學生領袖和命名者,我國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1919年,中國代表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巴黎和會,傳來美國威爾遜總統答應日本提出的“山東二十一條款”,由日本全面接收德國在山東的所有權利。5月4日那天,北京的十幾個學校幾千名學生在天安門集合,預備游行示威活動,主張“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相關單位勸阻無效。在游行中,羅家倫被推選為三人代表之一,遍訪東交民巷使館區內美法英意各國公使館,因適逢星期天,各國公使都不在館內,由館員代為接見并轉交書面意見。學生游行隊伍沿路散發許多傳單,其中最重要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即由羅家倫起草。接下來,羅家倫以“毅”的筆名在5月26日刊行的《每周評論》上發表《五四運動的精神》,這是“五四運動”這一名詞的首見。羅家倫指出,此番學運有三種真精神,可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存亡:第一,學生犧牲的精神,第二,社會制裁的精神。第三,民族自決的精神。參加五四運動的羅家倫,只不過是一名二十三歲的青年,卻能具有如此新的觀念和崇高理想,無論在文學革新或政治民主、民族本位方面,理念都相當堅定且明確! 3、匡互生是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的策劃者之一,與傅斯年、段錫朋等組織了天安門大會和會后游行。北京學生集會游行,陳苠盡率先沖入曹汝霖住宅,火燒趙家樓。曹宅起火不久,軍警抓走32人。32人被當局定為“造亂”分子。當學生們討論如何營救犯人時,匡互生表示,首先打入曹宅和點火的是他本人,不能讓死人替他受罪。他打算“自首”以換出32人。同學力勸:這是偉大的學生運動,“非個人舉動,個人自首,反減少運動效力”。聽此勸,匡互生默認,方未去“自首”。 4、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路線。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并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完整的科學表述。 這條總路線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內容:一是革命的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筑。它的根本目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二是革命的對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是革命的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四是領導力量。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五是革命的具體步驟?;诮袊胫趁竦匕敕饨ǖ纳鐣再|,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六是革命的性質。六是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性質不同,它仍然屬于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但它與社會主義革命又是互相聯系、緊密銜接的,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只有認清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才能正確領導中國革命。 5.五四運動從形式上是中國學生的愛國運動,但從整個社會背景社會發展來說,它的影響遠遠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國思想文化,政治發展方向,社會經濟潮流,教育,亦對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時它對現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亦有著不可低估之影響。 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始;青年學生起了先鋒作用;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傳播了馬克思主義。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種看法:“賽先生”(科學),“德先生”(民主)。1949年后,中共闡述為:愛國,自救,進步,科學,民主。一說:不屈不撓、憂國憂民、樂于奉獻、敢于斗爭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五四運動,其主力是學生和青年,他們的愛國精神、為真理和正義而戰的精神、不畏強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時代的青年和學生學習。八年級歷史上冊第13課導案 第1 頁 共 4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